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吃鱷魚,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自然現象。許多人說:鱷魚是冷血動物,它吃什麼都不覺得奇怪。其實,我們對「冷血」這個詞太片面化了,鱷魚的「冷血」並不是我們以為的冷血,而是它沒有自我調節體溫的能力,身體的溫度隨著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而已,與它的食性沒有什麼關係。
那麼,鱷魚為什麼有吃同類的習性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鱷魚的習性
鱷魚是一種卵生的爬行動物,而且它有著水陸兩棲的習性,而正是可以在水裡像魚兒那樣遊動,鱷魚才因此得名。作為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鱷魚是純正的機會主義者,一切出現在它視線內的動物它都不會放過,當然也包括同類。
鱷魚是一種獨居的食肉動物,除了在繁殖期,鱷魚通常都是單獨行動的,而且鱷魚有著一定的領地意識,之所以說是「一定的領地意識」是因為鱷魚有著隨著棲息地的食物減少而遷徙的習性。
既然有領地意識,攻擊同類就很正常了。在自然界中,所有有領地意識的動物都會攻擊一切進入領地的動物,包括同類。這是捍衛自己領地的唯一方式,而在一番大戰後,要麼一方失敗逃走,要麼一方被殺。
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鱷魚吃鱷魚的情況。
為了生存鱷魚不擇手段
鱷魚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它的捕獵能力卻不是很強。鱷魚的食物以水中的動物(比如魚類)以及來水邊喝水的哺乳動物為主。但是,它在水中不如魚兒靈活,偷襲來水邊喝水的動物成功率也不高。所以,通常野生的鱷魚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為了生存,吃同類也是在所難免的。
許多小夥伴可能看過成年鱷魚吃小鱷魚。在自然界中,這種行為確實是少見的,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北極熊就是一種,確切的說是成年雄性北極熊。在食物匱乏的季節,雄性北極熊是會攻擊其他北極熊的幼崽的,而北極熊幼崽大都與雌性待在一起,雌性北極熊的體型又比雄性小很多。所以,一旦被雄性北極熊盯上的北極熊母子,通常都是幼崽被吃掉。而鱷魚吃的幼崽也是其他鱷魚的。不同的是,鱷魚吃幼崽不僅僅是為了果腹,還有一種意義,那就是儘量的減少競爭者,不論是為了自己還是自己的後代。
所以,鱷魚吃鱷魚,雖然是不擇手段,但也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總結
鱷魚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超過2億年,也就是說鱷魚歷經了地球上的數次生物大滅絕,比如恐龍滅絕,但是它們依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靠的就是珍惜每一次進食的機會。作為獨居的動物,在它們眼中是沒有同類的概念的,有的只是食物。
當然,鱷魚的這種行為,也內部淘汰了許多鱷魚,這對鱷魚的種群還是一件好事。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