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7日電(陳靜 尹學兵)根據2018年中國城市癌症最新數據表明,中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到80歲左右患癌累積風險達到36%。往往人們「談癌色變」,很大原因是人體器官「不吭不響」,年年做常規體檢都正常,但一出問題就是癌症晚期。因此如何在綠色安全的前提下,早期發現癌症,並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影像檢查知多少
其實,很多人對影像檢查在醫院中的作用還不太了解。影像檢查利用各種不同的影像設備顯示人體結構和病變,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它在醫學診斷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檢查手段。
與傳統的影像學相比,現在的影像學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們通常說的醫學影像檢查包括超聲科影像檢查,主要是普通黑白超聲和彩超都卜勒;放射科影像檢查,有X線攝影、CT、MRI(磁共振)檢查;核醫學分子影像檢查,設備包括骨掃描ECT,以及這幾年比較熱門的PET/CT和PET/MRI。
目前,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給家庭、社會和國家都帶來了很大負擔。影像檢查可以發現和診斷各種腫瘤,這幾年隨著影像學診斷方法的改進,影像學在腫瘤的早診早治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海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院長張建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舉例說,多年來,美國絕大部分腫瘤的愈後其實沒有得到改觀,但肺癌除外。由於高分辨CT在早期發現肺癌癌前病變,特別是對周圍毛玻璃樣早期肺癌的診斷具有優勢,使得醫生可以對患者進行隨訪,在癌變前及時手術,因此肺癌的5年生存率都在90%以上,甚至更早手術後與正常人一樣。並且隨著胸腔鏡技術的日益發展,患者在手術第2天,甚至當天就可以下床行走了。
肝癌方面,在磁共振,特別是磁共振特異性顯像劑如磁共振普美顯特異性顯像劑應用以後,早期肝癌的發現及鑑別診斷的效果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對小於1釐米的早期肝癌診斷準確率非常高,都可以早期被發現。使用磁共振、鉬靶、超聲三聯的方法也可以及時篩查和診斷早期乳腺癌的診斷。
腫瘤疾病並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基本可以治癒。即使腫瘤到了中晚期,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也可以帶瘤生存,關鍵是要進行精確的診斷。
例如,PET/CT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腫瘤篩查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發現其他常規影像技術不能發現的微小腫瘤病灶,同時進行精準的術前分期、指導臨床制定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腫瘤治癒率。有研究表明,肺癌、淋巴瘤這些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治療前進行PET/CT檢查是分期的最好辦法。
雖然PET/ CT費用比較高,但是治療前準確的分期會避免以後不必要的治療或者因為分期不準確而導致的錯誤治療。
PET/MRI究竟有哪些優勢
隨著設備和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診斷在臨床工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談到腫瘤篩查時,我們大多數想到的便是PET/CT,它已被廣大群眾所熟悉。
那麼當PET與MRI的結合,PET/MRI進入臨床後,可謂是又創造了一個高端健檢的「珠穆朗瑪峰」。PET/MRI充分利用了MRI增加軟組織對比度和無電離輻射的先天優勢,對病灶的定位定性更加高效。
從常見疾病的檢查看,CT因掃描速度快、空間解析度高,通常用於肺、心血管疾病和急診的腦出血、腦卒中的篩查;MRI對軟組織的解析度高,可以多參數、多角度顯像,對神經系統、肝臟、軟組織、骨關節等軟組織比較多的地方的檢查效果較好;PET類檢查,因價格高、檢查時間長,通常用於慢性病、腫瘤類的診斷、分期、療效評估。
而採用MRI圖像與PET圖像融合的PET/MRI檢查能對癲癇灶準確定位,是診斷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獨特檢查方法;對癌症的診斷更為精準,可發現人體微小腫瘤;在心肌存活性檢測和心功能評價領域提供了獨特的價值。PET/MRI心肌顯像是公認的評估心肌活力的「金標準」,是心肌梗塞血運重建治療前的必要檢查;兒童腫瘤中淋巴瘤、骨骼腫瘤和軟組織腫瘤均為發病率較高的病種。PET/MRI所具備的低劑量和40分鐘內快速全身掃描的優勢,為兒童腫瘤的診斷發現、精確分期和療效評估提供了重要價值。
在國外,PET被視為健康體檢好手段,定期的PET/MRI健康檢查可發現一些無症狀的早期患者。在國內,只有全景醫學影像等為數不多的專業醫學機構配備PET/MRI深度健檢服務。
