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故事
唐代有位詩人叫賈島,他平日遣詞造句常常琢磨到如痴如的地步。有一天,他騎在驢背上,邊趕路邊琢磨著自己做的一首詩。詩中有一處他總是拿不定主意,那就在「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不知道是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
賈島一邊嘴裡「推,敲」地念叨著,一邊伸出手做著推門和敲門的姿勢。他只顧全神貫注地反覆琢磨詩句,不知不覺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裡。韓愈手下的人將賈島捉住,帶到了韓愈馬前。賈島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一說明,請求恕罪。
韓愈是位大文學家,他看到賈島如此痴於作詩,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稱讚他認真創作的態度。韓愈對賈島的詩句很感興趣,便和他並馬前行,一邊交流,一邊推敲二字的選擇,最後在兩位大家的交流下,選擇了「敲」字,這樣更形象。這也是「推敲」二字的由來。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會用到很多的動詞,對於小學生來說,掌握必要的動詞,能更好地在寫作上描述自己的意境,也使文章更有活力。
知識小課堂:
1、動作行為動詞
坐、看、聽、打、拿、批評、宣傳裡、學習
2、心理活動動詞
愛、恨、怕、想、喜歡、害怕、想念、覺得
3、表示存在、變化、消失的動詞
有、在、存、存在、出現、失去、消失
4、判斷動詞
是
5、能願動詞
能、會、願意、敢、應該、要
6、趨向動詞
上、下、進、出、回、過、起、開、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過來、起來、開
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過去、開去
外來詞
1、音譯:直接按照原語言詞彙的發音轉換成漢語詞彙,像漢語翻譯規則規定對於傳統上非漢字國家的地理名稱、人名按照意譯直接翻譯:如斯裡蘭卡國( Sri Lanka)美國「紐約」( New York)沙發」(Sofa)。
2、音譯+類名:芭蕾舞、卡車、吉普車。
3、音譯+意譯:馬克思主義( Marxism)、「卡片」(card)。
4、直接借用書寫形式:
①只借書寫形式不借讀音:典型的是日借詞,如我們經常提到的「場合」、「積極」、「勞動」等等都是從日語借用過來的。
②既借書寫形式又借讀音:主要是漢語外來字母詞,如CPI、WTO、ECF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