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清晨起床,當你用梳子輕輕梳理自己的秀髮時,總是意外地發現它們無比脆弱,以至於心裡暗暗擔心,生怕有一天自己「聰明絕頂」。然而,看著新聞播報中傳來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而導致禿髮的數據日益增加,還是難逃這一魔咒。
為此,科學家試圖尋找導致禿頭的關鍵原因,希望幫助人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卻發現自然界中似乎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就連國寶熊貓也難逃一劫。
熊貓「福星」身體出現異象,它突然禿頭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身為國寶的熊貓也開始禿頭呢?據生物學家解釋,首先我們可以排除它們壓力過大的可能性,因為熊貓往往受到人們的專業照顧,很少出現生存壓力,近年來它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受歡迎程度依然不減。
根據相關人員的描述,此次禿頭的熊貓名為「福星」,從今年7月末開始,就有遊客開始反映它的頭頂毛髮數量出現了明顯的減少,一個月之後,這個禿頂的區域已經有2平方釐米左右。
此後,動物園的飼養員們開始對福星進行治療和毛髮養護,雖然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它禿髮的原因,但是它很快還是恢復如初。
人類禿頂原因複雜,頭部毛囊不同於其他部位
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保留面積最大的毛髮群就是頭髮,因為我們的大腦是主要進化的器官,而人類的頭部在不斷散發熱量的同時,對周圍溫度的感知也十分敏感,加上頭部的脂肪太少,只能通過毛髮來進行保溫。
相對來說,頭髮的毛囊比其他毛髮的毛囊更加複雜,同時也需要人們進行合理的養護。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受到了藥物或者心理方面的刺激,毛囊所接受的營養也會被阻擋,就會逐漸脫髮,最終禿頂。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判斷,大熊貓並不存在頭髮一說,它們的毛髮擁有的毛囊和生長機制都是一致的,所以脫髮的話,也有可能在全身範圍內出現,並不局限於頭部。
此外,自然界中的動物出現脫髮的情況往往也與季節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毛髮充當著衣服的角色,每到春秋之際,它們就需要調節自身體內的激素,從而長出毛髮或者褪去多餘的毛髮。
如果說到自然界受到禿頭魔咒影響最深刻的動物,還是要提到那些先天無毛的成員。比如無毛貓,它們在成為飽受追捧的家養寵物之前,同樣在大自然中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熊貓禿頭是個別現象,自然界有生物特地不要頭髮
於是生物學家推測,熊貓禿頭很有可能是體內出現了某種疾病,或者基因本身存在缺陷,直到近年來才凸顯出來。然而飼養員通過長期觀察得到的答案卻是,福星生性頑劣,常常在活動區打滾,或許是這一習慣導致它的頭部受到的摩擦增多,只要稍加養護就能夠恢復。
其實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自然界中,也有動物漸漸摸索出禿頂的好處。就拿禿鷲來舉例,有人認為它們進化出沒有毛髮的頭部是為了更好地將頭伸進動物的屍體中吃腐肉。
但是從更加科學的角度來看,生活在非洲地區的禿鷲頭頂失去毛髮的保護,能夠更好的讓頭部接觸陽光,從而起到殺菌的作用。
而另一種沒有頭髮的生物,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禿猴,它們並非沒有愛美之心,不要頭髮則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可謂是為了求偶下足了功夫。
由此可見,禿頂在自然界是一種選擇,在人類社會才是一種無奈,不過只要合理調節自身的作息和情緒,或許能夠擺脫這種魔咒,早日擁有一頭濃密的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