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開始,老師就開始教我們描寫事物。描寫是人人會的,可是不同的人寫出的效果卻大有差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散文成就登峰造極的作家的生花妙筆。
有些看官可能會問:「散文成就排名第一?你說的是魯迅先生嗎?」我想說,不是的,我說的其實是魯迅先生眼中的第一!你可能猜對了,就是魯迅的弟弟周作人。

1936年5月,著名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就是寫《紅星照耀中國》那位,採訪魯迅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新文學運動以來最優秀的雜文作家是誰?」魯迅依次列舉了五個人:周作人、林語堂、周樹人、陳獨秀、梁啓超。沒錯,他把已經絕交的弟弟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三位。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位排名第一的大師,是怎麼寫動物的。
周作人寫過一篇《金魚》,裡面寫道:
我每見金魚一團肥紅的身體,突出兩隻眼睛,轉動不靈地在水中遊泳,總會聯想到中國的新嫁娘,身穿紅布襖褲,扎著褲腿,拐著一對小腳伶俜地走路。我知道自己有一種毛病,最怕看真的,或是類似的小腳。……

又有一篇《關於蝙蝠》,他寫道:
我們一群孩子喜歡再也沒有可說的,有的光了腳在場上亂跑。這時不知從那裡來的蝙蝠,來來往往的只在頭上盤旋,也不過是樹頭高罷。孩子們於是慌了手腳,跟著在場上兜轉,性子急一點的未免把光腳亂跺。還是大人告訴我們的,脫下一隻鞋,向空拋去,蝙蝠自會鑽進裡邊來,就容易把他捉住了。然而蝙蝠君卻在逗弄孩子們玩耍,倒不一定會給捉住的。……有時在外面追趕蝙蝠直至更深,弄得一身土,不敢回家,等到母親出門呼喚,才沒精打採的歸去。

上面兩篇文章都選自周作人的《看雲集》。因為篇幅的關係,我們就不再摘錄了。不過,從上面兩段也可以看出來。周作人寫動物,有一些很明顯的特點。第一點是,他很幽默,喜歡帶著調侃的姿態來寫這些小動物,無論是金魚還是蝙蝠,在他筆下都很靈動。第二點,他喜歡把所寫的動物和其他事情結合。他寫金魚,順帶批判了裹腳,寫蝙蝠,同時寫了童年時追逐蝙蝠的樂趣,都是非常有延伸意義的。特別是寫蝙蝠這一篇,他沒怎么正面描寫蝙蝠的樣子,只寫孩子們如何追逐蝙蝠,而蝙蝠的樣子就好像在我們面前一樣。

從上面兩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動物,可以像《金魚》那一篇,對動物的外形神態細細描述,然後引向某個更深刻的話題;也可以像《關於蝙蝠》那一篇,不怎麼直接去寫動物的外形,而把動物放在某個情境中,重點寫那個動物和人的關係,人因那個動物而快樂而悲傷或別的。這樣就能夠讓所描寫的動物產生與眾不同的魅力。當然啦,寫別的事物也是一樣的道理。
各位看官覺得周作人先生筆下的金魚和蝙蝠,寫得怎麼樣呢?
溫馨提示:各位看官若喜歡本號文章,請不吝點個讚,收藏下,關注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