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寶」如何變「國禍」?

2020-06-19 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陳效衛】億萬年來,動物通過「內外兼修」已與自然融為一體:以飢餓為成長、進化的原始內在動力,以天敵為「生於憂患」的外在壓力,二者共同維持著生態平衡。孤懸於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生態環境格外脆弱,200多年來當地人背離了自然規律,讓一些動物在「無敵」狀態下,「死於安樂」。美麗優雅的白䴉淪為「垃圾鳥」,令人避之唯恐不及,被譽為澳大利亞「國寶」的袋鼠泛濫成災與綿延百年的「人兔大戰」都是人類幹預自然的惡果。

澳大利亞「國寶」如何變「國禍」?

白䴉淪為「垃圾鳥」

在澳大利亞雪梨市,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名為白䴉的大型涉禽。它們周身發「灰」,不停地翻著垃圾桶,時常向路人和就餐者乞討甚至搶奪食物,大街小巷到處留下糞便,渾身散發著臭味,被當地人憎稱為「垃圾鳥」。

同樣是在雪梨,40多年前的白䴉卻是另一番光景。它們通體潔白,性情溫順,靜則亭亭玉立,動則緩步輕移,飛則飄飄欲仙,被當地人譽為「澳大利亞最優雅的鳥」。

物種進化或退化都需要歷經漫長的過程,澳大利亞的白䴉緣何短短幾十年就蛻變為「灰」䴉、由「天使」淪為「垃圾鳥」呢?這都是「無知」惹的禍。

1973年,從澳大利亞南部維多利亞州遠道而來的19隻白䴉落戶雪梨。當地著名的塔龍加動物園將這一珍稀鳥類視為上賓,啟用了「實驗性育種計劃」進行悉心呵護。食物充足且沒有天敵,白䴉繁殖速度大大加快,40多年暴增至1萬多隻,比整個亞洲的數量還多出約2000隻。但動物園不是養殖場,加之城市的擴展又破壞了溼地,被「放養」的白䴉被迫把棲息地遷至沿海城市,其「食譜」也由昆蟲和小型水生動物擴展到城市垃圾。當地人對白䴉先寵後棄,帶來了多重後果:白䴉喪失了野外生存能力,在市區棲息生活不僅影響了市容,也容易傳播疾病、釀成交通事故。

同樣由於過度保護,泛濫的白䴉給西澳州也帶來了困擾。在該州首府珀斯郊區的一個大垃圾場,每天麇集的白䴉滋擾了空中往返的航班。體重達6公斤的白䴉與飛機迎頭相撞,後果可想而知。澳交通安全局的數據顯示,僅2015年至2017年間,珀斯機場就發生過130多起「鳥襲事件」,其中多數系「垃圾鳥」所為。2018年,西澳州政府下令對白䴉進行為期一年的捕殺,曾經的「寵物」最終淪為獵物……

袋鼠泛濫被捕殺

眾所周知,袋鼠因只會向前跳躍代表了「勇往直前」的澳大利亞精神而榮膺「國獸」「國寶」美譽,並榮登國徽、貨幣等國家符號。但人類的無知,葬送了袋鼠的身家性命和美好象徵。19世紀,澳大利亞野狗經常襲擊家畜,卻被牧民誤認為是袋狼所為,政府遂下令對袋狼進行剿殺,致其在1936年徹底滅絕。袋狼是袋鼠的天敵,對擁有雙子宮、可「倒班」不間斷懷孕的袋鼠起到了「節育」作用。袋狼絕跡後,袋鼠數量很快飆升至5000多萬隻,是目前澳大利亞人口的兩倍多。更何況,袋鼠是澳大利亞哺乳動物中的「巨無霸」,體重可達80多公斤。袋鼠塊頭大,數量又多,正如英諺所說:「益處過多則無益」。

局外人說起袋鼠,想到的是其人畜無害、軟萌可愛的形象,但袋鼠「無益」的另一面一點不可愛。袋鼠通常在清晨和黃昏等光線較暗時外出覓食。它們橫穿馬路時不知後退,加之路邊樹木遮擋司機視線,交通事故遂難以避免。據統計,澳大利亞公路事故88%由袋鼠引起,每年僅保險公司收到的相關事故索賠就上萬起。《環球時報》記者外出採訪,沿途就不時看到袋鼠的車禍現場。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安裝道路圍欄和修建地下通道成本過高,聯邦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提醒司機來不及躲閃時就迎頭撞去,以免剎車、轉向等導致車毀人亡和二次事故。

