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巴拿馬附近海域中的群島上住著一群白面捲尾猴,2017年,德國的行為生態學家布倫丹與他的同事一同前往了群島中的一座名叫吉卡隆的偏僻島嶼,在這座島嶼上,布倫丹有所發現,他發現這群白面捲尾猴會使用石頭來砸堅硬的果實來獲取食物,為了有更多的發現,他們在這座島嶼上持續觀察了一年多。
這群猴子除了會使用周圍的天然工具外,還懂得保存稱手的石頭工具,如果它覺得手中的石頭比較好用,它就會保存下來反覆使用。還有一個發現,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只看到了雄性的白面捲尾猴使用石頭砸堅硬的堅果、貝類等食物,沒有見到過雌性的白面捲尾猴從事這一活動,雌性的白面捲尾猴通常在雄性的身後,撿地上已砸好的食物吃。
它們還會使用木棍來對付蛇等危險的動物,還會將植物揉碎塗抹在身上,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是把這種植物當藥用。
從以上的這些行為來看,這種猴子的智商確實挺高,不過從有些媒體報導看來,確實有誇大描述的嫌疑了,認為這種猴子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
什麼是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作為人類演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以使用打制石器為鮮明特徵,當然了,所謂的石器時代並不是代表那個時候的人類只會使用石器,其實當時的工具種類已經相當繁多了。
打制石器很關鍵,掌握了這個技巧就可以打制稱手的工具了,根據考古發現,古人類會根據用途來打制不同種類的石器,種類繁多,比如:尖狀器、雕刻器、刀形器、石球狀器、刮削器、砍砸器等等。並且古人類還會聚集在一起共同打制石器,因為在考古過程中發現過類似石器製造場的遺蹟,專家們猜測這些所謂的石器製造場附近可能原料較為豐富,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找尋石料,找到之後就地開始打制,所以才有了這些遺蹟。
這座偏僻島嶼上的白面捲尾猴們,它們的手段並不高超,與石器時代還相差甚遠,說它們進入石器時代是完全不對的,它們目前只懂得使用天然的現成的工具,並不會根據用途來打制石器,這與石器時代的顯著特徵有著根本的區別。
而且在這座島嶼上,並不是所有的白面捲尾猴都會使用石器,只有距離海岸邊較近的猴群會使用石器,分布在其它地方的猴群們並不擅長使用這些,甚至從未使用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白面捲尾猴使用石器並不是源自於更深層次的意識驅動,而是一些靈長類動物都會具有的本領。
在自然界中,並不缺乏會使用工具的動物。在2019年,日本媒體報導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日本衝繩的一家動物園中14隻猴子集體出逃。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由於飼養員忘記將門鑰匙收起來,猴子拿到鑰匙後成功開了門,14隻猴子成功地跑了出去。
總結:這座島嶼上的白面捲尾猴們距離進入石器時代還有很遠的路,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會朝著智慧的方向發展,人類的祖先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可以說運氣佔很大比重,不僅是因為食物結構的變化,還有更深層的基因的變化。從普通生物到高智能生物,這其中的路並不易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