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據文件內容,曾位列淘汰產業類別的「虛擬貨幣挖礦」,在今日發布的指導目錄中被刪除。該目錄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效。
2019年4月8日,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被列入淘汰類產業,屬於「落後生產工藝裝備」類目。該指導目錄還顯示,未標淘汰期限或淘汰計劃的條目為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而虛擬貨幣「挖礦」活動這一條沒有標上「淘汰期限或淘汰計劃」。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自2005年起發布,目錄將各產業分為「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類。其中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挖礦依賴水電資源
「挖礦」是一種獲取比特幣的方式。在比特幣網絡中,每10分鐘,全網礦工一起計算一道算術題,誰先算出答案,就相當於挖到了這個區塊,該礦工便能獲得系統新生的比特幣獎勵。
理論上,任何一臺電腦在安裝了挖礦軟體後都可以進行挖礦,但因為目前比特幣價格較高,有專業化的礦機可以進行更高效的運算,以及礦池和礦場的建立,比特幣網絡算力非常大,個人購置少量礦機也已經很難挖出區塊。很多礦工加入礦池一起挖礦,礦場只負責計算,礦池負責信息打包。
比特幣挖礦已經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鏈。
隨著全網算力上漲,用傳統的設備(CPU、GPU)挖到比特幣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們開發出專門用來挖礦的晶片。晶片是礦機最核心的零件,其運轉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散熱降溫,比特幣礦機一般配有散熱片和風扇。
礦場可以看做是挖取比特幣的「工地」,是集中管理礦機的場所。早期的礦場運營比較粗放,後來開始有了通風、還有隔塵等方案,再往後發展,就有了有室內溫度和溼度的嚴格控制。現在整個礦場的運營方案還在不斷升級和進化。
礦機需要做大量計算,運行功率極大,需要消耗大量電力。摩根史坦利2018年初的報告顯示,挖比特幣成本大約三分之一來自電費,2018年比特幣乃至其他數字貨幣的挖礦用電需求將達到120-140萬億瓦時。相較而言而全球電動車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預計才不過125萬億瓦時。根據國際能源署2015年的數據,阿根廷全國一年的用電量也才不過125萬億瓦時。此外,礦機運行起來噪音比較大,一臺礦機運轉時,在一米處測試噪音達73dB(a)左右。
綜合考慮,礦場一般選址在水電費相對便宜且穩定的地方。因為廉價的水電和人力,較為隱蔽的環境,中國西北、西南等低電價地區布局了不少礦場。
監管層曾發文引導「挖礦」有序清退
2018年1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下稱「互金整治辦」)向各省(區、市)、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一份針對比特幣挖礦活動的通知。互金整治辦稱,據有關部門反映,目前存在一些生產「虛擬貨幣」的所謂「挖礦」企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助長了「虛擬貨幣」投資炒作之風。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關於防範風險、限制偏離實體經濟需要及規避監管的「創新」等精神,互金整治辦的相關成員單位已於2017年11月20日召集有關省市整治辦,圍繞相關事宜進行了討論。
彼時互金整治辦提出兩點要求:一是積極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並請積極協調轄內有關部門,多措並舉,綜合採取電價、土地、稅收和環保等措施,引導相關企業有序退出;並要求各地整治辦於1月10日前上報目前轄內「挖礦」企業基礎情況及引導退出情況。二是為及時掌握各地工作進展,要求各地整治辦每月10日前填報轄內「挖礦」企業有關情況。
2018年6月,新疆、雲南、貴州、內蒙古等地陸續傳出引導虛擬貨幣「挖礦」企業退出的通知文件。
挖礦利潤依賴比特幣價格,曾面臨關停潮
挖礦產業鏈的上遊是礦機和挖礦晶片生產商。
2018年上半年,數字貨幣市場行情火爆,各大礦機生產商也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三大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均在2018年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但伴隨2018年數字貨幣行情下行,三家公司的首次上市申請已經全部失效。2018年12月20日,億邦國際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今年3月26日,比特大陸發布內部信宣布未來公司會在合適的時間,重新啟動上市工作。
比特大陸2018年9月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總營收達到28.455億美元,超過2017年全年(25.177億美元),佔全球礦機專用晶片市場74.5%份額;淨利潤為7.427億美元,同比增長795%,手握現金等價物超過34億美元,淨資產超過161.7億美元。
億邦國際二次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億邦國際實現收入2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倍,實現淨利潤9.32億元人民幣,2017年同期約5224萬元。
2018年下半年,數字貨幣價格一瀉千裡。當年11月14日比特幣報價跌破6000美元後,19日跌破5000美元,24日跌破4000美元,較年初最高收盤價已然跌去了近8成。
彼時比特幣的報價已經跌破了部分礦機挖礦的關機幣價,礦工用礦機挖礦獲得的收益已不足以支付挖礦消耗的電費的幣價,大批礦場關停,甚至一些人拋售礦場另尋出路。
三大礦機生產商的日子也不好過,減產、虧損、裁員的負面消息傳聞也不絕於耳。
為應對單一數字貨幣業務不確定性,比特大陸、嘉楠耘智曾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多元化發展方案,均紛紛轉型AI晶片業務以圖自救。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稱,公司未來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滲透到比特幣挖礦應用以外的新市場,特別是對高效能和高計算能力有需求的其他類型加密貨幣,或人工智慧應用市場。
隨著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的回暖,礦機廠商業務有所回暖。10月份,嘉楠耘智正式向納斯達克遞交招股書。瑞信、花旗銀行、華興資本控股和招銀國際聯合擔保。以股票代碼CAN在納斯達克掛牌,計劃籌資4億美元,較之前赴港IPO宣傳的10億募資額,有較大幅度縮減。
招嘉楠耘智股書披露,嘉楠耘智2018年淨收入為3.94億美元,淨利潤為830萬美元。其中2018年上半年,嘉楠耘智淨收入為19.471億元,淨利潤2.17億元。但2019年上半年,嘉楠耘智淨收入僅為4210萬美元,淨虧損則達到458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將比特幣價格列為首個風險因素,稱其利潤有很大比例是從比特幣礦機的售賣中獲得,如果比特幣礦機市場在未來不復存在或減少,公司業務會受到重大損害。
號稱全球最大礦機生產商的比特大陸近期則在上演「宮鬥大戲」。創始人吳忌寒用全員內部信宣示,全面掌權,解除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即刻生效。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如有違反,公司將視情節輕重考慮解除勞動合同;對公司經濟利益造成損害的,公司將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責任。
根據比特大陸之前的香港招股說明書,吳忌寒和詹克團分別持有公司21%和37%的股份。在業務劃分上,吳忌寒主管業務,對像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極為熱衷,詹克團則負責公司的晶片設計業務,並帶來團隊進入了人工智慧晶片領域。
此事件業內仍眾說紛紜。Primitive Ventures 創始合伙人萬卉發推特稱,吳忌寒在詹克團和股東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比特大陸其他高管「合謀」發動了「權變」,並在結束之後才向股東們解釋情況。比特大陸官方針對此次人事變動回應稱:「比特大陸在吳忌寒先生的領導下,必將回歸初心、聚焦主業,有序橫向發展,成為一家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