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紮根田地 讓農民收穫滿屋財富

2020-12-05 澎湃新聞

李玉:紮根田地 讓農民收穫滿屋財富

2020-05-28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重量級行業會議上,時常能見到他講學的身影,贏得臺下陣陣掌聲;代表國內學術團體出訪,他不辱使命,樹立起中國農業學術界的良好形象;做起菌物試驗,他更是一絲不苟。在學生眼中,他不僅是親切的師長、摯友,更是指路的明燈。

這位受人尊敬的長者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吉林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長、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他是我國食用菌界的一座高峰。幾十年來他默默耕耘,攻克道道難關,在菌物基礎學和菌物工程學研究中成就輝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他教書育人,培養大批人才;他深入農村進行科技扶貧,讓小蘑菇撐起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他雖年過古稀,但卻精神矍鑠,始終活躍於教學、科研、扶貧的第一線,每年的工作都碩果纍纍,充滿成效。採訪中,他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著對學科的摯愛和對科技扶貧信念的堅守,講起鍾愛的事業,他的眼睛裡都充滿著執著和自信。

因為熱愛 所以堅守

年輕時,李玉考取了我國黏菌學研究的始祖——吉林農大周宗璜教授的碩士研究生,步入了黏菌研究這個神秘的領域。當得知世界已發現的近千種黏菌中,竟沒有一個是由中國人命名的時,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強烈震撼。他義無返顧地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心無旁騖的鑽研於黏菌科研。幾十年寒來暑往,無論是在深山密林中採集標本,還是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無論是給學生傳道授業,還是在人大會堂聽政議政,他始終沒有間斷自己的科研事業。

多年的不懈努力,讓他在國內率先建成了較完整的菌物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在菌物科學與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構建起了全新的菌物系統分類體系。將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相結合,創建了「菌類作物」學科,創辦了《菌物研究》學術期刊。作為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他將菌物學科與國際接軌,建成了3個食用菌類國際合作平臺,與國外知名菌物學家及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引領我國食用菌領域處於世界發展前沿。

攻堅克難 選育新品種

「老祖宗告訴我們菌類是一個天然的糧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類群,食用菌種植的特點在於雖技術含量高,但農民易於跟進,勞動能力差的老年人也能簡單操作。菌類生長的過程中能消耗大量秸稈,實現我國農作廢棄物的資源化,對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李玉侃侃而談。

為採集優良菌種,他不辭辛勞,深入全國所有省區開展菌物資源調查,獲1.2萬份標本與菌株。他的基礎研究不僅保護了種質資源,挽救了一批瀕危物種,更為進一步評價、利用、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對適合北方生長的黑木耳、榆黃蘑、元蘑、香菇進行系統研發,創建了從種質資源評價到形成產業化的食用菌工程技術體系。先後篩選並培育出45個成活率高、易培育的食用菌新品種,集成創新了6個北方主要食用菌標準技術體系,為食用菌產業化發展鋪平道路。

小蘑菇變致富大產業

李玉提出食用菌不僅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新方向選擇,還是政府精準產業扶貧的新選擇,更是推進大健康產業的新引擎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新機遇。他主張從推進食用菌深加工、建立營銷集散地、全過程標準化建設、品種改良與換代、加快生產機械化進程、注重質量塑造品牌等六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食用菌產業發展水平。通過對我省農業產業進行精準把脈,提出「東木西草」「南菇北移」和「建設百公裡食藥用菌長廊」的建議,被省政府採納並付諸實施。在吉林東部諸多縣市建立起香菇生產基地,讓高寒山區發展食用菌有了新途徑;在汪清建立黑木耳生產基地,舉辦了「中國首屆黑木耳節」;在蛟河建立黑木耳及靈芝生產基地,使之成為響噹噹的「中國黑木耳之鄉」。

為解決貧困戶脫貧難的問題,李玉團隊大力推廣「五位一體」食用菌技術示範模式,面對面、手把手教會菇農種植技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目前,他率領的科研團隊已與東北三省多個市(縣)達成協議,聯合開發食藥用菌產品,建立生產示範基地21個,指導培訓技術骨幹8000多人,帶動3萬農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60億元。

