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種大棚的農戶遇到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他說,進入夏天溫度升高,白粉蝨又爆發了,用手一拍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小飛蟲,打了一遍藥也沒有什麼效果,葉片開始皺縮,這樣很容易傳播病毒病,怎樣防治最好呢?
說起白粉蝨,很多人都有同感,為什麼白粉蝨特別嚴重呢?進入夏天之後,棚內的溫度也是特別高,在澆水之後,棚內是高溫高溼的狀態,大棚內的雜草也多,這給白粉蝨的繁殖創造了條件。
另外,白粉蝨對藥劑的抗性也越來越大,農戶往往遇到打過藥後沒有效果。所以,最好採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白粉蝨。
常用的物理方法就是在大棚內懸掛黃板,以及在門口搭防蟲網。白粉蝨對黃色比較敏感,所以掛黃板是一個比較有效的防治方法。但是有些農戶說掛了黃板之後沒有什麼效果,這和掛的高度有關。
比如大棚內幼苗剛定植上,苗比較小,藍板黃板懸掛的高度應該在幼苗的5~10公分之間,白粉蝨在飛的過程中就會粘到黃板上。如果懸掛到大棚頂部,很顯然這樣是沒有效果的。在植株生長過程中,藍黃板可以隨時調整,一般一個大棚內要掛30~40張黃板。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藥劑防治,常用的藥劑就是噻蟲嗪,呋蟲胺,可用稀釋後的噻蟲嗪灌根防治,一般持效期可達20天左右。還有為了防止病毒病可以用氨基寡糖素加上噻蟲嗪或者呋蟲胺再加上碧護,通過這一次打藥能達到防蟲,防病,補充營養的效果。有些農戶會在殺蟲劑中加入糖,先把蟲引過來,但是這個糖的用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70克。
同時,打藥的方法和時間也要注意,白粉蝨一般在晚上才出來,很多農戶會錯過打藥的時間,打藥的時間最好在早上九點以前,或者下午六點以後,這個時間段比較好。在打藥時,先打大棚的兩頭,然後逐漸往中間噴灑,葉片正面和背面都要打到,噴灑均勻。如果雜草比較多,最好及時清理出去。
無論是種植辣椒,番茄還是茄子,當白粉蝨打藥防治不住時,就要採用物理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減少蟲害的傳播,同時也就能控制住病毒病的發生。在打藥時,不僅要選用合適的藥劑,還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防治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