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第15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主題為「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現場為「廣州雲普法」團隊授旗。
在中央政法委第二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視頻類榜單上,廣州普法抖音號是唯一一個入選的普法號。《民法典》系列目前已更新至66集,8000多萬的播放量。
廣州日報社
廣州市普法辦
廣州市司法局
聯合推出
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分鐘普法視頻「火了」,廣東競宇律師事務所主任羅歡平的個人抖音號擁有380萬粉絲,總瀏覽量8億人次。身為廣州市司法局特約公益「普法大V」,他新近又成為「廣州雲普法」的一員。
「廣州雲普法」團隊是全國首個官方打造的市級新媒體普法團隊。記者從廣州市司法局了解到,團隊將創作包括民法典在內的普法新媒體作品,在新花城、「廣州普法」抖音號、快手號等平臺播放,以新媒體形式、立體化方式、接地氣內容讓民法典走到人民群眾身邊、走進人民群眾心裡。
目前,在「廣州普法」抖音號設置「民法典系列」專題,已發布短視頻66條,8000多萬播放量。在「廣州普法」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等發布 「民法典」專題宣傳21篇,總閱讀量近千萬。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魏麗娜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建平臺:全國首個市級新媒體普法團隊
2018年以來,廣州市普法辦以「廣州普法」微信公眾號為引領,構建「廣州普法+」新媒體矩陣,同時以「廣州普法」為品牌宣傳號,建立集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微信小程序等「移動普法」平臺於一身的「廣州普法」融媒體平臺。
截至目前,「廣州普法」新媒體矩陣粉絲數量達376.8萬。其中,「廣州普法」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指數在全國司法行政系統榜單中多次排名前三,「廣州普法」抖音號影響力在全國司法行政榜單上穩居前二。
為繼續保持廣州法治宣傳工作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打造廣州成為全國新媒體普法的領跑者,內容創新、手法創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市普法辦著手組建「廣州雲普法」團隊,為推動民法典普法工作助力。
「『廣州雲普法』團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廣州市律協婚姻家庭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小非認為,團隊匯集了法律界的頂尖專家人才,確保內容的高質量高水平。
作為全國首個官方打造的市級新媒體普法團隊——「廣州雲普法」團隊,將在助力民法典普法工作上有哪些新動作?
廣州市司法局局長廖榮輝表示,「廣州雲普法」由熟悉新媒體推送、有一定網絡知名度、熱心公益普法的骨幹力量組成,目前人數為50人,聘期為1年。團隊成員分別來自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市場監督局、教育局以及各區普法辦等單位,涵蓋了檢察官、法官、律師、人民調解員等不同群體。當中,有十來歲的小學生,也有四五十歲的社會公益律師,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
內容上,「廣州雲普法」將緊扣群眾法律需求和時政熱點,創作包括民法典在內的普法新媒體作品,在新花城、「廣州普法」抖音號、快手號等平臺播放。
本月以來,「廣州雲普法」團隊成員已開展2場網絡直播,為網民講解民法典各編亮點,每期直播1小時,吸引近萬名網民圍觀,通過直播平臺現場與律師互動,諮詢生活中涉及民法典的疑問和困惑。
抓關鍵:領導幹部帶頭學民法典
據了解,民法典審議通過後,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理論中心組專門學習民法典,並就宣傳貫徹民法典作出部署。廣州市政府組織開展了2020年市政府全體會議學法活動,廣州市領導帶頭學習民法典。市普法辦、市司法局迅速行動,印發了在全市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實施方案。
廖榮輝介紹,廣州市將從「發揮領導幹部關鍵作用,推動領導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入手,舉辦全市副局級以上領導幹部民法典學法培訓班、市直各部門和各區政府領導班子民法典專題講座,各區普法辦及各級人大、政協機關以及司法機關同時參照推進;各單位各部門根據前期制定的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習民法典的具體工作方案,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學習民法典;以法院現場旁聽和觀看庭審視頻直播(錄播)形式,舉辦2020年全市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學法活動,組織全市國家工作人員旁聽一次民事案件的庭審。
進校園:將民法典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
青少年群體是民法典普法宣傳的重點對象。據悉,廣州市將把民法典知識納入到中小學課程中,邀請法學專家結合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編寫民法典課件和教案,並製作學習視頻,使民法典走近每一個中小學生身邊。
同時,整合學校的法治教育力量,通過律師進校園、法治副校長講「法治第一課」等形式把民法典知識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中,以校會、級會、班會、團隊活動等為載體,將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滲透到各種教育教學中。
廣州市司法局將聯合市教育局舉辦全市青少年「我與民法典」普法短視頻大賽,青少年學生製作一分鐘以內的民法典普法短視頻上傳到網絡,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宣傳民法典,成為民法典的尊崇者、擁護者和踐行者。
下基層:深入推進「民法典七進」工作
接下來,廣州市將持續開展民法典普法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網絡、進家庭活動。創新開展「用法治方式規範公民行為習慣養成」試點工作,著眼提升公民民法素養,持續開展公民法治素質提升行動,從日常行為做起,培育全民規則意識和法治行為習慣。
同時,進一步完善全市各區法治文化主題公園中民法典相關設施建設,圍繞民法典主題,融入民法元素,彰顯民法精神,為群眾走近民法典、學習民法典提供生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