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警長》為什麼只拍了五集:國產動畫斷片兒史

2021-01-16 酒夢侃娛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賈伯斯還是少年,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一臺手機,東京的地鐵上卻已經有了第一批低頭族。

男女老幼幾乎人手捧著一本小冊子,目不轉睛。歐美人士見到此景萬分不解,拍下照片刊登在國內報紙上,舉國共賞這一文化現象:日本大人竟然跟孩子一樣看卡通連環畫。

日本人對他們大驚小怪沒出息的樣子充滿同情,溫柔又不失嘚瑟地回應了一句:「你們不懂,是因為你們國家沒有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被日本譽為漫畫之神,他的作品雖是漫畫,但故事的文學性不輸名著小說,其中《火鳥》至今仍代表漫畫這一媒介所能達到的巔峰(沒看過《火鳥》和沒談過戀愛一樣遺憾)。

而日本這位漫畫大師的啟蒙老師,卻在中國。

1921年,萬籟鳴看到一部幾分鐘的美國動畫短片《跳出墨水瓶》。

美術出身的萬籟鳴一直有讓畫面動起來的念頭,眼見這事成真,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他向動畫創作者詢問技術,但美國封鎖動畫製作方法,沒有答覆。

萬籟鳴和他的三個弟弟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決定自己研究製作動畫的方法。

他們把自己7平方米的住房改作繪製、洗印、放映的工作室,用省下來的錢買了一臺舊照相機改造成攝影機。參考走馬燈、皮影戲,幾人研究了一兩年,終於搞清楚了動畫原理,在1926年拍了一部動畫短片《大鬧畫室》——一個動畫小人跳出墨水瓶,把畫室鬧得一塌糊塗,最終畫家把它抓住,塞了回去。

這部真人與動畫結合的作品讓當時的人吃了一驚。萬氏兄弟決定,這輩子就走動畫這條路了。

1937年,迪斯尼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在上海熱映,票房很高。萬氏兄弟暗暗跟美國人較了一把勁,決心拍出一部高質量的中國動畫長片。時值抗日戰爭,萬籟鳴選材西遊,借孫悟空表明反抗決心。

上百人畫了一年半,膠片長達八千餘尺。1941年,《鐵扇公主》製作完成,上海三家電影院同時放映,票房收入超過了當時上映的所有故事片。

動畫公映後一個月,日軍侵佔上海租界,《鐵扇公主》被當作戰利品收繳。日本商人錄製拷貝,把片子拿到東京、神戶、長崎等地播放。

有日本記者說:「抱著輕視的眼光去看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的人們,看到影片如此豪華,如此有趣,驚得目瞪口呆。」

1943年,14歲的手塚治虫看到了這部動畫片。他找父親幫忙,把膠片複製下來,看了好幾遍。

雖然日本上映的影片遭到刪減,但手塚治虫仍看出了「抗日救亡」的主題。卡通也可以承載故事,且通吃男女老少,作為表達的手段實在完美。自此,手塚治虫奉萬籟鳴為老師,立志投身漫畫事業。

< 手塚治虫借動漫表達對萬籟鳴的敬仰 >

《鐵扇公主》大獲成功,新華公司的老闆深感有利可圖,打算繼續拍攝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但此時日軍已進入租界,新華公司卡通部撤銷,計劃只得擱淺。

萬籟鳴被迫移居香港,做起了布景設計。曾追隨他的同行蹬起了三輪、在電車上賣票,或是在街頭擺弄剪影。

眼見自己理想破滅,萬籟鳴悲從中來:

「資本家突然改弦更張,下令停止拍攝,因為物價飛漲,出售膠片藥品比攝成影片獲利還要多;我為之絕望過,感到此生再也沒有可能把『大鬧天宮』繪成動畫了。」

抗戰結束,萬籟鳴重回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廠),擔任製片導演。

< 萬籟鳴(左)與手塚治虫>

解放後,國產動畫基本是衝著國際電影節拿獎創作的。國家撥款、下達生產指標,上美廠製作完成後由國營電影公司收購。上美廠既不必直接面對市場,也不必擔心盈虧。

創作者只管嘗試、打磨,全不用考慮市場,最理想的創作環境莫過於此。1954年到1965年,中國動畫迎來第一個高潮。

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1958年,萬古蟾帶著胡進慶(後來的葫蘆娃之父)製作出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

< 豬八戒吃西瓜 >

1960年中國美術電影展覽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聽了匯報後說:「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

