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角蛙家庭寵養方法

2020-12-04 吉山花瑤

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角蛙家庭寵養方法

蔣明健

一、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蝌蚪培育

角蛙的發育和變態(指受精卵發育變態成幼蛙)的歷程因種而異。主要是角蛙對長期生活環境適應的結果。

1.親蛙優選配對

角蛙經過2~3齡達到性成熟,選擇個體健壯、體型完美、色彩豔麗、血統純正的雌雄性個體作為親本,同時避免近親繁殖;成體雌雄辨別並不困難,雄蛙體型較小,最大約10cm左右,嘴巴的比例也比較小。雌蛙的體型比較大,最大約15cm,而且嘴巴佔身體的比例更大。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呱呱」的鳴叫求偶。用手輕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發出鳴叫,雌蛙就幾乎不會叫或是只會發出低沉的喉音。

2.交配

在自然繁殖條件下雄少雌多,一般採用2~3隻雌性配1隻雄性,以保證受精效果。自然條件很少有角蛙繁殖,因為很不容易找到合適的配偶配對。目前出售的人工飼養個體大部分都是雌性,極少雄性個體。所以個人飼養者繁殖成功的也較少。儘管角蛙飼養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是難以把控的技術,因為角蛙必須經歷1~2個月的乾燥低溫期的特殊環境才能誘發交配,將配對好的雌雄角蛙放在鋪滿潮溼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嚴格控制在20~21℃,讓水苔自然幹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以備不時之需,讓其自然交配,也可使用注射蛙類催產激素的辦法刺激交配和產卵,方法和使用劑量按說明書操作。

3.產卵及胚胎發育

將人工選育配對交配成功後的雌蛙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水陸具備、布滿水草的水池(槽)內,並控制好水溫、酸鹼度及溶氧等,雌蛙會將卵產出附著於水生植物旁。角蛙的胚胎發育(受精卵變成蝌蚪)需要2~3天的時間,不同的種類差異很大,如中國林蛙胚胎發育累計需7天左右,而牛蛙只需5天左右,棘胸蛙卻要l0天左右。胚胎發育又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溫度、溶氧量、酸鹼度、機械振蕩和鹽度,其中溫度的影響最大。在適溫範圍內,溫度高發育快。溫度在14℃以下或者37℃以上胚胎發育停止或發生畸形,甚至死亡。角蛙的胚胎發育可以分為不同時期,一般可細分為25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一定的發育時間。

4.蝌蚪培育

由於新出生的蝌蚪就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其躲藏,有條件的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蝌蚪生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變態轉化為角蛙。

蝌蚪的攝食方式與魚類相似,將粉狀食物與水同時吸入口腔,然後將水從鰓裂處壓出,食物被吞下;另外,蝌蚪口緣的角質齒,能啃下食物微小顆粒,與水一起吞入口中。

蝌蚪的食物種類有藻類、原生動物、昆蟲、水生植物碎片等。如牛角蛙蝌蚪的食物有藻類植物、單子葉植物、浮遊動物、有機顆粒及腐敗有機物等。人工飼養表明,角蛙蝌蚪能取食豆餅、麥麩、蚯蚓粉、魚粉、魚肉、動物內臟等。

由此可見,蝌蚪以吃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人工飼養時,可通過馴化,食物可逐漸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而吃配合飼料。

5.變態管理

角蛙的變態是指角蛙的幼體(蝌蚪)變成成體的過程。也就是為了適應成體蛙的陸棲生活,改變幼體水中生活的外形特徵和內部結構。主要表現為:蝌蚪的尾部和鰭褶被吸收並完全消失;鰓被吸收、鰓裂閉合、圍鰓腔消失;角質齒和角質顎脫落,口部形態發生變化。洩殖腔管退化;某些血管退化和雙循環形成;四肢發育;中耳發育與第一咽囊相連,鼓膜發育;眼從頭的背部突出並長出眼瞼;舌長出;皮膚結構發生變化,上皮層增加、表皮細胞角質化、皮膚腺體發育並沉入結締組織層,皮膚出現新的顏色和斑紋;各器官系統逐漸分化、發育和完善。在變態過程中整個身體縮小。該期間主要是保持水質清新,滿足身體變態的營養需要,同時在池內設置緩坡幫助其順利登陸,提高幼蛙成活率。

二、幼蛙養殖

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吃東西不小心哽死或撐死外,倒也沒什麼致命的病症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角蛙是飼養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3~5cm的小型角蛙,建議三天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一次餵2隻,約2cm的小魚的分量。6~8cm的中型角蛙,建議一周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 一次餵2 只,約5cm大小的魚的分量。

