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少年李遠:願做北極星,「喚醒」他人的天文夢

2021-01-09 新京報

8月12日晚間,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李遠走出蒙古包,沐浴在英仙座流星雨下,心潮澎湃。為這一場「空中焰火」,他特意從北京趕來。屏息抬頭,銀河清朗。無數顆流星划過星空,他睜大雙眼,靜賞著大自然攝人心魄的瑰麗。時光如白駒過隙,他感嘆,幾個月前,他還在太平洋彼岸。

「一些籃球運動員的身高可達兩米,即0.002千米,而月球直徑3474.8千米,冥王星離我們5900000000千米,銀河系直徑100000光年,仙女座大星系直徑220000光年……由此可見,我們人類是多麼渺小。但渺小並不意味著自卑。」

2月14日,美國西部時間凌晨3時許,李遠在鬧鈴聲中摸黑起身,洗了把冷水臉,驅趕走困意。一萬公裡外,國內的一群中學生正在電腦前守著。作為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的海外學長,李遠即將為他們直播科普一堂天文公益課,娓娓道來與「無用」的天文相伴成長的個人追星軌跡。

「『無用』是指沒有功利之用,不是為了謀生、賺錢。打個比方,就算發現一顆幾萬光年以外的星星上有生命,等飛船抵達都過去幾百萬年了,那時人類都滅絕了。」

李遠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創意研究學院物理專業的大一學生,「觀星齡」始於5歲。曾在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第12屆亞太地區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折桂。高中時兩次下鄉支教,為當地初中生講解天文知識。他說,鄉村學生亦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他直言,從天文愛好者到天體物理研究者的轉變,離不開「內在驅動力」,但更為重要的是「引路人」給予他的包容和人文關懷。

李遠憧憬著,行進在探索宇宙的途中,能有幸成為一顆北極星,將自己曾接收到的溫柔和善意傳遞給別人,成為他人追星路上的引路人,照亮並「喚醒」他們的天文夢。

「多動兒童」到「天文偏才」

3月27日晚間,北京,李遠透過隔離酒店房間的玻璃窗,望見了昴星團、金星和月亮。剛剛回國便能目睹「金星合月」這一天象,他很激動,趕緊用單眼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幕。Pleiades(昴星團)是他的微信名和微博名,對他來說意義非凡。五年級時,他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我記得我爸媽帶我去懷柔郊區觀星時,透過望遠鏡看到的第一個星體就是昴星團。」

「我的星座是金牛座,而昴星團就位於金牛座內。感覺特別有緣。」李遠介紹,昴星團又被稱作七姊妹星團,「因為肉眼通常可以看到六七顆亮的星,在北半球的晴好夜空中,時常可以看見昴星團。它是離我們最近、也是最亮的幾個疏散星團之一。星團內,有超過1000 顆的恆星。我個人覺得,夢幻美,是這個星團最大的特點。」

李遠說,研究天文主要是滿足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而他一直在追星,「美國黃石公園、甘肅敦煌、西藏日喀則的星空是我見過最美的,下一站特別想去西藏阿里暗夜保護區。」

5月31日,已回國兩個月的李遠在黃昏的小區陽臺上,看見地平線周圍的一抹溫柔的淡粉色,「維納斯帶,日出或日落前後的一種自然現象,卻可以這麼浪漫。」

「以前在北京,每次看到維納斯帶都特別開心。去了加州之後,發現經常能看到。」李遠說,他就讀的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位於南加州,終年乾燥少雨,「陰天較少,晴好天氣較多,適合天文愛好者。」

課業壓力大的時候,李遠時常去學校附近的山坡上靜躺幾個小時,沉浸在永遠也看不盡、看不膩的星空下,「有時候什麼設備都不帶,就是裸眼欣賞,放鬆自己。思緒有時候會飄到童年,我的天文夢剛剛萌芽的時候。」

8月6日,豐臺區,李遠展示自己初中時拍的星雲照片。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西藏日喀則,銀河核心區,李遠攝於2015年夏。

幼兒園中班開始,李遠便極其淘氣。據其母親回憶,「經常在沙發上一跳就至少300下,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李遠不喜睡午覺,午休時間段,他常常將校服外套脫下放在桌面上,「偽裝」成趴著的人形模樣,鑽到課桌下,在教室的地板上爬來爬去,一會兒戳戳這個同學的小腿、一會兒拍拍那個同學的板凳,「地毯式」地挨個叫醒已經入睡的同學。除了「坐不住」,他的嘴巴亦停不下來,「念叨個不停,我媽和老師都懷疑我有多動症。」

