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首隻人工環境下自然繁育小海豚在贛州誕生

2021-01-1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7月22日,在贛州極地海洋世界海洋館內,一隻小海豚緊緊跟隨著海豚媽媽在水中暢遊,一會兒潛入水中撒歡,一會兒露出水面張望,將遊客的心都萌化了。這隻小海豚是7月6日在贛州極地海洋世界誕生的,為省內第一隻人工環境下自然繁育成功的小海豚。

&nbsp&nbsp&nbsp&nbsp贛州極地海洋世界海洋館負責人鄒林告訴記者,去年6月8日,海洋館迎來首批海豚。有一次,獸醫對海豚進行定期體檢時驚喜地發現,雌性海豚「朱麗葉」疑似懷孕。經過進一步B超檢查以及對孕酮的監測,最後確定其懷孕。海洋館立即成立海豚繁育小組,將懷孕海豚單獨餵養,為她營造安靜的待產環境。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海豚媽媽「朱麗葉」,今年8歲,體重246公斤,懷孕周期為12個月左右。整個懷孕期間,馴養員時刻觀察她的情況,每日體檢、測量體溫,並根據身體情況及懷孕周期的遞增,為她及時補充孕期所需的鐵、葉酸等各類微量元素。在馴養員精心呵護下,小海豚順利誕生。

&nbsp&nbsp&nbsp&nbsp據馴養員介紹,新生小海豚不會吸奶,海豚媽媽需要努力挺起自己的腹部極力將乳頭靠近幼豚的嘴巴,將乳汁射入幼豚嘴內。她還教會小海豚遊泳,定時幫助小海豚躍出水面呼吸,避免發生溺亡。剛出生的小海豚視力沒有發育完全,母海豚會在小海豚靠近牆壁時迅速趕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小海豚,避免小海豚撞到堅硬的牆壁。馴養員介紹,海豚媽媽對於小海豚的精心照顧出乎他的意料。「因為自然界或人工飼養環境下的海豚媽媽大部分都會對頭胎海豚的出生不知所措,或者出現棄嬰等現象。而『朱麗葉』對小海豚的盡心盡責給我們減輕了相當大的工作量。」

&nbsp&nbsp&nbsp&nbsp除了海豚媽媽的保護,馴養員也一刻不敢鬆懈。他們24小時輪流蹲守在池邊,時刻充當「人肉沙包」,防止小海豚撞壁受傷。不僅如此,小海豚的呼吸次數、吃奶頻率、吃奶量、每次吃奶的持續時間以及排便情況等,都需要全天候觀察並做好詳細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目前,小海豚發育得非常好,能獨立自主遊泳的時間越來越長,還經常會和媽媽撒嬌,時不時露出水面向馴養員張望,實屬賣萌好手。

&nbsp&nbsp&nbsp&nbsp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告訴記者:「這隻新生小海豚系瓶鼻海豚,這種海豚很聰明,性格友好、活潑而富有好奇心。」 (章 璋 記者 鄒曉華)

