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孩子就像高原上靜靜盛開的格桑花,美麗質樸,潔白無瑕。如果自己不能給他們的心靈灑下一片陽光,不能教授他們豐富的知識,便是對這些孩子的褻瀆。」
這是江蘇援藏教師錢維勝2015年5月26號寫下的日記。
自2014年8月主動申請援藏起,錢維勝在拉薩一待就是五年。從長江之濱來到雪域高原,他以自己整整五年的苦樂堅守,為援藏教壇綻開別樣的格桑花。近日,錢維勝被授予「江蘇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藏族孩子的「阿爸」
初入西藏,藏族孩子們的熱情、淳樸、善良給錢維勝留下深刻印象。可上完第一節課後,他發現困難遠比想像中的多:學生們基礎很差,不能用漢語流利朗讀,課堂紀律鬆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一切無疑給錢維勝潑了一盆冷水。他深深意識到,作為一名援藏教師,只有教育夢想和激情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合乎時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西藏的孩子們。
為了了解藏區學生的整體情況,全面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錢維勝一有時間就到當地老師的課堂上聽課,總結經驗,很快就摸索出了新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淺一點、授課材料實一點、課題互動多一點、課堂氛圍活一點、師生距離近一點。
課餘時間,錢維勝把班上每一位學生當作朋友,經常和他們聊天談心,為他們排憂解難。誰身體不舒服,他便上街買藥免費送給他們;誰家有困難,他就用工資資助補貼他們;誰有進步,他就自費買各種用品作為獎品送給他們。「錢老師像阿爸一樣關心我們每一個學生,他是我們所有學生的阿爸。」藏族學生羅布次仁說。
經過錢維勝的努力,學生們的學習慢慢步入正軌。他所接手的班級,語文成績連續在兩屆中考中名列拉薩地區第二。
痛並快樂的五年
課堂上的「水土不服」,被錢維勝輕鬆化解。可身體上的「水土不服」,卻著實為難了他一把。
2014年8月,錢維勝抵達西藏,高原反應遠遠超過了他的想像:十指發紫、嘴唇乾裂、頭痛欲裂、食欲不振,兩天沒睡覺,三天沒吃東西,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維持生命。
同事們勸錢維勝趕緊回江蘇治療,他卻在煎熬中不斷勉勵自己:「缺氧不缺精神」,「堅決不當逃兵」!經過半個月的調適,他就來到支教的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每天5到6節課的高強度教學,讓錢維勝身體陸續又出現了掉皮、掉發,記憶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情況。課間之餘,他不得不依靠吸氧來維持下一節課的狀態。
為了縮短被病痛折磨的時間,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支教期間,錢維勝服用藥物都要比標準劑量多出一倍,儘管他知道這對身體傷害很大。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驗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這是錢維勝在疆藏日記中寫下的對苦樂的理解。第一批支教結束了,他又主動申請了第二批、第三批。
其實,第一年援藏支教結束後,是走是留?錢維勝也糾結過,「但孩子們渴望的眼神以及他們圍著我幫我拿東西的親熱勁,都讓我不舍。看到家長們籤滿名字的挽留信,我頓時淚流滿面。我當時就想,如果我走了,孩子們將怎麼辦?於是我決定留下來。」
一人援藏 全家援藏
在拉薩的五年,錢維勝在痛與快樂中把情感留在了雪域高原。然而身在遠方,他的心裡也有一份對家鄉和親人的牽掛。
幾年來,錢維勝和家人平常見面的方式就是通過視頻連線聊上幾句。家人的默默付出和支持,始終是他援藏的堅實後盾。
2016年8月在錢維勝出發去西藏的前夜,常年患有腸粘連和慢性腸胃炎的老母親突然病發需要緊急手術。「不要擔心,我沒事……」母親的體貼與理解,讓他百感交集。
2017年,兒子考取大學後,妻子吳紅琴實在放心不下錢維勝,便辭去工作,趕到西藏去照顧他衣食起居。
儘管對家人充滿虧欠,錢維勝卻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常常用某劇裡的一句唱詞來鼓勵自己:『天下沒有遠方,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在錢維勝心中,現在他有兩個家,一個是溫情環繞的小家,一個是千裡之外的西藏——那裡的孩子都叫他「阿爸」。
(來源/江蘇城市頻道《江蘇最美人物》欄目組 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