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傳奇,楊家將的大將焦贊與周口焦寨村的故事

2021-01-10 騰訊網

焦寨村一文錢難倒焦贊的故事

王明見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城西南二十五千米處,與上蔡縣接壤的地方有一個千年古村——焦寨。它原來不叫焦寨,叫做「青煙寨」。為何改名焦寨呢?還要從宋朝大將「焦贊」說起:

焦贊也是民間的門神

焦贊是宋朝著名愛國將領,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楊家將之一。據說,當他還不是楊六郎手下大將時,就已和孟良名揚四海、威震八方了。可是,這樣一條英雄好漢,曾因一文錢竟被逼得在「青煙寨」就地打滾。

有一次,楊六郎被大奸賊王強陷害,要發配充軍到沙門島,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楊六郎母親佘老太君很不放心。

大將焦贊因與楊六郎情同手足也是放心不下,可孟良鎮守三關脫不開身,一向「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兄弟倆只好分開,由焦贊暗中保護楊六郎。

轅門斬子中的楊六郎

這一日走到陳州商水縣境內,焦贊為了暗中保護楊六郎,跑了一段路程,只覺得又飢又渴,肚裡咕咕直叫。想弄點什麼吃的,又偏偏前不鄰村,後不靠店。沒辦法,只好拖著鑌鐵槍,無精打採地騎在馬上往前走。

他走啊,走啊,走了好遠,仍不見一個人影兒。焦贊心想:好傢夥,難道今天要餓死我不成?就在他餓得眼花繚亂、恍恍惚惚將要栽下馬時,突然前面出現一個黑點,定睛一看,像是一個棚子。於是他打起精神,拍馬趕去。

黑點越來越近,果然不錯,是一個看瓜的棚子,棚子前邊是一片青綠青綠的西瓜地。望著滿地的大西瓜,焦贊頓時流出了口水。他翻身下馬,拖著那條鑌鐵槍,來到瓜棚旁邊,正要開口買瓜時,一摸口袋,竟連一文錢也沒有。怎麼辦呢?繼續趕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說明沒錢吧,又覺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邊轉過來,走過去,也沒有想出啥好辦法來。

停了一會兒,他想了一個混帳的辦法:到瓜棚只管讓稱瓜吃。吃罷,就說賣瓜人要的價錢貴,嚇唬一頓看瓜人,只管騎馬走。

吃過西瓜的舉手

主意拿定,他就三步並作兩步進了瓜棚。只見瓜棚下坐著一位鬍鬚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焦贊粗聲粗氣地說:「老頭子,拿瓜來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來笑著說:「軍爺請坐,我去給您挑瓜。」老人說著進地挑了一個大西瓜,抱到焦贊面前,說:「軍爺,請吃吧!」

焦贊雖說饑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賣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強鼓起肚皮子說:「我又不白吃你的,怎麼不稱一稱?」老人聽他這樣說,就過了秤。稱罷用刀切開,拱手遞到焦贊面前。焦贊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老人坐在旁邊也不答話,一邊叭嗒叭嗒地抽著旱菸,一邊瞧著焦贊吃瓜。

不一會兒,焦贊把一個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個淨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對著老人甕聲甕氣地說:「這瓜多少錢一斤?」邊說邊在心裡合算:他就是說個公道價錢,也要說他瓜貴,有意詐人,嚇唬嚇唬,以便揚長而去。

賣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著說:「軍爺,自己的瓜,過路人口渴了吃個瓜,從來是不要錢的。」

「胡說!你是有意小看人,難道說我給不起你的瓜錢嗎?」焦贊說著還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

「如果軍爺真的過意不去,那就按別人吃瓜的價錢,一文錢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說了一句。

瓜田李下要避嫌

這一下可把焦贊給難住了。人家不要錢,自己硬要給,價錢又極便宜,可該怎麼辦呢?他不自覺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沒有分文。此時,焦贊臉紅了,汗珠也從鬢角上滲了出來。賣瓜的老人不緊不慢地在等著接錢。