於是,李遠的母親帶他到醫院診斷,醫生稱其並非「多動症」,只是過於淘氣了些。

李遠的母親終於鬆了口氣,只好任由他每天「上躥下跳」,「現在看來,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沒有抹殺我童年時的天性。」

他也有「坐得住」的時刻,《兒童百科全書》系列的天文冊,被幼兒園時期的小李遠翻來覆去看了無數遍,內頁紙張皺皺巴巴,有的地方還脫了膠、缺了角,「相較之下,生物冊子就像進了冷宮,基本沒摸過。」李遠父母開始發現,天文畫冊有讓兒子靜下來的魔力,「有時候,他可以在書房待一下午不發出任何動靜。」

「你知道木星有幾顆衛星嗎?」「你知道恆星是怎麼從生到死的嗎?」「太陽系裡的哪些行星上可能會有生命?」自打沉迷天文書後,李遠時常為父母科普、講述他從畫冊裡學來的天文基礎知識。那一年,他5歲,父母送給他一個小型的地平式望遠鏡,他常常趁天氣好的時候架起來看月亮,「我記得是基礎款的,五六百塊錢。特不專業,但起碼看到的月亮和伽利略眼中的是一個水平。」

小學三年級起,李遠擁有了更多的科普聽眾,據李遠回憶,時任班主任並未對他的「多動」行為「另眼相看」,反而特別重視他的天文特長,「每周一次的『十分鐘隊會』便由我承包了,給大家分享天文知識。大家都特別感興趣,每次講完我也覺得意猶未盡。」

李遠的母校呼家樓中心小學是一所航天特色學校,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馬駿介紹,學校的科技小組現以李遠的名字命名。截至目前,李遠母校的航天教育已走過16個年頭。2019年,學校「PDC小院士工作站」成立時,還得到了「北鬥之父」孫家棟、「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的支持和肯定。

除了在班上科普,李遠開始參加各類天文比賽,六年級時以小學生的身份參加全國中學生天文奧賽,「擊敗」了一眾中學生,將二等獎收入囊中。2013年,他作為天文特長生入讀北京四中初中部。初三時,他參加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獲一等獎,並作為國家隊代表徵戰韓國光州,在第12屆亞太地區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個人最佳成績獎並再次「摘金」。

李遠坦言,一開始,追星路上知音難覓,「天文太冷門了,但參加比賽讓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小學六年級時,李遠創立了校天文社,「30多個社員,大家基本上都是純粹喜歡看星星、看月亮,雖然不是專業研究,但能帶動他們對天文的興趣,就很欣慰。」

「引路人」

因卓越的天文特長,李遠初中畢業便順利進入了北京四中高中部的特色班級:道元班,「我偏科嚴重,物理和數學很好,語文成績不理想。但在道元班,學校對我們特長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尊重我們的多樣性和『內在驅動力』,文化課之外,我們有大量的時間拿來鑽研特長方向。」

於李遠而言,追星路上,他的第一個「引路人」是他的父母,「不打壓我的天性,亦不拔苗助長,因勢利導。還經常抽出時間,陪我到郊外觀星。」

第二個「引路人」是小學時期的上述班主任,「包容我的調皮,用愛栽培我,給我機會分享我摯愛的天文知識。」

第三個「引路人」則是北京天文館前館長朱進老師,「看似遺世獨立卻致力於科普。」

2011年12月10日晚間,「月全食」現象上演,北京天文館前的廣場上,一個男孩調試天文望遠鏡時的專業動作引起了朱進的注意。這個男孩就是李遠。自此,10歲的李遠和46歲的朱進因天文成為「忘年之交」。

在李遠的印象中,朱進身材魁梧、平易近人,這個「大叔叔」經常背著雙肩包、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城市、郊區之間。據李遠介紹,朱進曾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工作,自1994年起,他主持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研究項目,「截至2001年,朱老師和他的團隊共發現獲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編號的小行星2728顆,其中有1214顆獲得永久編號和命名權。」

2002年,朱進調任北京天文館館長,逐漸將工作重心轉至科普。李遠回憶,小學六年級時,當他邀請朱進去學校天文社的開幕儀式時,「他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

