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孩子們在仰臥傳球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下同)
沒有單人比賽,每個項目都要全班協同作戰;不需要高難度技巧,只要拿出熱情,體育成績一般般的孩子,同樣能成為場上的「英雄」。今天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全員運動會」在靜安區閘北第三中心小學舉行,孩子們的加油聲、歡呼聲,隔著幾條街都能聽到。
圖說:用腿連一根最長的繩子是對柔韌性的考驗
圖說:旋風跑考驗團隊默契
一場運動會,看的人多,參加的人少;運動會管運動會開,體育課管體育課上。長期以來,這些問題使校園運動會的吸引力和效果都打了折扣。作為本市首個試點學校,閘北三中心小學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指導下,開始了「全員運動」的嘗試。校長尤睿介紹,經過體育老師和北師大課題組共同研究,學校從400餘個體育遊戲中選擇了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項目,鼓勵人人參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而在團隊遊戲中,撞倒標誌杆、搶跑、接力沒有拍手等每一個細小的犯規,都會影響集體的分數,也讓孩子們感受到規則意識的重要。
圖說:為集體的勝利歡呼
圖說:三人一組「抬小豬」
「旋風跑」「千足蟲」「仰臥傳球」「抬小豬」「滾大球接力」……傳統運動會的跑、跳、投不見了,遊戲化的集體項目,配合著精心挑選的動感音樂,點燃了整個操場的熱情。上海孩子上肢力量普遍較弱,四年級的任務是要3人一組,把一個一人多高的巨大皮球滾動起來,完成接力,也考驗上肢力量。「一開始,我們亂跑的!動不動就把球滾偏了,尤其是繞杆的時候,還有次差點滾到學校圍牆上去!後來,我們找到了規律——左面的人作為支點穩住大球,中間的人負責給大球前進動力,右邊的人把控方向……」女孩季曉萌說,自己曾經是學校50米跑冠軍,雖然也很光榮,但是同學們一起研究策略、一起訓練,樂趣更多。
二年級的孩子們要通過「劈叉」,腿和腿相連,比一比哪個班級的「繩子」接得長。「一二一二一二」三年級孩子幾人一組,化身「千足蟲」,奮力往前扭。說起動作要領,鄭之儀、楊若希、李沛欣三個姑娘頭頭頭是道,「關鍵要整齊,往前看」「別人慢了也不要責怪她」「後面的人不能抓住前面的人的腳,要抓住他的腳踝,否則會使不上勁!」
二(3)班男孩卞彥喆雖然胖乎乎的,但是格外柔軟,輕而易舉就完成了標準動作,對著老師的鏡頭露出自豪的微笑。原來,他一直在學跆拳道,將腿踢過頭頂,可是他的基本功。「一個多月前知道這個比賽項目時,全班同學都非常積極,不管劈叉是不是到位,孩子們態度非常積極。」班主任陶老師話音未落,奪冠的消息傳來,孩子們興奮得又跳又叫。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