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你在無意間已經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面對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心酸,每個人都不得不去面對眼前的一切。簡單來說是為了那份薪水,其實還是希望家庭能過得更幸福一些。下面這些漫畫,卻從孩子的視角從出發,儘管沒有工資,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卻早已被父母寄予了厚望,說不定,你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孩是大人的上班族
很多事情,直到現在,我們都無法再挽回,畢竟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於是,含苞待放的孩子們便成為了父母的希望。兒時的遺憾、如今的困擾,每天都在成人的世界裡揮之不去,總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彎路」。爸爸希望女兒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一定要抓好數學和英語,同時21世紀最火的信息網絡也不能落下;母親則希望女兒能夠做一個有氣質高涵養的人,鋼琴繪畫是基礎,舞蹈還能夠美化形體,何樂而不為呢?
一天八個小時的課程,還不計算吃飯休息的時間,比起成人的朝九晚五,似乎九九六更適合這個小女孩。在蹺蹺板和小夥伴短短幾句的對話,變成了她久違的休息時光,可是並不是每天都有小夥伴在蹺蹺板上等著她。有人覺得兒時多積澱是件好事,可以讓娃娃贏在起跑線上,不至於被人看不起。其實不然,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完全是兩碼事,孩子身上有無限的可能性,太早的教條主義有可能會葬送孩子們的未來。(參照《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
爸爸的權力
上了很多的課程後,自然是期許孩子未來可以獲得「某某家」的成為。做總裁可以管理公司,經濟上再也沒有因為衣食住用行而煩惱,成功的企業家是相當風光的存在;做個科學家,可以為國家的科技領域做貢獻,體面兩個字絕對值得;藝術家則是思想上的自由人,即使身在社會,可是神在自然和心中。每個「某某家」的職位都是不錯的選擇,可是孩子心中真的認同長輩的期許嗎?
一番思量後,孩子竟然選擇了做爸爸,這個結果讓人哭笑不得。爸爸的權力太大了,大到可以左右自己的未來,可以讓自己同時成為三個「大家」。這從側面也表現了孩子對於現狀的不滿,從天真的孩子口中講出這樣的話,更加讓人痛心和動容,孩子的天真還在,而孩子的天性哪去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是否忘卻了其獨立人格的培養?
媽媽面臨危機
小的時候從來不用擔心消費的問題,父母都會主動給自己安置。不過,父母經常會說養孩子很花錢的,這倒激起了孩子心中的好奇心。養孩子到底有多貴呢,居然和養一個老婆一樣的價格。其實父親在表達:孩子和母親的在他心中的分量是一樣重的,可是孩子卻不這麼認為,他只是記住了字面意思。
原來自己和媽媽一樣貴啊,孩子心中充滿了竊喜,平時經常被媽媽嘮叨說因為自己不聽話,就不要自己了。快看,這不就跑到媽媽跟前宣誓主權了,咱倆花的錢一樣多,要是真的不要我了,小心爸爸再養一個老婆回來。內容雖然很歡樂,卻很寫實,孩子的那份童真還保留著,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對於父母告知的一切也深信不疑,父母的隨口一言就會被孩子奉為真理,可以想像一下媽媽的回答。
本文由小苗說漫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喜歡記得關注點讚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