相關焦點

  • 華北地區第一隻人工飼育環境下自然分娩的小海豚誕生
    新京報訊 5月10日,華北地區第一隻人工飼育環境下自然分娩的的小海豚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亮相。這隻小海豚於5月6日凌晨誕生,經過4天的生長,小海豚目前發育良好。小海豚的媽媽名叫Sanba,今年十歲,體重250公斤,懷孕周期為12個月左右。
  • 中國華北地區首隻人工飼育小海豚在天津誕生
    中國華北地區首隻人工飼育小海豚在天津誕生 (1/3) "← →"翻頁
  • 上海首隻自主繁育阿德利企鵝誕生 萌值爆表
    【解說】近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迎來華東地區首隻出生的阿德利企鵝。據了解,此次的新生企鵝寶寶是國內目前為止成功存活且體型最小的阿德利企鵝。  阿德利企鵝在企鵝家族中屬於中、小型種類,成年企鵝身高約50釐米,體重在3到5公斤左右,身上色彩僅有黑白配色,非常好辨識。2018年10月,20餘只由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自主繁育的阿德利企鵝在園區「安家」。
  • 中國人工繁育成活首隻雪豹滿周歲
    ­  中新社西寧6月10日電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10日對外表示,位於該園的中國唯一雪豹人工繁育基地育活的首隻雪豹,並達到一歲齡,園方當日同步啟動徵名活動。­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
  •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首隻自主繁育的太平洋短吻海豚定名「小布丁」
    中秋國慶雙節之際,也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新生太平洋短吻海豚即將百天的紀念日,這隻華東首例自主繁育的太平洋短吻海豚,海昌海洋公園首隻自主繁育的太平洋短吻海豚自出生以來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小海豚滿月之際,大家也紛紛為小海豚起名,經過線上、線下的綜合投票,最終選定了「小布丁」為小鐮鰭海豚的名字,寓意著萌動可愛,團圓美好。
  • 江西迎來省內首個方特樂園,耗資34.8億元,佔地1000畝,就在贛州
    江西終迎來省內首個方特樂園,耗資34.8億元,佔地1000畝,就在贛州是誰說江西在全國所有省份中存在感最低的?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親自來過江西,沒有感受過這裡的好山好水。江西不僅自然風光好,這裡道教文化、紅色文化都是特色。
  • 首隻「滬籍」阿德利企鵝在海昌海洋公園誕生
    華東地區首隻自主繁育的阿德利企鵝在上海誕生。  東方網記者曹磊12月9日報導:最近,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傳來好消息,華東地區首隻自主繁育的阿德利企鵝在上海誕生。據了解新生企鵝寶寶是國內目前為止成功存活且體型最小的阿德利企鵝。  據了解,阿德利企鵝在企鵝家族中屬於中、小型種類,成年企鵝身高約50釐米,體重在3到5公斤左右,身上色彩僅有黑白配色,非常好辨識。
  • 人工繁育江豚「貝貝」回歸自然水域
    央視網消息:7月6日,世界首例人工網箱豢養江豚成功繁育的後代「貝貝」被放歸天鵝洲長江故道內的自然水域。江豚「貝貝」是世界首例人工網箱豢養江豚成功繁育的後代,經過四年的人工網箱豢養,「貝貝」非常健康。自今年6月1日開始,天鵝洲豚類保護區在人工飼養網箱內對江豚「貝貝」進行野化訓練,6月12日將「貝貝」轉移到長江故道的天然圍網內,為最後的自然水域回歸做準備。7月6日,「貝貝」被放歸天鵝洲長江故道內的自然水域。下一步,保護區工作人員還將對江豚「貝貝」行為、生存以及健康狀況繼續進行監測,幫助江豚進一步適應自然水域的生存環境。據了解,目前江豚保護區江豚總數已逾80頭。
  • 華東首例自主繁育太平洋短吻海豚滿月啦
    華東首例自主繁育太平洋短吻海豚同日喜迎滿月開幕當天,也喜迎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新生太平洋短吻海豚滿月。這隻與本次活動同歲的「神獸」是華東首例自主繁育的太平洋短吻海豚,同時也是海昌海洋公園首隻自主繁育的太平洋短吻海豚。
  • 山東煙臺:瀕危綠海龜在人工環境下繁育成功
    2020年9月2日,經過58天的孵化,6隻綠海龜寶寶在山東煙臺海昌鯨鯊海洋公園成功出殼,這是該公園今年首批在人工環境下繁育成功的海龜。工作人員及時將出殼的小海龜轉移至飼養箱中進行人工看護,確保小海龜的健康。
  • 「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在烏巖嶺保護區自然繁育成功
    「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在烏巖嶺保護區自然繁育成功新華社杭州6月15日電(記者魏一駿)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最近欣喜地發現,3隻自然繁育的黃腹角雉雛鳥已經可以飛上4米多高的橫梁,這也意味著繼2011年以來,烏巖嶺保護區先後人工繁育60餘只黃腹角雉後,自然繁育也獲得成功。
  • 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慶祝首批人工繁育海馬寶寶誕生
    中國網11月7日訊 近日,上海長風海洋世界館內窄腹海龍成功誕下幼子,為海馬家族再添新丁,這也是館內迎來的首批人工繁育的小海馬。為此,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特別舉辦家庭親子日活動,與親子家庭共慶首批人工繁育海馬寶寶的誕生。活動當天,線上徵集的10組家庭和館內的遊客們一同參觀了瑰麗多姿的海馬展缸:灰海馬、日本海馬、虎尾海馬、庫達海馬、內冠海龍等等,種類繁多。
