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四年長跑 三棒首相接力 如今終於撞線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央視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4日下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歐英雙方現已就備受外界關注的貿易協議達成共識。

當2016年6月24日凌晨,「脫歐」公投的最後一張選票計算完畢,佔投票總數52%的支持選票最終讓英國開始了一段長達4年的「脫歐」進程,其間卡梅倫、特雷莎·梅相繼離任,「脫歐」最終在第三位首相鮑裡斯·詹森任內完成。

△「脫歐」協議達成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講話(圖片來源:《衛報》)

卡梅倫的豪賭——賭贏了蘇格蘭 卻賭輸了全歐洲

2013年1月23日,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英國與歐盟關係前景發表講話,當時他曾許諾若他在2015年贏得大選,將在一年內批准所需法律,制定與歐盟關係的新原則。本意是為自己連任贏得支持的一次講話,卻奏響了他作為英國首相謝幕的序曲。

但這一切都要從一年前的蘇格蘭說起。

△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圖片來源:BBC)

從資源分配角度,北海的石油資源讓整個英國的石化工業中心都處於蘇格蘭,部分蘇格蘭人認為「英國人佔了自己的便宜」,指責英國政府在石油資源的分配上不公,由此產生了分離情緒。從歷史溯源角度,英國由蘇格蘭、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四個部分所組成,但是形成英國的歷史卻充滿了暴力徵伐,並且在帝國統一後,各個地區均享有較高的自治權,所以英國歷史上時常出現分離主義運動。當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戰勝工黨成功掌握蘇格蘭議會後,蘇格蘭地區的分離主義傾向愈發嚴重。

△英國地圖,北部紅線內為蘇格蘭

2013年3月21日,時任英國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德宣布,蘇格蘭將於2014年9月18日舉行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脫離英國獨立。而根據投票規則,只需要超過半數的支持票,蘇格蘭就能夠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面對這一分裂國家的行為,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立刻表示了反對。

△2014年9月15日,卡梅倫為喚回蘇格蘭民眾停止分裂國家進行演講

為了留住蘇格蘭,也為了喚回蘇格蘭民眾對大英帝國的認同,卡梅倫在2014年9月15日對蘇格蘭進行了一場被廣大英國媒體描述為」真誠而富有情感「的演講。最終,蘇格蘭獨立公投以55.8%的「反對票」宣告失敗。公投的發起人薩蒙德隨後也宣布辭職。但卡梅倫在演講中的一句話,「如果你們不喜歡我,我不會一直在這裡的。」被認為是他以自己的首相生涯作為賭注,換取蘇格蘭人民信任的一場豪賭。儘管卡梅倫贏得了蘇格蘭,但是分離情緒仍然高漲的蘇格蘭人卻為他和他的繼任者特雷莎·梅以及英國未來的政治走向埋下了隱患。

△英國獨立黨標識

當時間來到2015年,英國新一屆大選如期而至。為了履行此前的諾言,卡梅倫決定繼續推行「脫歐」公投。此前由於深受歐債危機影響,同屬於歐盟的英國不得不承擔相應的經濟負擔。此外,中東爆發的難民危機導致大量難民進入歐洲,而歐盟最終的接納政策讓原本處於歐洲大陸以外的英倫三島也需要被迫接納難民。同時,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每年需要繳納的高額會費部分讓保守派政客和民眾都對歐盟充滿了厭惡,遂催生出「脫歐」的想法。而依託這些厭惡歐盟的民眾,在工黨、保守黨和自民黨以外,以脫離歐盟為立黨宗旨的獨立黨政治力量迅速壯大。

△英國媒體Metro2018年12月發表的文章《為何大衛·卡梅倫發起脫歐公投?》,分析稱卡梅倫發起公投主要是出於黨派利益的考量。

出於勝選以及打壓獨立黨的考量,時任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提出「脫歐」公投。媒體分析稱,卡梅倫此舉更多是出於黨派利益考量,並非真的想要脫離歐盟。依照卡梅倫的計劃,「脫歐」本應當是一項挽回民意的象徵性舉措,從歐盟獲取更多的權益,才是卡梅倫「脫歐」公投想要實現的預期效果。

