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巴丹行軍」?朝鮮人民軍揚眉吐氣,美軍戰俘漫步平壤街頭

2021-01-10 田瑞安

說起近代戰爭中虐待戰俘的事件,首屈一指的恐怕是日本人在二戰中製造的巴丹死亡行軍。1942年春,美國在東南亞的堅固堡壘菲律賓失守,將近8萬美菲聯軍成為俘虜。

隨後,日軍將這些戰俘押往100多公裡外的戰俘營,一路上,日本人不僅不給他們食物和飲用水,還虐待甚至殺害戰俘,最終,高達15000名戰俘死於這場暴行,這還不包括因受虐待隨後死於戰俘營的人數。

二戰前,日內瓦公約已經過三次修訂和補充,關於戰俘待遇規定的清清楚楚。但日本人聲稱當時趕路行軍,況且它也沒籤署日內瓦公約,不受其約束。不管日本人怎樣狡辯,這都是一起徹頭徹尾的戰爭罪行。

二戰中,如果還有像巴丹行軍這樣聲勢浩大的押解戰俘大遊行,那就是二戰後期的1944年7月,蘇聯押解近6萬德軍戰俘在莫斯科進行的大遊行。

隨著1944年6月盟軍在西線登陸諾曼第,蘇聯紅軍在東線發起籌劃已久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在這場收復白俄羅斯的大規模攻勢中,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遭受毀滅性打擊,參戰的近百萬德軍中,有高達20萬傷亡或被俘。

蘇軍能在東線取得如此大勝利?這讓很多西方媒體表示懷疑,於是,史達林下令在莫斯科搞一個戰俘大遊行,讓德國二十多位將軍帶著自己的兵漫步在莫斯科的廣場和街道。

遊行中,德軍戰俘被分為兩大部分及幾十個方陣,在蘇聯紅軍戰士押解下,昔日趾高氣揚的德國人目光呆滯、垂頭喪氣。多達五萬七千名戰俘浩浩蕩蕩行進在莫斯科中心地帶,當他們依次通過規定地點後,後面的灑水車立即開始衝洗法西斯留下的痕跡 。

對這場極富爭議的戰俘大遊行,蘇聯方面聲稱為了向外界展示戰果,同時為了打擊法西斯囂張氣焰並鼓舞自身士氣。至於這一舉動算不算虐待戰俘,那就見仁見智了。

鮮為人知的是,幾年後的韓戰中,朝鮮人民軍也上演了一出押解美軍戰俘遊行的大戲。戰爭爆發後,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僅用三天就攻下漢城。雖然有少量美軍緊急馳援,美韓聯軍仍抵擋不住北方攻勢,只得退縮到釜山一線組成環形防禦圈。

朝鮮人民軍初戰大捷,一統半島似乎指日可待。1950年7月,朝鮮人民軍在平壤舉行戰俘大遊行,大概認為「內戰無戰俘」,這次參加遊行的主力都是被俘的美軍。街道兩旁站滿興高採烈的平壤市民,他們一邊歡呼,一邊對著美國大兵指指點點。

