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罪宗,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分別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饕餮及色慾。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座骯髒、陰暗、不停下雨的罪惡城市,一個即將退休的老警察和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探員捲入了一系列可怕的案件。每一個殺人案都和一宗罪有關,這些案件殘忍無比又充滿儀式感。記得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就曾經說過,我對於設計精緻完美,充滿儀式感的殺人手法始終非常迷戀,那種殘酷又充滿智慧的感覺在很多時候讓人慾罷不能。不好意思,內心邪惡總會在這個時候跑出來臭美一下。所以我對於案件的期盼遠遠超過兇手是誰這個巨大的懸念。
觀影的狀態一直是,下一個案件是什麼?死者會以什麼方式死去?他又對應著哪一宗罪呢?片子有一個完美無比的敘事結構,五宗罪後,片子接近尾聲,最後的「妒忌」和「暴怒」一定會落到警察和犯人的身上,不出所料,一個意料之外卻也算合情合理的結局。完美的確完美,可是仍然顯得太過刻意,發生在7天裡的故事,七宗罪孽,七種懲罰,影片開場所有的樓房號碼都是7開頭的,高潮處那個快遞的時間是7點零7分……所有這些,真的有點刻意了。
而影片最主要最精彩的一條線卻恰好是這位簡直可以稱為犯罪藝術家的John,.....
他的大部分臺詞就像宗教的布道語錄。他說:「想要別人聽你說話,光拍拍他肩膀是不夠的,你必須讓他震撼,這樣人家才會認真仔細的聽你說,我沒有什麼特別,我跟常人無異,只不過我的作品很特別。」他自詡是神選擇了他,並把懲罰罪惡世人的工作交給了他,他窮其一生,在七宗罪的每一宗罪惡裡面找到一個人,將之殺死,以做榜樣,懲戒警示每一項罪惡裡的世人。。「一個暴食人間的胖子,一個為惡人辯護開脫的律師,一個傳播病毒的妓女,一個販毒雞姦的毒販子,一個內心醜陋卻只能寄生於靚麗外表的女人,只有在這墮落的人世間,他們才會冠冕堂皇的被認為是無辜的人。」 這五個人分別對應了暴食、貪婪、淫慾、懶惰、驕傲,也就是七宗罪裡面的五個罪行。
John Doe說,「現如今想讓別人聽你的,僅僅去拍拍肩膀已經不夠了,你必須用一記重錘敲醒他們,這樣他們才會聽你所說的……我沒什麼不同的,我也從來沒有特殊過,這是這就是我應該做的,我的傑作。」
在我們看來那種慘絕人寰的罪行在John Doe看來更加慘絕人寰,因為他正是用這種慘絕人寰的罪行來懲罰那些罪惡之人,他或許更加痛苦。他要追求一種極致的善,卻只能用一種極致的惡去實現。佛教說,欲做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主張用善行勸導人向善。可是John Doe的時代是一個麻木的時代,正如他所說,「只有在這個墮落人世裡才能無愧地說這些人是無辜的,並且裝出正義的嘴臉。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在每個街角、每個家庭中看見種種致命的罪行,並且還容忍它們。我們容忍它們因為它們是常見的、雞毛蒜皮的事。我們一天到晚都要忍受它們。好吧,再也不會這樣了。我豎立了典範。世人將我的所作所為進行思索、研究和效仿……直到永遠。」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對,對不?很多人覺得自己是背負著很光榮或是一些很厲害的事情,還有一些人甚至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讓世界去圍繞著他轉。這些其實都只是一件虛偽的事情,世界可以說是一個天平,只要有一遍下沉了,另一邊也必將會上浮,有了光榮,在光榮的背後必將有犧牲,這可以說是一個定論。很多人以自己為中心,但是,這些人永遠不知道,如果世界以你為中心,那麼你所背負的事物是無限大的,所受到的責任也是無限大的。人類之所以崇尚神,那便是因為他一個人背負起了世界。
原以為這態度是為了敲醒這個世界更應該關注人性本身而兇手做的不只是敲醒 而是毀了美好的東西(沙漠噻的妻子以及她純潔的靈魂)和別人珍重的東西,利用沙漠噻對妻子的愛創造了新一個極端的自己(創造了新的惡魔)。這就是矛盾的世界不斷的循環,毀滅創造衍生.......
也許這是個好片子,但結尾所表達的理性觀念太矛盾過於快節奏顯得咄咄逼人.也許我們也知道人性 信仰 知識 世界 自然 這些字眼沒有一個終極答案,越深刻的反思我們就越迷失,無從下手 無從定論。所以片尾老警探說了蒼白卻有力的話:世界是美好的 值得我們去奮鬥。
其實我們孜孜不倦的把最爛最骯髒的地方揭開來剖析,但別忘了所有事物都有對立面那就是美好。 美好不是完美,比如:即使老警探的感情失敗甚至做過悔恨的抉擇,即使擁有時刻提醒自己深思而孤獨的鬧鐘,但他的確擁有清晰的頭腦和強大的內心,以及正面的智慧,沙漠噻提醒了他對待世界的態度,有意思的就在這裡,沙漠噻給了老警探一個珍貴美好的提醒,讓他揭示自己內心深處的悲哀然後煥然一新,然後沙漠噻卻成了最後的傀儡。老警探並沒有選擇和沙漠噻一樣他沒有因為沙漠噻的慘痛經歷把頓悟的新理念一起抹殺,可以說承接了沙漠噻的美好而不是和他一樣陷進毀滅,而是出奇的冷靜,並且探尋了內心深處,所以他交代同行好好照顧沙漠噻。
片中的高智商罪犯以天主教的七罪: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懲罰世人,表示對現實世界冷漠的不滿,與《電鋸驚魂》裡對懲戒的描述不同,《七宗罪》對懲戒的態度保持中立,既不是對懲戒人員的盲目崇拜,也不完全否定這種行為,導演與觀眾一起觀賞故事,然後一起思考。
可以說最後的「憤怒」那麼的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片中不停在埋下伏筆,這就是大衛·芬奇的功底。很多人對一人(不劇透)是否死表示懷疑,其實我覺得小約翰所謂的傳教殺人,並不是全部的理由,其中還包括他私人的理由,證明自己。就像黑人警察說的,如果你僅為傳教,為何你如此興奮。
以個人所見,暴食,貪婪,懶惰,嫉妒,傲慢,暴怒,性慾,這些都是人的天性。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幾項甚至全部,人不能拿自己的天性去為難或者怪罪自己,因為我們生來如此,無法改變,但是卻可以自制。而犯罪,是幾個別人無法控制收斂這些天性,膨脹到為了滿足自己傷害了他人身體,利益,這便是我理解的犯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