上美廠不惜血本,找來國畫名師李可染、程十髮參與藝術指導。

三個月後,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橫空出世。日本動畫界稱之為奇蹟,迪士尼也將中國動畫視為來自東方的勁旅。

《白雪公主》被宮崎駿認為華而不實,但他卻被《小蝌蚪找媽媽》的藝術水準震驚了。

< 小蝌蚪找媽媽 >

此時,因戰亂暫停的《大鬧天宮》重新提上日程。

上美廠廠長給萬籟鳴配了最豪華的班底。為了繪製神仙的樣貌,工作組拜訪了北京所有的廟宇。為研究孫悟空的動作,又找來專業的戲曲演員講課。

那時沒有電腦,全憑手繪,10分鐘的動畫要畫7000到10000張原畫。《大鬧天宮》上下集僅繪製的時間就花了近兩年。

有次為設計動作想得入神,年過六旬的萬籟鳴抄起梢棒揮舞,不慎掉進水池。他叮囑年輕同事:「誰也不要告訴我老伴兒,我褲子溼了。」

<《大鬧天宮》>

片子從籌拍到完成花了四年時間。1961年《大鬧天宮》製作完成。試映時,64歲的萬籟鳴哭出來:「孫悟空,我們終於見面了。」

片子問世,收穫了國際讚譽。「喜莫過於夙願得償。」萬籟鳴了卻一樁心願。

美聯社評論:「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文革期間,中國動畫陷入停滯。

《大鬧天宮》中的玉帝有顆痣,國家領袖也有,有人發問:「孫悟空到底在反誰?」片子遭禁,萬籟鳴也被隔離審查。

十年間,人才被毀,使動畫的發展缺失了整整一代人。

文革過去,《大鬧天宮》解禁,萬籟鳴復職。

這時的上美廠依舊維持精雕細琢的生產模式,不考慮市場需求和播放檔期。《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兩部動畫長片都是這時期的作品。

哪吒無法違背自己的精神,卻又限於忠孝的價值體系,最終只能保留精神以肉身還父母,拔劍自刎。

如此爆裂決絕的舉動在整個動畫史上實屬罕見。

《天書奇譚》的主人公蛋生用天書造福百姓,與盜取天書的狐狸精鬥法。最終蛋生勝利,狐狸精被崩塌的山石壓死。

天書最初是蛋生的師傅袁公從天庭偷來的,雖然天書造福了百姓,但袁公卻有罪在先。故事的結尾,天庭甩下一條鎖鏈抓走袁公,蛋生無能為力,在懸崖邊哭嚎。袁公成為為民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一部兒童動畫有了希臘神話式的悲劇精神。

< 袁公被天庭抓走 >

此時,中國動畫多是長片或獨立短片,沒有系列動畫作品。1984年起,電視市場漸趨成型, 觀眾已經能從一般電視上看到動畫,而上美廠還是按照影院級別製作。

《黑貓警長》做出了系列劇的嘗試,但剛剛推出兩集,被權威專家批評「缺乏民族特色」,不得不緊急停播。

上美廠的體制仍停留在過去,新的變革卻如潮湧來。

1984年,拍完《風之谷》後,公司獎勵宮崎駿、高畑勳到中國遊玩觀光,並得到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交流的機會。宮崎駿把這當成了朝聖之旅,特意準備了《風之谷》的膠片作為禮物。

< 1984年的動畫《風之谷》>

宮崎駿提出在中國取景,中日合拍一部動畫。但上美廠的領導心思全在「改制」上,對他的建議不感興趣,抓著他問動畫怎麼實現「計件」工資,日本的原畫多少錢一張,動畫多少錢一秒。

手塚治虫在日本開了低成本動畫先例,導致製作經費一直上不來,動畫製作者苦不堪言。宮崎駿最恨在創作上省錢,因此對手塚治虫一輩子埋怨。不想他漂洋過海,中國的同行反倒在向他學習省錢之道。

「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

回國後,宮崎駿對中國之旅隻字不提,決定有生之年不會來第二次。

對宮崎駿來說,是談理想的遇見談錢的,一腔熱血潑上冰山。可對於上美廠的領導來說,變革來襲,正是存亡之際。

1986年,上美廠終於意識到,觀眾對動畫片的需求已經「從影院逐步轉向電視屏幕」,當務之急是趕製「系列美術片」。

停擺已久的《黑貓警長》重新啟動,拍攝出了三到五集。

《黑貓警長》第四集,小動物們為螳螂新娘新郎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新婚的第二天早晨,螳螂新郎被吃掉了。經過調查,黑貓警長告訴大家,新娘吃新郎是螳螂的習性,新娘無罪。

