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 好家規】11年照顧癱瘓丈夫 看遂寧女子如何詮釋「不離不...

2020-11-22 四川新聞網

11年照顧癱瘓丈夫 看她如何詮釋「不離不棄」

  四川新聞網遂寧3月27日訊(記者 趙權軍)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蓬溪44歲女子任麗萍,堅持11年不離不棄照顧癱瘓丈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夫妻相攜渡難關」的愛情真諦。前兩天,任麗萍與丈夫的感人故事感動了不少市民,因此榮獲了蓬溪縣「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幸福家庭突遭變故 丈夫癱瘓11年

  任麗萍,今年44歲,家住蓬溪縣赤城鎮下河街社區。雖然任麗萍的年齡剛步入中年,頭上的黑髮已悄悄被歲月染上一層淡淡的白霜。與同齡人相比,她的臉上明顯多了不少皺紋,但眼中滿是對命運的不屈。

  1997年,時年24歲的任麗萍經人介紹,與同齡人康作均喜結連理。次年冬天,兩人的女兒呱呱墜地,讓這個幸福的小家增添不少歡笑聲。2004年12月,遠在重慶打工的丈夫突然被工地上塔吊臂上掛著的鋼結構「蹭」了一下,康作均頓時倒地,鮮血直流,生命危在旦夕。雖經醫生全力搶救,康作均性命被保住了,經診斷其胸部十二椎壓縮性骨折,並向後呈畸形,鄰近部位的脊髓被挫傷。

  隨後,康作均的傷情被醫療機構鑑定為二級傷殘,屬於生活不能自理的類型。「我作為他的妻子不能不管他,結婚時,他父母將一個好端端的人交給我。出事後,我理所應當要承擔起照顧丈夫的責任。」事發後,任麗萍腦子裡想得最多的是「以後家人該由誰來照顧?」當時任麗萍家中還有兩名年逾六旬的父母,以及一名僅僅6歲的女兒。

  任麗萍說,當丈夫得知自己變成了一名殘疾人後,估計以後再也不能靠雙腿行走。正在醫院治療的康作均陷入迷茫,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因此他拒絕輸液和吃藥,不願配合醫院醫生治療,脾氣變得非常暴躁,也不願同家人講話。「要不是我妻子堅持每天守到病床前,我可能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了。」康作均說。

  妻子11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

  任麗萍明白,只有重樹丈夫的生活信心,才能讓丈夫逐漸走出陰影。那段時間,任麗萍悄悄躲在廁所裡偷偷地抹眼淚,在丈夫面前她必須將自己偽裝成一個頑強的女人形象,以安慰惶恐的家人。「你會好起來的,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日子就會好起來!」任麗萍經常安慰丈夫,並用言語誆哄丈夫吃藥,配合醫生的治療行動。

  自康作均癱瘓後,家中經濟狀況變得十分拮据,經常需親戚周濟才能度日。任麗萍為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家裡積蓄,還欠下一大筆外債。任麗萍為照顧丈夫,辭掉工作專心在家伺候丈夫起居。為防止丈夫的肌肉萎縮、生褥瘡,她每天要為丈夫按摩、擦拭身體。這11年來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會將丈夫扶到輪椅上,推出門去河邊散步。在妻子的悉心照顧下,康作均的病情和心情漸漸好轉起來。

  「能娶到這樣好的妻子,是康作均前世修來的福氣!」在不少鄰居眼裡,任麗萍是個好妻子。鄰居們認為,任麗萍11年來一直守著一個癱瘓的丈夫,不離不棄,兩人的感情已突破了各種考驗,任麗萍用實際行動見證了「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是個偽命題。

  對於將來的生活打算,任麗萍希望丈夫的病情能夠好起來,女兒以後能如願考上好大學。「日子雖然苦點、累點,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我就滿足了。」任麗萍與丈夫同歲,兩人今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想和他一起慢慢變老,度過有生之年。我永遠也不會放棄他!」任麗萍說。

