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幀畫面「速食」一部作品 智能算法就能計算一切嗎?

2021-01-08 新財網

  「本來只想看個花絮,卻被不斷推送過來的短視頻『強迫』著刷完一整部劇。」近段時間以來,「熱搜式追劇」成為不少觀眾看劇的「新姿勢」。這背後,實際上是社交媒體、片方和播出方利用智能算法與觀眾口味達成的一種「共謀」。隨著實時播出大數據監測成為一項常規操作,在劇情之中找尋熱點然後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傳播擴散的營銷行為已屢見不鮮。如此一來,片方和播出方順理成章地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觀眾也可以通過幾個名場面、幾句「吸睛」的劇情介紹,甚至幾張動圖、幾幀畫面「速食」一部作品。這種方式看上去兩全其美,殊不知既破壞了影視作品本身的藝術美感和價值功能,也敗壞了觀眾的「觀劇胃口」。

  算法對於影視作品的「介入」早就有跡可循。《小時代》系列電影通過分析關鍵詞條微博搜索量,以及搜索群體、搜索時段、主演的關注度等大數據指導創作,以迎合市場口味;電影《後會無期》對目標觀眾進行數據畫像,利用分析結果輔助劇本創作。算法概念在當時尚不流行,但這些都可以看作是算法應用於影視創作的「早期實踐」。如今,智能算法已然大行其道,不僅為創作者提供市場決策依據,還可以根據觀眾的行為數據推薦與其興趣相匹配的內容。智能算法對影視行業的「入侵」也遠不止於營銷和傳播層面,而是以一種所謂中立的「理性工具」面孔深度滲透到內容策劃、拍攝乃至後期製作等多個環節,這在具有天然技術優勢的網絡視聽平臺上尤盛。例如,愛奇藝開發了面向項目策劃環節的流量預測智能算法模型,還針對內容生產推出「藝匯」智能選角系統、AI智能剪輯,針對營銷環節打造視頻精彩度分析算法。智能算法背後的大數據運算為影視創作提供了看似更為合理的參考指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觀眾的喜惡和市場的走勢,能有效地幫助影視創作者掌握潛在的話題熱點,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因此,智能算法規則下誕生的影視作品往往有著「吸金體質」。有「利」可圖,就容易趨之若鶩。算法顯示,影視作品要想上熱搜,引發輿論討論,設置具有話題度的「熱搜工具人」角色是比較穩妥的方法。於是,家庭劇裡總要有個重男輕女、一味索取的長輩,或好吃懶做、依賴他人的兄弟姐妹;情感劇裡一般都會出現看似楚楚可憐卻工於心計的第三者,或者自私懦弱、處處留情的渣男;還有霸道總裁、瑪麗蘇大女主等,作品雖然題材各異,卻都在算法的指導下,為臉譜化的人物設置程式化的劇情,打造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話題標籤,收割極為短暫的市場熱度之後只留下一地雞毛。部分影視創作者甚至將智能算法奉為圭臬,仿佛離開了智能算法的計算結果,演員和嘉賓就不知道怎麼挑了,劇本也不知道怎麼寫了,連播出上映的時間都要大數據分析「天時地利人和」之後才能做決斷。

  這不禁讓人質疑,難道僅憑智能算法就能計算一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影視劇應當是有思想的藝術產品。而正是這種寶貴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使作品成為與眾不同的「這一個」,讓創作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而在算法規則裡兜兜轉轉的「熱搜定製爽劇」卻千人一面,套路雷同。難怪很多觀眾會吐槽,雖然市場上的熱播影視劇一直在變,眼前一亮的驚喜和實質性的獲得感卻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在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影視創作者會仿之效之,一味地通過智能算法來編織影視作品的骨架和肌理,無條件地迎合和滿足大眾的喜好,不僅將會使影視創作走入機械重複甚至倒退的「死循環」,而且將帶著觀眾在「娛樂至上」的歧途中走入鉗制自主思想的泥淖。

  實際上,這種「唯算法論」的創作態度就是「唯數據論」的「換湯不換藥」。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存在的智能算法,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取向的。讓其產生「異化」的是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創作捷徑、迅速在市場中撈一筆熱錢的浮躁心態。這必須引起業界的警惕。當然,我們也不能就此對智能算法蓋棺定論,將其束之高閣。每一種事物的出現和發展都有其合理性,智能算法在影視創作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諸多裨益。它不僅提升了作品的生產效率,還拉近了內容創作與觀眾需求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有益於影視作品實現「為人民而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對於創作者而言,應當辯證地看待應用智能算法,在充分發揮創作主動性的基礎上,真正讓智能算法為影視創作錦上添花。所謂,「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在「智能」中走向「無能」,是影視創作在智能算法時代下必須警惕的悲哀;而如何憑藉智能算法的「大數據」深刻洞悉影視創作的「大智慧」,則應當成為實踐和探索的永恆命題。