不局限於本省,還堅持走出去,把食用菌生產技術輻射全國。他帶領團隊在全國建立多個食用菌產業示範基地,就菌種培育、種植方式、技術人員培訓、科技成果轉化和當地政府開展緊密合作。在人跡罕至的藏區,建立我國第一個菌物資源保育區,即四川雅江松茸保育區;在安徽省金寨縣的馬鬃嶺林場建立了全國首個菌物藥資源保育區,將保育區建設成為大別山區乃至我國優質菌物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高地,因地制宜的建設了野生菌物藥生態栽培繁育示範基地、菌物藥標本館。助推藥用菌產業成為貧困山區、革命老區人民精準脫貧的幸福產業。受中國科協邀請,在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臨縣,他利用廢棄棗樹枝作為原料發展棗木香菇,並堅持在一線指導,幫助農民解決技術問題。2020年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前往陝西省柞水縣金米村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為柞水木耳點讚「小木耳,大產業」!柞水木耳就是李玉團隊在柞水縣對口幫扶的精準扶貧項目。 2017年,吉林農業大學與柞水縣建立校地合作關係,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全面啟動柞水木耳品牌推進戰略,全面助力柞水縣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目前,柞水木耳年栽培規模維持在7500萬袋左右,年產幹木耳3750噸,實現產值近3億元,已有3138戶貧困戶依靠木耳產業穩定脫貧。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李玉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鼓勵師生們不要在黑板上「種地」,要深入生產實踐。田間地頭的累累碩果比任何榮譽都重。通過扶貧工作,他感到農民對農業實用技術的迫切需求。每次去一線生產基地,都有大批菇農熱情的圍著他詢問各種問題。一次,同行的外國專家看到這種場面讚嘆不已,他們為中國科學家能夠這樣貼近農民,千方百計滿足農民的技術需求,一如既往為「三農」服務,而由衷的感到佩服。

「感謝李玉教授的農業技術指導。讓我們能在家門口就業,不但可以解決生計,還能照顧好家人。」吉林省洮南市那金鎮好田村,正在玉木耳大棚忙碌的村民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玉木耳是李玉團隊培育的新品種,它的產量是黑木耳的2到2.5倍,賣相晶瑩喜人,食用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這兩年,以李玉團隊為技術支撐的吉林農大定點扶貧團隊在好田村建設了總面積1600平方米的4棟玉木耳大棚,投放菌包10萬餘袋,總投資45萬餘元。在早期部分試種者的玉木耳賣到了100元/斤,當年就實現了脫貧。如今,好田村已摘掉貧困村的帽子,貧困戶依靠種植玉木耳的也實現了穩定脫貧致富。

「實際上,我們也只是做了一點微薄的貢獻,食用菌不只是「一盤菜」,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能夠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實現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支撐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民脫貧致富。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也是全面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典範。」李玉說。