  圖由蓬溪縣宣傳部提供 李金鏞 拍攝

相關焦點

  • 【好家風好家規】德陽好妻子照顧癱瘓丈夫7年 村民熱心幫助渡過難關
    鎮上黎郎村11組村民孔凡貴一家便是最好的例子。  父親影響 喜歡幫助人  年生會老人撫育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家裡沒有成書的家風家規,但是在他們一家的心裡,卻總是不忘尊敬長輩、兄弟相親、鄰裡互助等這些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  「我們都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 好媳婦照顧癱瘓婆婆 用愛心詮釋孝道
    兩年前,婆婆腦梗癱瘓後,她寸步不離細心照料老人,用愛心詮釋孝道。2018年,下馬關鎮白陽窪村馬風花的婆婆馬正蓮病情突然加重,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她又因為腦梗導致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給老人看病家裡已入不敷出,為了生活,老人的兩個兒子常年外出務工,馬風花的公公年齡也大了,因此照顧不能自理的婆婆成了這個家庭的一個大難題。
  • 「家庭紀檢委」守望好家風
    家門口離每個人最近,我們看得最真切,感受也最深刻。本報今起聯合鄭州銀行,開設「我家門口」專欄,用你我身邊的一個個嶄新場景,繪就河南發展變化的「實景圖」,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王映本報通訊員鄭迎軍劉迪 「我爸說了,這個活總得有人幹。咱不幹誰幹,咱幹就得幹好。」12月16日,位於濮陽工業園區的龍都石化公司洗車工莊廣勇平靜地說。
  • 三年如一日古稀老人照顧癱瘓妻子不離不棄
    羅天興是九裡崗村的老黨員、老支書,他照顧癱瘓的妻子阮洪芳近十年,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才是婚姻的真諦- -相濡以沫, 不離不棄。羅天興今年73歲,妻子阮洪芳70歲,兩人結婚52年從青年到暮年,相互扶持,恩愛有加。
  • 【好家風好家訓】麻慄坡縣圖書館館長關文聞:「小家」寫在心裡...
    2018年,關文聞家庭榮獲文山州級「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在雲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2019年舉行的「好家規、好家訓——書寫家國情懷、弘揚時代新風」徵文活動中,關文聞榮獲三等獎。  敬業的好館長  關文聞1996年來到麻慄坡縣圖書館工作,2003年任圖書館館長至今。
  • 「好家風好家訓」麻慄坡縣圖書館館長關文聞:「小家」寫在心裡...
    2018年,關文聞家庭榮獲文山州級「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在雲南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2019年舉行的「好家規、好家訓——書寫家國情懷、弘揚時代新風」徵文活動中,關文聞榮獲三等獎。敬業的好館長關文聞1996年來到麻慄坡縣圖書館工作,2003年任圖書館館長至今。近25年的時間,她殫精竭慮、不求回報,以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為圖書館事業添磚加瓦。
  • 山西女子帶著公婆和癱瘓丈夫改嫁:新婚夫妻努力過日子
    付保紅照顧癱瘓在床的前夫。黎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中新網太原1月14日電 題:山西女子帶著公婆和癱瘓丈夫改嫁:新婚夫妻努力過日子作者 李蘇海 劉小紅山西長治黎城縣北委泉村的一名普通婦女付保紅,婚後一直幸福美滿。在丈夫車禍癱瘓後,靠一己之力照顧公婆、丈夫以及兩個孩子。
  • 丈夫遭遇車禍落下多種後遺症 妻子不離不棄悉心照顧28載
    誰也想像不出他們曾經經受過多少病痛的折磨,又是怎樣堅強地面對生活。這對夫妻就是張世琪與任紅芳。飛來橫禍,丈夫因車禍癱瘓在床1981年,張世琪與任紅芳結婚,婚後夫妻二人工作勤懇,勤儉持家,相親相愛,小日子雖然平淡,但有滋有味。結婚第二年,夫妻倆就迎來了他們愛情的結晶,女兒的到來,讓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 未婚妻去世 好女婿打地鋪照顧癱瘓嶽母
    23日的青島陰雨連綿,癱瘓在床的董惠芬從腰部到腳趾都感受到難忍的酸痛。守在床邊的「兒子」郝忠闊見狀趕緊給「媽媽」推拿緩解疼痛。七年前,即將結婚的女友因病突然去世,郝忠闊從準女婿變成了好兒子,毅然承擔起照顧女友父母的責任,為失去女兒的二老續寫了生命中的牽掛。即便媽媽董惠芬因病癱瘓、治療花費不菲,郝忠闊依然不離不棄。在他的精心照顧下,媽媽的身體正在奇蹟般地好轉。
  • 16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病妻,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不離不棄」!
    2004年,他的妻子賴意芳因病不幸癱瘓,他便開始16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著病妻。16年來,李通對妻子不離不棄,全心照顧,用深情和愛意託起妻子坍塌的生命天空,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患難見真情」的真諦,譜寫了一曲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愛情讚歌。
