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高石坎,一家名為八哥家常菜的紅色招牌,把不少嘴饞遊客引入巷內。裡面別有洞天,起來迎客的不是八哥,而是帶著舊式圓框眼鏡、身著長衫、脖掛灰圍巾、手持香茗的光頭男子。
「你辦茶室的?」我們問。
「不是,我主要工作是接待朋友,吹牛聊天。」光頭說。
往屋裡看,一間房裡四壁掛滿框格漫畫,另一間傳來陣陣川劇聲。
「你是藝術家?」
光頭擺手:「不提這事,來喝茶,喝茶!」
光頭男子,是最近受到網友熱議的「磁器口怪蜀黍」遊江。昨天下午,我們走進了他的生活。
「有網友說你是重慶最有故事的漫畫家,也是怪才,中年隱居、擺畫攤、喝茶為生?」我們問。
遊江一聽,轉身進屋拿起一袋貓糧,一邊餵白貓,一邊蹦出一句:「我說他才怪,麻木不仁的生活!」
和一般人比起來,遊江的生活真有點特別。
前半生
當過工人,拍過範瑋琪
磁器口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就算在這裡,遊江也顯得有些不同。
「我50歲了,40歲是一個分水嶺。」遊江自稱生活中是一名演員,扮演了很多自己的角色。
他前半生做過工人、老師、服裝設計,在富安百貨當過策劃,在金夫人當過攝影師,後又輾轉到媒體和文化館工作。
這個佝僂著飲茶的中年人,在15年前,竟還是重慶最早拍美女的專職攝影師,本土主流媒體時常陳列他的作品,甚至對他進行專題報導。他的鏡頭裡,不僅推出了一批草根重慶美女,還呈現出剛出道那會兒的于娜、陳春、範瑋琪等明星。
「2003年,範瑋琪剛出道,在母親陪同下來重慶作宣傳,在歇臺子黨校,我為她拍了一組封面。那時候的範瑋琪,還是自己打車來,繞了好幾圈找不到路。」遊江記得,臨走時,範瑋琪為他籤名,寫下三個字:謝謝你。
這些經歷看起來光鮮,遊江卻說,痛苦的體驗也不少。
遊江說,前半生的工作,只是為了求生、吃飯
比如,他常蹲在一個被人視若無睹的場景,旁若無人拍個不停;比如,單位安排的規定任務,他總是拍不好角度。他還時常被人套上怪和異的標籤,節奏慢,愛遲到;大家穿休閒裝,他穿棉布馬褂;人人穿皮鞋,他穿布鞋,甚至秋褲反穿在外面……
「很多人以為我是故意跳槽跳來跳去,是在找存在感,其實前半生,只是為了求生、吃飯,並不快樂。」遊江嚮往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突然一天,他想通了,剃光了頭髮,印堂反射出亮光,留起八字鬍,提早進入退休式生活。
40歲
別人追求上進,他追求後進
從古至今,人們要麼急著上進,要麼急著掙錢,40歲那年,遊江卻選擇慢下來,選擇在磁器口開店,還在店裡掛出一個牌子——後進集體。
他說,自己生在菜園壩,長在陳家灣,習慣了熱鬧都市生活,一下來到當年還人氣冷清的磁器口,與船夫、力哥、小商販結伴而生,心理難免有些落差。
在租下來的陋室裡,他與3個房東打交道,他定下了「朝九晚五」的慢生活時間,門前種上了枇杷樹、芭蕉樹和青竹,收養了三隻流浪貓,牆上、燈上、護欄上,悠然自得的用毛筆留下「決不去忍」、「人生不過如此」的感悟,也寫下「脾氣不好」、「困難群眾」的語言打趣自己。
這番生活狀態,令他超出想像的輕鬆自如。
「很多人一生,按部就班的選擇讀個好學校、嫁個好人家、娶個美麗妻、有份體面的工作、養兒育女。人之所以困苦,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貢獻。」遊江選擇了另一條路,深居簡出,既然不想回頭,就尋找新的人生起點——替人解憂,懂得生活和表達。
為解決溫飽問題,遊江利用年少時的繪畫基礎,模仿豐子愷式漫畫風格,用白菜蘿蔔的價格,為遊客提供私人定製的漫畫服務,以融入遊客生活的方式,量身打造幽默詼諧的哲理性畫面。聽遊客講故事,專職陪遊客吹牛聊天,為暫且感到不愉快的遊客「解憂」。
遊江給遊客畫的漫畫
在變形、比擬、象徵、暗示、影射的手法中,遊江的人生開啟了另一扇窗。
10年
枇杷樹下,水墨丹青
晃眼已過10年,他的5000餘張哲理漫畫,已被遊人帶往全國各地,其中包括歌手黃琦珊、林依輪,演員徐崢、午馬等特殊遊客;2004年,重慶亞太市長峰會期間,邀請他參與編輯《重慶表情》書籍,被200位亞太市長收藏;2008年,創作《重慶新十八怪》、《重慶方面》、《重慶江湖》系列漫畫;2011年,參與創辦《文化磁器口》雜誌……
「人落到最低處,那就是絕處逢生。」遊江說,有朋友說,他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Bang!就爆炸了!
