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到克山縣北聯鎮民興村調研,民興村滅跡垃圾房發展庭院經濟的做法得到了孫?|的充分認可。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村容村貌整潔,村民會更有幸福感、歸屬感,也才能生活得更好。要把這樣的典型宣傳出去,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帶著孫?|書記的囑託,走進克山縣北聯鎮民興村,一座座乾淨整齊的院落讓人眼前一亮,小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潔敞亮。剛剛修建的幾條砂石路讓小村變得四通八達,藍天、白雲、雲杉、海棠、丁香……走在綠樹與鮮花掩映的村路上,讓人頓感心曠神怡。
民興村村容村貌發生天翻地覆變化,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這讓村民滿心歡喜的蝶變,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中打出的一場漂亮的垃圾房滅跡「閃電戰」。
民興村以前啥樣?
民興村是北聯鎮所轄7個村中唯一的貧困村,村內只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通村公路,其它道路要麼是死路走不通,要麼窄小會個車都費勁,還有的是不取直的彎彎路。村內垃圾房遍布,長期無人居住,大多是D級以上危房,沒有維修價值;有的垃圾房建在路中央,形成斷頭路。每逢遇到大風、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村幹部都提心弔膽睡不著覺,就怕垃圾房倒塌發生傷人安全事故。
抓扶貧就是要讓環境生態宜居,就是要讓群眾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一切成果。北聯鎮黨委、政府決定結合扶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克山縣委、縣政府垃圾房滅跡工作為切入點,舉全鎮之力在民興村開展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會戰,全面滅跡垃圾房,開通道路,實施綠化工程,設立固定垃圾傾倒點,規範柴草垛,讓民興村的環境發生徹底改變。在諸多工作中,垃圾房滅跡工作任務強度和難度尤為突出,成為最難啃的「硬骨頭」。而只有垃圾房滅跡,才能打通道路,道路沿線才能綠化,安裝排水管。能否做到垃圾房順利滅跡,成為這場環境綜合整治會戰的關鍵所在,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負責垃圾房滅跡工作的北聯鎮武裝部長王國良說,按照縣裡垃圾房滅跡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滅跡垃圾房要採取群眾自願參與的原則,通過宣傳動員讓群眾從思想上認識和理解此項工作的意義和好處。經過統計,民興村共有垃圾房93棟。我們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並且逐家逐戶走訪做村民思想工作,講明政策,從4月21日開始拆除垃圾房,到28日結束,僅僅用了8天時間就將93棟垃圾房全部拆除滅跡,並按照要求逐戶籤訂了垃圾房滅跡協議,明確了每棟垃圾房補貼1000元的補貼標準。在拆除過程中,為了保證安全,我們先採取斷水斷電措施,並且幫助群眾搬出垃圾房內的物品,拆除能用的木材、門窗、磚瓦等歸房主收存,建築垃圾則由村裡統一免費清除,最後平整土地,以備後期發展庭院經濟之用。
8天時間,拆除93棟垃圾房。數字間的關聯仿佛顯示著民興村垃圾房滅跡工作的快速有效。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垃圾房滅跡工作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波三折。在農村有「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的習慣,在垃圾房滅跡動員走訪中,有20多戶群眾不願拆除垃圾房,存在畏難情緒,他們有的擔心拆除垃圾房,宅基地使用權屬會被村集體收回;有的認為這裡離鄉鎮比較近,房子以後有升值的可能,扒了可惜;還有的是住了多年的房子被拆除,心裡總有一點離愁。針對村民的種種疑慮,村幹部挨家挨戶宣講垃圾房宅基地權屬不變的政策,給大家吃下政策的「定心丸」,並且反覆講明利弊。雖然前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引導大家籤訂了垃圾房滅跡協議,但是在拆除第一棟垃圾房時就「卡了殼」。看見自家院裡來了大鏟車,民興村黨支部委員馬長青的老母親知道這回要動真格的,老太太說啥也不讓拆。鎮領導立馬找來馬長青,讓他勸勸自己的老母親。其實,馬長青的老母親早已經住到了兒子家養老,看到自己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要拆除,心裡總有一股捨不得的懷舊滋味。最終,在兒子的勸說下,老母親同意拆除垃圾房。看到黨員家的垃圾房第一個被拆除,村民覺得這事兒「靠譜」,態度從觀望猶豫到支持配合,使得後面的拆除工作勢如破竹,順利進行。
提及最近一段時間民興村環境的巨大變化,民興村黨支部書記史平海心存感激地說,目前我們村滅跡垃圾房93棟,拆除倉房17個,清理垃圾2000餘噸,設立垃圾箱20個,打通死路2條,拓寬窄路7條,取直彎路3條,鋪墊砂石路7500延長米,修築樹臺15000延長米,栽植大雲杉500株、王族海棠408株、丁香3000叢。非常感謝鄰村的大力支持,民興村能有今天嶄新的面貌,離不開大家的幫襯。
民興村環境越變越美,受益最大的莫過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村民。60歲的蔡高栽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沒想到短短幾天的時間裡,房前屋後的道路通了寬了,門前栽上了大雲杉,拆除垃圾房自己沒費勁還能得補助,對於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老蔡連稱太突然,仿佛在夢境中一般。站在拆除垃圾房後的空地前,他期盼著在空地上種豆角,在發展庭院經濟上大展身手。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是北聯鎮黨委、政府在民興村打贏垃圾房滅跡攻堅戰取得的成功經驗所在。民興村集體歷史欠帳多,底子薄,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改變過去髒亂差的環境面貌,垃圾房滅跡、修路、綠化、設立垃圾箱等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資金投入。民興村拿不出這些錢怎麼辦?沒錢就不能辦成事?針對民興村財力緊張的實際情況,北聯鎮黨委請來另外6個村的村幹部,提出「富家幫窮家,先進帶後進,一同奔小康」的建議,希望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物資的出物資,有車的出車,幫助「窮哥們」民興村。這個提議一呼百應,民興村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會戰打響後,鄰村的鏟車、鉤機開來了,義務獻工的隊伍開來了,各種綠植運來了,大家熱火朝天地拆除垃圾房,修築樹臺,栽植綠樹,鋪墊砂石,拓寬道路,清理垃圾。
北聯鎮黨委書記蔣運戰說,在幫助民興村修路時,為鼓勵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當時提出哪個村先修好路,那條路就以那個村命名。修路現場,大家你爭我趕,誰也不甘心落後,造得跟泥猴似的,過去那種不計報酬勇奪紅旗的義務勞動場面再現民興村,極大地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更讓那些想在前幹在前的黨員幹部在廣大群眾心中樹立起更加鮮明的先鋒模範形象。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如今,克山縣北聯鎮民興村正堅定不移大步向生態宜居方向邁進。(採編: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