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月中羅氏蟲社曾給大家分享過日本圓翅的相關知識(未看過的蟲友可以點擊「教你認識冷門的日本圓翅鍬」一文查閱),今天我們再來後續的科普,介紹下我國寶島臺灣的圓翅鍬甲品種。」
臺灣省的圓翅鍬一共5個品種(合計6個亞種),分別為紅圓翅鍬、小圓翅鍬、泥圓翅鍬(含2個亞種)、大圓翅鍬、中華圓翅鍬。現有學術研究表明它們的祖先均來至祖國大陸,在地理隔絕後才陸續演變為現有品種。
其中紅圓翅與小圓翅親緣關係最接近,地理分布上有關聯且重疊;外觀上紅圓翅和泥圓翅非常相似;泥圓翅兩個亞種之間親緣接近,棲息地分布有關聯但無重疊。下面就一起來認識下臺灣省的圓翅鍬甲吧!
一、紅圓翅鍬(Neolucanus swinhoei)
分布於臺灣全島海拔1500米以下山區,屬於優勢族群,成蟲主要活動季節為8~10月,白天喜於地面爬行,喜愛吸食柑桔及殼鬥科植物樹液。體色黑,翅鞘橙紅色,少數個體黑褐至近黑色。
雄蟲大顎短,端部有一上齒突,內側具鋸齒突,翅鞘圓寬,中後腳跗節長度較前腳長,體長約29-54mm。雌蟲翅鞘圓寬,體長約28-42mm。
二、小圓翅鍬(Neolucanus eugeniae)
分布於臺灣南部的小型圓翅鍬甲,成蟲發生期為8~9月,體色黑,翅鞘多為黑色,少數個體橙褐至深褐色。
雄蟲大顎短,內側具鋸齒突,翅鞘具明顯光澤,體長普遍為23~34mm;雌蟲翅鞘具有明顯光澤,體長約23~33mm左右。
三、泥圓翅鍬 (Neolucanus doro)
臺灣省的泥圓翅有兩個亞種:原名亞種(Neolucanus doro doro)和洞口亞種(Neolucanus doro horaguchii)。
1、泥圓翅鍬原名亞種
分布於海拔200~2000米山區,成蟲發生期多為8~10月,白天喜於地面爬行。
雄蟲大顎短,端部有一上齒突,內側有4-5枚齒突。體色黑,翅鞘多為黑色,少數個體橙褐至黑褐色,翅鞘光澤度較低,顏色較沒有光澤感,翅緣兩側較平行,弧度較小,中後腳跗節長度較脛節短。雌蟲翅鞘特別圓寬。
泥圓翅鍬和紅圓翅較為相似,辨識要點在於:鞘翅邊緣、齒形、跗節長度這三方面。
泥圓翅鍬:鞘翅邊緣較為平直,整體看更為廋長;齒形接近直角三角形,末端回勾不明顯,整體厚實,內緣弧度小且較為平直;六足跗節較短 ,後足最為明顯。
紅圓翅鍬:翅鞘邊緣較圓弧,體型較顯得胖;齒形弧度較大 ( 內側 ),末端回勾明顯,整體較薄;六足跗節較長。
2、泥圓翅鍬洞口亞種
主要棲息地為新竹縣觀霧地區海拔1700米以上山區,分布範圍較狹隘。成蟲出現旺季為8~10月,白天常在地面上爬行,夜晚無趨光性。
雄蟲短而厚實,端部具1上齒突,個體越大該齒突越發達,體色黑色或者橙色/紅色,但紅色或橙色鞘翅比例較高。
和原名亞種相比,泥圓翅洞口亞種整體外觀更接近紅圓翅,較原名亞種方正厚實,六足跗節短於紅圓翅,但又明顯長於原名亞種,鞘翅光澤也更光亮,僅大顎和原名亞種類似。臺灣有學者(2007)曾主張其為獨立品種。
四、大圓翅鍬臺灣亞種(Neolucanus maximus vendli)
屬於大圓翅鍬的亞種之一,棲息於海拔1000~2000米山區,成蟲活動季節為7-9月,白天喜於殼鬥科樹上吸食樹液,夜晚具趨光性,可於路燈底下發現趨光個體。
註:除大圓翅外,臺灣地區的圓翅鍬均為日行性鍬甲,少有夜間出現紀錄。
大圓翅鍬臺灣亞種體色棕褐至深黑褐色,雄蟲40-68mm,雌蟲40-50mm。雄蟲大顎略短,基部有一大而前彎的上齒突,中央附近另有一較小的上齒突,端部內側具不規則鋸齒突,眼緣突起發達尖銳,翅鞘寬圓,具光澤。雌蟲眼緣突起發達尖銳,翅鞘寬圓,具光澤。
附:大圓翅鍬目前總計四個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maximus 原名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confucius 印度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fujitai 華南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vendli 臺灣亞種
五、中華圓翅鍬臺灣亞種(Neolucanus sinicus taiwanus)
屬於中華圓翅鍬的亞種之一,主要分布於臺灣新竹縣以北~花蓮縣低海拔森林,典型的日行性昆蟲,白天喜於在林道爬行,但成蟲發生期與同屬圓翅鍬不同,主要活動季節為5-6月。
屬於小型圓翅鍬甲,雄蟲21-32mm,雌蟲18-24mm。雄蟲大顎短,端部有一上齒突,內側具鋸齒突,體色黑,體背密布細微刻點呈磨砂狀,無明顯光澤。雌蟲體色黑體背密布細微刻點。
附:目前我們查到的資料顯示中華圓翅鍬總計11個亞種(9個亞種+2個未定名亞種,產地多數在我國境內),分別為:
Neolucanus sinicus (Saunders,1854);
Neolucanus sinicus bisignatus Houlbert,1914;
Neolucanus sinicus championi Parry,1864 ;
Neolucanus sinicus fuliginatus Mizunuma,1994;
Neolucanus sinicus nosei Mizunuma,1994 ;
Neolucanus sinicus oberthueri Leuthner,1885;
Neolucanus sinensis opacus Boileau,1899 ;
Neolucanus sinicus pseudopacus Houlbert, 1914;
Neolucanus sinicus taiwanus Mizunuma,1994 ;
Neolucanus sinicus ssp.:in Mizunuma et Nagai,1994 ;
Neolucanus sinicus ssp.:in Fujita,2010 ;
這裡再放上兩張臺灣圓翅鍬的生活習性及外觀特徵歸納表,方便大家快速了解。
後記:原本這期想介紹大陸地區的圓翅屬品種,但發現難度不小,因為品種實在太多,遠超臺灣和日本地區。想要徹底搞清楚圓翅屬的品種,大家不妨等待《中華鍬甲4》的出版,從該系列叢書著作者之一陳常卿老師這裡獲得的消息,這一冊將包括圓翅屬(還有鬼豔屬、琉璃鍬屬、蟻鍬屬)的內容。
以上如有錯誤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