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北京大學青年教師俞敏洪和幾個同學,利用業餘時間在校外開辦英語補習班。沒多久,北大認定此行為是打著北大旗號私自辦學,影響了教學秩序,對俞敏洪給予通報批評。1993年,從北大辭職的俞敏洪正式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當時恐怕沒人想到,此舉奠定了新東方成為國內英語教育培訓機構領域的「第一步」。
很長一段時間,俞敏洪都將「英語學習」與「人生奮鬥」結合起來,這其實是基於一個「英語優而出國深造」的故事,即國內的考生通過學習英語,報考英美名校,找到好工作,從而完成人生的逆襲。但換個角度看,俞敏洪本人是在申請海外留學受挫後,轉而創立的新東方,而新東方另外兩位知名合伙人王強、徐小平,也是成為「海歸」,加盟新東方後,才完成了人生真正的進階。
不可否認,中國式英語培訓最初的目的就是「應試」,特別是針對大學本科畢業後出國留學的人員。但正是這種應試教育,讓新東方遭遇了重大危機,因為海外題庫都是有版權的。
2001年,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研究生入學管理委員會將新東方學校告上法院,指責其「未經同意,大量複製、出版和發行自己享有著作權和商標權的TOEFL、GRE、GMAT考試試題」,侵犯了其著作權和商標權。
簡單理解,歐美「題庫」,就相當於國內歷年高考真題。最終,新東方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向ETS做出賠償,投資機構中途撤資),才解決了教材的版權問題。
也許有人說,中國式英語培訓也有注重口語交流的。比如,與俞敏洪同時期「下海」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其獨創的「瘋狂英語突破法」,據說能練就一口連美國人都難以分辨的地道美語。雖然,李陽每到一地都能掀起一股英語口語「狂潮」,但其品牌規模始終無法與新東方媲美。
實際上,不單是李陽,即便是新東方「名師」,也難以複製俞敏洪的成功。
在新東方上市前後,因為各種原因,不少新東方「名師」選擇另立門戶。例如,曾任新東方總裁的胡敏,後來創立了新航道學校;還有那個總拿老俞開涮的羅永浩,也幹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培訓。但都未對新東方構成威脅,原因何在?這主要是外語學習授課機制決定的。
英語培訓行業,是一個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天然結合的,而且客戶消費周期長,這就決定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具有絕對的主導權,很多中小培訓機構,學員就是跟著老師走的。只不過,英語教師的門檻並不高,隨著海歸人員,以及國內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加入,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簡單來說,英語培訓現金流好,進入門檻不高,但教師資源不好攏,「有能力的不好留,沒能力的又沒必要。」
曾經有新東方老員工總結,「為什麼新東方能做大,就是因為老俞『窩囊』。」在筆者看來,這裡的「窩囊」並非是說無能,而是老俞能「忍」,也因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穩定教師隊伍。
舉兩個例子。俞敏洪多次談到自己大學本科時,「免費為寢室同學打熱水,連續四年,也是因此,同學認為老俞不會虧待自己人,才決定和他一同創業。」還有一次,俞敏洪在談到領導力時直接說,「我的領導力,是為朋友承擔和忍受。」
但近兩年,國內英語培訓的大環境變了。
從規模上講,原來對新東方構成威脅的是學而思。其實,學而思並不是贏在英語上,不少學員家長就反映,「我們在學而思上數學,順便就報了英語,因為不想折騰了。」當然,這客觀上分流了新東方的學員。
真正對新東方構成威脅的是「原版娃」模式。
前些年,隨著出國低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英語培訓時間從大學到高中,從小學到學齡前一再提前。以這兩年比較火熱的劍橋英語五級證書考試為例,其考試分為五個級別:
第一級,入門水平:英語入門考試(key English Test, 縮略為KET);
第二級,初級水平:初級英語考試(Preliminary English Test,縮略為PET);
第三級,獨立水平:第一英語證書考試(FCE)( 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
第四級,流利運用:高級英語證書考試(CAE)(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nglish);
第五級,熟練運用:熟練英語證書考試(CPE)(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僅從語言知識水平來說,KET大致相當於國內初中英語水平,PET對應的是國內高中英語水平。但北京不少「牛蛙」已經在學齡前就通過了KET考試。不僅如此,不少北京家長甚至規劃,在「小升初」之前解決掉英語這一學科,即在六年級之前至少完成PET的考試,在初中之前完成FCE的考試(相當於大學英語四級水平)。
英語學習需求的猛增,在2018年出現了井噴。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全國性高考鼓勵性加分項目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意味著高考「全面取消」奧賽加分。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部分家長對這一減負政策得出的結論是,「奧數不讓比了,那就去學英語。」
當前的低齡英語學習有多火爆?以2020年的KET考試為例,北京考場已經無法滿足北京考生的需求,天津、甘肅、瀋陽等KET考場,都能看到北京考生的身影。
但英語學習低齡化趨勢,卻引發了英語培訓產業的「蝴蝶效應」。
「我們原來是做出國英語培訓的,但現在英語學習低齡化,我們這階段學員銳減,也被迫尋找低齡學員。」一位英語機構負責人向筆者吐槽。不僅如此,前些年主營成人英語培訓的英孚,近兩年也開始轉型做青少年英語培訓。原因也是一樣的,「到了18歲,人人都會英語,我給誰培訓去?」
不僅如此,英語培訓的軍備競賽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的加入日趨激烈。
以vipkid為首的在線英語培訓機構,依靠「大平臺、外籍老師,小班授課、時間靈活」等優勢,逐漸成為低齡幼兒培訓的有力競爭者。特別是去年疫情以來,線下課程停擺近半年,線上教育利用「非接觸、不停課」的優勢,迅速做大了市場。
而這場疫情,也成為新東方加速「觸網」的催化劑,其在線平臺「新東方在線」成為與地面學校並駕齊驅的兩翼。雖然目前「新東方在線」仍處於虧損階段,但未來已經成為新東方集團寄予厚望的新業務「增長點」。
但不少選擇英語網課的用戶卻反映,「網課相比線下,價格其實並不便宜。」一般認為,線上英語培訓沒有傳統的場地費用,價格相比線下課程會便宜。但實際上,不少選擇網課家長都反映,在一段時候後,網課優惠會取消,然後課時增加(一周至少三節課),然後需要不斷續課,不僅如此,部分優秀的外籍老師,還需要搶,並不能保證班型。裡裡外外加起來,其實線下和線上價格相差並不大。簡單估算,走「原版娃」路線的孩子,每年用在英語學習上的資金是1萬元起步,上不封頂。
其實,學英語哪裡需要耗費這麼大物力與財力?
現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就曾說過,「我們誇張了英語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這是對當前英語學習「過度」的一種反思。實際上,俞敏洪早些年也表達過,「英語教育可以從初中開始。」,「學英語不需要花那麼多錢。」
但問題是,需要盈利的培訓機構同意嗎?焦慮的家長認可嗎?
撰文:張兆瑞
責編:張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