原標題:《李玉:紮根田地 讓農民收穫滿屋財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信陽固始一農民手拿「耙子」在田地裡「四處放火」焚燒秸稈
    然而你見過農民在田地「正大光明」的焚燒秸稈,拿著「耙子」那裡火快滅了,就跑去「扇風點火」,就怕燒不起來。5月20日下午,看信陽網路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分水亭鎮龍臺村胡圍組,遠遠就看見路邊煙霧繚繞,蔚藍的天空全是煙霧!走進一看,原來是有農民正在田地裡焚燒秸稈!現場火勢燒的是「噼裡啪啦」,四處都是火苗,滾滾濃煙直衝天際!
  • 穿過歷史的謎團——李漁李玉或許是同一個人
    李玉雖然在蘇州那個地方賣文為生,但妥妥地一枚專業大師。中國古典十大悲劇,李玉的作品佔一席,即《清忠譜》;中國古典二十大悲劇,李玉的作品至少要佔兩席,除了《清忠譜》,還有《千鍾祿》。從僅有的極為稀缺的史料來看,李玉的一生壓抑、悲摧,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似乎沒有李漁那種風花雪月,也沒有李漁那種八面玲瓏。據說家境貧寒,還做過明朝宰相申時行的傭人。他的藝術才華完全是自學成才。
  • 是什麼吸引了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兩度來仙芝樓考察交流?
    李曄董事長(左一)向李玉院士(中)一行介紹公司發展歷程在靈芝文化展廳,李曄董事長向李玉院士一行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深加工技術及相關產品特色。在產品展示區,李玉院士饒有興趣地一一查看了仙芝樓的主推產品,並仔細詢問了靈芝咖啡、靈芝拿鐵等海外產品的發展近況、新品研發、市場銷售等情況。
  • 李玉在拍伊坂幸太郎小說,主角不是範冰冰,而是大老虎
    近日,曾憑藉《蘋果》《觀音山》《二次曝光》等作品讓範冰冰多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導演李玉,曝光了最近的拍攝計劃,不過這次的主角不再是範冰冰了。向來以拍攝文藝片見長的李玉,此次新片《陽光不是劫匪》改編自日本伊坂幸太郎的爆笑小說《陽光劫匪》,是部不折不扣的喜劇。
  • 野生物種「泛濫成災」,一晚糟蹋一畝玉米田,農民損失誰來賠?
    野生物種「泛濫成災」,一晚糟蹋一畝玉米田,農民損失誰來賠?但是,野生動物如何破壞農民辛辛苦苦種下的農作物呢?最近,四川省一部分農村地區的棕櫚因「泛濫成災」而頻繁糟蹋農作物成為話題。當地的一部分村民說:「我們遵守紀律保護野生動物,但是野生動物不應該糟蹋農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說了這樣的話。沒有什麼特別的,筆者湖北的農友也在7月左右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 農村田地兩代人的交接(一個時代的見證)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識字卻非要讓我們好好讀書,如今76歲了,還在種田,老婆在縣城租房照顧孩子讀書,父親還經常背米背油送往縣城接濟我們,總說:自己種的糧食吃起來香,周末要經常回去看看。母親眼睛看不見,平時父親去田地裡了,她一個人在家,家裡的小收音機裡經常放的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那是她最喜歡聽的歌,這其中包含著她對子女無盡的思念。
  • 專訪範冰冰:想演拉拉 邀李玉一對兒她沒拒絕
    範冰冰抿嘴微笑  搜狐娛樂訊(哈麥/文馬森/圖李楠/視頻)在演李玉的電影之前,範冰冰被叫了多年「花瓶」。  就像李康生之於蔡明亮,範冰冰成了李玉的御用女主角,已經接連四次合作,可能還會有第五次,第六次……範冰冰說,別人都問她還想演什麼?她其實很想演一個拉拉角色,這事兒跟李玉說過,想要和她演一對兒,李玉聽後愣了一下,但沒拒絕。  搜狐娛樂:看完《萬物生長》,不少人覺得柳青這個角色是為你量身定製的。  範冰冰:其實我覺得我應該不是最「春」的女演員。
  • 延禧攻略皇帝為何要痴心等待魏瓔珞兩年 李玉的這句話就是答案
    延禧攻略皇帝為何要痴心等待魏瓔珞兩年 李玉的這句話就是答案時間:2018-09-13 20:53   來源:今日頭條 嘰蘿的野史小課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延禧攻略皇帝為何要痴心等待魏瓔珞兩年 李玉的這句話就是答案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跟嘰蘿一樣吃衛龍CP的?
  • 農民在田裡插秧被雷擊倒不幸身亡,記錄儀拍下整個過程
    現在正是插秧的季節,相信不少農村的小夥伴都已經去自家的田地裡開始插秧,春耕秋收,現在插了秧到秋天的時候就能夠收穫滿滿的糧食。但是現在的天氣很不穩定,明明中午還是豔陽高照,可是到了晚上一場漂泊大雨就會傾盆而至,在下雨的時候往往都會伴有閃電,當有閃電的時候我們就會儘量待在室內。
  • 福州可認養田地了!每塊30㎡,想種啥就種啥~
    福州可認養田地了!昨日,晉安區新店鎮多個黨支部前往壽山鄉前洋村,與村裡的經濟合作社籤合作協議,分別認種一塊30平方米的田地(一年2000元),可自己耕種,也可委託村民看護管理。認種單位既可以吃上好菜,又能幫助農民增收。
  • 田地裡「土鼠」的太渴了,把滿滿的一桶水都喝完了
    也是農民最為討厭的動物之一。它冬天破壞種子,春天破壞麥苗,簡直是把家都安置在麥田裡,四處打洞,由於麥田種植面積很大,農民對這種土鼠的打擊措施不斷變換手段。有很多的消滅土鼠的方式,例如用浸了藥水的玉米粒或者麥谷引誘土鼠食用,中毒而死。