三、成蛙養殖

蛙是守株待兔之獵食者,可供應的食物包括所有會動的昆蟲、蚯蚓、飼料金魚、乳鼠及其他蛙類等,基本上它們什麼都會吃,甚至連肉類也會吃。餵食時晃動食物進行誘食,刺激食慾。3cm的角蛙,約2-3天餵飼一隻蟋蟀或小金魚即可。若餵飼過量,它們會出現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餵時間,就是清早和傍晚,當然下午也會進食,只是反應比較遲鈍一些。3cm以上時,可投餵乳鼠等餌料,但每次餵飼間隔時間則要拉長,可7~10天餵一次。若經常餵飼,雖然會長大得很快,但只會長脂肪,而不長肌肉和骨骼。在原棲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類的幼體,所以不適合與其它蛙類或大小差異太大的同類混養。

1.飼養空間

角蛙可以飼養在任何有水的空間,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過它體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對溫度的要求也不高,成年的角蛙(由吻端至洩殖孔長10~15cm)可以很舒適地生活在一個塑料的儲衣箱或10L大的水族箱內。如果是需要展示,可選厚達數英寸的軟木樹皮塊或者較光滑的石子墊底,石子要比較大,以免被當作食物吞咽下去。角蛙養殖切記不要被太陽光或其它強力紫外線直接照射,若要照明的話,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螢光燈管,或一般白質光管。

飼養中儘量避免以手直接觸摸角蛙,更換底材時以網或鏟把角蛙從後撈起,移至水盤清潔,接觸過角蛙及其它兩棲類動物後,必須要徹底洗淨雙手。

2.飼養環境

角蛙可以飼養在任何有水的空間,一般角蛙會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極少移動,所以空間大小不拘。只要能觸及到水又不被水淹沒,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寵物角蛙應該獨立飼養,飼養缸裡面可鋪設無菌土,上放溼透的水苔,或一塊1~2cm厚之溼透海綿供其歇息,但切勿選用有尖銳硬角的石塊,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餌時刮傷。溫溼度,飼養角蛙的溼度要求要高,要達到85%或以上;另外它們的適溫在26~29℃,晚上最好可以降低溫度約3~5℃。在冬季則可利用電氈加溫,而夏天則不需要任何保溫設備,只要把飼養缸放在陰涼通風之地即可。

3.水質管理

應該使用已經除掉氯氣的水、過濾水,或是泉水。自來水可以通過化學方法,或者煮沸,或者放在敞開的容器裡過夜來進行除氯。兩棲動物是不喝水的,它們依靠皮膚來吸收水分,所以要提供一個大水盆子,讓蛙可以很容易地爬進爬出。最簡單的布置方法,就是將一個裸缸傾斜放置,讓較低的一端蓄上一英寸左右的水。水應該每兩天換一次,或者一旦髒了馬上就換掉,尤其是看到有排洩物時,更要儘快清理,因為排洩物中的化學成分會傷害角蛙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飽後,會把身體藏在底材中,只露出頭部。每天向飼養缸中噴灑清水,以維持缸中溼度,避免角蛙皮膚乾燥。

4.飼料投餵

角蛙吃小鼠、金魚、蚯蚓等,幾乎一切在它們面前活動的東西。一隻成年角蛙每周的食量不應超過一隻中等大小的小鼠或兩條較大的飼料金魚。它們好像總是處於飢餓狀態,但是餵得過多會導致蛙極端超重,使得它可能無法長期保持健康。要投餵活洱,如果是死的,要用鑷子夾著在它面前晃動。如果是餵小鼠,最好是餵剛處死的或是解凍的小鼠,因為這樣對蛙來說,比較安全。

5.蛙病防治

蛙類偶爾會在短期內顯得腫脹起來,並且後肢作出痙攣樣的動作,在全身擦拭,這是蛻皮時正常的行為。蛙很快就會以這種方式褪下它外層的皮膚,並暫時地裹著一層清澈的黏液,這層黏液不久就會消失。如果角蛙顯得沒精打採,食欲不振,而又不是因為環境溫度太冷,這就要引起注意了。首先是檢查水質,然後是空氣品質(空氣中的汙染物可以落在水裡,也可以直接作用在動物身上),再後是食物。被稱為「紅腿病」的細菌性感染,有時候也會影響到蛙類。其特徵為蛙的腹部或後腿的下側發紅,如果不加治療,往往會致死。使用含抗菌素的漁藥進行治療,按漁藥使用說明操作。不要使用消毒劑;留在缸裡的消毒劑對蛙是有害的,甚至會殺死它們。用溫水和少量溫和的洗滌肥皂來清洗魚缸。徹底衝洗,完全弄乾,以除去任何來自於自來水中的氯氣。

