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姬先生和妻子大吵一架後,獨自一人跑到江西向金牌調解欄目組提出調解要求。他抱著堅定的決心苦苦等了一周,終於等來了妻子羅女士。姬先生表示過得十分憋屈,因為妻子要求他和父母斷絕來往。然而這個丈夫口中提出過分要求的妻子羅女士,卻也顯得很委屈,她說自己才是那個不受婆家人待見的受氣小媳婦。羅女士和婆家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導致他們夫妻鬧得不可開交?
據羅女士說,當初雖然丈夫是二婚,但是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所以她同意了丈夫的求婚。但是令羅女士沒想到的是,婚後公婆卻嫌棄她的娘家條件差,加上羅女士沒有兄弟,公婆更是擔心自家的兒子將來要贍養嶽父嶽母。於是在她生完孩子之後,公婆的嫌棄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了,對她是不管不顧。如今一提到那段往事,羅女士就忍不住哽咽起來。
她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罪人一樣,她不是在坐月子,而是在「服刑」。在外人看來,她應該很幸福才對,會被照顧得很好。可事實就是,連最簡單的洗衣做飯,婆家人都不會管她一下。
有一次她想讓婆婆去買一個洗衣服的手套,可婆婆非是不去買。結果等到孩子滿月,她拿出一堆髒衣服要洗的時候,婆婆竟然又拿出了手套。她就不明白了,明明家裡有,為什麼不早點給她,這就是在刻意針對她,給她一個下馬威,讓她懂點規矩。
姬先生表示,要說一點照顧都沒有,那應該是不可能的。母親確實是一個愛耍滑的人,所以對於妻子所說的話,他是相信的。但是作為一個從小就習慣依賴父母的人,他是很缺乏擔當的,所以在這件事上,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
而在那之後,羅女士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每次她想買東西,都必須是婆婆帶著她去才行。對於要買的東西也必須要獲得婆婆的認可,才能去購買。這種伸手要錢的日子,讓她過得很憋屈。終於在孩子半歲的時候,她再也受不了了,在自尊心的驅使下,她決定找份工作,讓自己獨立起來。可隨之而來的,是家庭矛盾的大爆發。
那時候姐姐好意給她找了一份工作,可婆婆卻有意見了,就是不許她去,讓她在家帶好年幼的孩子就夠了。還打電話給了公公和丈夫,丈夫立馬打電話給了她姐姐,這讓她有點不能接受。緊接著就是公公打來電話,說她要是非要去的話,那麼就法院見。今天來這裡,她就是要丈夫給她一個說法。
姬先生解釋道,雖然確實有點興師問罪的感覺,但那時候的他也沒想那麼多,就打給了妻子的姐姐。他剛開始的態度是好好的,不知道為什麼就在電話裡挨了一頓罵。這讓一旁的父親也有點不舒服了,就打電話給了妻子,讓她能不能再考慮幾天。怎麼說都不肯之後,就有了那麼一句氣話。
在父母的觀念中,妻子完全沒必要這樣做,因為孩子還小,其次就是家裡也不缺錢,所以父母才會那麼不同意這件事。但是他能夠理解妻子的行為,因為他也一直在忍著,那時候家裡是他與父親在跑車,可雖然在忙活,父親卻是一點工資都沒有開給他,連零花錢也沒有一分,這才導致了問題的出現。
觀察員陳興東指出,羅女士對公婆提條件,只為了找回尊嚴。同時也希望羅女士能夠顧及一下丈夫被夾在中間的感受。另外武韻表示,姬先生缺乏擔當,老愛逃避責任,這也是一個問題。
最後在調解員劉躍新的提問下,我們得知了矛盾的源頭。原來早在第一段婚姻失敗之後,父母就對姬先生的婚姻有了不滿,可姬先生非要走進第二段婚姻,這才導致了他們二老的不愉快,從而引發了月子裡的一系列事件。在劉躍新看來,夫妻倆還是般配的,只不過是出了一點小偏差而已,回去好好反思回顧一下,日子還是可以繼續的。
調解結束了,夫妻二人籤下了一份協議:姬先生承諾在今後處理家庭問題的過程當中保持客觀的態度,充分尊重妻子的意見。多認可妻子的付出,多關心妻子和孩子,學會控制情緒。而對於羅女士,就一條,那就是希望她能夠顧全大局,多理解一下丈夫,處理好和大家庭的關係,雙方彼此信任,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