  • 好家風 代代傳丨清正廉潔家風護,夫妻互為廉內助
    短視頻《說說我的好家風》展示了一個普通家庭其樂融融的生活日常。視頻主角廖文教是市直機關工委紀工委的一名工作人員,他說,無論以前在部隊,還是後來轉業地方,好家風伴隨他一路成長,成為警醒他嚴於律己的「苦口藥」,抵禦貪腐的「防火牆」。內容接地氣,主題立意高,《說說我的好家風》獲得專業評委和網友們的好評,入選「十佳」。
  • 好媳婦9年如一日守護癱瘓丈夫 左鄰右舍點讚
    「為了照顧癱瘓的丈夫,我願終身不改嫁!」在宜賓市長寧縣竹海鎮秀村12組,46歲的宋召連,9年來日日夜夜都陪伴在丈夫病床邊,洗臉、餵飯、清洗身體,對全身癱瘓的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很受大家的敬佩和尊重,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長寧好媳婦」。
  • 《黨風政風熱線》「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忠孝清廉傳家風...
    >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中國古代,介於國法和家規之間的還有「鄉約」。
  • 哈爾濱好媳婦吳玲:7個月喚醒植物人丈夫,13年悉心照顧
    13年來,吳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使丈夫成為癱瘓在床的植物人,都說久病床前無真情,她卻用自己單薄的身軀和默默的堅守撐起了一個家,「不拋棄,不放棄」,她用愛喚醒了植物人丈夫。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克勤克儉,清正安樂:皋洩朱應德家的家風
    到了1987年,才另建鋼筋砼橋,可供大拖拉機通行。一個村落有良好的民風,一個家庭有良好的家風,靠的是人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靠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朱應德對我說,每個家庭都有家風,這是家庭興旺發達的根本。在農村,上代人雖然不少不識字,少文化,但都曉得家風的重要性,都是以自己的行為來告訴子女應當怎麼做人。他清晰地記得他們的祖父輩,他們的父母親,是怎樣做人做事。
  • 以「小家」帶「大家」 好家風浸潤社區文明
    該樓門9戶居民,每戶家庭都有黨員,鄰裡十幾年來親如一家。近日,社區對樓道進行裝飾,掛上家風家訓主題書法作品,通過打造特色樓門,以「小家」帶動「大家」,激勵鄰裡、社區居民共同進步。  美麗樓門家風好  走進新華裡社區增1號樓4門,映入眼帘的是樓道牆壁上掛著的家風主題書法作品,兩旁整齊擺放著幾盆綠植,像是走進了居民家的客廳。
  • 家風清正 幸福傳城
    一家大小在好家風展板前留影。成果分享會現場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專家評審+網絡人氣投票,由廣州市紀委監委、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18年「弘揚廣州好家風」短視頻徵選結果正式揭曉。《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等10個作品,從500多個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本次活動「十佳」短視頻。
  • 「貴州好人」蒲祖燕:16年精心照顧雙目失明丈夫和患病婆婆
    在丈夫眼中,她是一位堅強善良的好妻子;在兒女眼中,她是一位勤勞樸實的好母親;在婆婆眼中,她是一位善良賢惠的好兒媳;在寨鄰眼中,她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好媳婦。在丈夫患病的16年間,她細心照顧生病的婆婆和丈夫,她不離不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著相依相伴、患難與共的夫妻真情。但凡認識她的人,都認為她就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身邊好人」。
  • 重溫家規求索鄉村振興力量 葛宅村600年恪守《葛氏家規》
    當於幼時教以孝悌之義,應對進退之儀……」12月2日上午,虎鹿鎮葛宅村文化禮堂,一群著漢服者在臺上集體吟誦《葛氏家規》。臺下,數百村民與嘉賓神情專注,聲聲吟誦在禮堂內迴響,仿佛是祖先的殷切囑咐穿越時空,金聲玉振令人發省。這是由東陽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為葛宅建村600年而特別編排的節目。「把一個村莊的家規用吟誦的形式表現,這還是首次。」
  • 癱瘓狗狗全身僵直被遺棄,唯有女子同情,21天艱辛照顧換來奇蹟!
    可在小動物脆弱時不離不棄,須得帶著信念。「你好,你的狗狗癱瘓是因為得了破傷風,需要你過來一下。」「癱瘓嗎?我不要了。」這是一隻狗狗如何在女子的幫助下成功恢復的故事,這是一個用信念換來奇蹟的美好例子。沒人能預料一個生命的未知前途,卻能讓一個生命在安全的軌跡上踏上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