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其莖葉肥厚,小的時候外觀上看起來就跟多肉一樣。歷代的本草書籍中對馬齒莧是這麼描述的:「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
我樓上菜地最近也長出了好多的馬齒莧,打算長大點就拔掉直接曬乾用來做包子餡。
馬齒莧把五行都佔全了,它的作用自然不可小看。馬齒莧裡面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二羥乙胺、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馬齒莧在營養上ω—3脂肪酸含量明顯高於很多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的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很大作用。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我們老家喜歡曬乾之後炒肉或者炒雞蛋吃。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也可以用來做成餡料,做成包子。
新鮮的馬齒莧,焯過水後,會有一點的酸味。我覺得要把馬齒莧用來包包子應該曬乾後,炒肉或者炒雞蛋再包到包子裡面才好吃。
馬齒莧包子怎麼做
食材:
麵粉、酵母、幹馬齒莧、雞蛋、豬肉。
配料:
油、鹽、雞精、生抽。
做法:
1、把麵粉先和好,讓麵粉先發酵,接著再準備馬齒莧餡料。
2、把曬乾的馬齒莧用開水浸泡15分鐘左右,然後瀝乾水分。豬肉切成丁,採用肥瘦肉更好吃。切的時候,把肥瘦肉分開。雞蛋準備兩三個,打散備用。
3、鍋裡熱油,先把肥肉放進去炒香,炸出裡面多餘的油脂,然後倒入瘦肉,炸至焦香,然後撈出。
4、利用鍋裡炸出來的油,直接把雞蛋炒出來。鍋內再倒入一些食用油,多放點油沒事,幹馬齒莧特別吸油。然後把瀝乾水分的馬齒莧倒進去翻炒,加入炸好的肉和炒好的雞蛋,一起翻炒均勻,加入一些雞精和生抽。
5、馬齒莧餡料炒好之後,麵團也差不多發好了,直接將餡料按自己的方式包進包子裡面。包好之後的包子,放入蒸鍋稍微醒發15分鐘,接著開火蒸。水燒開後,接著蒸十分鐘左右,之後關火燜5分鐘。(因為包子裡面的餡料是炒熟的,所以不用蒸太長時間。)
6、包子蒸好出鍋,這樣做出來的馬齒莧包子,味道鮮香好吃。因為是幹的馬齒莧,所以吃起來不會有酸味,口感更佳。
等樓上的馬齒莧長好了,我也嘗試下用新鮮的馬齒莧包包子。對比看下,我敢肯定的說,還是用幹馬齒莧包包子味道更好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