私下裡,李遠有專業的問題,常常請教他,「在朱老師眼中,天文學最適合科普,不枯燥、容易激發大家的興趣。」李遠說。

「我也想,像朱進老師那樣,看似遺世獨立卻致力於科普。」

8月6日,豐臺區,李遠調試自己的望遠鏡。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攝

夢想需要被「喚醒」

高二暑假,李遠和同年級其他同學一道前往河北鄉村某初中支教5天,他不講三角函數,而是為他們普及天文知識。

仲夏的某個夜晚,72名學生跟隨著李遠在學校操場上看星星。

「那是什麼?」一個男孩指著南方天空中的一個亮點。「是木星。」李遠從他的眼眸裡看到了好奇。

他記得,那晚恆星密集,銀河有跡可循。「天鵝座」從東山「飛起」,而大熊座則在小熊座周圍穩步「爬行」,「我告訴他們,星星和太陽一樣,也有東升西落。」當用望遠鏡放大部分區域的天空時,更多細節出現了。恆星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五顏六色的星雲、星團亦開始顯現。學生的眼中閃爍著欣喜和興奮。

李遠說,當他看到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綻放出的笑顏時,他確信,天文學的魅力已經感染到這些學生,「當地學生的生活條件很艱苦,而且大多數孩子都認為自己是農民,不出意外的話,一輩子都將待在村裡。當我意識到我可能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進程時,有一些沮喪。」

然而,「當為他們介紹美麗的星空時,我希望能為他們打開一扇大門。」李遠期許,通過觀星,他們能更加了解宇宙中的自己以及超越自己的自然,「自由、勇敢地追求心中所想,遇到挫折時能夠更加謙卑、大度。」

對李遠來說,天文學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開始獲得一種『宇宙』的思維方式,把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當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時,我被它的浩瀚所吸引。我了解到大自然的威嚴和人類的局限性。我們是多麼渺小,但渺小並不意味著自卑。因為渺小的我們,卻能了解到這近乎無窮的宇宙。」

離別的那天上午,李遠的學生格外安靜,「他們平時還很吵鬧,但走之前,所有人都在無聲無息地注視著你、流著淚。」

李遠感覺到,是這份寂靜在挽留他。於是,高三畢業後的暑假,李遠再次去往這所學校支教5天。這一次,他試圖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有很多留守兒童,性格比較孤僻。」

「天文學一直是我生命中的北極星,不只讓我得以目睹宇宙的壯麗圖景,還用希望滋養了我的身心,引導我渡過難關。透過天空的濾鏡,我更加了解自己和周遭世界。」李遠說,也許天文亦能給這些孩子帶來慰藉與快樂。