焦贊服軟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帶錢,你有什麼活讓我乾乾,頂瓜錢好嗎?」

賣瓜老人輕蔑地瞟他一眼,說:「年輕人,你一來我就看出你饑渴難忍,而又空無一文。可你又裝腔作勢,出言不遜。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請你在地下打個滾兒頂瓜錢吧。」

焦贊無奈,只好在地下打了個滾兒,滿臉通紅地上了馬。一到馬上,他不住地長嘆:「哎,真是沒有一文錢,逼倒我英雄好漢焦贊哪!」老人一聽是焦贊,連忙喊住焦贊,又送了他幾個大西瓜讓他路上吃,以便追上楊六郎好好保護這位愛國將領。

此後,為了紀念焦贊,人們就把「青煙寨」改名為「焦寨」並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近影

相關焦點

  • 顧全芳‖孟良、焦贊與楊宗保
    在傳說中,楊延昭手下有兩員大將:孟良、焦贊。孟良像關公,焦贊似張飛。他倆不僅跟隨楊六郎出生入死戰遼國,而且為楊家效忠打抱不平。有人千方百計尋找史料,證明焦、孟歷史上實有其人,卻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僅僅憑几百年後的元代人說他的遠祖是焦贊,是無法證明焦贊是歷史人物的。在楊延昭的傳說中,確實說過楊延昭死後,宋朝經過選擇,錄用了楊延昭的「部曲」即家丁。
  • 保家衛國,忠肝義膽的楊家將故事,體現了共同的民族記憶和文化
    楊五郎奮勇殺敵楊六郎娶了柴郡主為妻,並生下一子楊宗保,摩下有大將孟良和焦贊。然而楊家將故事和正史中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在楊延昭和楊文廣父子之間,加入了楊宗保和穆桂英的故事,這樣楊延昭和楊文廣就成了祖孫的關係。
  • 大話楊門(八章)「焦不離孟」中的焦贊與孟良都不是楊六郎的部下
    這句成語實際上來源於楊家將故事當中的兩位人物,他們是楊家六郎楊延昭的左膀右臂,孟良與焦贊。這二人是結義兄弟,共同在北方的宋遼邊境落草為寇,投降楊延昭後又形影不離,所以有了這樣一句成語。由於這句成語在中國古代數百年的廣泛使用,使得孟良和焦贊這兩位並不太出名的將領也跟著流芳千古。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實際上這二人根本不是楊六郎的部下,也沒有什麼結義關係,甚至可能都互相不認識。
  • 北宋歷史上是否有孟良、焦贊其人?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世人往往把藝術形象當成了歷史形象,造成民間對某些歷史人物地評價極其不公,甚至當事者後人之間的關係勢如水火。如代州的楊家和大名的潘家,至今不得通婚,給世人留下了「潘楊不結親」的惡俗。筆者近來無事,翻看閒書,偶然間翻到一部早年間看過的《楊家將演義》,這部書曾經是筆者的最愛。不過,今日重溫舊愛,卻沒有了以往那種心馳神往的感覺了。
  • 《技驚四座》讓雜技演員更華彩,河南周口讓「雜技之鄉」更出彩
    當然作為河南人,提到雜技必須要提的就是周口,如今已經成為河南的一張文化名片。記得不久前,有篇標題為《擦亮「雜技之鄉」文化名片:河南周口挖掘本土技藝拉長文旅產業鏈》的報導文章,也讓我對河南的雜技文化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雜技界,流傳著「北有吳橋,男有周口」的江湖稱謂,由此可見周口的雜技表演在行業裡的地位。
  • 河南周口發展新興產業壯大數字經濟
    河南周口發展新興產業壯大數字經濟 2021年01月18日 10:33:00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夏先清 通訊員韓志剛)全速推進京東物流和京東
  • 楊六郎四虎將:一位大戰楊六郎七十回合不敵,一位一斧子砍死焦贊
    楊六郎四虎將:一位大戰楊六郎七十回合不敵,一位一斧子砍死焦贊文/諮史論新4個劫道的強盜,想要打劫楊家老六。最終被楊家老六收服。幫助他打敗地方大將。解了黃土坡之困的好漢。這齣於我國評劇楊家將。他們四位被稱作楊六郎四虎將。
  • 河南農業大學與周口鄲城共建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院!
    ▲我校與鄲城縣人民政府籤署共建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院備忘錄會議現場1月8日,我校和鄲城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院備忘錄籤署儀式在龍子湖校區綜合樓舉行。四是有力保障校地合作,雙方要加強溝通與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全面加快學校科技成果研發和轉化步伐,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鄉村治理的樣板,進一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周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講話羅文閣回顧了鄲城縣與我校的合作歷史,並對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建設的情況進行了介紹。