  (作者:李政,系中國人民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智能算法,智能推送可能讓我們成為時代所遺忘的人?
    我為什會這樣說,是因為小編我上網時看了一件足以用可怕來形容的事,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智能算法?智能計算也有人稱之為「軟計算」,是們受自然(生物界)規律的啟迪,根據其原理,模仿求解問題的算法。從自然界得到啟迪,模仿其結構進行發明創造,這就是仿生學。這是我們向自然界學習的一個方面。
  • 5G時代的智能邊緣計算AI-EC平臺
    那麼On_Device AI將不可避免嗎?本文作者提出了另外一種選項供參考:Mobile AI=5G_Device + AI-EC。所謂的智能邊緣計算(AI over Edge Computing, 以下簡稱AI-EC)是指在5G邊緣(可理解在基站端)提供各類AI推理算法資源和相應的可編程AI計算資源的公共平臺。
  • 2000元可以買到一部怎樣的投影儀,極米MOVIN 01X入股不虧
    機身顏色為黑與紫的搭配,從上面看上去像是CD收納盒,大約一本書的厚度,可以隨身攜帶。因為搭載了MEMC運動補償,這項在高端電視機上才會有的標配,MOVIN 01X可以自動通過畫面幀預測算法+幀生成算法,對動態畫面的變化做出判斷,計算兩幀間的畫面變化,自動生成中間幀,將低幀率的內容變成更高幀率的視頻,有效避免了以往投影顯示動態畫面時抖動
  • 60幀高清畫面:全劇最亞撒西的人,女主總是戴著橘色眼鏡想娶Ta
    《聽我的電波吧》應該是本季度新番裡的一股「清流」,日升動畫公司繼續開蘿蔔(七魂的龍神丸) ,同時還雙開了這部在B站熱度中規中矩的新番,除了不太讓人習慣的角色「眼影」外,總體質量也是非常不錯的一部作品——不愧是日升。
  • 智慧型手機計算器邏輯算法是怎麼樣的呢?
    【天極網手機頻道】按照正常邏輯計算10%+10%的正確答案為0.2,但是近日有媒體發現了一個bug,部分智慧型手機包括蘋果、華為、小米在內的計算機在計算這一道數學題時算出來的答案均為0.11,弄得大多數人一時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答案。
  • 本文帶你科普自動圖像識別算法
    它們還與每幀單應變換一致,這通常是改變姿勢的臉部整體運動的良好近似。然後系統計算輸入視頻的KLT軌道。為了找到對穩定有用的KLT軌道,算法會使用面部跟蹤器在整個視頻中標記面部特徵點並分析其運動以識別哪些面部區域正在移動,在運動的面部區域中刪除KLT軌跡(對於穩定沒有用)會大大減少軌跡選擇的迭代次數。
  • 遊戲為何要鎖幀30FPS? 開發者現身說法闡明原委(2)
    簡單地鎖定FPS讓一切都以同樣的速度運行,讓程序在休眠並收集輸入信息直至下一幀渲染,這也是通常鎖定30FPS的方式。   好處:尤為方便編程。   壞處:幀率是鎖定的,拖慢幀數將讓遊戲畫面進入慢動作,同時對玩家的輸入也會反應遲緩。
  • 離不開數學、模型和算法
    皮克斯就是要針對頭髮模擬創造出PNG或FLAC這種高水準的壓縮算法,摒棄MP3或JPEG這類雖然省時間但是很粗糙的算法。DeRose提到,計算機動畫通常要模擬超大規模且又十分精細的物理模型,與物理學家平時進行的科學計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物理模擬尋找更優的算法,在保證規模的同時還要兼顧細節。
  • 貓娘樂園:60幀高清畫面的Peach,想吃不?
    事無大小,用不同角度看待,就能吐槽一番。不過,前面提到的官方計劃通還不算什麼,官方先是入住B站且上傳播放其中一個OVA——EXTRA小貓篇,並與粉絲常互動,甚至之前公布本季度TV動畫即將開播,這一切的宣傳結果就是讓我們知道動畫在TX獨播……這讓在B站關注官方帳號的粉絲感到一股莫名的套路,當然,小編覺得在哪播都一樣,哪部新番想看彈幕就去視頻網站觀看,不想看彈幕就隨便打開瀏覽器,還能看到完整無修版本。
  • 隱轟只幾幀畫面威力就直逼臺海對岸!臺名嘴終吐露內心大實話:讓人...
    心驚膽戰 【大軍事消息】大國重器,尚未正式公開,僅僅是幾幀畫面的威力,已直逼臺海對岸!美媒報導的標題 【版權聲明】本作品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圖解退火算法(模擬退火算法內核講解)