袋鼠除了「搶道」,還「搶糧食」。成年袋鼠大量啃食莊稼、牧草和樹皮,與家畜爭奪食物和水資源,甚至因此破壞高爾夫球場、圍欄等。更可怕的是,袋鼠雖只吃草,但卻長出了一身腱子肉,是重量級「拳擊高手」和出了名的暴脾氣。很多有意和無意的接近者都有被一記右勾拳暴打或一腳KO的痛苦體驗。坎培拉市民還有晚上被袋鼠「重敲窗」的恐怖經歷。

袋鼠泛濫成災又經常惹禍,澳大利亞政府再次頒布「捕殺令」,每年獵殺數百萬隻,並將數以噸計的「戰利品」送到超市貨架上。澳大利亞成為全球唯一吃「國寶」的國家,袋鼠也淪為世界上混得最慘的「國寶」。

百年「人兔大戰」

在生態脆弱的澳大利亞,無知的當地人還屢屢盲目引進新物種,嚴重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在達爾文出版其劃時代巨著《物種起源》的1859年,24隻兔子被「不懂事的好事者」從英國帶到這沒有天敵的「南方大陸」。同樣擁有雙子宮強項的兔子在67年後即繁衍出100億之巨,每年吃掉約10億隻羊的牧草,給這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度帶來了滅頂之災。不僅如此,泛濫成災的兔子還將一些性情溫順的土著動物間接「吃」成瀕危甚至滅絕。它們在地上搶掠其牧草,在地下霸佔其洞穴並搶劫其食物,土著動物不得不忍飢挨餓。兔耳袋狸的數量因此日漸減少,而最小巧的袋鼠——鼠袋鼠則走向了消亡。為對付令人談之色變的兔子,澳大利亞政府興師動眾,靡費巨資,開啟了百年「人兔大戰」:修建長達1700公裡的圍欄,發起全民獵兔運動,實施空中轟炸,投放毒氣彈,引進新物種和病毒等等,最終在上世紀90年代依靠病毒將兔子控制在3億隻以內。但引進兔子的天敵——狐狸,又重蹈了此前無知的覆轍,讓澳大利亞脆弱的生態再次雪上加霜。

兔子機敏善跑,且世世代代被狐狸追殺,早已遺傳了祖上「望狐而逃」的強大基因。而當地的呆萌動物從不知狐狸為何物,更不會及時迴避,數千年來頂著「狡猾」頭銜的狐狸自然會適時調整目標,轉向易抓且味美的土著動物和小羊羔。這樣,兔子沒有被消滅,食物充足、沒有天敵的狐狸卻泛濫成災,導致澳大利亞畜牧業每年損失數億美元、60多種土著動物瀕危和滅絕。於是,聯邦政府又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全民「獵狐運動」。如此往復,澳大利亞與動物的鬥爭猶如珀涅羅珀的織物,似已永無盡頭。