「沒有卑微的夢想,每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未來,李遠設想讀博後,一邊潛心「超新星」的科研工作,一邊投身教育事業,「深受啟發的我,想將自己接收到的善意和能量輸出,也能成為別人追星途中的引路人,『喚醒』他們的天文夢。」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熱血少年》持續發酵 黃少祺飾演錢白鐵花式「追星」引關注
    由愛奇藝、龍韜娛樂、靈河文化聯合出品,黃子韜、張雪迎、劉宇寧、曹曦月、黃少祺等主演的原創IP年代青春劇《熱血少年》正在熱播,黃少祺飾演錢白鐵花式「追星」引關注。除此以外,劇中黃少祺上演花式「追星」,更是成為一大看點。錢白鐵在劇中雖是極有手腕的軍閥大佬,但其對藝術的追求和喜愛絲毫不含水分,日常聽戲已經成為一大標誌特點,當遇到戲子賀青舟後,黃少祺欣賞其藝術才華,展開瘋狂「追星」模式,「鐵青CP」「知己CP」呼聲漸高。日前,官方發布了一條錢白鐵「追星」表情包,網友瘋狂轉載,紛紛留言:「像極了追星的我」,期待後續更精彩的劇情。
  • 《飛鳥集》讓你找到月亮和遠方的書:願你半生不惑,歸來仍是少年
    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少年時從未看過詩集,對那樣一句一句的話組成的書從不感興趣,或許在那樣不諳世事的年紀,這樣的文字太沒有吸引力,那些太過於濃烈的情感,某些句子的晦澀難懂,或許年少時我們都不適合看詩集。
  • 帝星懼內追著北極星?多番「易主」的北極星,到底是什麼身份
    北極星把北鬥七星前兩顆星的連線延伸,就可以找到勾陳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北極星。北極星可是相當了不起,群星圍繞北天極轉動,而北極星卻恆定不動。即便是帝星也圍著北極星打轉,而根據《史記天官書》中所寫,勾陳一所代表的,正是天帝的正妃娘娘。難道說天帝也懼內,每天圍著自家正宮娘娘打轉嗎?封建社會,男權至上,當然沒有天帝懼內這樣的道理。
  • 「北極星的眼淚」:AMD北極星架構顯卡依然大有作為
    今天咱們不談Navi架構的顯卡,專門來談一談AMD現在對北極星架構顯卡市場的打算。在咱們的印象中,顯卡中低端市場的競爭往往打的並不算太強烈,不過根據爆料出來的消息,這次AMD還將繼續打造新一代的低端顯卡,其代號叫做AMD 銳龍 RX 600系列(採用了北極星架構),在咱們講這個新聞之前,先來回顧一下AMD的北極星架構顯卡到底是個何方神聖?
  • 北極星小姐姐是哪一部電視劇?北極星小姐姐的真名叫什麼?
    北極星小姐姐是什麼電視劇北極星小姐姐真名叫什麼艾瑪杜蒙北極星小姐姐其實是美劇《天賦異稟》裡的女主,超級美膩的小姐姐,電視劇也很好看。其真名叫艾瑪杜蒙,小姐姐有開微博哦就叫艾瑪杜蒙。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欣賞一組北極星小姐姐高清圖吧!
  • 這位小迷弟也追星成功!收到BTS防彈少年團V給的玩偶:「這是TATA,我去哪裡都帶著它!」
    BTS防彈少年團V是不少後輩的榜樣,像是樸志訓就曾表示:「V的表情演技相當完美,想要學習。」兩人之後也有著溫暖的互動,樸志訓更被粉絲說是「追星成功」,而追星成功的小迷弟不止這位啦(笑)!去年出席頒獎典禮時,THE BOYZ有和BTS防彈少年團合照,泳勳和V搭著肩站在一塊,後來他說:「我真的不行了,防彈少年團V前輩就這樣搭著我的肩拍了照,(瞳孔地震)就這樣搭著我的肩,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心情。」
  • 北極星小姐姐是什麼電視劇? 北極星小姐姐冷若冰霜美得不可方物
    北極星小姐姐是什麼電視劇? 北極星小姐姐冷若冰霜美得不可方物時間:2018-02-05 17:18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星小姐姐是什麼電視劇? 北極星小姐姐冷若冰霜美得不可方物 北極星小姐姐是什麼電視劇? 美劇《天賦異稟》 天賦異稟第一季大結局了,北極星小姐姐真的太帥太美了。
  • 漢化日記:「正經人誰追星啊!」,「守護最好的哥哥!」
    這一期的漢化日記就是由婷哥帶我們感受一下追星的日常。辦公室聊天,最近「猛虎少年」正火,也是三小隻陣容,辦公室的人都在討論,但是婷哥假裝不知道,被人說「你好成熟哦,都不追星。」但是回頭家中後,跑房間裡都不理地魁和天機,被吐槽是不是在外面有貓了或者買了新手機了。但其實是躲在房間裡,打開柜子,全都是猛虎少年的周邊,追星的路上真是太孤單了。
  • 8句走心的勵志句子,願你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下面8句暖心的正能量句子,願你難過有人疼,心酸有人懂。1、人比人,活不成,很多煩惱都是對比出來的,別人比自己有錢,比自己長得好看,比自己更有本事。總是仰望別人,就會越發看輕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優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祝你生日快樂!
    2、願你付出甘之如飴,所得歸於歡喜。祝你生日快樂!3、願你永保童心,願你充滿好奇,願你懂得堅持,願你不無畏改變,願你每天都要開心那個可愛的你,祝你生日快樂。4、告別昨日的風霜雪雨,迎接今日的幸福時光;點燃生日的紅蠟,留住這段美好的記憶;放飛所有的傷情,收起所有的眼淚,在祝你生日快樂中陶醉!5、願你道路漫長,有的是時間發生故事。
