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蟲社鍬甲知識分享系列 揭秘祖國寶島的圓翅鍬!

2021-01-08 羅氏蟲社

前言:1月中羅氏蟲社曾給大家分享過日本圓翅的相關知識(未看過的蟲友可以點擊「教你認識冷門的日本圓翅鍬」一文查閱),今天我們再來後續的科普,介紹下我國寶島臺灣的圓翅鍬甲品種。」

臺灣省的圓翅鍬一共5個品種(合計6個亞種),分別為紅圓翅鍬、小圓翅鍬、泥圓翅鍬(含2個亞種)、大圓翅鍬、中華圓翅鍬。現有學術研究表明它們的祖先均來至祖國大陸,在地理隔絕後才陸續演變為現有品種。

其中紅圓翅與小圓翅親緣關係最接近,地理分布上有關聯且重疊;外觀上紅圓翅和泥圓翅非常相似;泥圓翅兩個亞種之間親緣接近,棲息地分布有關聯但無重疊。下面就一起來認識下臺灣省的圓翅鍬甲吧!

一、紅圓翅鍬(Neolucanus swinhoei)

分布於臺灣全島海拔1500米以下山區,屬於優勢族群,成蟲主要活動季節為8~10月,白天喜於地面爬行,喜愛吸食柑桔及殼鬥科植物樹液。體色黑,翅鞘橙紅色,少數個體黑褐至近黑色。

雄蟲大顎短,端部有一上齒突,內側具鋸齒突,翅鞘圓寬,中後腳跗節長度較前腳長,體長約29-54mm。雌蟲翅鞘圓寬,體長約28-42mm。

紅圓翅鍬甲

二、小圓翅鍬(Neolucanus eugeniae)

分布於臺灣南部的小型圓翅鍬甲,成蟲發生期為8~9月,體色黑,翅鞘多為黑色,少數個體橙褐至深褐色。

雄蟲大顎短,內側具鋸齒突,翅鞘具明顯光澤,體長普遍為23~34mm;雌蟲翅鞘具有明顯光澤,體長約23~33mm左右。

小圓翅紅色個體
小圓翅黑色個體

三、泥圓翅鍬 (Neolucanus doro)

臺灣省的泥圓翅有兩個亞種:原名亞種(Neolucanus doro doro)和洞口亞種(Neolucanus doro horaguchii)。

1、泥圓翅鍬原名亞種

分布於海拔200~2000米山區,成蟲發生期多為8~10月,白天喜於地面爬行。

雄蟲大顎短,端部有一上齒突,內側有4-5枚齒突。體色黑,翅鞘多為黑色,少數個體橙褐至黑褐色,翅鞘光澤度較低,顏色較沒有光澤感,翅緣兩側較平行,弧度較小,中後腳跗節長度較脛節短。雌蟲翅鞘特別圓寬。

泥圓翅鍬和紅圓翅較為相似,辨識要點在於:鞘翅邊緣、齒形、跗節長度這三方面。

泥圓翅鍬:鞘翅邊緣較為平直,整體看更為廋長;齒形接近直角三角形,末端回勾不明顯,整體厚實,內緣弧度小且較為平直;六足跗節較短 ,後足最為明顯。

紅圓翅鍬:翅鞘邊緣較圓弧,體型較顯得胖;齒形弧度較大 ( 內側 ),末端回勾明顯,整體較薄;六足跗節較長。 

泥圓翅原名亞種
泥圓翅原名亞種頭部特徵

2、泥圓翅鍬洞口亞種

主要棲息地為新竹縣觀霧地區海拔1700米以上山區,分布範圍較狹隘。成蟲出現旺季為8~10月,白天常在地面上爬行,夜晚無趨光性。

雄蟲短而厚實,端部具1上齒突,個體越大該齒突越發達,體色黑色或者橙色/紅色,但紅色或橙色鞘翅比例較高。

和原名亞種相比,泥圓翅洞口亞種整體外觀更接近紅圓翅,較原名亞種方正厚實,六足跗節短於紅圓翅,但又明顯長於原名亞種,鞘翅光澤也更光亮,僅大顎和原名亞種類似。臺灣有學者(2007)曾主張其為獨立品種。

泥圓翅洞口亞種

四、大圓翅鍬臺灣亞種(Neolucanus maximus vendli)