△卡梅倫與他的家人離開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圖片來源:BBC)

但是,卡梅倫的所有計劃都在2016年的6月24日宣告失敗。當天,他也宣布了辭職。2016年7月13日,卡梅倫乘車來到白金漢宮,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會面,之後黯然離去。不久,另一輛轎車駛入白金漢宮,上面坐著的正是卡梅倫的繼任者——特雷莎·梅。

特雷莎·梅——為「脫歐」而來 未「脫歐」而去

與她的前任卡梅倫與她的繼任詹森都不同,特雷莎·梅並非一個「紈絝子弟」,在從政之前,她的工作主要與銀行和金融相關。1986年,特雷莎·梅當選倫敦市議員後正式跨入政界。與卡梅倫如火箭般的上升速度不同,特雷莎·梅先後擔任過倫敦市議員、英國議會下院議員、保守黨主席、內政大臣。從步入政壇到臨時接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用了整整30年。多年的從政經驗讓她收穫了黨內支持者對她「踏實」與「認真」的讚譽,因此,她的接盤儘管倉促,也一度被多方看好。

△特雷莎·梅在英國議會下院進行辯論(圖片來源:BBC)

但在正式著手進行「脫歐」事宜之前,特雷莎·梅首先進行了一次大選。而這次大選也為她之後遲遲難以推出能夠獲得議會認可的「脫歐」方案埋下了隱患。

2017年4月18日,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寧街10號宣布,將在50天後的6月8日舉行新一輪大選,比原定的2020年5月提前整整三年。在4月18日的講話中,特雷莎·梅稱自己提前進行大選純屬「勉為其難」,因為議會內外的反對勢力不斷挑戰保守黨政府的「脫歐」計劃。

△英國議會下院(圖片來源:BBC)

實際上,特雷莎·梅遭遇的阻礙源於英國的政治制度。因為英國大選,實際上選舉的並非首相,而是選出執政黨,在大選中勝出黨派的領袖自動成為英國首相。由於保守黨在2015年勝出時的領袖是卡梅倫,在卡梅倫下臺後,權力直接過渡到特雷莎·梅,這將導致民意與新首相之間存在隔斷,保守黨內部以及反對黨均以此為由,反對特雷莎·梅的一系列政治議題。為了實現所謂的「民選首相」,特雷莎·梅不得不在自己任期重新舉行大選。但是特雷莎·梅組織提前大選也並非毫無把握,當時的民調顯示,53%的民眾認為特雷莎·梅的「脫歐」姿態有利於英國,並且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特雷莎就任以來的表現令人滿意。

△特雷莎·梅在結束大選後發表講話

不過,此次提前大選也讓因提出「脫歐」公投的保守黨丟失了大量的議會席位。2017年6月10日,新一輪大選的最終結果顯示,保守黨收穫318席,工黨收穫261席,自民黨獲得13席,此前號召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更是獲得了35席。而這次大選也開啟了保守黨與工黨就「脫歐」方案的長期拉鋸。

△2018年10月3日,特雷莎·梅在保守黨年會上「尬舞」(圖片來源:BBC)

2018年10月3日,特雷莎·梅正在準備與歐盟談判事宜期間,她在保守黨年會上的一段「尬舞」讓她瞬間成為全網熱點。根據特雷莎·梅自己稍後的解釋,這段舞蹈能夠表明「她有自信領導英國和她的內閣成員」。似乎也印證了她的自信,2018年11月13日,特雷莎·梅完成與歐盟就「脫歐」協議草案達成一致,將「脫歐」日期定於2019年3月29日。但草案中對北愛爾蘭問題的解決方式遭到英國下院多名議員的反對,最終導致特雷莎·梅政府內多名內閣大臣的辭職。

