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的轉變,我們看到海洋地區的變化也在逐步出現了,由於2020年以來,不少人都在關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問題,所以我們就先來看看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情況,從海洋溫度來看,確實大片的暖水區已經在上演了。
而在自從2020年以來,確實也出現了幾個颱風胚胎,但是最終都沒有形成,如今到了4月,這說明形成颱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按照GFS超級計算機的模擬來看,在4月7日左右,西北太平洋地區要形成兩個熱帶擾動胚胎,但是從初步的情況來看,依然成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說今年的第1個颱風出現可能還要推遲。
而對於2020年的整體颱風趨勢發展,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的結果顯示,預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較常年略偏多,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所以說大家需要注意下今年的「大颱風」發展,至少從如今預報的趨勢來看,今年的颱風可能都不太友好,所以說提前做好防臺的準備是有必要的,同時我們需要時刻關注熱點擾動的發展動向,最主要的就是可能會擔心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現「連臺」模式,每年幾乎都可能會看到,那就是幾個颱風一起形成,這樣影響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而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比較穩定,但是在全球氣旋監測數據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4月第1個雙風暴在發展之中。根據中央氣象臺的監測公告顯示,如今南太平洋三級熱帶氣旋「哈羅德」(HAROLD)已經增強到了15級狀態,中心位置位於南緯15.6度、東經165.6度,風速為48m/s。相當於我國的強颱風級別,按照中央氣象臺給出的預估顯示,「哈羅德」將以每小時1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移動,強度將繼續加強。所以哈羅德有可能達到我國標準的16級超強颱風級別(風速≥51.0 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這會不會成為2020年全球4月的第1個超強颱風呢?上面說明還要加強,但是大多數機構都預測「哈羅德」(HAROLD)的巔峰已經過了,所以這不太可能成為一個16級的超強颱風了,由於氣旋風暴變化較大,這也是一個初步的預估,所以以參考為主。當然這個風暴的影響也不大,如今是位於斐濟蘇瓦(SUVA)東偏北方向上千公裡,最多改變下周邊地區的一個氣流狀態。而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埃榮佐」(IRONDRO)也出現了新變化,強度上來說降低了不少。
如今「埃榮佐」(IRONDRO)是位於大利亞珀斯(PERTH)西偏北方向,風力已經降低到了12級狀態,風速為33米/秒,初步預估它也將以每小時2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而這個風暴對澳大利亞的影響不大,最初是在它近海生成,但是是越來越遠了,所以澳大利亞的朋友不用擔心,整體上來說這兩個風暴可以說算是無較大影響風暴。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情況。當然對於我們來說,這更加是沒有影響的。
我們如今需要注意的就是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情況,未來的一個颱風趨勢,同時還有一個降雨,氣候等問題的出現。那就是中國氣象局聯合水利部指出,預計今年汛期(5-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現南北多、中間少的分布特徵,澇重於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高溫熱浪。所以這些氣候狀態都不太好,算是「複雜化」的模式吧,這就是基本年的介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