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什麼,無數學者和科學家都在思考的一個「奇怪」的問題!

2020-12-05 宇宙探索百科

「上帝」說:要有光明!所以有了光,地球就有了光,世界就充滿了無限的歡樂。但是全能的上帝留給我們一個非常困惑的問題:光是什麼?幾千年來,無數的學者和哲學家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包括了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智慧。古希臘人喜歡討論問題,對光很好奇。畢達哥拉斯首先解釋說,光是一種光源周圍發射的東西,當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反彈。

接著託勒密在《光學》一書中描述了光的折射,達文西也描述了光的反射並試圖解釋它。然後克卜勒和斯內爾給出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數據,但是他們沒有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

直到數學家笛卡爾提出光在折射中折射規律的數學幾何表達式,他對光同時留下了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光是一種類似於粒子的物質;另一種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介質的壓力,它可以是波。光究竟是什麼?不計其數的人繼續對此進行討論甚至爭論。

「波動說」和「微粒說」的最韌論戰

義大利數學家格裡馬蒂說,光可以是波。他讓一束光線穿過兩個小孔,投射到暗室的屏幕上,發現屏幕上有光影條紋。這與水波的衍射非常相似,它顯示了光的波動。

光應該是波,英國物理學家胡克如是說。因為他用肥皂泡和薄雲母重複了格裡馬蒂的實驗,他認為「光是以太的一種縱向波」,而且光的顏色和其頻率有關。

「光怎麼可能是波?它就是一個粒子」,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說。1666年,牛頓發現用稜鏡可以把白光分成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單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因此他成功地解釋了光的色散。牛頓的分光實驗使得光學從幾何光學向物理光學邁進。牛頓認為光應該由粒子組成,並且走最快的直線。光的分解和合成是不同顏色粒子分離和混合的結果。

所以圍繞這個問題有兩個學派——「波動派」和「粒子派」。事實上,牛頓起初並不特別反對波動派,但「粒子派」挑戰了胡克等先前的「波動派」,一系列爭論最終導致了牛頓和胡克終生的個人仇恨。胡克說,牛頓的一些研究是基於他的研究基礎,牛頓冷笑道:「那麼說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1678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出版了《光的理論》,並發表了反對粒子理論的公開演講。牛頓非常生氣——作為當時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很快就找到了「波動派」的「弱點」用粒子理論解釋了光的現象。

這些理論都寫在他的《光學》一書中。這本書出版時,胡克和惠更斯已經不在人世,「波動派」也衰落了。牛頓利用他在力學上的卓越聲譽,輕易地發展和統一了「微粒學派」。雖然不是千秋萬載,但它統治了整個18世紀,這就是權威的力量。

東山再起的「波動說」

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滾動。在新自然哲學思潮下,權威不一定受到質疑。從1800年到1807年,託馬斯·楊再次高舉波動說理論的旗幟。作為新一代的領導者,楊運用物理學中最有力的研究方法:理論預測和實驗驗證,再進行理論解釋,逐步完善了波動理論。

楊首先把光和聲波進行對比,認為光在疊加後也有增大或減小的現象——光的幹擾。他做了著名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在理論上邁出了關鍵一步:光不是縱波,而是橫波(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垂直)。十年後,法國土木工程師菲涅爾充分發揮業餘興趣,從理論上對光的幹涉進行了預測。在理解了託馬斯楊的工作之後,他進行了實驗驗證,並成功地建立了光的橫向傳播理論。之後,波動派終於再次崛起,繼續向前發展。

19世紀末,法拉第等人對電磁學的深入研究使人們初步形成了一個概念:光實際上是一種電磁波。1872年,麥克斯韋用四個方程完美地解釋了所有的電磁現象,並推導出電磁波是以光速存在和傳播的。

我們看到的可見光實際上只是一種電磁波。1888年,德國赫茲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光不僅是波,而且是電磁波。除了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都是電磁波。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它們有不同的頻率。到目前為止,波動理論是完善的。

「波動說」的煩惱

然而,最完美的理論也是有缺陷的。人們總是困惑於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光是波,那麼什麼是傳播光的載體?