  • 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夜毀完——如何在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農民利益...
    新華社發(梁啟慧攝)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記者李雄鷹)1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夜毀完:「打也不敢打,防也防不住」,如何在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農民利益中找到平衡?》的報導。「打也不敢打,防也防不住」「眼看著莊稼被糟蹋」「很多人都不敢種地了」……隨著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一些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加。
  • 公元1510年,法國農民將老鼠告上法庭,法官:必須給老鼠指派律師
    在公元1510年的時候,法國歐坦地區的農民正在為收穫莊稼而忙碌著,可是當他們進入自己的田地後,卻發現田地中的莊稼有許多都被老鼠給糟蹋了,於是這些法國的農民便將那些偷吃莊稼的老鼠搞上了法庭。不久之後,這些法國農民便來到了當地的教會法庭,以破壞莊稼的名義對田中的老鼠進行起訴。當他們見到法庭的法官後,便要求法官支持他們組建一個捕鼠隊,以此來對那些田中的老鼠趕盡殺絕。
  • 身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麻雀,在農民眼裡為何沒有燕子受歡迎?
    而在農村最常見的兩種鳥類,就是麻雀跟燕子,別看這兩種都是鳥類,可是在農民的眼裡卻截然不同,相比較煩人的麻雀,農民們似乎更喜歡燕子。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麻雀主要以穀物為食,自古麻雀就被人們冠名四害之一。
  • 紮根人民 根深葉茂
    以補齊貧困地區短板為突破口,採取盤活存量、調整置換、統籌利用等方式,在貧困地區建成了一批多功能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中宣部大力支持下,正在建設606個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扶持基層文藝團隊、農民文化大院建設。各類圖書館、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延時開放。    熱在基層,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始終抓住「活動引領」這個牛鼻子,讓群眾在家門口圓「文化夢」。
  • 《異星探險家》輻射星球成功紮根技巧 僅供玩家參考
    《異星探險家》輻射星球成功紮根技巧 僅供玩家參考時間:2017-01-02 13:5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異星探險家》輻射星球成功紮根技巧 僅供玩家參考 異星探險家輻射星球如何紮根?
  • 2021年創業選擇懶熊火鍋中餐便利,輕鬆收穫輕鬆財富
    2021年創業選擇懶熊火鍋中餐便利,輕鬆收穫輕鬆財富 2021-01-04 10:42:1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火鍋,一直以來都是餐飲行業的霸主,其高達萬億的經濟效益
  • 增城農民收成啦!楊桃熟了、番石榴香了、柿子紅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九月的荔鄉大地瓜果飄香、稻菽成熟增城到處唱響著豐收歡歌一派收穫景象洋溢著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瓜果成熟了農戶忙採摘中新鎮茅田村茅田村是歷史悠久的水果之鄉再過十來天,柿子成熟了漫山遍野紅澄澄的該村的柿子大概有1500畝今年的產量預計有30萬公斤密石村家家戶戶都種植紅柿自從村裡大力發展柿子產業之後紅柿便成了村裡的「致富果」石灘鎮石廈村石廈村是遠近聞名的「番石榴村」該村種植番石榴的歷史由來已久村道兩旁的田地裡
  • 蟑螂滿屋別擔心,在屋裡撒上它,不出幾天,你會收穫意外之喜!
    蟑螂滿屋別擔心,在屋裡撒上它,不出幾天,你會收穫意外之喜!一般傳統的做法是用腳踩死蟑螂,但是這種方法其實很傻,因為蟑螂一般都是群居,殺完一隻還有一隻,而且他們爬行很快,,有的還會飛,如果爬到人的身或者飛到人的頭頂,那簡直就是災難,而且有種說法是,蟑螂不能用腳踩,否則會越變越多,先不說這話有沒有道理,但是的確用腳踩的方式的確不能治本。
  • 「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夜毀完」 如何防禦及補償?
    陝西省丹鳳縣蔡川鎮上莊坪村村民留言,當地野豬橫行,每晚下山毀壞莊稼,秋收時期原本迎來豐收,地裡的莊稼卻遭到野豬肆虐,農民只能拿上被子睡在地裡。  廣東省韶關市近些年野豬數量明顯增加。2018年,韶關部分地區的野豬開始危害村民的莊稼,且越來越嚴重。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韶關多地村民反映野豬成災,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