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首期氣象科普講堂在京舉行 許健民院士做講座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報導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

許健民院士以「衛星雲圖上看到的2020年長江流域洪水」和「從對流雲的外觀表現理解對流-輻射平衡理論」為題,分析了今年汛期雨帶在長江流域滯留的基本原因,並將衛星雲圖與他在飛機上拍攝到的雲圖結合起來對比分析,解釋了對流雲的發生發展過程。

講座過程中,許健民院士與觀眾互動交流,分享自身科研經驗和感受。他表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對於科技創新至關重要,要善於觀察、分析自然界的現象,學好基礎科學知識。

該活動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主辦,中國氣象報社、中國氣象學會秘書處、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科普委員會協辦。活動將邀請院士、專家和科普達人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系列科普講座,旨在向公眾普及氣象科學知識,弘揚氣象科學家精神,提升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此次科普講座通過央視頻移動網、新華社現場雲、快手等網絡視頻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等10家媒體參與現場活動,16萬多名網民觀看了網絡直播。

相關焦點

  • 2012年安徽省科技活動周精彩紛呈
    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人員和部分高校師生代表300多人參加開幕式。    為配合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開展「推薦全國科普優秀作品活動」,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評選出10部「安徽省優秀科普作品」,在科技活動周開幕式上頒發證書,並向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辦公室推薦5部科普作品參加全國優秀科普作品評選。
  • 講座預覽||無敵破壞王3:誰偷了我的明德講堂?
    講座預覽||無敵破壞王3:誰偷了我的明德講堂?(此處省略一萬字)下面,小編要告訴大家一個勁爆的消息:本周沒有明德講堂!得知這周沒有明德講堂,小編覺得可能是上次無敵破壞王在網際網路世界沒有玩爽,這次又來國科大調皮了,搶走了我們的明德講堂(小編的腦洞大開了,請不要掉進去太深,哈哈哈)。
  • 科學風暴來了:明天起去非遺園,對照科普主題展日程,近距離看尖端科技( 附《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獎名單)
    2016年四川省科技活動周定於5月14日—21日舉辦。明日上午10:00,啟動儀式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行。成都主會場科普主題展示體驗活動分為六大專題,中科院「領銜主演」,全是前沿高新技術!(一)創新之光——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二)雙創園地——創新創業成果展示及創客體驗活動(三)未來之星——中小學生創新創意作品展示(四)科普傳承——非遺文化展示體驗活動(五)創新分享——智能生活體驗活動(六)科普傳播——優秀科普作品展示活動先劇透一部分尖端科技的展示
  • 氣象科普進校園的意義
    20世紀 30年代初,經我國氣象科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倡導,將學校小型氣象站引進了中小學校園。建國後 ,黨和國家非 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校建立了 很多校園氣象站 ,便於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2018中國國際清潔能源科技推廣周開幕式暨主論壇在京舉行
    以「推廣清潔能源應用,助力低碳經濟發展」為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清潔能源科技推廣周(以下簡稱「推廣周」)3月27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在論壇開幕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將於2030年超過35%,到2050年將達到55%-60%。」他提到,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已經由經濟高速增長轉向強調高質量發展,在政策引導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是中國能源革命的核心,也是能源供給側改革的特徵。
  • 這些重量級祝福,送給20歲的科技周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8月23-29日召開,由於疫情的影響,本屆全國科技活動周將以線上活動為主。日前,多位兩院院士、知名科普專家紛紛錄製視頻,為科技周宣傳助陣。院士專家寄語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來源:中國科普網今年是第二十屆全國科技活動周,回顧二十年來的歷程,許多資深的科技工作者不禁感慨萬千。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說,全國科技活動周為傳承科學精神作出大量具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 葉奇蓁院士呼喚自主創新
    (9月9日)上午,MSTA大家系列科技講座第二期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此次講座主題是「從秦山核電站到華龍一號」。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的科技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大批大國重器和基礎性、戰略性高技術研究取得突破,一些重要領域和學科出現並跑和領跑。我國的科普工作過去多側重於傳統科技知識和科學原理的普及傳授,對於最新學術資源和創新成果的科普和傳播重視不夠。
  • 四大板塊、百餘場活動 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乾貨全在這裡
    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位於市北區四流南路80號紡織谷院內的青島人工智慧國際客廳。本次科技嘉年華總展出面積達9902平方米,設有「人工智慧國際客廳」、「科技戰役」、「大國重器」、「科技互動區」、「天文觀測仰望星空」、「科普實驗小課堂暨科普圖書展」、「科普講堂暨科普問答」等七大展區。
  • 創贏未來夢圓京洛——北京洛陽企業商會「夢·享講堂」在京開講