這一集成為無數人童年的黑色記憶。

< 黑貓警長 >

葫蘆娃系列也在此時問世,胡進慶導演改編了《十兄弟》的故事,考量了每一個動作,沒有浪費一幅畫面,最終用每幀3至6元的成本製作出《葫蘆兄弟》。成本雖低,但動畫深入人心。

< 成本低廉卻不失精緻的《葫蘆兄弟》>

無奈上美廠的轉型為時已晚,葫蘆娃與黑貓警長沒能力挽狂瀾。

1988 年最後一部水墨動畫《山水情》完成後,上美廠大批動畫人才跳槽去了中外合資的動畫代工廠。

< 山水情>

如同服裝代工廠一樣,動畫代工公司從國外動畫公司「接活」,不需要太多的創造力。酬金計件,手快的人月收入能有幾千塊,同一時期上美廠的固定月薪只有幾百元。

廠裡的年輕人稱這場跳槽為「勝利大逃亡」,上美廠卻因此遭到重創。

< 太陽之子與鐵臂阿童木,髮型和動作相似,美術水準卻天差地別 >

時任廠長周克希說:「……生產能力下降,加劇經濟滑坡……隨著經濟困難接踵而來的是廠內思想混亂,人心渙散,直接影響到全廠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這種嚴峻的局面,曾被人揶揄為『大逃亡』、『大翻船』。」

人才與資金雙雙短缺,《黑貓警長》系列再難以提上日程。

第五集動畫結束,黑貓警長舉起手槍,隨著四聲槍響,屏幕上跳出四個大字:「請看下集。」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再沒能等來下集。

九十年代初,人才流失加上國外動畫擠壓市場,國產動畫陷入低谷。但是憑藉出色的編劇,國產動畫依然保有尊嚴。《邋遢大王奇遇記》《魔方大廈》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1993年,鄭淵潔編劇的《魔方大廈》公映,陰森詭異的色調讓人不寒而慄,但這部動畫的內容卻很硬核。

《魔方大廈》第八集,男主人公萊克來到頭盔城,城裡所有人都帶著頭盔生活,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奉命追趕萊克的女警察,說自己不抓他,只想問他如何能摘下頭盔。在萊克「真誠的力量」幫助下,女警摘下頭盔。她跑去湖邊,看著水中的倒影笑起來。風吹過她的頭髮,那張臉顯得更動人了。

警犬叼過頭盔,女警察落下眼淚,淚水蕩起的漣漪攪亂了倒影。她知道自己沒法抵抗制度,重新帶上頭盔。

女警牽住警犬,對萊克說了一句:「你們快跑,別被抓住了。」

< 女警看著頭盔落淚 >

短短幾個鏡頭,制度下人性的美好與妥協全有了,審美高度不亞於「槍口抬高兩公分。」雖然小孩子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創作這樣內容的人,至少沒把兒童當傻瓜。

鄭淵潔骨子裡是個不服的人,凡是醜惡的絕對要挨個諷刺一遍。他編劇的動畫只是套了個童話殼子,內容依舊成人。「兒童與成人,在人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

可家長們不這麼認為,舉報鄭淵潔創作的內容少兒不宜。

國產動畫的問題開始浮現,沒有分級制度,也缺乏內容判斷的標準,片子是否少兒不宜全看播出之後引發的爭論。

這場內容之爭鄭淵潔落敗,原定二十六集的《魔方大廈》只播放了十集。更糟的是,電視臺與創作者失去了對作品的話語權,只要有觀眾舉報,片子就會遭到禁播。

說到底,影像作品靠的是故事與其承載的精神。低成本毀不了精神內核,但舉報可以。

為了規避家長審查,同時平衡製作成本與播出收益,有動畫公司想出了一條妙計——每集動畫科普一個知識,圍著知識點編點劇情,一集就成了。

《海爾兄弟》《藍貓淘氣三千問》《千千問》系列都是如此。

藍貓動畫公司每天能製作30分鐘的成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數倍,代價就是影像與劇情粗製濫造。

除去科普,幼稚化也可以規避風險,喜羊羊就是一例。

「葫蘆娃之父」胡進慶導演評價《喜羊羊》和《藍貓淘氣三千問》兩部動畫,說:「能賺些錢,但藝術生命力不會太長。」

即便故事水準降低,這些動畫還是沒能逃過一劫。

有老紅軍舉報藍貓扔匕首的樣子很像日本戰犯,這一莫名其妙的舉報使得播出上千集的「藍貓淘氣」系列封禁。

藍貓的導演王宏重新創作了武俠題材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動畫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堪比成人世界的金庸。