△2019年3月13日,BBC報導,特雷莎·梅的脫歐草案第二次遭到下議院議員的拒絕

在特雷莎·梅再次組建內閣後,特雷莎·梅3次提交草案但均遭到下院反對。2019年1月15日,432票反對、202票支持;同年3月13日,391票反對、242票支持;3月29日,344票反對、286票同意。儘管反對票持續減少,但是多次反對也讓特雷莎·梅嘗到了此前提前大選的惡果。

△2019年3月27日,時任工黨領袖傑雷米·科爾賓與特雷莎·梅在下院進行辯論,辯論時特雷莎·梅稱其願意辭職以換取議員支持「脫歐」協議

反對特雷莎·梅「脫歐」方案的基本分為兩派人馬,一是科爾賓領導的工黨,二則是同為保守黨的鮑裡斯·詹森。前者反對「脫歐」,嘗試發起留歐公投。後者當時主張與歐盟斷絕一切政治、經濟聯繫,退出一切的歐盟經貿協議,希望英國能夠收回關稅自主權和獨立制定經濟政策的權力。

△2019年5月25日,特雷莎·梅在首相官邸宣布,她將在6月7日辭職。講話最終,她一度哽咽。(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最終,由於3次提交的「脫歐」草案均未在下議院獲得通過,2019年5月25日,特雷莎·梅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宣布,她將在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袖一職。在此次講話最後,她一度哽咽,「為我所深愛的國家服務是我一生的榮耀」。

△2019年5月24日,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讚賞特雷莎·梅稱:「特雷莎·梅的付出,值得被感謝」。(圖片來源:BBC)

儘管沒有成功完成自己接任以來最為重要的「脫歐」使命,但是在蘇格蘭問題上,特雷莎·梅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她當天宣布辭職時,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在其個人社交帳號上發帖稱:「我祝願特雷莎·梅一切順利。我和她之間有著難以彌合的深刻分歧——尤其是在她對英國退歐的處理上。梅漠視蘇格蘭的利益。然而,首相的工作是十分艱難的——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她值得被感謝。」

△《電訊報》2017年4月22日報導稱,支持進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蘇格蘭民眾比例降至40%。

不單收穫了來自政治反對者的肯定,特雷莎·梅在蘇格蘭民眾中也獲得了一定的認可。2017年的一次民調顯示,蘇格蘭支持再次進行獨立公投的比例已經下降至44%,略低於2014年第一次公投時的45%,詳細數據顯示,有51%的蘇格蘭民眾支持在近年內舉行公投,僅有31%的民眾支持儘快公投。2017年4月《電訊報》的調查更是顯示,支持進行獨立公投的蘇格蘭民眾比例降至40%。

而事實上,特雷莎·梅為保守黨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成功推進「脫歐」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詹森——隨性、搞笑 卻完成「脫歐」大業

2019年7月23日,甩著一頭亂糟糟金髮的鮑裡斯·詹森當選保守黨領袖。次日,他從此前反對的特雷莎·梅手中接過權力,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鮑裡斯·詹森於2019年7月24日擔任英國首相(圖片來源:BBC)

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沒有詹森對特雷莎·梅的反對,也不會有如今的新首相登臺。此前特雷莎·梅的辭職,讓鮑裡斯·詹森領導的保守黨在2019年12月13日進行的大選中獲得了巨大優勢,最終斬獲了365個席位,成為了絕對多數黨。不過,除了特雷莎·梅辭職帶來的重新大選機會,鮑裡斯·詹森本人在媒體表現出的親民、個性甚至有一些搞笑的個人形象,都給保守黨贏得了更多選民的支持。

△2019年3月23日,由於「脫歐」陷入僵局,倫敦數萬名民眾舉行遊行抗議(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更為重要的,鮑裡斯在「脫歐」問題上的態度,遠比特雷莎·梅堅決,這也為久被「脫歐」議程折磨的英國民眾帶來希望。有民調顯示,此前特雷莎·梅的「軟脫歐」方案使得原本的目標選民分化,很大一部分對特雷莎·梅脫歐方案不滿的民眾轉投了自民黨,這也是導致特雷莎·梅在重新大選中失利的重要原因。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英國民眾將會對「軟脫歐」失去耐心,鮑裡斯·詹森的強硬態度註定將會收穫更多的認可。

