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清晨,裡約奧運會在兩小時歡快祥和的閉幕式中結束。在裡約奧運期間,企鵝直播派出百餘位主播,圍繞裡約奧運盛會,走訪奧運選手、講述奧運故事、走遍裡約的大街小巷,為觀眾們全方位實時呈現了一個奧運下的熱情裡約。
完美答卷,揭示體育垂直領域直播的巨大空間
企鵝直播在奧運期間派出的百餘名主播在奧運事件的第一時間拜訪了超過300位奧運人物,不僅包括孫楊、傅園慧和林丹、李宗偉這樣的奧運熱點人物,也包括吳敏霞、張常寧父母這樣在金牌中同樣佔據很大分量但是卻只在幕後默默奉獻的奧運重要人物。此外,更有如著名體育解說韓喬生老師和國家女籃隊員孫夢然這樣的體育風雲人物親身上陣做起了企鵝直播的主播,用手中的手機帶網友們夜遊奧運村,身臨其境地感受奧運氛圍。
憑藉靈活獨特的內容視角和來自騰訊全平臺入口流量資源的支持,在奧運期間,企鵝直播超過10萬小時的直播內容以獨特的奧運視角為超過1億的人群帶去了裡約的激情和精彩,平臺最高同時觀看人數超過1000萬,在同類直播平臺中一騎絕塵,一舉成為最受歡迎的專業體育直播平臺。
獨特視角,奧運期間最具煙火氣息的直播平臺
作為一次全世界範圍的狂歡,奧運讓來自各個民族和文化的頂尖運動員匯聚到一個城市集中競技。他們帶著與生俱來的夢想,也帶來了自己的故事。
傅園慧現身企鵝直播
孫楊參與企鵝直播
在企鵝直播的鏡頭下,運動員和教練員們展現出了賽場之外輕鬆、生活的一面。本屆奧運會最大「網紅黑馬」傅園慧到訪企鵝直播時,超過1800萬網友參與了圍觀與互動。孫楊參與企鵝直播時,面對80萬粉絲打趣說道「哎呀,沒有超過傅園慧啊!」中國男子桌球隊教練劉國梁風趣的一面也被企鵝直播記錄下來,面對網友「你覺得自己現在和馬龍比賽,倆人几几開?」的問題,他幽默回答道:「我完勝他,他敢贏我嗎?」
韓喬生解析孫楊1500米自由式失利原因:腳趾骨折傷病纏身
眾多體育評論員也開始在企鵝直播的平臺點評賽事內容,其中不乏韓喬生、蘇群和白巖松這樣的體育大咖。在企鵝直播輕鬆的氣氛中,他們說出了平時不敢說、不想說的一些「猛料」,同時也更加真實地展現了正直和真誠的可敬性格。
比如,在8月13日凌晨,孫楊1500米失利未進決賽,令人遺憾地離開了裡約奧運賽場。在隨後的直播中,韓喬生老師在他的直播間裡表示對孫楊應給予理解,「孫楊於今年年初腳趾骨折,在1500米這樣的項目上的訓練定然是不足的,因為在1500米項目中換向需要用腳用力蹬泳池邊來獲得更大速度。而距離奧運會開幕70餘天孫楊的另一根腳趾骨折更讓這個情況雪上加霜。加之近幾天他正在感冒發燒,能堅持下比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因此在隨後的孫楊直播中,80多萬網友聚集到企鵝直播間,在孫楊出現的一刻紛紛通過彈幕表達了鼓勵和感謝,感謝他對中國奧運做出的貢獻,鼓勵他,希望孫楊儘快走出傷病陰影回歸正常訓練。這讓孫楊也備受鼓舞,因此才有那一句,「哎呀,沒有超過傅園慧啊!」
而這,大概是「人間煙火」最為美好之處。在企鵝直播的獨特視角下,賽場上突破奮進的運動員們不再是一個個符號化的競技形象,而是一個個正在經歷奧運這個大事件的老朋友。親歷奧運人物的故事,我們在努力終於獲得回報時送出「香檳」和「金牌」,在令人心灰意冷的沮喪時刻,通過彈幕給心中的冠軍們一個溫暖的擁抱。體育,前所未有地匯集了全天下所有的關注,而直播則讓我們前所未有地貼近在一起。
奧運每四年舉辦一次,不僅是運動員之間乃至國家之間的一次大規模競技和博弈,也是讓世界深度認識一個城市的契機。八年前的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刷新了北京的認識,但可惜那個時候沒有網絡直播,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沒來到現場的幾十億人只知道我們拿到了最多金牌,卻不知道我們建立了有史以來環境最優越的奧運村、面積最大的奧林匹克主題公園;北京除了故宮長城,還有南鑼鼓巷的胡同,還有簋街的小吃,還有世界級經濟和金融中心。
這一次,藉助網絡直播,我們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也沒有錯過認識裡約的機會。在這裡,企鵝直播的百餘名主播不僅將奧運村裡裡外外翻了個遍,還走到裡約的大街小巷,公園、小區、商場、路邊攤甚至貧民窟,文將西班牙語現學現用、與路邊小攤販討價還價,武能生劈椰子、在馬路邊與路過的英國遊客切磋足球技法。對了,南半球的椰子什麼味道?為什麼不發條彈幕問問主播呢?跨越半個地球身臨其境,企鵝直播以其獨特的視角為屏幕前的觀眾們帶來了「上帝之城」中不一樣的、真正的人間煙火。
牛刀小試,后里約時代必將更加精彩
半個多月的異彩紛呈過後,裡約在意料之外的順利和圓滿中落下帷幕,但在奧運的嘗試僅僅是企鵝直播的牛刀小試,體育的故事還在延續,企鵝直播的旅程也剛剛開始。未來,企鵝直播要帶所有人深入到體育的日常,通過讓大家一起進入職業運動員的日常生活,一起去感受奧運輝煌背後的傷痛、汗水和堅持;以直播的方式打通高端職業運動賽事和普通民眾強身健體行動之間的認知壁壘,讓高端賽事的激情和精神能更好的沉澱到每個人日常的行動中,讓近年來大力號召的「全民健身」不再是一朝一夕,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全社會日積月累的努力和積澱。
也許下屆奧運會,我們會出現自己的「席爾瓦」,從貧民窟裡走出的奧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