    回顧上兩期,我們已經了解了遺傳算法和粒子群算法,這都是常用的智能優化算法,所謂智能優化算法又稱現代啟發式算法,是一種具有全局優化性能
  • 3090也無法4K/60幀 眾生平等英靈殿現身
    GameGPU的油管頻道分享了配備RTX 3090顯卡的PC在運行《刺客信條:英靈殿》時的效果,包括部分實際遊玩畫面和遊戲內置的基準(benchmark)測試。在育碧之前公布的PC配置需求中顯示,《刺客信條:英靈殿》在Ultra設定,4K&30幀的畫面輸出時需要的顯卡為RTX 2080(8GB),但並未顯示遊戲在同等特效加解析度時60幀的硬體需求。這次GameGPU的測試結果可以為想要以4K&Ultra,60幀運行《刺客信條:英靈殿》的玩家作為參考。
  • 免費送360智能攝像機,隨時隨地遠程監控愛寵動態!
    都能隨時與愛寵互動價值:149元毛叔免費送給你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參與活動你知道嗎?同時,360智能攝像機還支持雙向實時通話,沒事就可以逗逗無聊的狗狗,360智能攝像機採用了專業音頻雙工算法和語音增強算法,和家人通話時就像打電話一樣清晰通暢。360智能攝像機還支持隨時看,隨時拍照或錄像功能,將攝像機鏡頭前發生的一切記錄下來,愛寵搗蛋或者玩耍的畫面,不再錯過...客戶端支持iOS 7.0及以上和Android 4.0及以上。
  • 親眼看見的一定是真的嗎?親,不一定哦
    二、幀數越高越好嗎? 電影就是一本高速翻頁的畢導小人書。當今電影通常都是24幀播放,也就是每秒由24幅圖片拼成。但是去年李安搞了個創新,拍了一部120幀的電影。 120幀的電影有多清楚?你能看到一閃而過的敵人,此刻仿佛你就是端著狙擊槍的殺手!
  • 中科院自動化所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11篇論文被CVPR接收 | CVPR...
    「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AI 科技評論獲授權轉載。不論你是論文錄用作者,還是即將參會的企業機構,歡迎聯繫 AI 科技評論小編(微信號:aitechreview)報導/合作喲。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為中科院自動化所獨立建制的科研部門,致力於研究泛在智能感知理論與技術以及與之相伴的海量感知數據的智能分析與處理。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在今年的 CVPR 2018 上共有 11 篇論文被接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 小米也敵不過創維小湃智能攝像頭?家用攝像頭該如何選擇
    2020年4月29日,創維線上發布會發布了新品創維小湃智能攝像頭,並在發布會過程中對比了友商小米,在對比的十多個項目中,小米攝像頭僅僅只有兩項持平,令人汗顏!作為兩個在家庭領域都頗有建樹的大廠商,其推出的智能攝像頭都深受用戶歡迎,究竟這兩款智能攝像頭差距真的如此之大嗎?作為用戶又該如何抉擇呢?
  • 理論計算機有哪些特別的算法,它們的算法複雜性很高嗎?
    算法算法的出現遠遠早於計算機的出現,比如我們在小學時學過的通過列豎式的方法來計算兩個整數乘積,再比如,用著名的歐幾裡得的輾轉相除法來求兩個整數的最大公約數。很多好的算法,比如快速排序算法、高斯消元法快速傅立葉變換等,是計算機如今能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如此廣泛應用的基礎。雖然算法因問題而異,但一些設計算法的方法,總會在不同的場景出現。比如貪心法、分治法、動態規劃、最大流和線性規劃等。
  • AI計算後說:SEVENTEEN
    將視頻上傳到 app接下來,將上述樣本視頻上傳到博主自己開發的 app 中,令 app 執行相應的計算。在今年 3 月份發布的另一則視頻中,techie_ray 介紹了他利用人體姿態估計算法設計了一款用來評估舞蹈質量的 app。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