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很少見到貓抓老鼠的現象,因為家裡很少有老鼠出沒,但在以前貓可是抓老鼠的好手,尤其是在農村的秋季,那時候老鼠頻繁出沒,家貓一天就能抓住十幾隻老鼠。可是貓在抓老鼠的時候會有這樣一種奇怪的行為,它會先把老鼠抓住,然後放開老鼠,再抓住,重複好久才回吃掉,這樣一來不是在浪費體力嗎?貓為什麼要這樣做?
在動物行為學裡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貓在捕鼠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如下行為:嗅探、追蹤、蹲守、追捕、捕獲、殺戮、進食,這些環節缺一不可。只要貓是處於飢餓狀態,那麼它就會按照這樣的方式捕鼠。貓先會用自己靈敏的嗅覺來探知老鼠的大概位置以及老鼠常常經過的路徑,再根據氣味找到老鼠的洞穴,並在其旁邊蹲守,當貓發現偷食回來的老鼠後,便會進行追捕,最後會把捕獲的老鼠吃掉。
但如果一隻貓不是特別飢餓,那麼它就不會觸發以上行為,對貓來說,捕鼠就是一種遊戲,因此進食這個過程就會被省去。所以貓在捕捉到老鼠後會故意將老鼠放走,接著再次捕捉,當然最後一定會因為狩獵本能將老鼠咬死,但卻不會吃掉。我們可以將這個過程具體化,描述一隻不餓的貓在看到老鼠後的心理活動。
通常情況下,貓會得到主人穩定的食物供給,所以貓在看到老鼠後的第一反應就是玩。貓很靈活,奔跑及跳躍能力驚人,很容易就能捕到老鼠。老鼠在看到貓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跑,它會使出渾身解數逃跑。可不管怎麼跑,結果仍然是被貓逮住。這時老鼠就會選擇放棄抵抗,而貓還沒有盡興,它便會把老鼠鬆開,放在一旁。
老鼠剛開始還是一動不動,甚至會瑟瑟發抖,但它見到貓咪這麼久還不來抓它,它就會嘗試性的慢跑,此時貓還是不會出動,它要等老鼠跑遠了再追,這樣才有意思。所以當老鼠加速時,貓咪又會飛奔過去將老鼠逮住。期間還會給自己增加一點難度,跑的時候專門選障礙物多的地方。
如此重複幾次,老鼠即便有求生的欲望也會因為體能跟不上而放棄逃跑。而貓會選擇將無力抵抗的老鼠叼給主人看,以此來獲取額外的零食獎勵。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很多人在吃飯前不都是先拍照在吃飯嗎?貓捕鼠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