屬於大圓翅鍬的亞種之一,棲息於海拔1000~2000米山區,成蟲活動季節為7-9月,白天喜於殼鬥科樹上吸食樹液,夜晚具趨光性,可於路燈底下發現趨光個體。

註:除大圓翅外,臺灣地區的圓翅鍬均為日行性鍬甲,少有夜間出現紀錄。

大圓翅鍬臺灣亞種體色棕褐至深黑褐色,雄蟲40-68mm,雌蟲40-50mm。雄蟲大顎略短,基部有一大而前彎的上齒突,中央附近另有一較小的上齒突,端部內側具不規則鋸齒突,眼緣突起發達尖銳,翅鞘寬圓,具光澤。雌蟲眼緣突起發達尖銳,翅鞘寬圓,具光澤。

大圓翅臺灣亞種

附:大圓翅鍬目前總計四個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maximus 原名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confucius 印度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fujitai 華南亞種

Neolucanus maximus vendli 臺灣亞種 

五、中華圓翅鍬臺灣亞種(Neolucanus sinicus taiwanus)

屬於中華圓翅鍬的亞種之一,主要分布於臺灣新竹縣以北~花蓮縣低海拔森林,典型的日行性昆蟲,白天喜於在林道爬行,但成蟲發生期與同屬圓翅鍬不同,主要活動季節為5-6月。

屬於小型圓翅鍬甲,雄蟲21-32mm,雌蟲18-24mm。雄蟲大顎短,端部有一上齒突,內側具鋸齒突,體色黑,體背密布細微刻點呈磨砂狀,無明顯光澤。雌蟲體色黑體背密布細微刻點。

中華圓翅臺灣亞種

附:目前我們查到的資料顯示中華圓翅鍬總計11個亞種(9個亞種+2個未定名亞種,產地多數在我國境內),分別為:

Neolucanus sinicus (Saunders,1854);

Neolucanus sinicus bisignatus Houlbert,1914;

Neolucanus sinicus championi Parry,1864 ;

Neolucanus sinicus fuliginatus Mizunuma,1994;

Neolucanus sinicus nosei Mizunuma,1994 ;

Neolucanus sinicus oberthueri Leuthner,1885;

Neolucanus sinensis opacus Boileau,1899 ;

Neolucanus sinicus pseudopacus Houlbert, 1914;

Neolucanus sinicus taiwanus Mizunuma,1994 ;

Neolucanus sinicus ssp.:in Mizunuma et Nagai,1994 ;

Neolucanus sinicus ssp.:in Fujita,2010 ;

這裡再放上兩張臺灣圓翅鍬的生活習性及外觀特徵歸納表,方便大家快速了解。

後記:原本這期想介紹大陸地區的圓翅屬品種,但發現難度不小,因為品種實在太多,遠超臺灣和日本地區。想要徹底搞清楚圓翅屬的品種,大家不妨等待《中華鍬甲4》的出版,從該系列叢書著作者之一陳常卿老師這裡獲得的消息,這一冊將包括圓翅屬(還有鬼豔屬、琉璃鍬屬、蟻鍬屬)的內容。