△2019年7月24日,鮑裡斯·詹森首次作為英國首相發表演講,演講中詹森對達成「更好」的「脫歐」協議進行了說明。(圖片來源:《電訊報》)

在就任英國首相當日,鮑裡斯·詹森稱,英國能夠與歐盟達成一份新的、更好的「脫歐」協議,但英國也會為「無協議脫歐」做好準備,其態度之強硬昭彰。2020年1月22日,詹森贏得大選後,其「脫歐」方案最終在下議院獲得通過。餘下的,則是與歐盟進行具體事宜的協商。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開啟了計劃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英國與歐盟關於未來關係以及經貿協議的談判也將在這十一個月中敲定。

△2020年3月末,鮑裡斯·詹森在進行自我隔離期間,主持了一場關於對抗新冠疫情的會議。(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但是談判僅進行了一輪,新冠疫情便襲來,英歐雙方不得不暫停談判。在重啟談判期間,歐盟代表米歇爾·巴尼耶與英國代表大衛·弗羅斯特先後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甚至,鮑裡斯詹森本人也在3月27日確診新冠肺炎,這也為時間本就不充裕的談判增加了變數。直至4月20日,雙方才再度開啟了新一輪的談判。但是在這期間,英歐雙方的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自4月至12月的談判,英歐雙方在漁業、公平競爭環境這兩個議題上遲遲難以達成一致。

△1966年頒布的《倫敦漁業公約》明確,法國、比利時、德國等歐洲國家可以在英國水域進行捕魚作業。(圖片來源:英國政府官網)

單漁業一項,實際上就包括漁業資源分配以及主權完整至少兩大分歧。上世紀60年代,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與英國籤訂了《倫敦漁業公約》。根據公約,法國等國漁船可以到英國水域捕魚。到80年代,歐盟的前身歐洲共同體開始實施共同的漁業政策,後來演變成歐盟共同漁業政策。根據這些政策,歐盟國家將對彼此開放本國的海上專屬經濟區。

共同漁業政策給歐盟各國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但從英國漁民的角度看,這筆買賣並不值當。由於共同漁業政策,僅德國漁業捕撈份額的三分之二就來自英國漁場,如果英國關閉北海漁場可能給德國漁業造成1億歐元損失。因此,2016年英國在舉行「脫歐」公投時,超過九成的英國漁民贊成脫歐。

此外,由於法國總統馬克龍需要面對2022年大選,反對黨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在法國北部兩個漁業發達的省份有大量的選民,如果馬克龍不在漁業問題上強硬,則更多當地選民將倒向勒龐。不僅如此,領海本身也在國家主權範疇,如何劃分海域,英歐雙方自然存在巨大分歧。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分析,「脫歐」導致的愛爾蘭邊界問題很有可能將引發北愛爾蘭獨立,該問題長期困擾特雷莎·梅。(圖片來源:加拿大廣播公司)

至於公平貿易環境,則涉及關稅制定、政府補貼、產業保護等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此前,英國下議院在9月14日通過了《內部市場法案》,該法案實質上讓此前難以解決的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在英國方面獲得了絕對的管理權。

△《內部市場法案》第42條與45條規定,英國內閣成員享有廢止或修改與貨物出口申報相關的權利,包括制定貨物出口程序的規定(含北愛爾蘭的進出口事宜)以及與《北愛爾蘭議定書》相關的規定。即使《法案》內容與任何有關的國際或國內法律(包括《脫歐協議》與《北愛爾蘭議定書》的任何規定)不兼容或不一致,這些條款仍然有效。(英國inews新聞網)