6.抓捕要點

除了作體檢和搬動角蛙所需,否則不應把它們抓在手裡。所有兩棲類的皮膚都具有通透性,對毒素很敏感。如手上就沾滿了對蛙來說是有毒的物質(髮膠、殺蟲劑、粉筆灰、墨水、消毒劑、肥皂,等等),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在抓角蛙前一定要將手徹底洗淨。抓的時候,要一隻手抓住它的兩條大腿,而另一隻手在腹部下面託住身體。避免單單通過腿部來抓握角蛙(會造成骨折),或單單通過身體(過度擠壓會造成內傷)。

四、角蛙家庭寵養方法

(一)水棉法

1. 環境設置:飼養箱內一半面積放入海綿,而後箱子底部裝水至海綿的一半深度。幼體角蛙比較容易產生緊迫感,建議設置一個山洞模擬它能鑽入土裡,滿足它隱匿的特性。成體角蛙已經養久了,就不存在此問題了。

2. 環境維持:要用這個環境有個必要條件,必須每個星期固定清洗一次海綿及飼養箱並堅持在發現水中或者海綿上有糞便的情況換水,如果持續做到這點就可以保證飼養箱內的乾淨。

3. 清洗方法:清洗時先將角蛙拿出放到單獨泡水容器泡水,無需溫水也無需冷水,和原環境水溫差不多為好,角蛙泡水同時清洗飼養箱子,清洗海綿,衝洗擠一擠甩幹後加水即可,角蛙泡水時間大概10分鐘足矣,讓它在容器中舒展一下筋骨,然後再放入原飼養箱中。同時要保證飼養盒內部通風,不然凝結水汽滴到海綿上,乾濕分離法就失效了。這樣飼養不僅方便、美觀、易於觀察,也利於角蛙舒適生活和良好生長。

4. 細節:放入飼養箱底部海綿一塊,大小為一半水一半陸地,讓角蛙自行選擇幹或者溼。

顏色儘量不宜用黑色,因為角蛙會隨著環境自行調整顏色,建議綠角蛙我們就用綠色的生化棉,金黃的就用黃色的生化棉。

加水的話,水深達到海綿厚度的一半為最佳。這個環境看似簡單,但內涵乾濕分離的概念,剛加水時海綿會整塊吸滿水。但很快的水會透過海棉結構往下流,海綿表面會保持乾燥,這麼一來角蛙就可以自己選擇要待在幹或溼的地方了。

(二)盆棉法

這環境與水棉法的差別只在於水用水盆裝起來而已,但光是這個動作就可以簡化保養動作。

這環境的保養只需要取出水盆並清洗換水即可,而且就算偷懶不想換水拖長了換水的時間也不會造成髒亂。因為海綿是幹的,排洩物不會像水棉法一樣立刻擴散在底部,平常若看到海綿上有排洩物夾出來即可。

角蛙的飼料主要為小飼料魚,最好是拿回家加水飼養,如果要冰凍需常溫解凍(注意是必須做到完全常溫解凍,最好不要加水泡,這樣會流失營養)。3~5cm的小型角蛙,建議三天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一次餵2隻,約2cm的小魚的分量。6~8cm的中型角蛙,建議一周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 一次餵2隻,約5cm的大小魚的分量;9~11cm的大型角蛙,建議一周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一次餵4隻,約5cm大小魚的分量;12cm 以上的特大型角蛙,建議一周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一次餵 5隻,約5cm大小魚的分量。