沒有斥責打罵,也沒有故意傷害,這一次,美軍戰俘的待遇顯然還可以。赤手空拳的他們列隊通過平壤的街道,挨個接受朝鮮人民的檢閱。美國人大概沒想到,時隔八年,美國大兵在亞洲另一個半島上又一次經歷「巴丹行軍」。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朝鮮半島上的死亡行軍 掉隊戰俘遭人民軍集中處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盟軍戰俘的「巴丹死亡行軍」,曾經讓美國人不寒而慄。當時日本為了將近8萬名美軍押往100公裡外的戰俘營,在途中對戰俘進行了瘋狂的虐待,等到達戰俘營的時候只有4萬人還活著。當1950年美軍到了朝鮮戰場,沒想到不少人又經歷了一次朝鮮版的「死亡行軍」。
  • 死亡行軍——巴丹島上美軍戰俘的血淚之旅
    1942年4月8日,愛德華·金,這位取代撤退的麥克阿瑟,成為了菲律賓美軍統帥的少將,他正式下令向日軍投降,12000多位美軍和65000多位菲律賓軍當了俘虜。於是,震驚世界的巴丹死亡行軍事件,就此揭開了序幕,日後該事件與南京大屠殺、緬泰死亡鐵路,一起並稱為「遠東三大戰爭暴行」。
  • 巴丹死亡行軍老照片:對美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路!
    巴丹死亡行軍老照片:對美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路!1942年5月6日,克雷吉多島也被日軍攻陷,圖為美菲聯軍官兵走出馬裡塔隧道向日軍投降!巴丹死亡行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製造的震驚世界的戰爭罪行與虐待俘虜事件,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20公裡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在這場暴行中約15000人喪命。
  • 日本是如何對待美國戰俘的?二戰「巴丹死亡行軍」的噩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日本在亞太地區進行了慘烈的爭奪戰,戰爭初期日軍靠偷襲珍珠港取得戰爭主動權,氣勢如虹,大肆向太平洋進軍,美軍節節敗退,並有大量美軍被日軍俘虜。面對強大的美國,日軍有沒有優待俘虜以爭取人心呢?
  • 啃野果吃老鼠,獨自在朝鮮山區流浪36天後,美軍少將師長成了俘虜
    1950年8月25日,朝鮮大田,美軍「榻榻米師」少將師長威廉.費舍.迪安成為戰俘!他也是韓戰中,被中朝聯軍俘虜的美軍中軍銜最高的。美軍迪安少將本來極度看不起朝鮮人民軍,在他看來,朝鮮人民軍就是「農民軍」,他甚至狂妄地宣稱自己不僅要打退朝鮮人民軍,還要打進平壤,嘗嘗有名的平壤烤冷麵!結果,雙方一交火,美軍這叫一個丟人吶!
  • 這是一場死亡行軍,也是一場通往「地獄」的行軍,無數人倒在路上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段行軍經歷,這段行軍充滿了日軍的暴行,這次行軍就是「巴丹死亡行軍」。因為在當時受軍國主義深刻的影響的日軍來看,投降的軍隊是缺少勇氣的,是懦夫的行為,這群投降的戰俘並不應該得到他們的所謂尊重,軍人就應該誓死效忠,戰死在沙場上。當聯軍的財富被日軍掠奪一空之後,一場在二次大戰中最為臭名昭著的虐俘行為發生了,一場通往地獄的行軍,一場白骨累累的行軍開始了,這場行軍就是「巴丹死亡行軍」。
  • 5天走100多公裡的巴丹死亡行軍並不困難,為何會累死1.5萬戰俘?
    太平洋戰爭初期,由於日軍進攻勢頭兇猛,美國準備上不充分,結果被打的節節敗退,1942年1月2日馬尼拉失手,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又因為美國的戰略中心仍以歐洲為主,太平洋戰場的美軍沒有得到足夠的資源傾斜,因此在與日軍的作戰中打的十分艱苦。1942年3月11日美菲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奉命離開菲律賓,往澳大利亞就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留守呂宋島的溫萊特被提升為中將,負責指揮美菲聯軍。
  • 搶戰俘戒指,日軍舉起軍刀,手指一同砍下!巴丹行軍細節
    只不過,一場在巴丹的戰俘行軍讓日本的偽善真相畢露,美國人徹徹底底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人面獸心」。 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很快發動了侵略東南亞的戰爭。這一波蓄謀已久的進攻,讓美國人措手不及。麥克阿瑟被迫丟下了成千上萬的部下逃跑,而被拋棄的部下按照國際相關規則向勝利者投降。
  • 巴丹死亡行軍——日軍押送戰俘到達目的地時,足足少了數萬人!
    題目所提到的史實發生於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上,1942年4月9日,日軍攻克菲律賓巴丹半島,共俘虜美軍、菲侓賓守軍78000人左右。總共約八萬名的俘虜在120公裡的路上卻死亡了15000人左右。歷史上也把這趟行程稱呼為「巴丹死亡行軍」,它與「南京大屠殺」「新加坡大屠殺」並稱為日軍「日軍遠東三大暴行」。那故事是如何發生的呢?聽我慢慢一一為你道來。
  • 揭密巴丹死亡行軍:誰是幕後的發令者?