  • 郭力行苦練棍法《楊家將》出演男一楊五郎
    楊家將,作為經典文化大IP,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伴隨幾代人成長。該片主要講述郭力行飾演楊五郎(郭力行飾)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故稱「楊五郎」。官封宣威將軍、殿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金沙灘一戰中只剩下自己單獨應戰,最後寡不敵眾,削髮假裝僧人逃過追兵,其後前往五臺山為僧。 《楊家將》與《薛家將》、《呼家將》構成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 周口文脈探尋:沿沙潁水路 見證周家口歷史興衰
    映象網訊(記者 金江濤 實習生 丁陽光)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或是輝煌、或是衰落、或是繁榮、或有遺憾……皆是這個城市獨有的文化回憶。周口,三川交匯、因水而生,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重地之一。從明清時期的漕運重鎮到如今冉冉升起的「中原港城」,周家口經歷滄桑巨變,記者希冀用筆鋒描繪周口文脈,溯源周家口,還原一個生動鮮活的「周家口」。
  • 俄國傳奇的民間故事畫家:瓦斯涅佐夫如何創作騎著灰狼的伊凡王子
    《三勇士》、《騎著灰狼的伊凡王子》、《地下王國的三公主》、《青蛙公主》……這些聽上去很童話的名字,其實並不是童話故事,而是一位擅長神話和歷史題材的畫家所畫的作品。出生於1848年的維克多·瓦斯涅佐夫,是一位比較特別的俄羅斯畫家。
  • 河南周口 動物園回應斑馬出逃上路:門沒關牢,已全部抓回
    【:門沒關牢,已全部抓回】 9月17日,河南周口野生動物世界的幾匹斑馬偷偷出逃,還溜上大街,下河遊泳,看懵路人。園方表示,園區裡的斑馬都是放養的。因公園還沒開放,施工的門沒關好,斑馬就跑出來了,還好沒有傷到路人,現在已經全部回園。
  • 守衛周口的鐵牛
    家明媽是地道的周口人,身高一米六五,身材粗壯,在她那輩人裡頭屬於人高馬大型的。年輕的時候一身好力氣,幹活又不惜力,常說只有害病害死的,沒有幹活累死的。    「俺當年鋤地,咦,總是打頭,多少大男人得跟在俺後邊。俺們隊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看人家張秀芝,看看你們,腦袋鑽褲襠裡得了!」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映象網訊(記者 金江濤 見習記者 丁陽光)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每座城都有自己的「小城故事」。周口,古稱「周家口」,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之地。周口每一個街頭巷尾,都蘊藏著「周家口」歷史過往的點點滴滴。周口,不單單是羲皇故都、老子故裡,還有很多精彩紛呈的「周口故事」,背後更蘊含著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周口元素」。
  • 周口螢火蟲公益舉行2020年會暨頒獎儀式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史書傑 張志新 文/圖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螢火蟲公益的身影。你們雖然在周口駐留,而腳步卻走遍周口城市和鄉村的各個角落。你們給他們送去的不僅僅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還是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相信,每一個獲得你們幫助過的困難家庭,一定不會忘記你們。
  • 河南這座城市要雄起,將打造國家級高鐵樞紐站,不在周口駐馬店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管縣級市。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在重要的中心城市,打造100個國家大型高鐵樞紐站,河南這座城市要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