與蘇格蘭獨立問題類似,北愛爾蘭作為英國的一部分也有著嚴重的分離主義傾向。為了安撫當地民眾,英國與愛爾蘭政府籤訂了《北愛和平協定》(又稱《貝爾法斯特協定》),允許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人員與貨物自由流動。但由於愛爾蘭是歐盟國家,英國「脫歐」後,歐盟與英國的商品及人員仍然可以依照《北愛和平協定》的規定,在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流通。然而《內部市場法案》的第42條與45條則無視了《北愛和平協定》,允許英國政府單方面決定北愛的貨物與人員流動。該法案引發了歐盟甚至英國政府內部的強烈反對。

△路透社23日報導稱,英國對「脫歐」抱有善意,對「明智的」漁業捕撈妥協持開放態度(圖片來源:路透社)

隨著截止時間的逐步逼近,「無協議脫歐」的風險加劇,鮑裡斯·詹森的壓力也相應增大。在12月7日,英國政府作出讓步,放棄《內部市場法案》中的爭議部分。英歐雙方存在的主要爭議也只剩下漁業一項。而在23日,法國媒體報導稱,有歐盟消息人士透露,英國在漁業問題上作出了「巨大讓步」,讓這最後一個難題也得到解決。

最終,24日,這場長達4年,經歷了3位首相的漫長「脫歐」長跑,終於結束。

「脫歐後遺症」仍不明晰

蘇格蘭獨立公投成最大隱患

儘管「脫歐」基本告一段落,英國也避免了「無協議脫歐」的局面,但英歐雙方是否能在未來實現雙方滿意的公平貿易仍是未知數。鮑裡斯·詹森在談判最終作出的讓步,是否又將引發新一輪的政治動蕩也將是此次談判留下的」後遺症「之一。而早先在卡梅倫時期發生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又是否會在鮑裡斯·詹森任期內再度發生?蘇格蘭民族黨領袖斯特金對「英國脫歐,蘇格蘭便獨立」的許諾又是否會如期兌現?

當下變異新冠病毒仍然在對英國持續造成負面影響。新冠疫情何時能夠退去,「脫歐」的「後遺症」,究竟又有多重?這一切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相關焦點