笛卡爾說是以太,那麼以太是什麼?為什麼我們人類看不見?以太,源於希臘語,最初指的是神在天空中呼吸的空氣。無色、無味、無聲、無所不在於宇宙間的物質。孔子的「仁」,墨子的「兼愛」、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靈魂」,都是以太功用的結果。簡而言之,以太是過去和未來最神秘的物質。尋找以太的過程也充滿了哲學和宗教的感覺。以太已成為19世紀物理學家談論最多的話題。根據已知的光的性質,推測以太是傳播剪切波的固體介質,是一個絕對靜態的參照系。

但是由此一來,固態的以太則可能影響天體的自由運動,而橫向的振動也很可能引起縱向的振動。在關鍵時刻,還需要實驗來說話。1887年,麥可遜和默裡進行了「以太漂移」實驗。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實驗:如果地球相對於絕對靜止的以太運動,那麼如果光沿著這個方向運動,那就是光速和地球運動速度的疊加,並且沿著這個方向的傳播速度更小。

通過測量兩束光形成的幹涉條紋數,可以準確地得到兩束光之間的光程差,進而得到兩束光之間的速度差。因此,只要在不同方向上測量幹涉儀,就可以確定地球相對於以太的速度方向和大小。

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光速沿任何方向幾乎不變,換句話說,以太是不存在的!人們開始惶然不知所措。事實上,在實驗結果出來之前,瑞士某專利局的一名小職員就指出,如果放棄所謂絕對時間之類的概念,那麼絕對靜止的參照系——以太的概念也可以扔掉。人們要接受光速不變原理,那麼就可以得到物體在接近光速情況下高速運動的物理、學,在那裡運動的鐘會變慢,運動的尺子會縮短。這個新物理學叫相對論,那位叫愛因斯坦的小職員作為20世紀最為卓越的物理學家開創了現代物理新世界。

波動說的煩惱還不僅僅在於找不到「以太」這個載體,更可怕的烏雲一朵接一朵地飄來。當時的實驗還有另一個現象:當用紫外線照射兩個金屬球時,電火花似乎更易出來,即光對金屬的照射可以產生電子。這就是光電效應的發現,愛因斯坦後來對其做出了解釋,他認為光以粒子形式入射到金屬上,金屬電子將吸收其能量並逃逸出來。光的微粒說再次浮出水面!愛因斯坦把光的微粒叫做「光子」。

光子的概念並不是他的原創,而來自於德國的普朗克對黑體輻射的解釋。

普朗克通過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把光的能量分成不連續的許多份,每一份叫做能量的「量子」,通過統計能量量子的分布,就可以得到完全符合實驗譜線的黑體輻射理論公式。把能量看成不連續的量子化,這在當時絕大部分科學家心目中是不能接受的。普朗克也因為引入能量量子而心中不安,他甚至內疚地認為不應該對經典的電磁理論提出質疑,因為它是那麼地完美無瑕。只有年輕大膽的愛因斯坦,不僅勇於接受了能量量子的概念,而且成功用於解釋光電效應。新的微粒說——光的量子說由此誕生。

粒子就是波?

如果光具有量子化的粒子性,那麼其他電磁波會如何?1923年,康普頓發現x射線被電子散射後頻率會變小,即x射線也有粒子性。更有趣的問題是,那原先人們認為是粒子的電子等會不會有波動性呢?1927年,傑默爾和湯姆森先後證實了電子束的波動性質,隨後人們還發現氦原子射線、氫原子和氫分子射線均具有波的性質。事實上,如果讓可見光、x射線、電子甚至中子穿過合適的物質都可能發生衍射現象,即波強度存在增強和減弱的效應,而「合適」的物質,實際就是其間隙和射線的波長相比擬——這正是波發生衍射的條件。這下麻煩更大了,波可以是粒子,粒子也可以是波,那到底是粒子,還是波?既是粒子也是波?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徹底把大伙兒給搞糊塗了。

正是在粒子和波的混沌中,物理學迎來了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量子力學的誕生。早在1913年,玻爾就用量子化能量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原子行星模型。1924年,法國德布羅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光不僅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幾乎所有的微粒或電磁波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這樣,粒子就是波,波就是粒子,兩者都是同一對象的兩個屬性。