    筆者綜合各方面材料,認為當時以日軍大本營參謀身份在第14軍協助指揮的政信中佐(最終軍職是大佐)是巴丹死亡行軍的真正始作俑者。「日本正進行著一場種族戰爭」第一組證據。前日軍戰俘、紐西蘭軍官J.G.戈德溫上尉,在獲得解放後加入了東京盟軍總部下屬的第二澳大利亞戰爭罪行調查處擔任調查員,收集日本戰犯的證據。
  • 巴丹死亡行軍:日軍以砍殺俘虜為樂
    ,美國陸軍將其視為美國陸軍史上前所未有的恥辱——在8萬美菲聯軍向日軍投降後,日軍強迫戰俘急行軍,死難人數超過1.5萬人,大量美軍戰俘被日軍屠殺。巴丹死亡行軍是美國在東京審判中最重視的戰爭暴行,最終製造巴丹死亡行軍的山下奉文和本間雅晴被判處死刑。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對巴丹死亡行軍的描述(節選)  一九四二年四月九日,當金(King)少將在巴丹率部投降時,曾由本間(雅晴)中將的參謀長保證:他的部下將獲得人道的待遇。金少將準備下了足夠將他的部下從巴丹運往俘虜營的卡車,未加破壞。
  • 巴丹死亡行軍並不可怕,倖存下來就有希望當上美軍上將
    在美軍林林總總的將星當中,哈羅德·基思·詹森(Harold Keith "Johnny" Johnson)是相對比較傳奇的一位。1942年4月,哈羅德在巴丹半島戰役中被日本俘虜,經歷了巴丹死亡行軍,被關押在奧多內爾、卡巴納唐和比利比德監獄。1944年12月,日軍計劃將哈羅德等1600名戰俘轉移出菲律賓,12月14日,美軍戰鬥機擊沉了日本軍艦「鴨綠丸」號,誤殺了300名戰俘。哈羅德倖免於難,最終被轉移到日本。日本拒絕將美軍戰俘交給盟軍,將戰俘轉移到韓國,哈羅德在1945年9月7日被第7步兵師解救。
  • 二戰巴丹死亡行軍:1.5萬名俘虜被虐殺
    我們不時能在路邊看到美軍戰俘的屍體,他們躺在綠樹底下,血流滿地,鮮血已經變成深棕色。  死亡行軍令發布者誰?  康狄  亞洲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盟軍隨即組織了馬尼拉軍事法庭,對戰爭期間在菲律賓犯下戰爭暴行的日本戰俘進行審判。
  • 巴丹死亡行軍幫兇,間接害死1.5萬盟軍?美國人:溫萊特是英雄
    1945年8月19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第四天,中國奉天戰俘營內的美軍士兵歡呼著,他們反客為主,將看守他們的日軍全部繳械,然後命令這些日軍站成一排,向他們炫耀自己國家贏得了戰爭。在這萬眾歡呼的時刻,人群中有一位老人,默默地退出了狂歡的隊伍,回到房間把自己反鎖起來,並且痛哭流涕,他就是這支美軍隊伍的最高領導人——美菲聯軍總司令喬納森.溫萊特。
  • 喋血東南亞巴丹死亡行軍,美軍徒步行走百裡,日軍殘害美國數萬人
    所謂的「巴丹死亡行軍」也是出現於此。在日軍佔領菲律賓的巴丹半島後,本間雅晴便下令把巴丹半島上的戰俘全部轉移至110千米外的奧德內爾集中營,並且還下了死命令:不能堅持走完的戰俘一律處決。說實話,110千米路程並不長,跟紅軍長徵12500千米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雖說路不長,但是此次行軍途中所發生的事件,卻真的稱得上慘絕人寰。
  • 巴丹死亡行軍投降日軍!結果慘目忍睹!!
    今兒咱就聊聊至今還被美國的二戰史研討專家們念念不忘的巴丹死亡行軍。1941年12月7日,死催的日本完全不曉得本人幾斤幾兩,間接把美國的珍珠港炸了,打殘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這是太平洋和平迸發的標誌,至此二戰也到達了最大規模。一切的次要大國都參戰了,當然了,估量事先德國人是罵著娘的,日本這個豬隊友為什麼要招惹美國?
  • 《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戰爭遭遇人性
    筆者近期發現,世界知識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原美軍第192坦克營B連中士列斯特·坦尼博士的回憶錄《活著回家》,就是這樣一部難得的人性展示的作品。它展現的是美軍在菲律賓的巴丹戰場,儘管充滿了死亡血腥和仇恨,但作者的文字又超越了戰爭——在入木三分刻畫日軍暴行的同時,側重戰爭境遇中的人性支撐和內心感受——他講述了戰俘們那一個個樂觀互助、笑對死亡的故事。
  • M46巴頓坦克曾擊毀不少朝鮮T34:韓戰美軍的支柱
    於是,美軍在戰後開始計劃對M26潘興進行改進,這就是M46坦克。M46巴頓不是全新製造的M48巴頓,它進行是將M26進行原車升級,換了新的動力艙,以解決動力不足,機械故障偏多的問題。二戰中,M26在山地行軍暴露出嚴重的動力不足。M26行軍緩慢,越野時速只有8.5公裡,和步兵快走的速度差不多,幾乎沒法用。
  • 巴丹死亡行軍中,日軍有多殘暴?8萬美菲戰俘被殺害4萬
    早在1929年7月27日的日內瓦第二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中,就規定了各國不得虐待戰俘。但在二戰中,日本公然違反這個條例,只要被他們俘虜的各國士兵,都會遭受非人的折磨。日軍曾製造了一起震驚世界的虐待俘虜事件——巴丹死亡行軍。
  • 揭秘巴丹死亡行軍:一萬五千人死在路上
    核心提示:巴丹死亡行軍是日本在亞洲犯下的三大暴行之一,七萬多投降的美菲士兵在烈日下行進,日軍不提供任何糧食和飲水,遇到戰俘掉隊或者偷偷喝水,日軍直接用刺刀步槍就地殺死,儘管如此,許多人還是冒著被處決的危險尋找誰和,路邊的河裡飄浮著屍體,水面上泛著綠色的泡沫,成群的蒼蠅在水面上飛舞,但這阻擋不了戰俘們大口的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