  • 四年鬧劇終於落幕,英國和歐盟將何去何從?
    視頻請見下面連結:這一天終於到來,4年「離婚大戲」落幕,英歐真能「一別兩寬」嗎全文2768字,閱讀需約7分鐘近日據海外網報導,英國和歐盟在經過9個月的拉鋸戰後,終於在聖誕來臨前達成一致,籤署了脫歐貿易協議。英國自從2016年通過脫歐公投後,便開始了與歐盟長達四年的"離婚大戲",如今終於算是落下帷幕。
  • 英國大選結果已定,脫歐大事終於板上釘釘?科爾賓:我承諾辭職
    隨著選舉結果出爐,英國現首相鮑裡斯·詹森基本已經確定將會繼續連任。而工黨黨魁科爾賓則陷入了千夫所指,工黨方面認為是因為科爾賓的原因才一敗塗地。科爾賓本人也表示,選舉結果令人失望,他將不會在未來繼續領導工黨。路透社稱,科爾賓在脫歐問題上含糊其辭是此次工黨慘敗的重要原因。
  • 唐寧街10號易主,鮑裡斯·詹森成英國首相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 在等待了一個月的時間後,唐寧街10號終於迎來新的主人。 據《衛報》消息,北京時間23日晚,英國前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以巨大票數優勢(92153票)擊敗外交大臣亨特(46656票),贏下英國保守黨黨魁,並將於明天上任英國首相一職,代替早前宣布辭職的德蕾莎·梅伊。
  • 歐盟與英國達成新的脫歐協議 無協議脫歐或得以避免
    【財新網】(記者 卿瀅)英國首相詹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10月17日共同宣布,雙方已經達成新的脫歐協議。這也使各方最擔憂的「無協議脫歐」危機,將有很大可能得到解除—只要英國議會和歐洲議會接下來都通過這一協議草案。
  • 從「貓名」談「脫歐」:英國政治制度是如何淪為投票遊戲的?
    不過身在倫敦很容易就被脫歐攪得諸事不寧,打開電視新聞鋪天蓋地的是關於脫歐的消息,新舊更替之快,目不暇接;一到周末就會有各種規模的示威遊行湧上街頭,反脫歐的,支持脫歐的,眼花繚亂;遇見個英國人聊幾句,三句話不離脫歐,大家都搖頭嘆氣,眼睛裡充滿迷茫無奈。還好英國人比法國人更「君子」,雖然政治上亂成一團,好歹「動口不動手」,街頭上還沒有出現像「黃背心」一樣的暴力運動。
  • 詹森就任英國首相
    新華社倫敦7月24日電(記者桂濤 楊海若)英國執政黨保守黨領袖鮑裡斯·詹森24日正式就任英國首相。當天在白金漢宮,特雷莎·梅依照慣例向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遞交辭呈並獲得批准,卸任英國首相。隨後,詹森接受女王授權組建新一屆內閣,正式就任英國首相。7月24日,在英國倫敦,新當選的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門前發表講話。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詹森在返回唐寧街10號首相府後發表講話,強調英國一定會在今年10月31日的期限前完成「脫歐」,並呼籲民眾看到「脫歐」為英國帶來的機遇。
  • 脫歐日期臨近,詹森遭當頭一棒,8萬蘇格蘭人走上街頭要求獨立
    這意味著英國在1月31日與歐盟「分手」基本不會再出現其它變化,從2月份起英國與歐盟就會進入一個長達11個月的過渡期,期間將會繼續展開貿易協議談判,並會在今年12月31日正式完成脫歐。雖然也存在著雙方因為貿易協議談判失敗導致的無協議脫歐的情況出現,但是英國整體「脫歐」在今年完成已經變得無法阻擋。
  • 終於達成貿易協議,英鎊卻未能迎來大漲!脫歐之後英國仍面臨重重...
    英國和歐盟終於達成英退貿易協議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周四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避免了不歡而散的威脅,也為兩者開啟一段嶄新關係奠定了基礎。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全球最大貿易體之一,這項協議的達成意味著無序英退的混亂局面得以避免。
  • 這10個人,誰是下一任英國首相?
    英國人要迎來新的首相了,就在這10人之中。當地時間6月10日,英國保守黨「1922委員會」公布了競選保守黨黨首之位的10名候選人名單。保守黨將在之後的月餘時間內經過一系列投票選出他們的黨首,而成為黨首的那個人也將入主唐寧街十號,接任黯然離場的梅姨。
  • 脫離歐盟後,英首相詹森計劃一大事,建立「10國民主國家集團」
    但是英國脫歐以後,就不能再享受這些待遇。所以英國成功脫歐以後,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英國脫歐如願以償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為了共同利益,組成了軍事合作組織,也組建了經濟合作體,歐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歐盟誕生以後,確實有效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某些舉措引起一些國家的不滿,比如英國就是因此計劃退出歐盟。
  • 詹森預計贏得大選 英國脫歐或「板上釘釘」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等英國媒體委託進行的投票站出口民調顯示,在議會下院650個席位中,保守黨有望獲得368席,反對黨工黨有望獲得191席,首相詹森預計贏得大選。這是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的第二次大選,選舉結果將直接關係到英國「脫歐」進程,因此備受外界關注。