< 最受喜愛的反派黑小虎 >

2007年,一位劉姓自媒體撰稿人發文稱《虹貓藍兔七俠傳》血腥暴力,電視臺緊急停播。有剛剛學會打字的孩子去網上留言,說:「劉叔叔壞死了。」

動畫停播引起一番口水戰,虹貓藍兔究竟是黑是紅。孩子們在網上說自己只看到了夥伴與夢想,沒有什麼血腥暴力。最終央視給了定論,說這是部優秀的國產動畫,動畫得以復播。

這是唯一一部引發爭論卻保全下來的動漫作品。可惜後來導演王宏離開,《虹貓藍兔》沒能再續輝煌,公司也被收購。

這之後,喜羊羊「一統江湖」。

喜羊羊雖有些幼稚,但依舊對社會現狀有所諷刺,憑藉相對好的編排和可愛畫風一舉拿下收視冠軍。不曾想,「烤羊事件」一場誣告官司讓喜羊羊形象受損,一蹶不振。隨後,《熊出沒》成功登頂動畫之王的寶座。

< 熊出沒 >

這部動畫片裡,兩隻熊隨便闖進光頭強家,燒他屋子毀他車,連偷東西帶打人。而光頭強的受辱卻是這部動畫的唯一「笑點」,不得不讓人感到動畫有反智嫌疑。

2013年10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的報導中稱「個別國產動畫片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等現象,《喜羊羊與灰太狼》與《熊出沒》被要求進行內容整改。

只是,整改可以刪掉髒話,卻加不了內涵。

1988年,手塚治虫最後一次來到中國,再次與萬籟鳴見面。翌年,手塚治虫病逝。1997年,萬籟鳴先生過世。

兩位先行者相繼去世,兩國的動畫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起初動漫被日本社會視為淺薄的讀物,僅供兒童娛樂。六十年代,手塚治虫參與製作的《鐵臂阿童木》在電視上熱播,許多家庭的大人與孩子一起觀看,因為故事足夠精彩,動漫逐漸得到社會認可。

七十年代,手塚治虫公司的富野由悠季創作了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八十年代,《聖鬥士星矢》《哆啦A夢》《北鬥神拳》《貓眼三姐妹》等老少鹹宜的動漫問世。

日本動畫沒有局限於少兒,製作出了《新世紀福音戰士》以及《攻殼機動隊》這樣世界觀複雜深刻的作品,成人亦能在動漫的世界感悟人生。好萊塢甚至會照搬日本動漫,拍成真人電影。

相比之下,中國卻默認動畫是小孩子看的內容,動畫內容在低幼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最近幾年,部分國產動畫有了成人化的回歸,只是「成人」二字指的是畫面,卻不是內涵。作品追求打鬥奇觀,故事內核比喜羊羊更顯單薄。

< 成人向動畫《畫江湖之不良人》>

2015年,動畫電影《大聖歸來》登陸院線,以9.56億票房成為當時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國產動畫片。

這部動畫製作精良,但只有殼子好看,故事沒頭沒尾,而且依舊沒能擺脫低幼化的影響。《大魚海棠》與《大護法》也是類似,畫面精美卻故事薄弱。

低幼的故事做久了,創作者回不去了。

1980年,手塚治虫第一次來到中國,見到了他的童年偶像萬籟鳴,說:「當時就是看了你的動畫才決定走上這條路的。」

在動漫發展史上,我們曾領先日本一個身位,現在卻幾乎在各個維度(票房除外)上都輸了陣勢。

< 手塚治虫送給上美廠的畫 >

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49億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票房紀錄。但相比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這部影片很難稱得上特別出色。

當然,還有人在為國漫發力。也許幾十年後的某一天,又會有一個外國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說上一句:我是看了你的作品才走上了動畫這條路。

參考資料:

[1] 鄭淵潔,少兒不宜正是對人格的尊重

[2] 回眸中國動畫八十年

[3] 「再見了,紅色中國」——宮崎駿為什麼對中國失望至極

[4] 《葫蘆兄弟》之父「胡進慶」逝世,中國動畫路在何方?

