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危險?

2020-11-27 39健康網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爆炸。核洩漏所引發的致癌危機不僅讓日本人民憂心忡忡,也讓毗鄰日本的我國人民擔心會「殃及池魚」,而就在不久前,微博上一則更為勁爆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當我們還在擔心核輻射造成的危害時,看看我們平時離不開的手機、電腦、微波爐吧,它們所帶來的輻射危害一點不比核輻射低,而且離我們更近。」消息一出,幾天內引發數萬人轉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手機輻射會損傷腦細胞,引起DNA突變,導致某些腦部腫瘤的高發」、「電線發出的輻射對身體有害,例如令兒童患上可怕的白血病」、「照CT致癌!輻射堪比原子彈 」的報導也紛紛冒出,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電子物品是否真的致癌?醫療檢查為防癌還能不能做?39健康網請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姜武忠教授為39健康網網友一辨真偽!

  談輻射致癌?先弄清什麼是電磁輻射

  「 現在,很多人對輻射概念本身也不清楚。人們都知道輻射是不好的,卻從未意識到輻射就在我們身邊。就定義而言,輻射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自然界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攝氏度以上,都會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傳遞能量。」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姜武忠教授說道,「之所以大家害怕輻射,是因為電磁輻射和人體接觸屬於非彈性碰撞,大多數都會被人體器官吸收,從而引發細胞組織變化,但是電磁輻射並不可怕,正常生活的人體每天都在吸收輻射,只要它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標準水平,對人體健康就不會有什麼傷害。空氣、食物、飲水等都含有輻射性物質,經呼吸及飲食進入人體內,在衰變過程中釋放輻射,食物被消化,裡邊的放射性物質也被身體吸收,但同時它們也會隨衰變減少或被排除體外。」

  手機、電腦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 尚未發現與癌症有任何聯繫

  沒人能說清是誰最早提出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會引起腦部腫瘤的說法。眼下的情況是,很多人一廂情願地相信長時間煲電話粥可能會引起癌症,特別是腦部腫瘤。人們擔心手機可能致癌,其實擔憂的是手機的輻射問題。

  姜武忠教授表示:「在門診中,會有病人抱怨長時間打電話頭暈、健忘等症狀,可能是電磁波對神經遞質產生幹擾導致,但這個是不是會導致癌變,還沒有任何醫學研究證據表明。」

  「其次,有必要有必要對電磁輻射進行一下區分。電磁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專指一種高能量輻射,會破壞生理組織,對人體造成傷害,這種傷害一般是具有累積效應的,核輻射屬於典型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遠沒達到將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熱效應的形式作用於被照射物體。就像曬太陽可以把皮膚發熱,但曬時間太長則難免灼傷一樣,但是曬太陽絕對不會使人體的分子產生電離,所以無線電波產生的電磁輻射照射結果,最多只有熱效應而已,不會傷及生物體的分子鍵,與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核輻射是兩碼事。 」

  每天與我們日夜相伴的家用電器——微波爐、電腦、空調、洗衣機,浴霸、電磁爐、電吹風、電燈在使用過程中都伴有輻射,不過這些家用電器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主要產生熱能,比如浴霸、紅外暖風機就是典型的利用紅外線的熱輻射現象取暖。通信基站所發出的無線電波,也屬於非電離輻射的電磁波,它只產生熱效應。非電離輻射只會產生熱效應,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有關移動通信電磁輻射能改變DNA、或是說電磁輻射導致白血病、致癌、心臟病、甚至影響生育,造成孕婦流產的傳言,實屬言過其實。

  目前正規的手機、電腦電磁輻射都符合安全衛生標準

  按照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的規定,一般公眾的射頻暴露限制值為0.08瓦特/千克,峰值為2瓦特/千克,低於這一數值時,人們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手機。手機是一種低功率射頻發射器,最大發射射頻功率為0.2~0.6瓦特。而隨著手機製造與通訊技術的提高,這一數值還會降低。

  而腦輻射的主要來源是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其內部射出高速粒子流形成圖像時,會產生低能X射線、靜電場、射頻電子場等電磁輻射。電腦輻射雖然客觀存在,但它和電磁汙染是兩個概念,只有超過一定強度,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

  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安全衛生標準限值是低於40微瓦/平方釐米,只要是正規廠家出產的電腦,都要經過相關檢測,一般不會存在輻射問題。

