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第1768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是看著楊潔導演的86版《西遊記》長大或者變老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部經典的誕生,主創人員背後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與今天動則大製作、小鮮肉、天價片酬相比,那時條件差到你完全想不到。比如,那麼一部經典神話電視劇,前15集居然是一臺攝像機拍出來的!
今天不要說拍一部電視劇,就是拍一個微電影,甚至結婚典禮,都會至少用到兩個攝像,目的是便於後期剪輯。對神話類,要求更高,因為要拍神仙們騰雲、變化、瀟灑地飛來飛去,一個攝像機只能拍到一個角度,要多個角度拍,就只能同一個內容拍很多遍。
一部影視作品效果如何,演員再牛逼、導演再牛逼,都需要攝像機拍出來的畫面來表現。所以,攝影師相當關鍵!
86版西遊記的攝像是誰呢?前15集只有一個,叫王崇秋!
有人看了蝸牛起的這個標題,以為蝸牛對楊潔導演不尊敬,其實完全錯了,因為他就是她的老公,關係不親密嗎?親密得不能再親密了!
王崇秋,出生於湖北黃岡,中國內地男導演、中央電視臺高級攝像師。他除了擔任央視幾部《西遊記》電視劇的攝像師,還分別拍攝了電視劇《嶗山道士》,遊本昌主演的《濟公活佛》,電視劇《西施》,電視劇《司馬遷》等。
楊潔有過兩段婚姻,前夫叫周傳基,大她4歲,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畢業於山東大學。電影人,教授。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泰鬥」、「中國第一電影教頭」。學生有陳凱歌、張藝謀。2017年4月4日,在芝加哥醫院辭世,享年92歲。
王崇秋是她第二任丈夫,小她14歲,但感情一直很好。在楊潔去世後,他寫了一篇《懷念我的妻子楊潔》,寫得感人至深,蝸牛看得淚流滿面。
在楊潔的自傳裡,她這樣寫道:1969年的春節,我和王崇秋結婚了。我又做出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當時被認為是驚世駭俗,在文藝部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王崇秋比我小了14歲!這就已經夠讓人反對的了,同時,他沒有結過婚,我卻已經有了3個孩子!……許許多多的理由,放在別人身上,我同樣也會不理解:這兩個人怎麼能夠走到一塊去!
……
我們的來往,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反響之大是意料之中但又超過了預想。……他似乎毫不猶豫,誰的勸告也不能動搖他!我的倔勁又上來了:即是是錯,也認了!你們憑什麼來主宰我的命運?於是我故意在人前表示與他的親密,不論打飯、出門、看節目,都大聲叫著他一塊走,對四面投來的敵視的目光佯作不睬!
不知大家看了楊導的這段自述,感覺如何?反正蝸牛是非常佩服她的!真的是敢愛敢恨的一個人!
回頭來說《西遊記》,因為只有一臺攝像機,所以演員們要多次表演。由於那個時候還不懂威亞技術,「神仙」飛行,是踩在滑板車上進行的,「孫悟空」六小齡童的筋鬥雲是吊在起重機上進行的,還想了很多土方法。後來聽說香港有威亞技術,劇組才派人去學習。
可是,由於技術不成熟,或者是他們操作不當,有一次拍豬八戒在半空中打鬥的勸,結果繩子斷了,馬德華從空中砸下來,直接把王崇秋砸昏了。
但是,他醒過來後,操起攝像機又上了。
在這麼艱辛的條件之下,劇組拍了15集就再也沒錢了,中央電視臺當時的態度是,如果不行就停下來,也就是說,讓它爛尾。王崇秋和所有演員都傻眼了,他們眼淚汪汪地圍著楊潔導演,懇求她無論如何不要停機。他們還將自己的所有積蓄都拿了出來,消息傳出去後,一些小觀眾甚至把幾毛幾分的壓歲錢都寄了過來。
沒辦法,楊潔只好動員大家去找投資,後來在製片副主任李鴻昌的努力下,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才給劇組貸款300萬,讓大家度過了難關。這就是我們看老版的西遊記,後面出品單位有個「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原因。
但是,即使這樣,也只拍了20集,《西遊記》就被迫中斷了,一直到2000年,才補上最後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