今天,關於光的粒子理論和波動理論的爭論已經逐漸成為一個遙遠的傳說。只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才有無數的智者留下來,照亮未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以身試法,給出奇怪答案
    「科學家」以身試法,給出奇怪答案前幾年的《星球崛起》吸引許多人,本來是試驗用的猩猩,突然掌握人類的智商成為高級動物。之後,它不僅領導所有大猩猩逃離了實驗室,還對實驗室的人類進行攻擊。電影看得很過癮,那猩猩能否與人類繁衍後代呢?「科學家」以身試法,給出奇怪答案。人多人看完電影後評論,這部影片就是警示大家不要總想徵服自然,應該順應自然並保護自然。
  • 薛丁格的貓,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甚至引發了哲學思考
    這隻貓產生的思考不止於物理科學,還滲透到其他科學中。那麼,這隻貓是如何驚豔的呢?這還得從薛丁格本人說起!薛丁格,量子力學的巨匠Erwin Schrdinger,即埃爾溫·薛丁格,1887年生於奧地利的科學家。如今世界各國爭先秘密研究的量子科技,背後的量子理論就是在薛丁格等人的研究下建立的。
  • 非洲沙漠出現奇怪現象!科學家經過分析,揭示了一個3億年的秘密
    我們也都知道,人類對於大自然來說是十分渺小的存在,而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夠得到自己心裡想要的答案。在世界上有不少地方都曾出現過一些奇特的景象,就比如非洲最古老的納米比亞北部沙漠,曾引起不少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在經過一系列的勘測調查後,似乎解開了一個隱藏3億年的秘密。當時兩位地質學家在穿越這個沙漠時,在這裡發現了一種奇怪形狀的山丘,這才有了一個很大的發現。
  • 科學家:用外語思考問題會讓你更理性——怪不得馬爸爸英語這麼好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外語課學的都是英語,也有一部分學的是其他外語。對於學生來說,管他什麼語,反正我很無語:說好普通話,走遍全天下,學外語幹啥?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會說:現在咱們和世界接軌啦!不學外語,怎麼和老外交流啊!這麼老掉牙的理由,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上學時期的我們,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尾巴翹得老高,說:我以後肯定特別有錢,僱翻譯就行了。
  • 科學家為什麼晚年都喜歡研究神學?這裡面有什麼秘密?
    自古以來,全世界都流傳著很多的神話傳說,並因此形成的各種宗教也傳播著這種神學,科學把這些神話傳說當成是迷信,但奇怪得是,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晚年的時候都喜歡研究神學,比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這兩位在物理界的地位那可是無人可撼動。
  • 抑鬱症為何喜歡胡思亂想和思考哲學問題?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不知道你是否經常思考一些諸如「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是誰?」這樣無解的哲學問題?臨床觀察發現,好多抑鬱症和強迫症患者就非常擅長思考這類問題。可為何抑鬱症總是喜歡胡思亂想和哲思呢?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這種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波。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們也變得越來越興奮。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引力波信號,這種引力波信號是由一個比已知的最大的中子星還要大,但比已知的最小黑洞要小的物體碰撞產生的。儘管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太過複雜,無法準確地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一信號帶來了更多奇怪觀測的希望。
  • 烏賊長成1.5米回形針奇怪模樣,為什麼會這樣,難倒科學家了
    如果你見過科學家們新近發現的一種頭足類動物,可能世界上所有的奇怪都見怪不怪,不足為怪了,因為它竟然長得像一枚超大號的回形針這種動物被稱為回形針烏賊(Diplomoceras maximum),令人遺憾的是,不管在這個星球上的任何動物園,還是開著潛水器到深海探險,你都無法見到這種動物的身影,因為它和霸王龍一樣,生活在6800萬年前白堊紀的南極洲,科學家們發現的,只是它的化石殘骸。
  • 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
    來源:觀察者網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文/柳葉刀 編輯/冬曉本文由觀察者網科工力量團隊原創寫作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由馬化騰聯合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目的旨在鼓勵年輕學者從事基礎研究。
  • 科學家發現黑猩猩在執行奇怪儀式,這是要進化了嗎