以上如有錯誤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End

相關焦點

  •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之 教你認識冷門的日本圓翅鍬
    圓翅鍬在國內算是比較冷門的品種,雖然國內圓翅的品種不少,但由於圓翅鍬人工飼育困難,成蟲壽命又短,幼蟲期又長,多數蟲友並不喜歡。不過,今天我們還是想來介紹下圓翅鍬,基礎的知識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下的,今天先來聊聊日本圓翅鍬!後續我們再來聊聊國內的圓翅鍬。
  • 羅氏蟲社年終回顧,全年兜鍬新種、飼育紀錄、科普知識一文掌控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繼續就自己整理的資料詳細科普了部分鍬甲、兜蟲和花金龜的知識,比如成系統的包括琉璃鍬、白兜、國產犀金龜等,包括對姬兜屬也做了基本的介紹。國產犀金龜系列科普知識 第一輯蛀犀金龜國產犀金龜系列科普知識 第二輯瘤犀金龜黑腹、紅腳、鐵鏽、細紋,極具個性特徵的國產琉璃鍬們熊貓、青龍、太白等,以祖國山川神獸命名國產琉璃鍬們遍布我國大江南北的琉璃鍬種群 洪氏琉璃鍬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 初探姬兜屬全家族成員大王花金龜5000字科普文 5分鐘讀懂「巨無霸
  • 日本Bekuwa年度鍬甲飼育紀錄-叉角鍬和鹿角鍬屬
    叉角鍬又稱六節鍬,圖表中對我國國內有分布的物種統一使用了六節鍬這一中文屬名,且各物種中文俗稱均以《中華鍬甲2》為準,剩下則使用叉角鍬這個屬名,方便大家快速的區別哪些是國產物種,哪些是東南亞地區的物種。鹿角鍬飼育紀錄表中包含了鹿角鍬屬、擬鹿角鍬屬、巨鹿鍬屬,以及2個獨立成屬的物種,總計5個屬,相互之間基本屬於近緣種。
  • 一文讀懂冷門的圓翅鍬屬基礎知識 國產圓翅鍬專輯
    2021年第01期前言:早前,我們曾分享過日本地區以及我國臺灣圓翅鍬,包括近期也出過一篇以省份命名的國產圓翅鍬。但其實我國圓翅鍬資源相當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已知有近50種,並且近年仍不斷有新種發現。不過網上關於圓翅鍬的資料較為匱乏,很多蟲友無法了解該屬的大致情況。今天,我們結合近期收集整理的一些資料,來簡略聊一下國產圓翅鍬。
  • 我國鍬甲又又又發新種 詳解大衛擬深山鍬貴州亞種和朱創狍鍬
    本文我們就國內擬深山新種和朱創狍鍬相關內容做了簡單翻譯,這裡分享給各位蟲友,至於整個擬深山屬旗下各物種的詳細介紹可直接參閱我們羅氏蟲社官網。朱創狍鍬(Capreolucanus zhuchuangi)朱創狍鍬:上篇由於沒有看到文獻資料,僅根據圖片做了簡單的介紹,這次我們根據文獻來分享下詳細的細節內容。
  • 頭頂鹿角身披黃金鎧甲的鍬甲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之鹿角鍬下篇
    前言:上期我們聊了鹿角鍬,但只介紹了一半的品種,今天我們來說說剩下的鹿角鍬中的最大家族,也就是黃金鹿角鍬,國內的鹿角鍬可以說都是黃金鹿角的亞種。    關於黃金鹿角鍬分類1、中日分類差異:由於限定的範圍不同,按日本的Bekuwa的分類黃金鹿角鍬總計有9個亞種;而《中華鍬甲2》因僅限定為國內的關係,鹿角鍬屬一共只記錄了4個品種:鹿角鍬指明亞種、華南亞種、版納亞種,以及中緬亞種(未正式定名)。
  •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之 威武雄壯的國產獨角仙及泰仙
    2、獨角仙臺灣亞種(Allomyrina dichotoma tunobosonis):分布於我國寶島臺灣的亞種,普遍棲息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發生期和原名亞種略有差異,它們普遍於5~7月出現,8月份就不容易看到它們了。
  • 羅氏蟲社資訊分享 2018年Bekuwa兜蟲飼育世界紀錄
    前言:很多蟲友一定知道日本專業的甲蟲類雜誌Bekuwa,我們現在提到的一些兜鍬飼育紀錄均來自這本雜誌的統計和認定,每年刊發的秋季號及冬季號會更新相關紀錄。 近期羅氏蟲社在收集整理資料時,查到了Bekuwa關於兜蟲飼育(部分品種)的最大個體紀錄統計(截至2018年),這裡分享給廣大蟲友。
  • 羅氏蟲社鍬甲知識分享 東南亞的大型兩點赤鋸鍬