  • 英國新任首相一當選就立了個flag
    近日,經全英16萬保守黨成員投票,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以顯著優勢領先對手傑裡米·亨特,成為英國保守黨新任領袖,同時也成為了英國的新任首相。當選演講中,他馬上就立了一個flag:10月31日前脫歐。
  • 果然「脫歐」變「拖歐」,英國這是要拉上一個墊背的
    與歐洲的「脫歐協議」談判由於雙方分歧巨大,是一拖再拖。到了最後截止日期之前,「脫歐協議」談判又陷入了僵局。目前雙方都在為無協議「脫歐」進行著準備。同時,歐盟方面宣布,與英國的貿易談判將在原定的周日截止日期後繼續。 果不其然,雙方談來談去的「脫歐」就變成了「拖歐」。
  • 史上最短命首相,背後卻成功調教出寵她一生的鮮肉老公
    當地時間24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倫敦唐寧街10號宣布:將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袖一職。這意味著她將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任時間最短(近3年)的首相。「意外」通過、前首相卡梅隆辭職、英國政壇一片混亂的情況下,梅姨臨危受命,成為繼「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後的第二位英國女首相。
  • 英國脫歐黨要為保守黨選舉「讓路」 自稱單邊結盟
    脫歐黨黨首奈傑爾·法拉奇當天解釋,決定改變競選策略是因為首相鮑裡斯·詹森的「脫歐」立場顯現「重大轉變」。【逆轉策略】法拉奇11日在競選集會上告訴支持者,脫歐黨將在12月12日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全力以赴」爭取目前由最大反對黨工黨以及支持「留歐」的其他政黨所持大約300個議席,但不會派候選人在保守黨經2017年議會選舉贏取的317個選區競選。
  • 英國出脫歐兒童繪本,卡梅倫被畫成一頭豬
    據《獨立報》28日報導,英國第一本講述脫歐的兒童讀物將於10月31日出版,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用動物來代指英國政治人物:前首相卡梅倫被描繪成一頭豬,德蕾莎·梅伊的形象是一隻倉鼠,而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則是一頭蘇格拉高地牛。
  • 600餘名清華師生員工用長跑紀念「一二·九」運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霍亦寧)11月28日,「傳承『一二·九』,行健共擔當」主題接力長跑活動在清華大學大禮堂前舉行,600餘名師生員工參與活動。現場設置「在偉大時代中踐行清華精神」的主題展覽專區,展示「一二·九」運動歷史、同心抗疫和脫貧攻堅中的清華人身影等內容。
  • 英國脫歐尚未成功 蘇格蘭再次高舉獨立大旗
    歐聯網10月16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隨著英國脫歐期限逼近,蘇格蘭部分人士獨立的決心也越來越強烈,蘇格蘭民族黨(SNP)黨魁兼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15日表示,第二次獨立公投明年勢在必行。據報導,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正在努力試圖利用距脫歐期限最後幾天時間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雖有傳言稱達成協議僅剩下最後一裡路,不過唐寧街發言人表示,要達成協議仍有更多工作要做。
  • 英國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上任 擬提拔多名女性同胞組建「娘子軍」
    中國日報網7月13日電(信蓮)據英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7月13日,英國執政黨保守黨新任黨魁、內政大臣特雷莎·梅出任首相,她成為繼柴契爾夫人之後英國史上第二位女首相。過去一個月裡,英國政壇因脫歐公投發生風雲巨變,首相卡梅倫無奈宣布辭職。13日,卡梅倫在議會最後一次出席首相問答環節,然後在妻子薩曼莎和三個孩子的陪伴下,在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外最後一次發表講話,下午5時,他前往白金漢宮向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遞交辭呈。至此,卡梅倫的首相歷程正式結束。
  • 英國將出版「脫歐」兒童故事書:特雷莎·梅被畫成倉鼠,詹森成了...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成了一頭豬、特雷莎·梅則是一隻倉鼠?原來, 據英國《獨立報》28日消息,英國將出版一本有關「脫歐」的兒童故事書,英國政客們在書中都被描繪成動物。報導稱,這本名為《我想離開這本書》(I Want to Leave the Book)的32頁故事書由理察·戴維·勞曼所著(Richard David Lawman),將在英國原定的「脫歐」日期10月31日出版。書中,卡梅倫是一頭名叫佩西·霍格託(Percy Hogtrotter)的豬,前首相特雷莎·梅是一隻倉鼠,而現任首相詹森則是一頭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