    原標題:創贏未來夢圓京洛——北京洛陽企業商會「夢·享講堂」在京開講   【環球網綜合報導】6月14日,由北京洛陽企業商會主辦,洛陽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洛陽駐京團工委協辦的創贏未來、夢圓京洛的「夢·享講堂」首次開講。洛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敬林專程發賀電錶示祝賀,商會會長孫建國致開講辭。
  • 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攻略(時間+地點+門票)
    地點:廣東科學中心一樓公共區域  票價:免費  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主會場——廣東科學中心將推科普大餐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即將於本周日啟動。  據介紹,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將以酷炫的舞臺形式,串聯科學表演秀、詩歌朗誦、廣州科普創新獎頒獎禮等環節,融合科學與藝術,隆重開啟科技活動周序幕。活動特邀著名軍旅詩人鄭宏彪精心創作了《科技之光》,由歷屆廣州科普十佳科普使者朗誦,為新中國成立70年獻禮。
  • 安康北醫大院士工作站揭牌暨科技創新報告會舉行
    安康北醫大院士工作站揭牌暨科技創新報告會舉行 2020-09-11 17: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網際網路+科普!嘉善打造首個氣象科普IP「象天閣」
    日前,嘉善縣氣象局為深入推進氣象科普信息化建設,推出了嘉善氣象首個科普品牌「象天閣」。萬千氣象科海拾珠,而今『象天』二字體現了氣象部門觀雲識天、把脈風雨為民生的主責主業。」嘉善縣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象天閣」旨在以氣象科普為重點,通過氣象知識宣傳和教育讓公眾獲得更充分易懂的氣象知識及防災減災技能,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科學碰撞藝術 閃現繽紛靈感
  • 「典贊·2018科普中國」活動舉行—新聞—科學網
    1月16日,由中國科協、人民日報社主辦,人民網承辦的「典贊•2018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8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十大科普自媒體、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和十大網絡科普作品。
  • 鄭作新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京召開
    100周年紀念會在京召開    11月18日,鄭作新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福建省長樂市市委副書記鄭雲春、副市長林義耿、中國鳥類學會名譽理事長鄭光美院士、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許維樞研究員、北京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趙野木研究員、鄭作新院士家屬和生前好友;動物研究所全體所領導以及科研人員等100餘人出席了紀念會。此次紀念會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學會、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北京自然博物館共同主辦,中共長樂市委、市人民政府協辦。紀念會由動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段恩奎主持。
  • 昭通中院積極參加司法講堂暨民法典專題講座
    昭通中院積極參加司法講堂暨民法典專題講座 2020-12-22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動物博物館第34期科普講堂預告:馬達加斯加的珍寶—狐猴
    本期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講堂,喬軼倫老師將通過大量精選照片,介紹馬達加斯加的珍寶,為您帶來一場來自馬島的視覺盛宴。【主講人】喬軼倫:動物科普作家、攝影師,人生最大志趣為野生動物的觀察及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擁有有十年的科普寫作及生態攝影經歷,各種動物攝影作品和科普文章常見於國內外相關報紙、雜誌、網絡及書籍。曾於2011年親赴馬達加斯加進行生物多樣性及及生態攝影考察。
  • 廣東省第二屆森林文化周系列活動之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科普講座...
    11月21日,「粵見森林,悅見美好」 廣東省第二屆森林文化周廣州分會場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科普講座在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基地舉辦  活動邀請了市海洋與漁業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鳥獸蟲木自然保育中心、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等單位有關代表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40名本科生先後交流了廣州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現狀、幾種收容救護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病害研究、我的野生動物鄰居們、共做粵野守護者等內容,共同探討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救護有關前沿科學、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生境保護以及自然教育等話題
  • 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超8成項目市民可參與互動
    2019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活動定於10月13日(星期天)上午9:00開始在廣州國際媒體港三樓珠江中心舉行。主會場活動共有三大部分,包括啟動儀式暨科學故事會、科普嘉年華、科普大舞臺,活動將持續一天時間。
  • 雛鷹科普講座第十九期|「微生物,大世界」 ——是什麼讓老鼠不怕貓
    2020年11月21日上午,合肥市新站高新區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第十九期系列公益科普講座「微生物,大世界」在新站區勤勞社居委開展。此次活動與梅香書苑悅書房共同合辦,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計永勝博士,為雛鷹志願者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是什麼讓老鼠不怕貓」的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