[5] 見證者——胡進慶

[6] 《花木蘭》:從花木蘭看審美形態的二重性

[7] 成熟是一場瘟疫,說話是一種特權——《大護法》影評

[8] 永遠的《大鬧天宮》和萬籟鳴老師

[9]30年了,《黑貓警長》短命真相曝光

相關焦點

  • 黑貓警長這部84年的動畫為什麼只有短短的五集
    黑貓警長這部84年的動畫為什麼只有短短的五集今天呢小編就來說一說黑貓警長這一部動畫片,於1984年上映,卻只有短短的五集。集數雖然非常的少,但是在豆瓣上的評分卻有著8.4分。黑貓警長在84年就播出了,但是小編作為90後卻只是知道這麼一部動畫片,偶爾有一些印象而已。
  • 能暴露你年齡的三部國產動畫,其中的《黑貓警長》為何僅有五集?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歷史上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跟現在的動畫製作公司相比,它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那個年代的2D動畫還叫做「美術片」,像耳熟能詳的《小蝌蚪找媽媽》、《黑貓警長》、《大鬧天宮》等等,它們給70、80後留下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 《黑貓警長》為什麼只有5集?因為導演被退休了!
    主題曲「啊哈哈啊哈哈黑貓警長」更是紅遍大街小巷。這句歌詞就相當於自帶音效,看到文字就能自動跟著唱出來。黑貓警長群星 - 生於七十年代(動畫)除了劇情和主題曲,《黑貓警長》每集的結尾也超獨特。《黑貓警長》的結尾,卻是警長用槍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超有創意。但可惜的是,這麼受小朋友歡迎的《黑貓警長》,卻只有五集。第五集警長打出請看下集之後,就再也沒有下集了。小時候,我們都以為《黑貓警長》有很多集,因為幾乎每天電視臺都在放它。
  • 一部只播放了5集的動畫片 「黑貓警長」大電影8月上映
    請廣大粉絲放心,就我們採訪到的情況是:大家擔憂的情況不會出現——動畫電影《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仍然以2D形式上映。    那麼一部只播放了5集的動畫片,為什麼讓這麼多人惦記到現在,還強烈要求不要改畫風?記者 陳淑芝    這隻貓曾經風靡全國    1984年,《黑貓警長》一在電視臺播出,就引起轟動。
  • 五集停播?誰殺死了的你的童年回憶《黑貓警長》
    黑貓警長和平維護,白貓白鴿將其輔助。罪犯技窮左支右拙,風頭無兩四海為賦。一代經典五集停駐,三十年後鮮有回顧。九月四日,《黑貓警長》的作者,戴鐵郎先生逝世。至此,《黑貓警長》時代最後的餘溫也漸漸消逝。而這部曾經享譽中國的現象級作品,其經歷更是十分坎坷,僅僅播出五集便遭到停播。到底是誰殺死了黑貓警長?這是二十多年來眾說紛紜的一個謎團。
  • 《黑貓警長》為什麼只有5集?播放1集就被叫停,理由是缺少孩子氣
    30年過去了,你是否還記得《黑貓警長》這部國產動畫作品。《黑貓警長》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根據諸志祥同名小說改編,戴鐵郎、範馬迪、熊南清製作的動畫作品,全集只更新了5集。該動畫自1984年播出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們的喜愛,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少兒的美好記憶。
  • 解密《黑貓警長》只拍五集:遠比知乎說的複雜 「心酸」背後更有隱情
    在1987年播出的《黑貓警長》第五集片尾,黑貓警長最後舉槍逐字打出「請看下集」的字樣。然後,就沒有下集了。許多小朋友耿耿於懷到大朋友:為什麼只有五集,然後就停播了?而近日一篇題為「《黑貓警長》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後的故事讓人心酸」的知乎日報答疑文章在網上熱傳,激起不少網友的同情和憤慨。
  • 兒時的黑貓警長,竟然只有五集,經典形象卻有兩個「父親」
    當看到黑貓警長大勝來,小夥伴們歡呼雀躍。然而,小時候怎麼也看不夠的黑貓警長,竟然只有五集,而它的創作之路,也是歷盡艱辛。技術有限,上美廠迎難而上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經歷浩劫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美廠」),慢慢從廢墟中復甦。
  • 《黑貓警長》導演「戴鐵郎」逝世!他的作品,曾讓宮崎駿驚嘆不已
    嘿,當年可是上海美影廠百花齊放的年代(《三毛流浪記》《葫蘆娃》《阿凡提》《舒克和貝塔》《魔方大廈》等等名垂影史的佳作都是在那個年代井噴的),而戴老導拍的《黑貓警長》竟也能脫穎而出,相信也足夠確證這部動畫的高企能耐了。
  • 黑貓警長這麼經典的動畫片,為何只拍了五集呢?
