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已經滅絕的古代生物「袋狼」
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
顧名思義,是擁有育兒袋的動物,在小袋狼出生後,就會在袋狼媽媽的育兒袋裡,度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期,跟袋鼠的育兒袋是一個道理。
袋狼,主要分布於幾內亞熱帶雨林和澳大利亞的草原上。其實袋狼並不屬於犬科,也不屬於貓科,確切的說應該是「袋狼科」,袋狼是留存到現代,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
他們有它們獨特的攻擊方式,它們會利用自己的速度追趕獵物,耐力超群的袋狼,追逐到獵物疲倦後,用尖利的牙齒咬破它的喉嚨。因為袋狼的下顎有非常強的咬合力,基本上可以將獵物的頭骨咬碎,脊柱咬裂。等獵物失血過多,失去行動能力後將其吃掉。所以儘管瘦小一些,但由於利用耐力,完全可以把獵物「耗死」,袋狼是可以捕獲比它們自身大很多的獵物。
袋狼的棲息地被霸佔
19世紀初,因為有很多西方移民,進入到澳大利亞周邊地區,這裡的袋狼也逐漸消失、減少。
袋狼唯一可以生存的家園,就是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而斯塔馬尼亞州的州徽上就印有袋狼的圖案,可以見得袋狼是斯塔馬尼亞島的象徵。
但由於歐洲殖民者的殘忍捕殺, 袋狼的數量逐漸減少,那些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更破壞了當地的食物鏈。因為袋狼的獵物減少,袋狼只能選擇去牧場,獵殺牧羊和家禽。
家禽死亡的元兇是澳洲野犬
而正因為牧場主的家禽和牧羊死亡,才將槍口對向了袋狼。當地更有傳聞稱,袋狼專門襲擊羊群的「殺羊魔」,所以大部分牧場主建議政府,將其斬殺才行。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真實大量獵殺家禽的居然是澳洲野犬。
因為當地為了大力發展畜牧業,所以進行了對這些食肉動物的捕殺,並且為了捕殺力度,還公布如打死一隻袋狼,政府獎勵100馬克。
那些只知道賺錢的獵戶,就對袋狼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屠殺,當時政府記載,從1888年到1914年被殺死的袋狼就達12268隻。
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死亡
1933年,一個獵人,把他之前捕獲的一隻袋狼,賣給了霍巴特的博馬裡斯動物園。 園方給這隻袋狼取名為「班傑明」。 但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9月7日死於園內。
結語
一個物種的滅亡,大多是因為人類破壞了它們的家園和它們的食物鏈,袋狼是沒有選擇權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