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
鮟鱇魚俗稱結巴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種類多樣:大者可達1—1.5米。我國只有兩種,—種叫黃鮟鱇,另一種是黑鮟鱇。前者下頜齒多 2行。口內白色,臂鰭條 8~11根;後者下頜齒多 3行,口內有黑白圓形斑紋,臂鰭條6~7根。黃鮟鱇分布於黃渤海及東海北部,黑鮟鱇多見於東海和南海。
鮟鱇魚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一般魚不同,由5~6根獨立分離的鰭棘組成( 6根是黃鮟鱇,5 根是黑鮟鱇)。
前兩銀位於吻背部。其頂端有皮質穗。第 2背鰭與臂鰭均位於尾部。胸鰭很寬,側位,圓形,基部成臂狀,有利助身體滑行。腹鰭短小,喉位。尾鰭圓截形。體裸露無鱗,在頭體上方及體側邊緣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質突起。
鮟鱇魚為中型底棲魚類,平時潛伏海底,不善遊泳。
這種鮟鱇全長只有10釐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獵物,所以較自己大的食物都儘量吞下。銳利的牙齒是向內邊的,一旦捕到獵物,就不會讓它逃脫。
強生氏鮟鱇的胃能像右圖一樣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獵物也能吞下。
密棘鮟鱇 Ceratias holboelli,密棘鮟鱇的雌魚遠大於雄魚,左圖大的為雌魚,全長1-1.2米,小的為雄魚,只有8-16釐米,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而生活。雄魚遇到雌魚時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為雌魚身體的一部分。左圖雌魚像腹鰭的部分就是寄生的雄魚。
羊齒鮟鱇 Gigantactis vanhoeffeni,全長30釐米,具有體長兩倍以上長的「釣竿」。
疏棘鮟鱇 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全長60釐米,具有繩結和繩條一樣的「釣竿」。
深海龍魚(Dragonfish)
深海龍魚(Dragonfish)
英文名:Deep Sea Dragonfish(深海龍魚)或者Scaleless Dragonfish(無鱗龍魚)
拉丁名:Grammatostomias flagellibarba
大小:大約4-6英寸(10.2-15.2釐米)
棲息範圍:熱帶海洋
棲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
黑巨口魚屬於巨口魚目。儘管這種魚不大,但它是一種兇惡的捕食者。
和深海鮟鱇一樣,它有一個大頭,並以大量又長又尖的獠牙武裝,和深海鮟鱇同樣相似的是它也有一個發光器釣餌,區別只是它的發光器不是長在頭背,而是長在下頜。
和深海鮟鱇一樣,它也是不斷閃爍,前後擺動,以此來誘惑獵物,等獵物近了之後就用尖牙利齒一口咬定。巨口魚身體兩側還有兩排發光器,這些發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魚發信號,也可以模仿從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從而誤導那些來自下方深處的捕食性魚類。黑巨口魚和巨口魚目其它種類的最大區別就是在它們眼睛下方還有一對發光器,在幽深的海洋深處搜索獵物時可以起探照燈的作用。
來自天空的可見光在中層帶就已經被吸收掉,深層帶形成極暗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黑巨口魚的眼睛特化成筒狀,在大型水晶體下面密布感光細胞。
光合作用帶陽光充足,食物最豐富,但專門以浮遊植物為生的一些甲殼動物、撓足類為逃避表層掠食者,會在白天下淺到數百米深的水域,到晚上安全一些的時候才洄遊到表層覓食,快到天亮再重返較深的海域。一些深海魚為了捕食撓足類,也會進行日夜洄遊,而進一步又有其他較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尾隨而至,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動物洄遊活動。這種行為可以增加表層和深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巨口魚就是參與這種晝夜垂直洄遊的魚類之一。
尖牙(Fangtooth)
角高體金眼鯛,英文名:Fangtooth(尖牙)或者Ogrefish(食人魔魚)拉丁名:Anoplogaster
大小:大約6英寸(15.2釐米)
棲息範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深及16,000英尺(4,877米)
這種英文名簡潔易憶的魚類卻有個羅裡羅嗦的中文名字——角高體金眼鯛。
這種魚屬於金眼鯛目,樣子看起來深具威脅性,它們的大牙也給了它「尖牙」這個名字,而可怕的外表則讓它得到「食人魔魚」這樣恐怖的英文名字。
尖牙棲息在大洋中特別深的地方,儘管它們最常棲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處的深淵帶中部都是它們恐怖的家,此處的水壓大得可怕,而溫度又接近冰點。這裡食物缺乏,所以這些魚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它們多數的食品可能是從上面幾層海洋落下。儘管這種魚並不怕冷,但是它們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洋的深處,因為那裡才有更多的食品從上面落下。尖牙的成年魚和幼魚看起來差別很大,幼魚的頭骨長,而且是淺灰色,而成年魚卻是大頭大嘴,顏色從深棕到黑色。幼魚直到長到8釐米才開始像成年魚的樣子。幼魚吃甲殼動物,而成年魚吃魚。
吸血鬼烏賊(Vampire squid)
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魷魚,吸血鬼烏賊是普遍叫法)
拉丁文學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大小:大約6英寸(15.2釐米)
棲息範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這種頭足綱、幽靈蛸目的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遊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著兩隻大鰭,看起來和兩隻耳朵一樣;它的形態象膠凍樣,更象一個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本來也不是);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6英寸長(15.2釐米),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幽靈蛸是一種發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手臂」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手臂」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遊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後5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遊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划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巨型魷魚(Giant Squid) (圖6)
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魷魚)
拉丁文學名:Architeuthis dux
大小:40-60英尺(12.2-18.3米)
棲息範圍:全世界
棲息深度:深及10,000英尺(3048米)
這種巨型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屬於頭足綱、槍形目、巨型魷魚科,許多中文文章裡也把它稱為「大王烏賊」。其實魷魚與烏賊是有區別的,就普通大小的魷魚和烏賊而言,它們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顯的不同:魷魚身體狹長,有點像標槍的槍頭,所以又叫槍烏賊。
魷魚的觸手沒有烏賊的觸手長,而且不能全部縮到身體內。不過由於大王烏賊這個詞彙用得比較久,所以許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見,大概也算合法名稱了。
對於這種動物科學家知道得還不多,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從沒見過野生的活體,我們所了解到的東西都來自衝到海灘上的巨魷屍體,更多的是來自漁民拖網中的屍體。它們是食肉動物,根據對它們胃中食物的研究,它們應該不是挑剔的食客,幾乎什麼都往肚子裡塞。它們有進化完善的大眼睛,視力相當好,而它們生存的深層帶中有大量生物是發光的,這些巨魷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輕而易舉地捕獵。
這是科學家見到的第一個活體,它是巨魷的幼體這種巨型動物是許多古代海怪傳說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沉船的船員報告說他們的難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這些生物吃掉,也有報導說有巨魷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進大海。儘管所有的那些報導都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在許多圖畫中它們都被畫成可怕而強大的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