與演進了億萬斯年的大自然相比,僅有數百萬年歷史的人類顯得幼稚蒙昧。大自然遠比我們想像的神奇奧妙,在其繁雜宏大的系統關聯中,每一縷輕風都不可或缺,亦非人力所能複製。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而不是盲目改造自然。200多年來澳大利亞被同一塊「無知」的石頭多次絆倒。今天,世人在「哀之」的同時亦當勉力「鑑之」,以免「後人而復哀後人」的悲劇再次發生。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國寶」如何變「國禍」?
    孤懸於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生態環境格外脆弱,200多年來當地人背離了自然規律,讓一些動物在「無敵」狀態下,「死於安樂」。美麗優雅的白䴉淪為「垃圾鳥」,令人避之唯恐不及,被譽為澳大利亞「國寶」的袋鼠泛濫成災與綿延百年的「人兔大戰」都是人類幹預自然的惡果。白䴉淪為「垃圾鳥」在澳大利亞雪梨市,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名為白䴉的大型涉禽。
  • 澳大利亞人為啥吃「國寶」?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坎培拉7月9日電(記者 陳效衛)7月5日至9日,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實施了在9大公園射殺1958隻袋鼠的年度圍剿計劃。坎培拉地廣人稀,是世界上唯一生活著野生袋鼠的城市,每年都會分配不同的獵殺袋鼠配額。在整個澳大利亞,其他州、領地在不同時間也進行這項年度活動,每年獵殺袋鼠總量達數百萬隻,並將成噸成噸的袋鼠肉送到超市。
  • 澳大利亞人為啥吃「國寶」?
    在整個澳大利亞,其他州、領地在不同時間也進行這項年度活動,每年獵殺袋鼠總量達數百萬隻,並將成噸成噸的袋鼠肉送到超市。澳大利亞因此成為世界上唯一吃「國寶」的國家,袋鼠也淪為世界上混得最慘的「國寶」。榮膺「國寶」,袋鼠確實很可愛澳大利亞有很多有袋動物,如袋鼠、樹袋熊(考拉)、袋熊、袋獾、袋鼬、袋貂、袋鼯、袋狸、袋食蟻獸等等。在這麼多袋類動物中,唯有袋鼠被選為「國獸」「國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袋鼠「向前跳躍、從不後退」,代表了澳大利亞人的開拓精神。
  •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名?
    雖然都是國寶,但是國寶也是等級不同的。可不是每一個動物都像大熊貓一樣,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飼養的。那這大熊貓在世界上是有多出名呢?,我們可以看一看各國爭先恐後地向我們租借這大熊貓的報導。關於樹袋熊的事,大家估計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在澳大利亞大火中,樹袋熊也跟隨火勢而高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吃袋鼠、吃鴯鶓,澳大利亞的國寶為什麼混的這麼慘
    雖然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國寶都這麼誇張,但是你絕對想不到,澳大利亞的國寶是用來「吃」的。袋鼠和鴯鶓是被印在澳大利亞國徽中的兩種動物,尤其是袋鼠,幾乎已經成了澳大利亞的代表。袋鼠不會後退也象徵著澳大利亞是一個永遠邁步向前的國家。就這樣一種動物,每年在澳大利亞要有超過150萬隻被捕殺並送上餐桌,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 澳大利亞國寶樹袋熊的未來堪憂,恐怕不久後便會消失
    樹袋熊,是許多人到澳大利亞觀光一定不會錯過的焦點,也是澳大利亞重要的國寶。然而這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擔心如果不重視樹袋熊的保育作業,他們的國寶樹袋熊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會消失。究竟披衣菌是如何傳開的仍是個謎,但現在在樹袋熊之間非常普遍。雖然可以把用在人類身上的抗生素用在樹袋熊身上。但治療結果往往因熊而異,過程也往往會替樹袋熊的消化系統留下後遺症。直到現在,各個專家仍在研究是否有不替樹袋熊帶來副作用的疫苗。
  • 澳大利亞野火肆虐不停,澳大利亞國寶考拉恐怕瀕臨絕種
    澳大利亞野火肆虐不停 澳大利亞國寶考拉恐怕瀕臨絕種澳大利亞野火燒不停,重創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考拉死傷慘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警告,它們可能很快就會正式列入「瀕臨絕種」的動物名單。澳大利亞環保部長蘇珊莉(Sussan Ley)今天說,這場「史無前例」的野火危機,可能促使有關當局做出這番決定。疾病、森林野火、車禍意外和犬類的攻擊,使澳大利亞稀有動物考拉生存受到嚴重威脅,2012年起就被列為「易危物種」。
  • 世界各國的國寶:中國是大熊貓,澳大利亞是樹袋熊,日本是什麼呢
    國寶,就是國家的寶物,不管是物件也好還是動物也好,都可以被列為國之珍寶,而受到保護,也可以作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比如說到我國的國寶我們都會聯想到大熊貓,不過我國的國寶其實並不僅僅只有大熊貓,還有和氏璧、蘭亭序、后母戊鼎、清明上河圖以及瓷器等都被列為國寶。
  • 可愛的澳大利亞國寶—考拉與袋鼠(圖)
    國家旅遊地理澳大利亞1月15日訊(通訊員 沈海濱)連續燃燒四個多月,到目前為止仍未熄滅的澳大利亞三處森林大火給澳大利亞人民帶來了無限的災難和嚴重環境汙染問題。但最為讓全世界關注的澳大利亞國寶—考拉與袋鼠更是受到了滅頂之災。
  • 澳大利亞國寶魚6月可上福州市民餐桌