    《黑貓警長》播了5集,但在第5集結尾黑貓警長打出「請看下集」的字樣後,觀眾們卻再也沒能等來第6集。這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疑惑。近日一篇揭秘為何《黑貓警長》未出現第6集的文章在微博熱傳,文中稱「戴鐵郎先生的原話:『那天我被叫去人事處,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那一瞬間我愣住了。
  • 永遠的《黑貓警長》,感謝您帶來的童年回憶
    9月4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微博發布訃告,著名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先生,因病於2019年9月4日19點25分去世,享年
  • 《黑貓警長》為何被稱為「童年陰影」?5集之後為何就停播了
    《黑貓警長》對小編來說到 童年回憶,小時候沒有家裡沒有電視,搬著小板凳去別人家看的,每一集都捨不得錯過。當時也沒有想太多,現在想想,所謂的「童年陰影」也應該是裡面的一些劇情,畢竟還是有人不能接受裡面的「黑暗劇情」,認為不適合小朋友看。
  • 黑貓警長,葫蘆娃,藍貓淘氣,這些暴露年齡的動畫,求補充
    黑貓警長1. 黑貓警長還記得那隻穿著黑色警服,一身正氣,屢次偵破奇案,保衛森林安全的黑貓麼?童年記憶最深的作品,即使看不懂劇情也要趴在電視機前,找那隻警察貓,或許現在近視就是當年埋下的隱患。《黑貓警長》第一部誕生於1984年,劇情只有5集,簡直不敢相信。
  • 觀眾再也等不到《黑貓警長》第六集了
    我們沒等到《黑貓警長》的第六集,這部經典動畫的創造者就永遠離開了我們。新京報記者從上海電影美術製片廠獲悉,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因病於2019年9月4日19點25分去世,享年89歲。其後,上美影官方也發布訃告。
  • 黑貓警長 上世紀最經典的國產動畫片之一
    整個系列只有5集。絕對是國內原創經典動畫之一 。雖然只有少得可憐的5集。動畫片從1984年播出以來,受到廣大少年兒童們的喜愛,成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少年們的美好記憶。黑貓警長黑貓警長動畫片中的主角,帶領森林警察們同森林罪犯,老鼠、食猴鷹、
  • 《黑貓警長》之父去世 三十多年前為何選貓當警長
    原標題:三十多年前為何選貓當警長 因為熊貓顯笨拙老虎不聰明 記者昨日獲悉,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因病於9月8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74歲。 諸志祥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童話《八戒回鄉》、《黑貓警長》、《黑貓警長與外星人》等。其中,《黑貓警長》曾獲全國第一屆優秀兒童文學獎,後被改編為動畫片劇本並播出。
  • 國產動畫中的「貓」,除了《黑貓警長》還有他們,你看過嗎
    日本有很多動漫中都有貓的元素,但其實我們國產的動漫也有很多以貓為主角,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國產動漫中的那些貓。1.《黑貓警長》在該動畫片中,講述了機智、勇敢、帥氣的黑貓警長率領警士痛殲搬倉鼠,破偵螳螂案,消滅一隻耳等一個又一個危害森林安全的案件,令森林中的各種動物得以過上安枕無憂的日子的故事,相信黑貓警長大家都很熟悉,小時候都看過《黑貓警長》。
  • 繼黑貓警長,藍貓,虹貓,京劇貓之後,又一隻國產貓來了!
    在國產動漫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經常都會把角色設計成動物形象,從早期的《黑貓警長》《小虎還鄉》到現在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全都是這樣的情況。一般我們提到國產動漫,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動物形象,而在這些形象之中又以貓這種動物的形象最多。
  • 《黑貓警長》5集之後徹底夭折,了解真相後,默默地抹一把辛酸淚
    《黑貓警長》5集之後徹底夭折,了解真相後,默默地抹一把辛酸淚1987年,《黑貓警長》第五集播完,黑貓警長用槍逐字打出「請看下集」的字樣後,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黑貓警長》為什麼播出五集之後就夭折了呢?
  • 「一隻耳」未死 《黑貓警長》的故事還在繼續
    [導讀]動畫片《黑貓警長》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堪稱國產動畫的經典之作。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黑貓警長》在上映之初曾一度被「打入冷宮」。但逆境中的「黑貓」還是頑強地贏得了一致好評。《黑貓警長》主題曲曾伴隨著諸多70後、80後度過了童年時光,動畫片《黑貓警長》因此也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堪稱國產動畫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