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受疫情影響,不少人不能出門植樹。各地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義務植樹」,積極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讓更多的人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出力。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推出「種一棵希望之樹」網絡植樹活動,很多市民以認種、認養、捐資等多種方式參與義務植樹。(見4月6日的《人民日報》)
推出網絡植樹活動,是為了避免群體性聚集而傳播病毒,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說需要各地群眾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網絡植樹,踐行低碳生活,助力國土綠化,讓我們的家園更青更綠更美好。
參與網絡植樹,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植樹觀念,有一份社會責任,而且要有一種高尚的思想品德,有一份濃厚的愛心,或捐款植樹,或認種、認養,做「護綠使者」。而今,飽受肺炎病毒折磨的一些武漢市民做到了,不僅為我們帶了個好頭,而且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必定對提高群眾思想品德,培養群眾的高尚情操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吸引更多的群眾特別是市民參與網絡植樹,從而掀起疫情防控時期全民義務植樹的新高潮。畢竟,植樹造林,人人有責。
其實,以往,每年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時,一些市民紛紛認種、認養小樹苗,為植樹造林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愛心,也為如今群眾通過認種、認養參與植樹造林提供了經驗。這就需要地方政府「搭臺」,讓群眾特別是市民主動來「唱戲」。即各地應當像武漢市這樣,推出網絡植樹活動,讓市民通過認種、認養、捐款等方式參與網絡植樹。這不僅是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種與養、種與管結合起來,保障小樹苗的存活率,而且能夠調動市民義務植樹的積極性,提高市民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意識,從而展示市民從事公益事業的風採。這對於提高全民綠化環保意識,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宜居環境,意義深遠。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綠化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項技術性比較強的細化性工作,需要倡導全民參與。只有人人參與,人人關注,綠化養護質量才有保證,市民們才會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享受到綠色的環境,體驗到生態的文明。而積極參與網絡植樹,認種、認養、認捐小樹苗,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只要有條件、有能力的市民們都應當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認種、認養、認捐小樹苗活動中來,播種綠色,播種文明,使我們的家園地更綠、天更藍,綠樹成蔭,環境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