  CT、X光線屬於電離輻射,x光片普通人群一年一次

  一項新研究顯示,每年至少有400萬年齡在65歲以下的美國人接受醫學成像檢查時受到大劑量輻射。此外,在這些「超量」患者中,還有10%接受至少50毫西弗特輻射量,這個數值超過核能從業人員每年的輻射量上限。雖然研究並未估算輻射可能引發的癌症比率,但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臟病專家麗塔·雷德貝格醫生說,輻射檢查可能會增加數以萬計額外的癌症病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姜武忠教授介紹道:「醫學診療學把檢查分為5個方向,代表了5種檢查手段:X光片、CT、磁共振、B超、核醫學檢查。其中,磁共振和B超沒有電離輻射,剩下的3種檢查手段,按照輻射量的排列,從低到高分別為X光片、CT和核醫學檢查。拍一張X光片吸收的射線量約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線量大於1毫希伏,做1次核醫學檢查裡的PETCT,吸收的輻射量比CT還高,這是融合了同位素放射線和X射線的檢查,吸收的射線量也在1個毫希伏以上。」

  39健康網查閱我國《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後發現,關於輻射照射量本標準規定,公眾的年有效劑量限值為1毫西弗(mSv);在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a,則某一單年份的有效劑量不超過5mSv;同時對眼晶體和皮膚的年當量劑量也做了限值,分別為15mSv和50mSv。本標準還規定對患者的慰問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約束,使他們在患者診斷或治療期間所受的劑量不超過5mSv。

  過度掃描 會埋下致癌隱患

  「剛剛說道,普通人每年接受輻射的有效劑量不應超過1毫希伏,而CT或核醫學檢查會有超過的現象,這就要求患者在做檢查時不能濫用CT,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曾公布過一組數據:我國每年約有2.5億人次接受X線檢查,而有20%的檢查是無臨床意義的。」姜武忠介紹,科學研究早已證實,如果X線照射時間過長或劑量過大,就會誘發多種腫瘤發生,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肉瘤和皮膚癌。

