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結束後,當時的各大強國深刻意識到了戰鬥機的重要性,同時也對既有的戰鬥機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比如說負載量更大、油箱儲量更大等等。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微型飛機也並沒有被放棄,比如說這款美國設計師肯·科沃德研發的微型飛機「小蜜蜂」。
「小蜜蜂」的研發之路
肯·科沃德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在二戰之後,逐漸對研發「世界上最輕的有人駕駛飛機」感興趣,甚至還拉來了幾位在相關方面非常有權威的軍事專家,比如說曾參加過無數次原型機試飛任務的飛行員比爾·查那。
研發小組最開始對迷你飛機重量的設定是32千克以下,但這個目標顯然是難以實現的,畢竟在縮小受力結構的前提下,就必須要提升每個受力單位的強度,而要實現載人飛行的前提,就是飛機自身的重量必須有所保證。
在這樣的背景下,迷你飛機的研發之路就顯得異常艱辛,因為科沃德等人發現,傳統的材料是絕對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幾番周折之後,科沃德最終選用了二戰期間用來製造戰機的「航空鋁材」來製造迷你飛機,也的確取得了一些成果。
微型飛機僅重80斤,降落傘都不能帶
終於,他們設計的微型飛機在1948年進行了試飛。這架飛機被命名為「小蜜蜂」,全機重量僅80斤,連一個成年人的體重都比不上,而整個翼展長度也僅僅4.57米,在機頭處安裝了一臺18馬力的發動機,用來驅動看起來十分渺小的雙葉螺旋槳。
在這樣的苛刻條件下,「小蜜蜂」對於駕駛員的要求也極高,因為沒有標準駕駛室,所以飛行員只能趴在飛機上進行操縱,而且體重絕對不能太重,因為飛行員的體重一旦超重,就會直接導致「小蜜蜂」無法起飛,這簡直是對胖子最大的惡意。
就算在這樣的條件下,「小蜜蜂」第一次試飛依舊不夠成功,所以科沃德換用了28馬力的微型發動機,同時將機艙內準備的降落傘取出,這才讓這架飛機飛離地面不到十米。
在之後的十餘次試飛中,「小蜜蜂」的最大飛行高度達到了120米左右,但是實用性依舊不足,所以最後不得不無奈退役,被收藏進了航空博物館。但最可惜的是,原型機已經在一場火災中被焚毀,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架神奇飛機的身影了。
本平臺(ID:zhongguosirenfeiji)是一個集私人飛機購買、租賃、維修、三證辦理的服務平臺。提供各種維修工具航材等。提供私人飛機生產、銷售、運營的最新信息。您可添加私號skyfeifeifei3實時溝通,為您服務。
每天帶給您最新的通航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