相關焦點

  • 角蛙吃什麼?角蛙食物(飼料)介紹
    安全性:我們飼養的常見角蛙都是經過穩定人工繁殖培育而獲得的,也就是在爬寵界俗稱的CB品種。CB角蛙的優點是更適宜作為「觀賞」蛙類被我們所飼養。所以我們在飼養人工繁殖的角蛙過程中,就需要避免給他們提供具有風險性的食物。如在草叢裡抓來的蟋蟀,螞蚱,等昆蟲。或池塘裡捕撈的魚,青蛙,在小區裡挖來的蚯蚓等等,這些野生食物都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需要注意避免投喂。
  • 角蛙:長得兇,可是人家……實際上也兇啊!
    我們飼養的多數角蛙是經過數代人工繁殖的個體,也就是爬寵圈裡所說的CB個體,這種個體的角蛙特點是幾乎排除了野外寄生蟲(因為人工飼養,餵食人工繁殖的食物),減少了捕捉或運輸時帶來傷痕的機率,和攜帶細菌的風險,更加適合作為觀賞爬寵進行飼養。
  • 吳同利:角蛙爸爸的萌寵世界
    ,中國角蛙人工規模化繁殖的創始人之一吳同利從2003年開始從事小寵事業。2017年,角蛙爸爸農場繁殖出了10幾個品種,並突破了巴西角蛙的繁殖(全球難題),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角蛙人工養殖基地。農場現已累積300隻種蛙,共繁殖6萬餘只小蛙,銷售額200萬,銷售客戶遍及中國23個省及4個直轄市,線下代理和線上代理500多家,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2017年10月,崔博士自然科學團隊帶領樹人小學的部分學生參觀角蛙爸爸養殖基地,進行角蛙知識的科學普及實踐。
  • 角蛙品種全記錄
    不少新手分不清它們和鍾角蛙,比較簡單的方法是看花紋色域和頭型,首先普通南美角蛙除背紋外的花紋普遍沒鍾角蛙零散細碎,南美的比較大塊;再而,一般鍾角(除了綠鍾)背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紅色區域;最後南美眼睛上的犄角比較明顯,而大多鍾角幾近沒有犄角,鍾角的頭部鼻子那有個鈍鈍的角度,看起來頭部更寬厚立體。儘管最親民的價格來自南美,但南美大家族裡同樣有身價逆天的日本變異神南美角蛙。
  • 夏九爬寵社:古靈精怪的角蛙,是非常呆萌的吃貨
    大家好,我是夏九爬寵社的小編夏九,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帶來爬寵的相關資訊和飼養指南,希望大家喜歡,讓我們一起體驗各種爬行動物帶來的樂趣吧!角蛙是一個十足的吃貨,可能是應了那句「嘴大吃四方」,角蛙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吃吃,角蛙並不只有一種,它至少有九個亞種,分別是巴西角蛙、蘇利南角蛙、哥倫比亞角蛙、秘魯角蛙、魔鬼蛙、厄瓜多角蛙、草原角蛙、綠角蛙和鍾角蛙。其中以鍾角蛙最為常見,其次是南美角蛙。蘇利南角蛙價格最高,也被叫做霸王角蛙和亞馬遜角蛙。
  • 【角蛙飼養】這個角蛙環境應該學習
    飼養角蛙的器皿最好有蓋,以防角蛙出逃(高於30釐米可以沒有蓋子)。所選器皿原則上越大越好,寬敞的空間對寵物的生長絕對有益。如何布置可以用比較流行的這種「乾濕分離法」。但很多朋友花了大心思大價錢布置得環境卻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原因就是你造的景未必就是角蛙喜歡的。
  • 角蛙飼養指南(新)
    角蛙皮膚通透性很強,所以上手時一定要洗乾淨手,防止有毒物體通過角蛙皮膚進入體內。角蛙怎麼養?角蛙新手入門飼養教程。首先,蛙類,學術上屬於無尾目,它們佔據了兩棲動物中的絕大多數,廣泛的分布在世界上除了南北極的各類地區。目前已知的無尾目種類有20餘科,300餘屬,將近2500種,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不同的種類棲息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樹林、水塘甚至沙地都能發現他們的身影。
  • 角蛙吃什麼?角蛙食物投餵經驗
    2,蟋蟀,杜比亞,櫻桃蟑螂等人工繁殖的昆蟲在此我將這幾大主流昆蟲飼料放在一起進行總結。這幾類昆蟲飼料常出沒在國內外各大角蛙飼養經驗文章中,但是平日飼養中很多蛙友抱有疑問,如「蟋蟀好像沒什麼營養」,「餵多了蛙等著僵吧」「餵蟲子不長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蝴蝶角蛙壽命多長,是哪裡的產地?