    前言:上次聊了國內的兩點赤鋸鍬亞種,今天我們再來說說分布於東南亞地區的兩點赤鋸鍬,這一地區的兩點赤鋸鍬亞種同樣豐富,並且有著可以達到90mm的體型,妥妥的大型鋸鍬。 兩點赤鋸鍬原名亞種(Prosopocoilus astacoides astacoides):原名亞種,主要分布印度和孟加拉(按《中華鍬甲2》為分類標準),雄蟲最大特徵是身體背面明亮的紅棕色,大型雄蟲大顎呈弓狀彎曲,大顎基部附近僅有一枚大型內齒,比近端部的內齒顯著更長更粗。
  • 擁有華麗大顎的臺灣特有種 高砂鋸鍬繁殖分享
    前言:上期我們聊了具有獨特大顎形態的國產鋸鍬:東北鋸鍬,今天我們再來說說另一種類似的鋸鍬,也就是來自我國寶島臺灣的高砂鋸鍬!高砂鋸鍬為我國臺灣特有種,主要棲息於臺灣全島平地至低海拔次森林,成蟲活動期為4~7月,喜歡聚集在殼鬥科樹木上吸食樹液,具有微弱趨光性。
  • 羅氏蟲社鍬甲知識分享 擁有華麗誇張牙型的鹿角鍬上篇
    前言:最近一周我們在整理鹿角鍬屬的資料,因此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鹿角鍬屬的品種,該屬鍬甲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其獨特誇張的大顎造型(牙型),華麗大牙(角)如同雄鹿一般,中文屬名也算因此而來。    一、鹿角鍬品種概述有哪些品種:鹿角鍬屬的品種不算多,僅有4個獨立品種(不含亞種),分別為奄美鹿角鍬、雲頂鹿角鍬、瑪爾鹿角鍬以及黃金鹿角鍬。
  • 蟲季一睹天目山鍬甲風採下篇 深山屬鍬甲
    前言:前兩期我們已經介紹了天目山上的鋸鍬屬、小刀鍬屬、大鍬屬等鍬甲品種,今天我們則來最後一篇,主要是聊聊深山鍬品種。天目山的深山屬鍬甲不多,主要就是幸運深山鍬和帕瑞深山鍬(就是大家俗稱的派瑞深山),這兩個品種在爆發季很容易見到,樹上路上都可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燈誘則更不用說。
  •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之 獨角仙的這些冷知識你一定不知道
    上期我們曾聊了下日本圓翅,等獨角仙講完,我們接著講祖國寶島臺灣的圓翅鍬甲們。以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 羅氏蟲社鍬甲知識分享 小而精緻系列之日本奄美小鍬
    1、小鍬優點生活習性:小鍬除了體型嬌小外,整體擁有類似大鍬的優點,有很好的耐寒性,壽命長通常為1~3年,對於新手來說無論成蟲還是幼蟲飼育都較為簡單。2、小鍬品種數量小鍬國內總計有23個品種(含亞種),可謂繁多,東南亞地區也有將近20個品種(含亞種),而兜鍬飼養產業發達的日本則僅有2個品種計9個亞種。
  • Bekuwa2020年度鍬甲飼育紀錄出爐 巴拉望巨扁鍬達到115.3mm
    前言:11月日本專業昆蟲期刊雜誌むし社放出了Bekuwa2020年度的鍬甲飼育紀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0月。由於今年初的時候我們已經完整翻譯過各屬的詳細飼育紀錄,因此本文暫不做全面翻譯,僅挑各屬在2020年取得突破的新飼育紀錄。
  • 蟲季一睹天目山鍬甲風採中篇 小刀鍬和刀鍬屬
    皮氏小刀鍬雄蟲(引用至《中華鍬甲2》)補充知識:按舊有日系分類,皮氏小刀鍬華南亞種原為獨立物種,既 Dorcus pieli (臺灣地區俗稱裴氏小鍬),現等於是被國內學術降級為華南亞種,同時原「Dorcus
  •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之 兇暴霸氣的東南亞巨扁鍬們
    前言:前2期關於扁鍬的文章我們系統的介紹了棲息於日本和我國境內的扁鍬亞種,今天我們再來來聊聊扁鍬中的巨型個體,也就是體型至少可以超過90mm,最大可超110mm的棲息於東南亞地區巨扁鍬們。巴拉望巨扁外型強壯厚實,配上修長有力的鋸齒狀大顎,成為各地玩家喜愛的扁鍬品種。
  • 蟲人物語系列之養蟲蟲人專訪 甲蟲的變化帶來無比快樂
    平臺不僅僅科普兜鍬品種及飼育知識,也希望能傳播我們養蟲人自己的故事。羅氏蟲社:請問您是什麼時候入坑,怎麼入的坑?養蟲蟲人: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也就是2007年,當時在圖書館某科普讀物看到鍬形蟲和國外飼養的內容,從此就算是進坑了。
  • 手把手教你鍬甲繁殖系列之金牛扁鍬 爆產容易但你得過這一關!
    前言:上周我們分享了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的繁殖,今天我們接著再來分享一篇扁鍬屬成員:金牛扁鍬(菲律賓亞種)的繁殖記錄。和上次一樣,我們先總的介紹下金牛扁鍬家族的整體知識,讓大家對這一物種有個較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