一個沒有受過美術專業訓練的人,為何可以一頭扎在水墨丹青裡?其中一個原因,是身上遺傳著外公——王君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與王石之並稱北平「漫畫二王」國內著名畫家)身上的藝術基因。
但遊江的畫風,與外公並不一樣。書桌下的水泥地有一處凹洞,是他用了10年時間,用左腳鑿出來的。「這就是我努力的過程,我哪裡也沒去,就站在這裡。」遊江說。
遊江畫的磁器口
在業界,遊江的漫畫技法,並不算頂尖;但擅於穿插重慶市井文化,以重慶言子作點睛之筆,是他的獨到之處。
此外,他在重慶山水、花鳥、古鎮的國畫作品裡,巧妙的融入了重慶江湖味氣息,使得他的作品成為了重慶一張金名片。
如今,他的畫室迎來了各類名人,他的漫畫和國畫,也掛進了重慶各外國領事館,烏克蘭國家第一文化部長、法國土魯斯市長、英國曼切斯特市長也收藏了他的作品。
蛻變
人稱江湖奇才,重慶坐標
遊江的畫室,是江湖的縮影,他對陌生人總滿懷一種不知緣由的熱情,能頃刻間變成朋友。因此,除了繪畫的獨特天賦,他也被人評價為江湖奇才。
「非請莫入」,是他家門規;作畫勞累,參照掛在牆上的「太極內功」拉筋、松骨;偌大的木桌配上幾把搖椅;筆墨紙、書籍、吃食、陶瓷擺件、花束綠植混雜堆放,亂中有序;屋簷瓦片下,陳舊的房屋溼氣、黴味,是遊江愛聞的味道……
「今年,我刻了一個名為『50以後』的鮮章,該斬斷的斬斷,人生在做減法,我的桌面會一年比一年乾淨。」遊江這10年受益最多的,還是閒聊中,將別人的人生經歷轉化為個人積澱,即便足不出戶,也識人無數,相當於行萬裡路。
許多年過去,遊江的畫室,成為磁器口不可缺席的人文景點。當年在他這畫畫聊天的遊客,帶著孫子特意來重慶看他;有的年輕人談戀愛鬧彆扭,一幅漫畫當了鵲橋,婚後回來報到;有人在他這聊著聊著,竟發現身邊陌生人是鄰居;甚至重慶一名女企業家,誤打誤撞找他訴說心事,三年沒笑過,聊天后豁然開朗,乾脆從餐飲業改行進入了金融行業……
「我現在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接待朋友上門。」遊江的店如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畫家陳丹青、中國曲藝協會主席劉蘭芳、導演戚薇、詩人傅天琳、川美院長龐茂琨等文化名人,都是他的江湖過客。無形中,他的畫室經歷了一場蛻變,成了重慶的坐標之一。
遊江和陳丹青
曾有朋友評價遊江的畫室,不是一個書房,不是一間畫廊,而是一處具有重慶江湖味的氣場。
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林丹婭曾這樣對遊江說:「我一輩子想過你這種生活!」
未來
停,也是一種前進
「生活是一種病,需要精神治,精神也是種病,需要生活治,這是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隱居的答案。」如今,遊江的生活理念,已然從磁器口走向國外,成為重慶民間文化的特色符號。
重慶漫畫學會副會長、沙坪垻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名聲見長的他仍然隱於陋巷裡畫畫、寫字、閒聊、氳味。他說,這就是重慶江湖人低調行事、耿直做人的風格。
「爬坡上坎好累人,走到此處停與歇」,是遊江寫給朋友的哲理文字,他也送給未來的自己,停,也是一種前進。
2015年,形象「怪異」的他,欣然接受了《不是問題的問題》電影拍攝,扮演主角範偉的老爺,他的理由是:「能給他人帶來快樂,就是我存在的有所作為,我找到了我是誰。」
遊江「觸電」,因為能給他人帶來快樂
遊江或許是幸運的,或許與我們命運不同,但他的生活態度,耐人尋味。
採訪結束前,遊江託我們轉達給更多朋友:「一個人,學會探索自己,其實就是在探索世界;以小見大,生活會變得異常有趣;別把任何事情太掛念,人生如寄。」
聲音
看似與世隔絕 其實他一直在江湖
重慶市攝影家協會主席、作家楊礦認為,遊江是典型重慶文人形象,帶著某種特立獨行的特質,這也是重慶碼頭文化、江湖文化造就的,在許多重慶人身上都有。
「遊江的生活看似與世隔絕,其實他一直在江湖。」楊礦認為,磁器口是遊江寄託夢想的地方,重慶很多文人喜歡去他那裡找清淨,包括楊礦本人在內,一起交流文學、藝術上的感悟,偶爾講一些生活瑣事,就像現代年輕人流行的沙龍、聚會、頭腦風暴。
楊礦眼中,遊江骨子裡還是一個畫家。「繪畫最能代表他,他筆下很多題材來源於用心觀察生活。」楊礦說,遊江人到中年才找到自己的夢想和社會坐標,他的閒情生活,更像是為現代文藝青年提供參考,人的潛能是可以迸發的。
健談溫暖的人容易交到摯友
「遊江這人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幅漫畫。」重慶著名女詩人金鈴子說,她和遊江結識十來年了,在她眼中,遊江待人、思考事的角度一直帶著神秘、乾淨的感覺,還有些許小孩長不大的天真。或許,這才是他勇敢追求夢想和內心渴望的能量。
金鈴子認為,遊江的言行,實現了一個道理,健談、坦率且溫暖的人,最容易交到最真摯的朋友。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文 範聖卿 李琅 圖 錢波
原標題:磁器口有個怪蜀黍:專職吹牛聊天 守望重慶江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