    ,屬於角蛙的一類,但並非原生態野生種,而是人工交配繁殖霸王角蛙和南美角蛙的雜交種,具有霸王角蛙和南美角蛙的雙重特徵,已經成為角蛙市場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幾乎是每個蛙友手中必有的品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蝴蝶角蛙壽命有多長吧!
  • 黃金角蛙壽命有多長?怎麼養?
    角蛙的品種有很多,主要有南美角蛙、黃金角蛙、鍾角蛙、蝴蝶角蛙、霸王角蛙,也不乏有許多變異體。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黃金角蛙壽命有多長?怎麼養?
  • 角蛙大特惠活動來了!還有少見的秘魯、巴西角蛙哦~ | 肆養上新
    巴西角蛙是最大的角蛙品種,據說能長到 20 釐米(不過,現在有很多人懷疑大小問題,人工飼養環境下,還沒見過這個大的個體)。成體體型維持在 5 ~ 8 釐米之間,四肢和身形都比較短,個別養了七八年的個體能到 10 釐米。體色有茶褐色和綠色兩種。
  • 角蛙飼養大全——不認真看會後悔的
    不管用哪種底材或環境飼養角蛙,例如水苔好了,沒有任何飼養者可以保證每次清洗後100%不會殘留這些毒素,而洗水苔、換新水苔的中間都有個期間,這期間就是毒素的蔓延期,一般市售的角蛙,例如南美,基本上都是人工繁殖的,人工繁殖的角蛙對於環境的適應力比野生的好,所以牠能在毒缸中 [ 撐 ] 久一點,霸王角蛙具有野性,野性加速對毒素的排斥感,生存於毒缸中的牠,當然很快就會死,
  • 黃金角蛙 精緻可愛
    近日,熱映電影《單身男女》中那隻貫穿全場的「蛙兄」成了不少人眼裡的愛寵,其實電影中的「蛙兄」就是一隻角蛙。家住西工區的李曉晨也養了一隻角蛙,是一隻小巧可愛的黃金角蛙,又名「招財蛙」。  角蛙,顧名思義,應該是身上有角,可記者瞧來瞧去,也沒找到這個小傢伙身上哪裡長了角。
  • 最全「角蛙」攻略
    角蛙可以說是最普遍的爬蟲寵物之一,飼養非常簡單。原產於南美洲,目前市場上大多是人工繁殖的種類,是人氣非常高的寵物。剛入手的角蛙可能會有出現緊張的情況,跟所有的爬蟲一樣,需要先靜養一天,之後再試著餵食,通常健康的角蛙都是貪吃鬼,他們最大的器官就是一張大嘴,幾乎只要能吃得下的東西都會來者不拒。
  • 還有最大蠑螈和最大角蛙哦~| 肆養上新
    冬天一天天臨近,天氣越來越冷,大家千萬別忘了給爬寵加上需要加熱裝置。  虎紋蠑螈非常的好養,它們常常被形容成長尾巴的角蛙,這表明了它們吃食非常的積極。飼料昆蟲是最好的選擇,大麥蟲、蟋蟀、蟑螂等都來者不拒,偶爾也可以餵食乳鼠補充營養。
  • 角蛙飼養入門——「如何養好角蛙」(新手看一看)
    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 黃金角蛙飼養入門
    黃金角蛙是比較便宜的一種角蛙,但是不影響它的美觀性,作為入門級品種,價格實惠,有很多父母給小朋友買黃金角蛙這些小動物。
  • 寵物角蛙的日常管理
    現在養寵物角蛙都很普遍了,最普通的品種價格也很便宜,我們今天就說說最便宜的綠角蛙和黃金角蛙買回來之後的飼養吧,首先,買回來後檢查一下它的狀態健不健康,比喻眼睛有沒有精神啊,四條腿有沒有力氣等等都是最直接的判斷方法了。
  • 【角蛙飼養入門】——「如何養好角蛙」(新手進來看一看)
    但很多朋友花了大心思大價錢布置得環境卻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原因就是你造的景未必就是角蛙喜歡的。造景前要先去了解角蛙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裡,很多朋友認為角蛙不就是外國的田雞麼?所以就把角蛙當田雞養,把環境搞得要多少溼有多少溼。但這是錯誤的,角蛙在野生狀態下是生活在相對乾燥的落葉堆、大草原,甚至當地居民的花園裡,而並不是像田雞一樣生活在潮溼的小溪或湖泊裡。
  • 角蛙作為《火影忍者》中蛤蟆文太的原型,飼養起來需要注意這幾點
    如果大家對角蛙的飼養感興趣的話,那麼需要事先了解以下四點。1.環境布置在兩爬(兩棲類和爬行類)寵物的飼養方法中,我們首要提倡的就是飼養環境的布置應當與原生分布地近似。畢竟說到底爬寵的智力、互動性和感情色彩都不如貓咪狗狗這種高智商動物,爬寵的飼養樂趣以觀賞為主,所以在造景和丰容方面就要多花些心思。如果條件達不到還原自然環境的要求,那麼用簡易(但是科學)的方法也可以養活它們。角蛙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它們雖然是兩棲動物,但終生生活在淺水邊,並不擅長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