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河南
一場 「削瓜切菜」般的毀林運動,正在淮河源頭愈演愈烈。
河南桐柏,承載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障和淮河流域安全的森林,正遭受著多眾「產業」的重擊:木炭燒制、菌業發展、大樹進城、坑木外運、建材加工等,成為大面積毀林背後的動力源(600405,股吧)。
12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藏匿於林區內外的這些作坊項目,其數量之多難以計數。儘管地方政府多次打擊,但受暴利誘惑,毀林之舉並未收斂。
去年年末,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由於淮河流域地理氣候條件特殊,暴雨洪水十分頻繁,河流水系複雜,治理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而作為「涵養水源」的森林,正在淮河源頭,一棵棵倒下。
燒制木炭的誘惑
12月9日,河南桐柏縣月河鎮,來此趕集的農民,熙來攘往。街道一頭,燒制好的木炭,被碼在簡陋的架子車上,一路接龍,綿延數百米。這些粗細不等的木炭,長約1米,以每捆25根左右,被綁在一起。每輛架子車上,可放置4捆。
楊大姐將手捅在袖筒裡頭,微微跺腳。她說由於天冷,來買木炭的人比往日多了許多,從早上八點開始,在3個小時內,她已賣出了3捆木炭。
而用來燒制木炭的原材,主要為馬尾松和溼地松。木炭成貨被拉到此處,價格在每斤1.5元。倘若一車按照4捆計算,每車收入在四五百元左右。多位售賣木炭的商販告訴記者,這條街道上,每天的木炭交易非常紅火。
河南桐柏造林大戶李某根據多年的統計表示,一戶燒炭家庭,在此每年的木炭交易總量高達1000立方米左右。這些家庭,來自月河鎮各村社,每家每戶在正常的種地之外,全然將燒制木炭視為收入的重要渠道。
知情者稱,每次只要向林地管護人員交上1000元,就可劃出一大片林子用來燒炭。每次燒制需要兩天時間,可產500公斤左右木炭。
據了解,僅月河鎮就存在著數百家大大小小的木炭燒制窩點。最終形成的產品,除一部分在當地市場消化,另一部分則被遠銷韓國。
12月10日,記者趕往河南省確山縣,在該縣土門南橋下車,一路往裡,在各個山間隨時可見嫋嫋升騰的白煙。被砍掉的櫟樹大量地堆在地上,旁邊燒好的木炭堆上,雜亂地放置著許多紙箱。紙箱上面全為韓文字,上面寫著「明亮的白炭」,底下是一串韓國首爾地區的電話。
據確山縣森林公安分局負責人介紹,燒制1公斤木炭需要6公斤木材。由於用麻櫟燒制的木炭耐燃,在韓國等地頗為走俏。
除確山外、在泌陽、駐馬店等地,這樣的木炭燒制比比皆是。早在2000年,河南省政府就規定禁止燒制木炭,但木炭業在此地卻依然蓬勃發展。
記者注意到,存在著大量炭爐的林場外,樹立著一塊「薄山林場國家公益林區」,範圍包括土門、前崗、元苗、大嶺等6個林區,面積為90800畝。該片由國家林業局、財政部於2004年5月批准的公益林,如今漸被這些炭爐所吞噬。
作為全國最大的木炭供應地,以駐馬店為中心,在淮河源頭長年活躍著來自日韓的木炭採購商。
根據知情者的調查,「燒制好的木炭,從河南運至連雲港(601008,股吧)或天津港(600717,股吧),每天用大約三至五個40尺的貨櫃,裝滿木炭,運往韓國。」而這些產品對外使用的標籤是 「機制炭」(即以木質碎料擠壓加工成的炭質棒狀物,又名人造炭)。
知情者稱,40尺的貨櫃至少能裝木炭21噸,以此為標準,每年走銷到韓國的木炭有3萬多噸。
由於韓國燒烤業發達,對於白炭(木炭的一種)的需求一直有增無減。而白炭主要由硬闊葉材中的櫟木等燒制而成,在淮河上遊的南陽一帶,這種樹木大面積生長。
根據早前的公開數據,我國是木炭生產大國,年產木炭總量高達上千萬噸,但也是出口大國,每年遠銷韓國、日本及東南亞。
相關新聞
外資巨頭圈林百萬畝無產出 地方政府招商被綁架
中央林業投資今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
國家林業局:對農民經營森林給予補貼
林業局:退耕還林達4.15億畝 後續投資2000億元
(責任編輯:HX014)
(責任編輯:孫慶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