  • 中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江豚已多次獲得成功 建立了完整的繁育...
    王克雄介紹,自1996年建立首個飼養群體以來,長江江豚人工飼養繁育一路發展,至今已建立完整技術體系,包括飼養設施設計、野外馴化訓練、常見疾病防治、妊娠診斷檢測、新生幼豚護理等 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存活、代號為F7C的小江豚2日迎來一歲生日。
  • 野化人工繁育海龜困難重重
    保護區工程師陳華靈介紹,海龜對繁殖環境很苛刻,研究發現,海龜上岸產卵時間集中在4月到10月之間的凌晨,此時外界環境沒有任何幹擾,且海水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卵產下後需要用沙灘上的沙子覆蓋。保護區首任站長張曉榮透露,由於海龜苛刻的繁殖要求,加上利益驅動下的大規模盜獵,上世紀80年代初海龜便急劇減少,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
  • 谷城集中放歸29隻人工繁育河麂
    7月27日,穀城縣在南河自然保護區集中放歸29隻人工繁育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河麂自此,全縣人工繁育禁食野生動物處置工作全部完成。副縣長鄒勇參加放歸活動。目前,全縣存欄人工繁育河麂共有32隻,其中3隻調配給南河自然保護區製作科普標本。本次放歸,綜合考慮南河自然保護區食物充足、野外種群數量不多、生態環境良好、有適宜的棲息地環境和密度,適宜河麂放歸需求。為此,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南河自然保護區選擇了在南河鎮、趙灣鄉兩個放歸點把河麂放歸自然。
  • 今年全球首隻籠養綠尾虹雉誕生
    記者6日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獲悉,在寶興縣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都大熊貓基地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全球首隻籠養綠尾虹雉已在蜂桶寨保護區誕生。據有關資料顯示,綠尾虹雉野外現存數量不足3000隻。  由於野外種群急速下降,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保護機構嘗試以人工擴繁的方式進行搶救性保護,但收效甚微,目前綠尾虹雉全球籠養種群僅剩寶興縣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11隻。
  • 今年首隻秦嶺大熊貓寶寶誕生實現「四世同堂」
    位於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動物園8月21日宣布,該園現年22歲大熊貓「美香」當天順利產下一隻幼崽。一般而言,大熊貓平均壽命約25歲,野外生存條件下為20歲,人工飼養環境下可超過30歲。園方表示「美香」產仔是一個「奇蹟」,因為以它的年齡產仔的概率低於1%。
  • 今年首隻秦嶺大熊貓寶寶誕生!
    2020年首隻秦嶺大熊貓寶寶誕生:2020年8月17日12時56分,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仔,體重152克。永永幼仔的出生,標誌著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迎來「子三代」時代,秦嶺大熊貓家族實現了「四世同堂」。
  • 今年首隻秦嶺大熊貓寶寶誕生
    2020年首隻秦嶺大熊貓寶寶誕生:2020年8月17日12時56分,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仔,體重152克永永幼仔的出生,標誌著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迎來「子三代」時代,秦嶺大熊貓家族實現了「四世同堂」。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初為人母」的永永照顧孩子的動作比較生澀,僅叼幼仔的動作,就嘗試了好幾次才找到竅門,總算有驚無險。
  • 2020年我省人工繁育首隻秦嶺大熊貓寶誕生 雪雪「升級」曾外祖母 秦嶺大熊貓家族現「四世同堂」
    外祖母樓生:今年17歲,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隻人工繁育成功的大熊貓曾外祖母雪雪:今年30多歲8月17日12時56分,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仔,體重152g。永永幼仔的出生,標誌著中心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迎來「子三代」時代,秦嶺大熊貓家族實現「四世同堂」。值得驚喜的是,8月22日中午,大熊貓秦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小公主。永永今年6歲 初次做母親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初次做母親的永永照顧孩子的動作比較生澀,僅叼幼仔的動作嘗試了好幾次才找到竅門,總算有驚無險。不過它的母性非常好,抱孩子的一舉一動總是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