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蛋、射五毒、點雄黃畫王字,上海豫園端午文化節開幕

2021-01-08 澎湃新聞
5月16日,2017豫園端午文化節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看。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體驗傳統民俗遊戲,包括「強身健體」的射五毒、「七竅玲瓏」的立蛋、「捕魚護聖」的套圈圈、「五步折桂」的對詩……5月16日起,豫園中國日(節)2017豫園端午文化節在上海豫園中心廣場上舉行,活動持續至5月30日(端午節)。

小朋友在打太極。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活動主辦方處了解到,近日在豫園中心廣場,一組小景舞臺展現了楚國風情——屈原手持捲軸立於荷花之中,與湖心中央的漁夫隔空喊話,屈原身前有一座虎座鳥架鼓,反映了楚人崇鳴鳳、嚮往安詳的意識和徵服猛獸、不畏強暴的精神。

兩艘龍舟「遨遊」在豫園中心廣場,龍舟長10米,氣宇軒昂,舟身龍鱗閃爍,彩繪龍身,還有粽子、艾草、菖蒲等裝飾其中。龍舟載著象徵「福祿」的巨大葫蘆與寓意闢邪的雄黃酒罈。龍頭採用傳統燈彩的技藝;華燈初放之時,在古樸雅致的豫園,上演著一場激動人心的「龍舟競渡」。

龍舟內,遊客可以在一代「粽」師的教授下,學包各色粽子;現場還有點雄黃畫王字、DIY中藥香袋、手工磨衣香粉等體驗項目。

商家工作人員在現場包粽子。

活動開幕(5月16日)和端午節(5月30日)當天,遊客可以欣賞到漢文化演出,包括婀娜多姿的漢舞、極具儀式感的沐蘭湯儀式等。

活動期間,每天上午9:30-11:30,遊客可以在身著漢服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體驗傳統民俗遊戲,比如寓意「強身健體」的射五毒、「七竅玲瓏」的立蛋、「捕魚護聖」的套圈圈、「五步折桂」的對詩。在互動體驗現場,每一名體驗者都能獲得寓意保佑安康的五彩縷。

【豫園展示的端午節習俗】

射五毒:

寓意「強身健體」,由於夏季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通常在屋中貼五毒圖,通過射五毒來提醒人們注意防範毒蟲,注意健康,也有無病無災的美好祝願。

小朋友在玩「射五毒」。

立蛋:

表示「七竅玲瓏」。漢族節日食俗,是指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時,因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所以俗信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

市民在體驗「立蛋」活動。

套圈圈:

表示「捕魚護聖」。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亡國後,被流放的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於汨羅江抱石跳水殉國。人們聞訊,紛紛划船營救。後來,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拿米糰投入江中。

點雄黃畫王字:

很多人對端午飲雄黃酒念念不忘,手蘸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點一個「王」字,就是畫王老虎,寓意「百毒不侵」。

DIY中藥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節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香袋內常用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朮、菖蒲、芸香、香附等,這些中藥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並具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市民在選購香囊。

手工磨衣香粉:

將白芷、甘松、山柰等十幾味藥材手磨成細膩的粉末,被稱作是純天然的「樟腦丸」,可放入衣櫥內防黴防蛀,因還能在衣服上留有藥材的香氣,被稱作是「衣香粉」。

煙燻劑驅五毒:

「煙燻劑」由蒼朮、白芷、艾葉等純藥材為主要原料,在端午前後關上房門,點燃煙燻劑,可起到驅除百蟲的作用,對人體無害,卻可讓蚊蠅退避三舍。

相關焦點

  • 立蛋、射五毒、點雄黃畫王字 上海豫園端午文化節開幕
    原標題:立蛋、射五毒、點雄黃畫王字,上海豫園端午文化節開幕5月16日,2017豫園端午文化節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看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朱偉輝圖  體驗傳統民俗遊戲,包括「強身健體」的射五毒、「七竅玲瓏」的立蛋、「捕魚護聖」的套圈圈、「五步折桂」的對詩……5月16日起,豫園中國日(節)2017豫園端午文化節在上海豫園中心廣場上舉行,活動持續至至5月30日(端午節)。
  • 端午特輯| 射粽配五毒,明清端午節民間獨特習俗
    清宮端午節當日幾乎不吃他物,唯食粽子,稱為「粽席」。席上粽子數量按皇帝、皇后、嬪妃的級別遞減,開席之前還要進行「射粽」的遊戲:將粽子盛在盤中,宮女們用小巧角弓搭無鋒箭射粽子,射中者可先享用,並另有賞賜。乾隆很喜歡「射粽」,在自己浩如煙海的詩篇中也留下了「親教宮娥群角粽,金盤射得許先嘗」的吟詠。
  • 端午五毒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等
    ③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藥)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
  •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五毒是哪五毒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另外,也有其他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1、【黃瓜】:五月正是黃瓜上市的季節,加之此時潮溼悶熱,而黃瓜性屬寒涼且富含汁水,端午時節吃點涼拌黃瓜生津解渴又消暑開胃。
  • 知道古人是怎麼過端午、驅五毒的嗎?扒一扒端午節那些有趣的事
    在這一天,人們主要的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祛除五毒。前兩項都是和屈原緊密相連的,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最後一項去除五毒則是和時令節氣有關。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祛五毒的?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已進入盛夏,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這個時候,毒蟲肆虐,容易感染疾病。於是在這一天,人們開始了豐富多彩的驅毒活動。
  • 端午必備雄黃被列為毒藥 市場上已經買不到
    雄黃(資料圖)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朱麗萍)端午節將至,閩都端午節獨具一格,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黃酒……但福州市民林依姆想買點雄黃,跑了好幾家藥店她很納悶:「俗話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為什麼中藥房不賣雄黃了?」  記者了解到,民間相信雄黃有驅蟲闢邪之效,曾被廣泛用於中醫。但由於其具有毒性,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將其列為毒性中藥管理,市場售賣需嚴格審批。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15-06-17 15:18:14來源:羊城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端午節「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 蛇怕的到底是酒還是雄黃?冷知識了解一下
    到底是雄黃防蛇?還是酒防蛇呢?民間有句話說「五毒醒,端午臨」,自古以來怎麼驅「五毒」,成了端午節日裡大家關心的大事,尤其是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發現雄黃有助於驅五毒之一的蛇,這在南北朝時期的文獻裡就有記載,到明朝時期就逐漸發展成端午泡雄黃酒,可以驅蛇避瘟的說法,這也是《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娘子端午節喝雄黃酒現原形的背景!
  • 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縫香囊、射五毒 居民濃情過端午
    逛特色文化公益集市,制香囊、拼龍舟、舞民俗,體驗端午傳統習俗活動。6月21日,由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主辦的「情暖端午·傳承文明」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傳統文化活動在紫竹廣場啟動。活動現場,伴隨志願者帶來的精彩文藝表演,居民積極參加到現場「話文明·頌傳承」「舞民俗·迎端午」「棕香濃·傳文明」等多個互動區域體驗活動中。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關於它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們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麼?一、端午安康不同於其他節日,端午是「悲喜交加」的節日,這一天既有祈福迎新的滿心歡喜、也有祭祀古人的一腔傷悲。很多人在這天不會說「端午快樂」,而會說「端午安康」,一個「安康」承載了眾多不言中的祝福,因端午的特殊性,眾人只希望這天可以安然度過、健康無憂。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古錢幣上的「端午節」——「五毒」醒,驅「五毒」!
    為了達到逢兇化吉、禳除災殃的目的,人們懸掛有張天師和鍾馗像的道符,如北宋《歲時雜記》記載,「端五都人畫天師像以賣,又合泥做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之上」。有的地方做帶有五毒圖案的飾物,因為每年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明《宛署雜記》就記載,「婦女畫蜈蚣、蛇、蠍、虎、蟾為五毒符,插釵頭」。
  • 端午節裡的中醫文化
    《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臺灣民間流傳端午時貼「午時聯」的習俗,「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認為艾能消禍祛邪,帶來幸福吉祥。艾,享有「中醫之草」的美稱,具有散寒除溼、溫經止血、鎮痛消癢等功效,是防治吐血、衄血、崩漏、下痢、皮膚頑癬溼疹等多種疾病的常用藥物。
  • 鴿子連遭蛇吞 想用雄黃防蛇?!
    但蛇究竟怕不怕雄黃說法不一  端午前歡迎你也來說說看  逍遙浪仔:  求助!求助!我家的鴿子遭受重創!被蛇吃了。  都市快報:  你具體說說好嗎?  逍遙浪仔:  我養了兩年鴿子了,前些天母鴿子生了蛋,有的已經孵出小鴿子了,我很開心的。
  • 五月五,生五毒,端午時節養生攻略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外,也是一個的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那麼端午養生具體該注意哪些呢?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副主任王清賢給大家介紹端午時節養生攻略。◆起居:夜臥早起,養陽益氣夜臥應在晚上十點半之前,雖然說睡覺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如果超過11點還不睡,那就對健康不利了。最好是在十點半以前就寢,對夏季養陽氣才有益。早起應在六點左右,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頭腦更清醒,能夠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較高的活動,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午睡養心,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此時休息也有利於人體陰陽的轉化。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 投粽子、浴蘭湯、驅蛇蟲 雅安再現古風民俗活動傳承端午文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6月21日,記者從雅安市雨城區文旅體新廣局獲悉,端午節(6月18日)當天,雅安市上裡古鎮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動,再現古風習俗,吸引了大量遊客參與,現場好評不斷。民俗活動共分為祭祀祈願、民俗演繹、傳統遊戲等幾個部分,再現了投粽子、浴蘭湯、驅蛇蟲的端午節習俗流程。
  • 端午至,「五毒」醒!五月五的健康線如何防守?
    事實上,在南方地區,民間流行著「躲五毒」的端午習俗。所謂「五毒」,指的是壁虎、蟾蜍、蛇、蠍子、蜈蚣。人們認為這五種動物是有毒的,還把它們當作是倒黴的徵兆,一旦不小心被它們蟄到或咬傷,就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致命危害。人們時至今日,在眾多端午習俗中,「躲五毒」的習俗依然沒有消失。
  • 端午節做好這些,讓你的夏天「五毒不侵」
    有人說,端午節還不如叫「粽子節」,各種各樣的甜粽、肉粽,在端午這天成為人們餐桌上必有的一到「綠色風景線」。即使是再不喜歡過節的人,也要在端午節吃個粽子,也算是過了端午。也許有很多人都知道,除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其他很多的習俗。但在如今越來越忙碌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有時間且願意過一個有節日氣息的端午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