國家林業局:不會處理咬死人老虎
「咬死飼養員」華南虎仍在虎舍圈養;上海動物園排查安全生產隱患
昨日上海動物園通報稱,當天上午8時30分,該園開會通報了「老虎咬死人」事故情況,並將全面排查安全生產隱患,檢查設施設備,梳理操作流程。
前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上海動物園繁殖場飼養員周師傅在清掃虎舍時,被9歲的雄性華南虎「瑩瑩」咬死(本報昨日曾報導)。該園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瑩瑩仍在養殖場內正常飼養,暫無對其實施安樂死的計劃。園方正配合安監部門調查事故原因。
- 追訪
處理傷人動物國家尚無規定
昨日,國家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動物園中咬死咬傷人的動物該如何處理,國家還沒有明確的指導性文件,動物也不像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實際管理中,如果飼養員發現動物具有明顯的攻擊性,經馴養仍無法達到安全要求,飼養員會採取相應防範措施。
該工作人員說,不僅是老虎這種國家保護動物,非保護動物傷人後的處理方法也一樣,「比如動物園裡的蛇咬了人,這條蛇同樣不會受到處理。」
中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動物並非法律責任的承擔主體,動物行為不當,主要責任承擔者應為動物飼養人或管理者,在民事上體現為飼養者的賠償責任,在刑事上則體現為重大責任事故罪。
在《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中,均明確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責任。
該工作人員證實,類似老虎傷人的事件,動物並非擔責主體,無法對老虎做出相應的刑罰,而是歸於安全生產事故,由安監部門介入,解決生產安全隱患。
- 案例
動物暴躁將被臨時約束
昨日,記者從國內某大型動物園獲悉,如發生動物傷人事件,動物園不會懲罰動物,但情緒暴躁、容易傷人、自傷的動物,會加以約束,如對處於發情期、容易傷人的大象套腳鏈,但這種約束工具不會長期使用。
該園工作人員表示,對猛獸的管理,各動物園都有明確的管理辦法,如何餵食、如何倒籠等,「只要按照規範來操作,就不會出現事故。」
記者在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了解到,該園有多個猛獸區,散養著老虎、獅子、熊等猛獸,為防止發生安全問題,每個猛獸區的門區都有兩道自動柵欄門,由一個門崗內能觀察到周邊情況的工作人員控制。遊客車輛來到猛獸區外,工作人員會首先打開外側的柵欄門,遊客車輛進入後來到鎖閉的內側柵欄門前。工作人員將外側柵欄門關閉後,才會開啟內側柵欄門放遊客車輛進入猛獸區,隨後關閉內側柵欄門,準備迎接下一撥遊客。每個猛獸區內也安排有多個工作人員坐在工作車內待命,防止發生危險。 新京報記者 饒沛
- 觀點
「動物傷人受懲不恰當」
亞洲動物基金會動物福利主管裴鑫認為,老虎咬人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攻擊行為,也有可能是和人玩鬧。老虎無論在野外還是圈養,都可能出現攻擊性行為,尤其是在特定的生理期,如發情期。
據裴鑫了解,國內外動物傷人多數是因人為因素,如圈舍設計有瑕疵,或是日常飼養管理不足。他說,動物傷人一般是沒有責任的,因此大多沒有懲罰動物的情況出現,動物傷人在一定情況下屬於自然行為,因自然行為而受懲處是不恰當的。
裴鑫還表示,從倫理上講,動物園處罰老虎也是說不通的。華南虎屬國內十大瀕危保護動物,目前在野外幾乎絕跡,因此懲處瑩瑩的可能性更低。
國家瀕危物種管理辦公室主任助理曾巖博士介紹,一般野生動物傷人會有一些相應措施,以免再次造成傷害,如山東地區對野生狼,雲南地區對野生大象,會採取驅趕、隔離等措施,一般都是保護性的,僅在德國發生過野生熊幹擾人的生活被擊斃的事件。
但對於動物園飼養的動物傷人,目前還沒有進行懲處的先例。
曾巖說,老虎是兇猛的野生動物,不能像人一樣認識到傷害的後果,不應處罰動物。況且懲處的目的是讓犯錯者進行改正,老虎在遭受到懲處後,並不能像人一樣對所犯錯誤有所反思,因此懲處老虎是不妥當的。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賈鵬 實習生 鄭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