張建教授說,PET/MRI是這幾年剛剛出現的高端影像設備,因為設備造價高昂,會操作設備的技師和會融合閱讀兩種圖像的人才都很少,因此檢查費用較高。但他相信隨著PET/MRI的逐漸普及,製造成本逐漸下降,未來肯定會走入尋常人家。
做影像檢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X線檢查:沒有太多注意事項,孕婦或者嬰幼兒需要根據臨床進行檢查。
CT檢查:檢查前要去除身上的金屬異物,包括項鍊、玉佩、金屬扣子,否則有時會造成偽影或遮擋真正病灶,影響醫生觀察。同時注意CT對比劑過敏的情況。如果是增強CT,檢查前要禁食6小時左右,防止在增強對比過程中出現嘔吐造成窒息。
磁共振檢查:金屬不能帶入磁共振檢查區域,硬幣、手錶、手機、髮夾等都要去除掉,否則可能會造成人員受傷或者設備損失。如果體內有植入物,一須事先與技師、醫生交代好植入物成分。一些鈦合金的新型材料可以做核磁共振,但鋼板不能做。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耳蝸助聽器也會產生破壞,所以除一些新型材料心臟起搏器外,這些設備也不能帶進檢查區。檢查前要將心臟起搏器的類型明確好,說明書帶好。
PET類檢查:PET類檢查最常用的顯像劑是氟18標記的FDG。FDG是葡萄糖類似物,所以檢查前需要禁食糖類至少6個小時,包括米飯、麵包。這是因為含有糖的物質會與FDG形成競爭抑制關係,造成腫瘤或者病灶不顯象,降低診斷效率。
PET/CT檢查:在檢查前或檢查後可以大量飲用純淨水或者白開水,促進造影劑從體內排出,降低自身輻射劑量以及對周邊人的輻射劑量。
PET/MRI檢查:它的注意事項就是PET檢查和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加起來。PET類檢查時間比較長,從問診、登記、注射FDG藥物到顯像、醫生觀察圖像,可能會長達2-3個小時,所以檢查前大家要預留好時間。
此外,磁共振、PET/CT、PET/MRI檢查需要靜臥在檢查床上10分鐘以上,所以一定要注意有部分患者因為心功能、肺功能或者背部有病變的原因不能長時間靜臥。還有兒童類檢查,特別嬰幼兒,一定要進行水合氯醛鎮靜使之配合檢查。
不過兒童如果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張建教授不推薦進行影像學檢查。權衡之後,如果檢查對於患兒是有益的,他們才會去做檢查。
如何做到精準影像的先行者
張建教授所在的上海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以下簡稱「全景」)是上海衛建委批准成立的國內第一家獨立第三方影像診斷中心,2015年12月正式開始運營。
全景影像專注於疑難疾病的影像學診斷,為廣大患者提供精準影像學診斷服務,深度健檢服務,以及多學科聯合會診等專屬醫療服務。配置了可篩選多種腫瘤、心腦血管病和神經內科疾病的「多模態」影像篩查設備——PET/MRI、PET/CT、16排CT、Flash雙源螺旋CT、1.5和3.0T核磁共振等影像診斷機器設備。在中心3樓,還有一個專用體檢區域,體檢項目範圍廣泛,特別是無痛膠囊內鏡項目,可以幫助體檢篩查者減輕恐懼心理。
在人才方面,目前全景醫學影像已經建設了一支由影像醫學大家周康榮教授為首,擁有博導、教授、主任醫師等高級職稱的老中青結合專業醫療、學術團隊。
經過4年多的發展運營,他們在神經系統、肝臟、肺結節的影像診斷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PET /CT檢查人數、磁共振檢查人數、PET/ MRI檢查人數都在行業內名列前茅,積累了大量疑難病數據,圖像質量、診斷質量得到業內一致認可。
全景影像還通過「問計於臨床」,切實了解臨床所需,結合各中心影像專業優勢,開展各項新技術的應用。到目前為止開發了30 多項的新技術、新項目,包括腦PET/MRI影像量化分析、PET/CT雙期相掃描在煙霧病診斷中的應用、PET/CT在癲癇病灶定位診斷中的應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頸動脈斑塊易損性評估、肝臟特異性造影劑普美顯應用等,幫助臨床幫助患者解決了很多棘手問題。
未來,全景影像還會圍繞影響人民健康的心腦血管和腫瘤等重大疾病,不斷做影像檢查和新技術開發,真正做到精準影像的先行者,深入健檢的實踐者和專屬醫療的提供者。
張建教授,博士生導師。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博士後,上海市醫師協會理事,中國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理事,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放射學青年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理事,健康教育促進分會副會長,徐匯區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徐匯區青年聯合會委員,徐匯區虹梅路街道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醫學影像AI產學研創新聯盟理事,《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通訊編委,《中國社會辦醫》雜誌編委。擅長功能與分子影像學新技術的臨床應用,PET/CT及綜合影像診斷成果榮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