    原標題:澳大利亞國寶魚6月可上市民餐桌福州新聞網(微博)4月20日訊(福州晚報(微博)記者 管澍 通訊員 遊小艇)昨日,記者從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從澳大利亞引進的澳洲龍紋斑養殖項目進展順利,今年6月份市民就可以品嘗到本土養殖的澳洲龍紋斑。
  • 為什麼澳大利亞政府號召民眾吃國寶?因為澳洲的袋鼠不講武德
    一提到國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們國家的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萌遍海內外,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仿佛不是中國的國寶,而是地球的球寶!,它們就是澳洲國寶-袋鼠。‬泛濫成災、下令吃鼠作為國寶,為什麼袋鼠這麼不令人待見呢?這是因為,在澳大利亞所處的大陸沒有食物鏈的頂端動物,能吃的動袋鼠的食肉動物在澳大利亞已經不存在,當然除了人類。
  • 5個國家的國寶動物,澳大利亞的考拉,泰國的大象,都比不上它!
    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國寶,有的是稀有動物,有的是名貴植物,有的是古代建築,有的還是珠寶藝術品。這些國寶受到國家的特別關注,成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這5個國家的國寶動物。樹袋熊,又稱為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
  • 狂蟒之災,蟒蛇太多,澳大利亞國寶考拉熊,面臨生存威脅。
    澳洲上演狂蟒之災,國寶考拉慘遭絞殺,蟒蛇太多,樹袋熊沒有了生存空間。樹袋熊又名考拉,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有袋類動物。憑著孩童般的身體比例與泰迪熊般的可愛臉龐,考拉不僅是澳大利亞國寶級別的物種,同時也深受各國遊客的喜愛。不過廣受歡迎的考拉其實也曾有段悲慘的過去,二十世紀初,考拉被大量捕殺,這種人畜無害的動物一度被逼到滅絕的邊緣。
  • 澳大利亞「國寶」泛濫成災:袋鼠數量已是澳人口兩倍!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導西媒稱,袋鼠在澳大利亞已經泛濫成災,目前這一「國寶」的數量已經是澳大利亞人口的兩倍。因此,澳政府呼籲多多捕獵袋鼠,將它們的皮肉利用起來。不過,由於當地人對於吃袋鼠肉一直頗為抗拒,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 澳大利亞人殺光了國寶"袋狼",最後一隻被賣到動物園後,活活凍死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這片獨特的大陸上,生存著很多獨有、珍稀的動植物,被稱為&34;。澳大利亞最廣為人知的動物,應該就是袋鼠和考拉了吧。而且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還有袋鼠、鴯鶓的形象。而在澳大利亞還有一種更加珍稀的國寶猛獸,現如今已經滅絕的,而滅絕的原因,竟然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這就是塔斯馬尼亞虎。
  • 澳大利亞人殺光了國寶「袋狼」,最後一隻被賣到動物園後,活活凍死
    澳大利亞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動物,比如袋鼠、鴯鶓和考拉,前兩者還榮登了國徽。但是,澳大利亞也有一段後悔莫及的往事,就在90年前,他們親手殺光了另一種更珍稀的國寶級動物:塔斯馬尼亞虎。
  • 各國「國寶」大選美
    各國「國寶」大選美 咱們的國寶大熊貓,那是相當萌,在此就不細細表述了。那麼,外國的國寶都有哪些萌貨呢? 神獸羊駝就是秘魯的國寶,在秘魯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俄羅斯北極熊 俄羅斯的國寶的確是北極熊!北極熊非常可愛,尤其是在小的時候,有這樣一種白白胖胖的動物做國寶,連戰鬥民族也瞬間一起變萌了有木有!
  • 袋鼠在澳大利亞有多慘,被吃掉根本不算什麼,真的同為國寶不同命
    哈欠打完了,鬍子又會變回來。11袋鼠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一點優質待遇沒有享受到,反而付出了格外的多。和中國的大熊貓比起來,真心是同為國寶卻不同命。12隻要你夠胖,就能解鎖各種睡覺的新姿勢。
  • 澳大利亞國寶考拉在山火中死傷慘重 或被列為瀕危物種
    澳洲山火燒不停,重創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國寶」考拉死傷慘重,預計已有超過2萬隻死亡。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表示,它們可能很快就會正式列入「瀕危物種」的動物名單。
  • 「世界七大自然奇蹟」之一的澳大利亞國寶即將消失,專家也沒辦法
    澳大利亞坐落於南半球,佔據整塊澳洲大陸。境內物種分布廣泛,景觀各具特色。從雪梨墨爾本的大都市風光,再到椰林搖曳的黃金海岸。從塔斯馬尼亞島的極光,再到沙漠中的的粉紅湖。澳大利亞,正在用美麗的風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澳大利亞的東部地區,是國家的經濟中心。澳大利亞大部分的城市和景區都位於此,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GDP。在這片地區,比如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度假勝地黃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