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彩繩系手上,把艾葉菖蒲放屋內,敢問端午習俗知多少?

2021-01-08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記得當年年少時,蘭湯浴罷試新衣。

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

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而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家第一印象肯定就是包粽子和賽龍舟了。賽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那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哪些習俗呢?你又知道多少呢?別急,我們配合著詩作,一起來看看!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這首詩描繪了端午時節龍舟賽上,鼙鼓初擊,獸頭吐威,萬人助喊,多船競發的動人場景。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至今已流傳兩千多年。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唐殷堯藩的《端午》裡就有詩云:「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不僅如此,宋歐陽修的「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宋許文通的「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也都有提及。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這裡寫的是宋代女子在端午日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祝賀的詩句。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節佩戴香囊是我國的特色民俗。從傳統醫學的角度出發,也是屬於中醫「治未病」的範疇。在古代,就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這句詩就很好地表達了當時人們佩香囊的情景。

說完了這麼多習俗,當然不能忘了我們最原本、最傳統的吃粽子呀!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那麼,你是甜黨還是鹹黨呢?

1921年,一家名為「五芳齋」的粽子店開業了。如同許多中國老字號一樣,五芳齋開啟了它生命中富有傳奇色彩的大門。

這麼多年過去了,五芳齋依然煥發著年輕的光彩。而我,也越來越喜歡吃五芳齋的粽子。我不得不承認,也許我喜歡的根本不是粽子,而是那一份端午的情懷!

