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相術認為重瞳是一種異相、吉相,象徵著吉利和富貴,往往是帝王的象徵。
現代印度有些地方,把因先天性遺傳疾病造成的身體或者面貌畸形的孩子,看成是神靈轉世,被村民朝拜供奉。
在中國古代,很多使人們不能解釋的奇異現象,或者是有功於人民的能人異士,也都被各種神話加持,賦予可歌頌的傳奇人生,並立祠供後人祭祀。
因此,在古代的帝王將相,往往也被譽為貴人天相,似乎天生就有與眾不同的氣質。
重瞳,是"一目兩眸",看起來大瞳孔套著小瞳孔,有人認為這是"白內障",據醫學解釋,雙瞳更可能是先天性遺傳基因,或者是後天性發育不全,導致虹膜出現裂口造成兩個瞳孔。
雙瞳,在古代的記載中,被看成是比平常人多雙眼睛,給予了特殊的涵義。就像包公斷案,也可以把他額頭上的月牙神化成第三隻眼,讓他能看清冤假錯案,能白斷陽,夜斷陰。
歷史上的雙瞳人
中國史書上記載重瞳的天之驕子就有倉頡、虞舜、重耳、項羽、王莽、高洋、李煜等等。
據《論衡·骨相篇第十一》中記載:「倉頡四目,為黃帝史。」
傳說,倉頡天生睿德,且擁有雙瞳四目,不僅可以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還會觀仰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等等。也因此,他從中受到了啟發,以此創造出了象形文字,被後人稱為「造字聖人」。
而李白·《遠別離》:或云:堯幽囚,舜野死。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帝子泣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張守節正義:"〔舜〕目重瞳子,故曰重華。"
所以,重華是雙瞳人,被古人確實被廣泛認可。
重耳,晉文公,姬姓,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五回:「負羈又曰:『晉公子賢德聞於天下,且重瞳駢脅,大貴之徵,不可以尋常子弟視也。』」《史記》中也說」過曹,曹共公不禮,欲觀重耳駢脅。」
記載中說重耳不但有四個眼睛四隻耳垂,他的脅骨還緊密相連如一整體,屬生理畸形。但我更願意相信,曹共工偷看到的是他雄健強壯的胸肌,看不出肋骨,所以誤認為是駢脅。
項羽也是古代公認的雙瞳人,很多詩文中說的楚重瞳就是指他。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這裡拿虞舜喻項羽有帝王之相。
或許,雙瞳人在人群中並不少,但能成為成功人士的,除了他們得到了和別人不一樣的關注和心理推動外,在歷史上出現些王侯將相,或也更多是平等的概率而已。
也或是遺傳基因的影響。雖然隔著時代空間,無法證實這所有的雙瞳人是否有拼爹拼祖宗的家族淵源,但古蜀王蠶叢被認為是雙瞳人,還是有血緣可能的。
「目縱」蠶叢氏
我們都知道神話中的二郎真君楊戩是三隻眼,在《灌江備考》中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因此,他的第三隻眼,明文記載為來源於古蜀王蠶叢。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結果。第三隻眼形成的條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
為什麼崇目?這要根據古人造神思想去理解,古蜀第一任酋長就是蠶叢氏,他居岷山下的石穴裡,「是時人萌,椎髻左衽,其目縱,不曉文字,未有禮樂」。也就是說他們的眼睛是像螃蟹一樣向前突起的,頭髮在腦後梳成「椎髻」,衣服的樣式是左邊斜著分了叉的。為了改善部落的生活,率領部落向成都平原遷徙,後來到廣漢三星堆一帶定居發展。
他「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在成都平原立國治蜀建立的第一個都城——瞿上城,以其偉大的膽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發展生產和經濟,鑄就了古蜀國的歷史輝煌。成為古蜀第一個國王。
三星堆出土的縱目面具就可以說明,他的後人已經把「目縱」擺上了最為莊嚴的神臺。
車王府曲本《封神榜》描述二郎神:立生一目三隻眼,額下風飄髯。
這就很直白了,一目三隻眼,也直接說明了楊戩不是一目雙瞳,而是一目三瞳。他又是蠶叢後代,這也讓蠶叢「目縱」有了雙瞳的論據。
哪怕就是從舜與古蜀王蠶叢血緣關係上推斷,他們都是由黃帝-昌意-顓頊(高陽)發展下來的後代,舜是公認的重瞳,那麼蠶叢若是雙瞳也就不奇怪了。
「目縱」,是凸眼?也是雙瞳?
若兩者皆有可能,這形象在古代人面前,想必也是非常有震懾力的存在。
青銅縱目面具,有「千裡眼,順風耳」之稱,面具向前突出16釐米長的瞳孔,以及兩耳間長達138釐米的誇張造型,讓三星堆文物就此染上「外星文明」的色彩。
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解釋:
三星堆王國的人們用眼睛來代表太陽和光明,他們的至上神和祖先神都有不尋常的眼睛,眼睛在三星堆人的心目中具有自我認同的意義,眼睛也是古蜀人特別崇拜的對象。銅神像之所以有凸出眼眶的瞳目,就是要表現這個神具有控制光明的巨大力量。
這是從考古層面上解釋,也是從古蜀人信仰上比較純粹的推斷。
但在現代醫學解釋上,也不排除蠶叢本人的眼睛確實有凸出眼眶的可能性。
一,根據人種分析,一般眼睛是在眼眶裡,像歐美人的眼眶比較深,基本上就看不出眼球突出,但亞洲的人的眼窩比較淺,所以很多人稱為做鼓眼泡,眼球突出。
二,雙眼都突出,異常增長,而且有時間上的差異,比如今年比去年明顯的向前突,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疾病,比如眼睛後面長東西,或者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也會造成突眼。
三,還有一種眼睛突出,外觀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但是雙眼的眼球突出的程度不太一樣,這種突出的差異變化,也提示可能會有疾病。
蠶叢氏最早生活在岷山石穴中,生活環境肯定艱苦,才迫使後來遷徙平原。也可能是石穴環境上造成疾病或者營養不良引起的眼凸,這在現代,很多地區因為環境致病的例子數不勝數。
又因古人在科學認識上的缺乏,但人們又對蠶叢王充滿無限崇拜,因此有意誇大他的形象,或者賦予了更為偉大的意義,塑造了我們看到的縱目,也在情理之中。
現代醫學上認為,重瞳,屬於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從O形變成∞形,瞳仁中部的上下粘連,一個眼睛裡就有了兩個瞳孔,宛如一個橫臥的「8」字,但並不影響光束進來,就像你把照相機鏡頭分成兩半,一樣可以用。
有異相的人不管任何時代,都會被人更多關注,古人缺乏科學常識,在孩子幼年時,被有意無意做出更高級別的心理暗示或引導也是正常的。
我們也常聽家中老人鼓勵孩子:「你看,這孩子長得真不一般,長大了肯定有出息。」
如果一個人願意勵志,無意中的話,也往往使能使人對自己有了更高的期望,也就無形中樹立了遠大的理想。
古人中出現了那麼多優秀的重瞳子,帝王之相,這鼓勵可不是一般的誘人。
朱元璋的成長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