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映的電影《血狼犬》在上海提前點映時,主持人將兩部電影與之相提並論,一部是上個月創下票房佳績的《一條狗的使命》,一部是去年代表中國電影「衝奧」的電影《狼圖騰》。的確,這些電影有相似之處,氣質卻不盡相同。
沒有什麼浪漫發揮,也沒有太多文化批判,《血狼犬》是更現實主義更紮實的作品,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一段「西北犬王」與狗之間的忠義情感,圍繞狗和狼展開的兩家恩怨與承擔。
導演劉建華為拍這部電影養狼訓狗七年,電影中的狼狗大戰真實凌厲,牽動人心。
黃宏(左三)與主創參加《血狼犬》上海站路演。《血狼犬》獲得去年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主演黃宏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黃宏演的電影不多,但在春晚的舞臺上一站二十多年,也是一把扎紮實實的「老戲骨」。
這次一個東北爺們兒演起西北漢子也當真一點不含糊,直愣愣的西北口音和粗獷蒼勁的秦腔,全然看不到一點印象中那個憨傻中帶點狡黠的「黃大錘」的影子。
《血狼犬》海報電影上映前,黃宏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聊起拍這部電影讓他從「小品王」到「犬王」的酸甜苦辣。
東北爺們演西北漢子,和狼親密握手很久不演電影的黃宏接下這個電影,一是喜歡這個劇本,二是因為喜歡狗。接下劇本後,黃宏下地方與狼和狗們共同體驗生活。和新疆的警犬共同生活一個月培養感情,也去見了片中人物朱老狗的原型朱永勝。
天山護林員朱永勝常年和狗打交道,本人非常少言寡語。黃宏和他聊天不多,更多時候在觀察,「他其實有些不近人情。導演要塑造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和現代文明的一種反差。」
片中的朱老狗總被人說「你這個狗脾氣」,黃宏說動人的就是人物的這一點,「其實這也是西部的一種氣質,仍然有久違的那種質樸。還有我們從人物身上看到我們現在缺失的東西,就是那種職業精神,真是與狼與狗共舞,很受感動。」
《血狼犬》劇照身為一個東北爺們,演出西北漢子是黃宏的另一大挑戰,「做演員最大的興奮點是挑戰,想嘗試沒有嘗試過的角色。東北人和西北人都倔強。東北人可能話多,西北人話少,但倔強勁兒足,這點其實兩邊是相通的。」
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是,片中的另一位主演劉向京在拍攝中總是很熱心地糾正黃宏的西北話,結果後來糾正得他自己講話有時候反倒變了味兒。
西北冰天雪地的艱苦拍攝條件自不必說,與兇猛動物「合作」還多一份危險。最後一場被困狼群中的戲,導演是真的把野狼們餓了三天,再把黃宏裝進了長久以來用以餵食的車裡。
方圓百來米的地方圍著鐵絲網,所有工作人員在網外,只有黃宏一個人在網內。狼把爪子伸進車窗的時候,黃宏徒手拽著狼爪子喊「攝影師,快拍」。
如今想來,黃宏倒是很得意,「我大概是第一個和狼握手的中國演員了。」
而電影裡搶盡風頭的狗演員「藍波」,雖然是聰明的警犬,但難免會出現誤傷演員的情況。談起被咬傷四次的經歷,黃宏早把狗當成自己的戰友,說那是「配合失誤」,「不是它攻擊我,就像和人演動作戲不小心被打到受傷是一個道理。我做動作,棒一甩,我動作慢了它起快了,一下來沒叼住棒把我手叼了。」
意想不到的是,拍攝停止後,狗狗竟然鑽進人群,也像工作人員一樣關切地在一旁看著黃宏流血的手,「那個眼神讓我很感動。」
如今「藍波」已經回歸部隊繼續「服役」,不過它的兒子已經成了黃宏的家庭成員一年多了。
表演講究個「活」字,喜劇也有審美上了24次央視春晚的「小品王」黃宏,說自己拍完這部電影,甚至更喜歡「犬王」這個稱號。他很享受挑戰角色的過程和體驗創造人物的感覺,身為編劇、導演的職業病還讓他常常忍不住找導演改了不少戲。
經常是收工後,黃宏找導演說「借用五分鐘說說想法」,結果五分鐘變成一兩個小時,一聊就到了半夜。「一交流起來能碰出很多火花來,我跟他說我的想法,他也跟著想怎麼調整鏡頭。這個戲是邊拍變改,邊找人物的狀態。」
黃宏在《血狼犬》劇中為狗接生。《血狼犬》的導演劉建華60歲首次執導電影,之前拍過《雪豹行動》、《獵狐》、《小巷總理》等多部電視劇。片中搭檔的演員劉向京、孫濤等也都是和黃宏從春晚一路合作的老搭檔。說這是一個「老戲骨」組成的劇組並不為過。眼下熱播的電視劇讓「老戲骨」這個詞又成為大眾熱議的詞彙,這次和一群較真的老朋友們一起拍電影也讓黃宏感觸良多。
「好的戲應該是『碰撞』出來的。表演這個手藝,也叫『活兒』,因為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一種活動。其實我們能得到一個角色也不容易,都希望它能留下點什麼。那麼在創作過程中,你要投入精力去捕捉它。演員的最高使命,就是用你的技巧過別人的日子,你最好藏到這個人物裡去。」
黃宏因為進入了人物,黃宏也覺得這樣的詮釋比那些一氣呵成的小品更讓他「入戲」,朱老狗離婚之後,去給狗唱了一段《斬單童》,對著鏡子說「你不容易」,這些都讓黃宏感同身受。
最後「藍波」犧牲的那場戲,狗被打了麻藥,躺在黃宏懷裡,他喊狗的名字時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出來。「導演說你撒開了喊,我喊了兩聲,嗓子啞了三天。」
對於是不是有意再往電影表演上多發展,黃宏說這就「順其自然」了,畢竟像這樣以一個老漢為主角的電影就很少見,更多找到黃宏的角色是讓他覺得沒什麼挑戰性的小品型人物,或者「就讓你哼哼哈哈演個爸什麼的」。
黃宏說,「有適合我的角色的話,我還是很熱愛這個行當的。」
不過,演了一輩子小品的黃宏透露,他其實還在創作,影視舞臺的劇本和理論文章他都有涉獵。黃宏準備出一本關於喜劇審美的書,拿自己的經驗做一些探討和總結。「喜劇的審美真的也是有學問的。喜劇藝術其實有一座金字塔,越往下達到的人是越多的,自下而上分了五個層次,噱頭、滑稽、幽默、詼諧、機智。我認為喜劇最高境界是機智,是給聰明人看的,讓人會心一笑的那種領悟。它一定不是單純耍噱頭的低級趣味。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一些研究和宣揚,讓喜劇能有一點追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