    科學家在三個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和賴比瑞亞)觀察到黑猩猩進行了奇怪的行為。他們在樹洞中儲存了大量的巖石。然後,通常是雄性,拿起其中一塊巖石,走開一段距離,咕咚一聲,然後將巖石扔向樹上,在樹上留下痕跡。然後將巖石放回樹洞中,以方便再次使用。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百隻齊聚12小時,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塑料蟲」,百隻齊聚12小時,可啃光一個塑膠袋如果說如今世界上到底什麼樣的危險才是人類最應該注意的,那一定是垃圾汙染的問題。地球生態和人類息息相關,如果地球的生態變得惡劣下去,那麼人類未來該何去何從?這是需要考慮的。
  • 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動物?
    作者:胡楊映月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動物?其實不然。我們往往在說起關於性別,關於性的時候都喜歡一概而論:某一個性別是濫情還是長情,某一個性別有錢就可以跟任何人上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慣性思維——沒有哪一個性別裡的人都是一類人,如果真的是一個性別的人都是一個德行,那麼,怎麼可能還有愛情的存在?如果你真的那麼失望,那你還期盼什麼愛情?我想,真的是那樣的話,你早就對異性不抱任何幻想了,也早就死心了。
  • 10個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讓你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經濟學家是科學家,而企業家是利用科學技術的實幹家。那麼作為科學的經濟學家到底是研究什麼的呢? 1776年,「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產生。在《國富論》中斯密認為經濟學是「研究國民財富增長和分配的科學」,也就是一門研究市場運作的科學。
  • 隱藏在太陽系中的十個最奇怪的無法解釋的現象 木星的風暴令人著迷
    科學家們仍然不確定這個山脊存在的原因。一些人認為它可能是一個環的殘骸(有點像土星自己的環),最終墜落到地表。另一些人認為它可能是由前月球的碎片組成的。儘管如此,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在這顆衛星和伊阿佩圖斯奇異的半暗半明的色彩之間(不久前這也是個謎),這顆衛星很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奇怪的天體之一。   8.
  • 「上帝不會擲骰子」到底是什麼意思?答案顛覆三觀
    波&粒大戰最早就有人在思考一個問題:光到底是什麼?其實關於光的一切都是各種學者十分關心的問題,伽利略就曾經自己操刀去測光速,結果以失敗而告終,而關於「光速」的探討直接引發了物理學的革命,也就相對論的誕生。相對論兩條基本假設之一就是光速不變原理。而關於「光到底是什麼?」,也引發而來持續幾百年的論戰。
  • 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
    但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會長這麼大呢?重量超過100噸的巨型食草恐龍,它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也困擾著我們普通人。有人認為,恐龍生活的年代,地球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現在豐富,氣溫也比現在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原始地球的植被變得非常茂盛,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回收後轉化為有機物,而植物排出的大量氧氣則加速了這一過程。
  • 天涯明月刀手遊奇怪的問題是什麼 天刀手遊奇怪的問題答案匯總
    天涯明月刀手遊最近開啟了全新的公測版本,這是一款根據端遊移植過來的武俠手遊,我們在遊戲中可以看到很多經典的玩法,遊戲最近上線了全新的問答活動,回答問題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那麼天涯明月刀手遊奇怪的問題答案是什麼呢?
  • 不同人的三十而已,都始於童年時的各種奇怪問題
    在欲望面前,我們的人生總是被年齡標準化,看到同齡風光無限,難免會低下頭,思考為什麼自己沒有同樣的生活。而人生就是在這樣一問一答下,驅動成長的,每個問題猶如一級臺階,每級臺階都能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如果你從小不會問,或者乾脆連問的機會都沒有,自然不會有答案,得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別人比你站得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科學家發現烏鴉有著驚人的「思考能力」(圖)
    烏鴉具有驚人的使用工具、語音以及一定的智慧行為,科學家認為從中可以發現有關外星生物的思維特徵據國外媒體報導,烏鴉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鳥類,通體呈現黑色,科學家發現烏鴉有著驚人的「思考能力」,在做出決策的時候類似於人類
  • 周德宇:「佔領國會山」後,美國政治學者在做什麼?寫公開信
    嚴謹和客觀是必須的,你不能帶著自己的感情和偏見。 但問題在於,政治科學是一個關乎社會實踐的學科,不能全是這樣的研究。 你怎麼去理解一個你不參與的事物?普通人可以不懂製冷就來評價冰箱,但如果一個人想要搞清楚如何更好地設計、製造或維護冰箱,就必須知道冰箱製冷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