端午節到了,給家裡人買份粽子吧!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割捨不下的家國情懷!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謹以此文,祝屏幕前的大家端午安康!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用好艾葉菖蒲等中草藥 健康過端午
    我國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插艾、佩香囊等習俗。細心人會發現,這當中用到很多中草藥,常用的品種包括艾葉、菖蒲、青蒿,以及龍船花、香茅、柚葉等,或懸掛,或煮水、泡酒飲用,或浸泡沐浴。但是,這些也並非人人適用,所以有必要認識這些特殊的「節日用品」,用好它們,健康過端午吧。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zhi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dao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祈求家庭平安。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 民間有用艾葉、菖蒲等浸泡或煎煮進行洗藥浴習俗-廣西新聞網
    記者 徐天保 攝民間有用艾葉、菖蒲等浸泡或煎煮進行洗藥浴的習俗端午藥浴 一周兩次最相宜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核心提示端午節天氣開始轉熱,陽氣變盛,寒氣收起,一些蚊蟲蒼蠅孳生,被稱為「惡月」或「毒月」。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 江蘇的端午習俗—魯冰花小鎮帶你吃五紅、驅五毒、系五彩繩
    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外,節日飲食主要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節日裝飾則的五毒圖、菖蒲與艾葉、掛鍾馗像、纏臂的彩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虎頭鞋、戴香包等。為什麼端午要吃「五紅」?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五彩繩的來歷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祥。以五色絲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日風俗。漢代應劭《風俗通義》就有這樣的記載:五月五日,賜五色續命絲,俗說以益人命。《荊楚歲時記》也有記載:以五彩絲系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
  • 雄黃祛毒 菖蒲滅菌 艾葉驅蚊 香囊防病
    傳承至今的端午佳節擁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蒿草、燻蒼朮、白芷,佩戴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習俗。 端午佳節 喝雄黃酒以祛毒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作為藥用歷史悠久,其藥性溫、微辛、大毒;歸肝、胃、大腸經;既可外搽又可內服,主要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癰腫疔瘡、溼疹疥癬、蛇蟲咬傷。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在中國的北方五月五日,是一個兇險的日子,認為家家都要採集闢邪的藥草,比如說菖蒲,還要喝闢邪的酒,雄黃酒。端午習俗 端午節從南到北,由西到東都有多彩的節日特色,賽龍舟,觀海潮,祭蛇神,驅毒荼,燒五毒,包粽子,蒸米飯,喝雄黃酒,戴香包……在全國各地端午過得都紅火多彩。
  • 端午門口慣掛艾草菖蒲 民間視其為防疫驅邪靈草
    而如今的端午節似乎除了粽子,也就只剩下菖蒲和艾草這點點綴了,濃鬱的香味隨風飄進屋內,那就是經久不衰的時節味道。  記者 張鶴  艾草如女  羽毛狀分裂的葉片,初升的艾草渾身有一層白色反光的絨毛,隨著葉片的成熟伸展,葉面的絨毛會消失,而葉背的絨毛則一直保留著,風一吹過,銀色的光澤泛起。
  • 艾葉香滿堂,五娃樂端陽
    端午節活動多種多樣,比如門戶掛艾蒿、菖蒲,小兒掛蛋兜、香囊、五彩絲,飲用雄黃酒等,驅邪避毒;有賽龍舟、吃鹹蛋粽子以紀念屈原;小孩鬥鹹蛋比賽等。為弘揚傳統文化,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了解,重溫傳統節日的精神文化。近日,我園開展了「艾葉香滿堂,五娃樂端陽」系列主題活動,也引來了泉州電視臺刺桐花欄目組的關注。
  • 最濱湖的端午習俗,無錫榮巷非遺傳承人王志熙,帶你重溫民俗文化
    一年一度的端午假期來了提到端午佳節除了令人心動的假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它」啦然而,這個節日可不是吃個粽子那麼簡單喲端午節還有很多「知識點」快來看一看 端午節習俗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按照夏曆以建寅之月(陰曆正月)為歲首的計時方法,五月為午月,五月五日為午日,所以這一天稱為重五,又名端午,俗稱端陽。
  • 重慶人過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豐富多樣的習俗,至今仍是人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重慶人是怎樣過端午的呢?吃什麼?
  • 端午節為什麼系五彩繩,其中有何含義?看完之後佩服古人的智慧
    大家好,我是鐵蛋,端午節大家都吃粽子了麼?有沒有看賽龍舟,有沒有系五彩繩?其實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小孩一定要系五彩繩呢?今天就給老鐵們普及一下這個五彩繩的知識,這就首先要說端午的民俗都有啥了,首先吃粽子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再有就是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 浙江端午漫畫民俗地圖,快來對號入座吧!
    、掛菖蒲,人人飲黃酒、佩香囊……「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北宋文學家蘇軾筆下描述的節日場景,已經提前襲來。承襲自農耕文明的傳統節日,大多凝結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智慧,端午自然也是如此。人們在這一天喝黃酒,或將黃酒灑在地上、蘸塗身上,在孩子額上寫「王」字,以示驅毒怯病;有的則用艾條燻蒸室內,將艾葉插於門楣,把菖蒲製成花環、艾人,用以滅菌、消毒、驅瘴。這種順應自然、善待自然的理念,如今越來越成為我們的主動選擇。
  • 端午節馬上到,民間有「躲五毒」的習俗,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這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各地區都有著濃厚的節日氣氛,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也有的地區在端午節期間會賽龍舟,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掛艾草與菖蒲,《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也有的地方,在端午節期間放紙鳶、用艾草洗澡、身上掛五色的彩線、拜神祭祖等,不同地區的民俗方式有所不同。
  • 端午要戴「五毒符」!這些老洛陽人的習俗您知道嗎?
    闢邪、除毒、祛瘟、止惡成為端午之源的主流。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人們已經從禁忌恐怖的氣氛中走了出來,賦予端午節以紀念歷史名人的新內容。例如山西人民在這天紀念介子推,吳地人民紀念伍子胥,會稽人民紀念孝女曹娥,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荊楚人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很多習俗也就和屈原聯繫到了一起。不過,在廣大北方地區,端午節避惡逐疫習俗依然保留了下來。
  • 盤點端午節習俗與美食 學習相關英語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盤點端午節習俗與美食 學習相關英語詞彙 2014-05-29 13:52 來源:美加 作者:
  • 端午節:你最愛的粽子口味,用英文怎麼說?
    想要吃上你渴望的粽子,先過易世君這關,說出你喜歡的粽子口味出通關密語,易世君才放你過去~【第一關】粽子怎麼說?口答!【第三關】端午節的除了吃粽子的相關習俗,英文怎麼說?這題是不是你究極不想回答的了,除了划龍舟,別的習俗可能連中文都想不起來?
  • 端午特輯| 射粽配五毒,明清端午節民間獨特習俗
    這一習俗在宋代便很流行,蘇軾筆下便有「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的佳句。明清時加入的藥材更加豐富,常常是用蘭草、艾蒿、桃葉、菖蒲等「混合浴」,以期驅邪保健。4.菖蒲端午節時先民也常常用菖蒲製成飾品、用品,最常見的是蒲劍、蒲人、蒲鞋。最早懸掛的是蒲劍,蒲葉外形尖直,形似寶劍,故稱蒲劍。
  • 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要吃什麼食物?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