  • 追星忘記換小號,太尷尬了…
    雖然這些蛛絲馬跡讓一些粉絲猜測二人私聯、甚至關係曖昧,但更多人覺得應該就是偶像用小號追星翻車了,畢竟真是女朋友還用小號追星 比如,白石麻衣中學時期是關八成員安田章大的粉絲,無奈日媒到現在還拿這段追星經歷寫小作文。
  • 煙臺鐘錶研究所:續寫北極星百年榮耀新的篇章
    作為北極星技術開發中心,煙臺鐘錶研究所有限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不懈致力於推動北極星時間科技站在行業最高處、世界最前沿,引領時間尖端技術新趨勢。   歷史悠久,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   1915年7月,民族實業家李東山在煙臺創辦了煙臺寶時造鐘廠,北極星由此發端,中國現代制鐘業由此發端,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迄今已逾百年歷史。
  • 常常聽說的北極星,你可知道還有一個南極星嗎?
    「北極星的眼淚,你哭紅了雙眼」,這句歌詞勾勒起了我們那時追劇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北極星在哪嗎?北極星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恆星,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勾陳一」。如此看來,它的亮度肯定不及北極星。不過,南極星有時候會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但人們仍然很難找到它們。這樣一來,南極星對人類來說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畢竟人們可以根據北極星來確認方向。因此,南極星失去了導航的價值,這也是在這麼多年文明中極少提到南極星的原因。
  • S60 Polestar是夜空中最亮的北極星?
    十天前我們發文宣稱,沃爾沃旗下充滿浪漫色彩的「北極星」車型——S60 Polestar,將在我們手中度過一個星期的時間。這款裝備2.0T機械+渦輪增壓發動機,馬力高達367hp,扭矩高達470Nm的騷藍色(魅惑藍)高性能車,我也開了一段時間。
  • 易烊千璽新歌《恆溫動物》,下個轉彎你會遇見十八歲的恆溫少年
    易烊千璽新歌《恆溫動物》,下個轉彎你會遇見十八歲的恆溫少年。《恆溫動物》表達的是追夢路上未知和困惑,那就保持合適的溫度吧,無論外在內在經歷如何,讓自己生存並適應。這是易烊千璽平實真切的感受。某天看到一句話,到現在都覺得挺有意思, "他養貓畫畫練書法,練舞rap架子鼓,攝影攝像學泥塑, 去美國開飛機,去丹麥騎單車,綠皮火車登雪山,沒事閒逛博物館,他人生套餐這麼豐富而豪華,應該只是抽空當了個明星吧。他真的很努力,他也很會寵粉,他很會關心人。
  • CSGO茄子,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CSGO茄子,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近兩年,csgo在國內熱度直線上升,這一現象也離不開茄子直播事業的崛起,剛開始直播事業的茄子可以算得上是生意慘澹了,直播熱度僅僅只有幾百幾千,但2018年5月茄子迎來了直播生涯,也是人生的的轉折點。
  • 時代少年團另類出圈?被私生飯跟蹤偷吻手,大媽直言太丟人!
    作為正在走花路的男團,由馬嘉祺、丁程鑫、宋亞軒等人組成的"時代少年團 6月20日,有網友曝出時代少年團的私生飯因為嚴重擾民,甚至登上了某地方臺的黃金新聞欄目。
  • 八旬老奶奶機場追星,還說男星是她的男朋友,網友:夠硬核
    老太太點點頭,看來追星真的不分年齡,就算年過花甲,心裡也住著一位「愛豆」老公。不過,有眼見的網友發現老奶奶追的男星是老幹部靳東,果真是中老年婦女之友呀! 經了解,老奶奶常年獨居上海,子女不在身邊,老人也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平時喜歡刷小視頻打發時間,並慢慢迷戀某當紅男星。
  • 一個95後的自白:當我在追星時我追些什麼?
    沒錯,追星的滿足感是不追星的人無法想像的。你以為我追的是顏值,是虛妄,但那在我看來,是快樂,是信仰。外界總是習慣把追星看成一種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的活動,他們都喜歡站在制高點,盲目的去批判流量明星以及他們的追隨者。我是從2013年開始喜歡一個男明星的(不說名字是有粉籍的自我修養,不要上升偶像),組合出道,開啟了流量時代,風靡全國。
  • 奇葩說:該不該阻攔媽媽追星?養孩子的同時,媽媽記得要做自己
    追星這個詞,仿佛就是給年輕人量身定做的。但是隨著90後慢慢長大當了父母,"爸爸媽媽也追星"這個話題,已經慢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但是當了父母之後,90後是否應該把重心放到家庭,該不該繼續追星也受到很多爭議。所以,在最近的《奇葩說》節目裡"媽媽追星不著家,該不該阻攔"成了一個辯題。媽媽追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