  除此之外,像治療癌症的放射療法(放療)是通過對癌變的部位進行高強度的輻射處理,使得癌細胞大量死亡,達到抑制癌症的目的,但同時也對大量正常細胞造成損傷。因此我們常會告誡病人這是雙刃劍,需要在正規醫院醫生的合理控制下進行。(通訊員:武海亮)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5G基站到底有多大輻射?第三方機構多點檢測結果出爐
    建在樓頂、居民區附近的5G基站輻射量有多大?會不會對生活有影響?3日,市5G推進專班、中國鐵塔哈爾濱分公司及環保第三方檢驗機構——黑龍江眾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部分居民區內的5G基站電磁輻射情況進行了實地檢測。
  • 電磁波如何產生
    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當其能階躍遷過輻射臨界點,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輻射,此階段波體為光子,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的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同於光速。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一種能量,凡是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且溫度越高,放出電磁波的波長就越短。
  • 買房子靠近變電站,有輻射?真相在這裡
    近期,長江網不斷接到網友反映,買房子還遇到一個糾結的問題,就是房子靠近變電站,網上都說變電站有電磁輻射,房子靠近了對身體不好。真相是什麼?長江網記者在第45個世界環境保護日到來之際,到武漢市環保局調查走訪,為您查清真相,澄清謬誤。
  • 輻射到底是什麼?孕媽防輻射看這裡
    等等一系列懷孕期間甚至是備孕時關於輻射的問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生活中哪些輻射對懷孕是有影響的或者殺傷力的,而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計或者說沒有影響的。 基站沒有輻射疊加效應,因為由於不同運營商發出的波不盡相同,即使相同運營商基站也不在同一位置,所以,這些電磁波很難疊加到一起。
  • 明知故問 | 影像檢查對人體的輻射傷害程度到底有多大?
    X線、CT等醫學影像檢查對人體的輻射傷害程度到底有多大?它們真的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嗎? 在我們國家,孕產婦被當做「特殊群體」,平日生活裡都有著無數「祖上」傳下的禁忌,更別說拍X光和被CT輻射了。 對於這一點,非常多的研究已經證實,X射線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和幼崽,甚至胚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是存在閾值的。簡單地說就是,並不是一接觸輻射就有傷害,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胎兒,接受到的輻射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損傷。
  • 電炒鍋有輻射嗎?怎樣預防生活中的輻射?
    不過很多人都說電炒鍋有輻射,這是真的嗎?其實生活中輻射幾乎無處不在,電炒鍋當然也會存在,不過輻射量很小,達不到傷害人體的標準。不過長期接觸輻射對人體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要怎麼預防生活中的輻射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相關知識吧。
  • 經常把手機放在枕頭旁睡覺,真的有輻射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導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手機已經成了每個現代人的標配,很多人都有玩手機的習慣,無論是吃飯、走路、上廁所還是睡覺,如果不拿著手機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手機也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熬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熬夜玩手機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 巖板對人的危害有多大、有輻射嗎?巖板到底有多可怕?
    巖板對人體是沒有無毒害無輻射的,它安全衛生、健康環保,能與食物直接接觸,可當菜板。巖板嚴格意義上說是磚的一種,面積尺寸更大,需要現代化高端製造技術,生產設備可達到幾千萬以上,巖板屬於合成材料,一半是天然石材,一半是高溫加工合成。巖板不可怕,相反,它在家裝作方面更安全放心。
  • 輻射致癌?B超、核磁共振、CT和X射線,哪種檢查方式輻射更大?
    在生活中人們最怕的就是癌症,癌症和輻射又是相關的。在每個人身邊都存在大量的輻射,比如說手機、電視、電腦等,都是輻射源。哪怕是沒有這些電子產品,生活中的輻射也是不少的。來自於陽光的輻射、外太空的輻射,以及空氣、水、礦物質等,也有輻射。
  • 電磁兼容(EMC)術語縮寫中英文對照
    電磁兼容(EMC)術語縮寫中英文對照a.c.or 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電ACEC advisory committee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基站輻射危害健康?別盲目害怕 專家告訴你真相
    核工業二三 0 研究所副主任鍾志賢解釋,從廣義上講,我們常說的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X 射線和 γ 射線都是電磁波,可以說都是電磁輻射。但是從環境影響、環境管理方面來說,我們講的電磁輻射一般是相對電離輻射而言,指電磁波中射頻部分,一般是指頻率由 3KHz 至 300GHz 的電磁輻射。比如雷達、基站、手機等。
  • 小太陽加熱速度快 幼兒取暖使用會不會有輻射?
    北方就不用說了,除了擺地攤賣東西會採用電暖氣或小太陽等保暖器材取暖,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暖氣;而南方用戶,家裡有條件的都會安裝空調取暖。對於出租房屋的消費者來說,如果沒有暖氣,出租房也沒有空調,那麼,電暖氣、小太陽則成為了大家的保暖選擇。  今天,我們和大家聊的產品是電暖氣中的一種,小太陽,又名「反射型電暖氣」。
  • 電磁吸盤電磁幹擾會有什麼危害?
    電磁吸盤電磁幹擾是指可以中斷,阻礙,降低或限制電子電氣設備的有效性能的電磁能。  電磁卡盤有多種形式的電磁幹擾。例如,天空和電力幹擾引起的Ph大氣無線電噪聲;銀河系電磁輻射引起的宇宙幹擾;E6傳輸線,電網和各種電子電氣設備引起的工業幹擾;傳輸電路之間的電磁相互加熱引起串擾等。
  • 電熱取暖器輻射超標40倍?太靠近可能引發不適
    據說,誘發流產的可能就是電暖寶產生的輻射。難道電暖寶的電磁輻射真能「強大」到導致孕婦流產嗎?南京市民海先生還真就是位「好事者」,他網購了一臺檢測儀一測:乖乖,常見的電手爐電磁輻射竟然超標40倍!那麼,電手爐等冬季常用取暖設備豈不成了我們身邊隱藏的「炸彈」?為了驗證「超標40倍」是否真有可能,日前,揚子晚報記者請出專家採用專業儀器,進行了權威驗證。
  • 電磁波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種類電磁輻射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輻射種類可分為三種:游離輻射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基地臺電磁波絕非游離輻射波人體傷害主要機理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等。
  • 熊孩子的現代「暗器」牙籤弩到底有多危險?
    紛紛指責這種可以發射牙籤的玩具弩威力驚人,十分危險。媒體們紛紛譴責無良商家竟然將如此威力驚人的「武器」賣給小學生。那麼這種牙籤弩到底有多危險呢?並且這種牙籤弩到底是否違禁呢?既然如此危險,歷史上是否有相似武器?今天我們將實際的解答一下一些疑問。首先我們先查一下牙籤弩到底是否違禁。當然,稍有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弩是法律明令禁止的管制器械。
  • 光波爐有輻射嗎 光波爐好還是微波爐好
    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電子產品已經上市,相信大家在逛家電市場的時候,容易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很多產品自己從來都沒有接觸過,例如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光波爐,很多人說光波爐並不是非常好,還不如微波爐,那麼,光波爐有輻射嗎?光波爐好還是微波爐好?
  • EMC原理傳導(共模 差模) 輻射(近場 遠場) 詳解
    而輻射幹擾主要通過屏蔽的手段加以濾除。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90209.htm  EMC概念介紹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作為產品的一個特性,譯為電磁兼容性;如果作為一門學科,則譯為電磁兼容。它包括兩個概念:EMI和EMS。
  • 長期趴著睡覺到底有多危險
    長期趴著睡覺到底有多危險 2020-12-18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普】三種電磁屏蔽的目的及原理詳解
    由於空氣的磁導率接近於1,而鐵殼的磁導率至少有幾千,所以空腔的磁阻比鐵殼壁的磁阻大的多。這樣一來,外磁場的磁感應通量中絕大部分將沿著鐵殼壁內「通過」,「進入」空腔內部的磁通量是很少的,這就達到了磁屏蔽的目的。  外殼的厚度和磁導率對屏蔽效果有很明顯的影響:外殼越厚、磁導率越高,屏蔽的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