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長
來源:微信公眾號:百科育兒經(zdploverw)
父愛如山,在孩子的眼裡面,父親就是楷模,就是人生的標杆。
在學校,孩子靠老師的教育;在家裡,孩子靠父母的教育。現在的社會裡面,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家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媽媽在教育孩子,父親則是忙於工作或者懶與教育孩子。
殊不知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好的爸爸是什麼樣?很多爸爸們都不是很清楚。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會帶給孩子以及家庭不可修復的傷害。
1
不誠信的爸爸——不合格
1
孩子:「爸爸,上次你答應給我買的玩具呢?」
爸爸:「孩子,爸爸忘記了,下次給你買好嗎?」
孩子:「你每次都這麼說,不理你了....」
孩子就這樣哭著走開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因為在12歲前,孩子對父親是最為崇拜和信任的,尤其是爸爸說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會當真。
可是,很多的爸爸在孩子教育的路上,總是找出很多的理由不參與。比如:工作忙;加班;飯局等等。以為孩子還小,隨便找個理由。
對於這樣的不誠信的爸爸,對孩子的傷害很多大,也會讓孩子漸漸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一生。
2
缺席教育的爸爸——不合格
1
老師:「XX同學,你爸爸不是說這次家長會來的嗎?人呢?來了沒?」
同學:「老師,我爸爸臨時出差了,不能來了」
老師:「下次,記得叫家長」
同學:「知道了....」
其實在孩子的心裏面,還是很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參加家長會的。但是上述的情況,很多的家庭都在發生,很多的爸爸都缺席孩子的教育,甚至很多的爸爸都不參加孩子的教育,全都是由媽媽一個人在教育孩子。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爸爸缺席孩子的教育,會讓孩子漸漸的失去父愛,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更會讓孩子少了一份男子氣概!
3
脾氣暴躁的爸爸——不合格
1
「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好,看我不抽你」
「你說說你能幹什麼事,考試又考這麼差!」
「下次不聽話,就別回家!!!」
有的爸爸本身脾氣就很暴躁,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是控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喜歡動手打孩子,甚至罵孩子,口吐髒話。
殊不知長此以往下去,會導致孩子心理髮育不健全,如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創傷的出現。
4
控制欲強的爸爸——不合格
1
「今天做了什麼事,都跟我說說」
「你那個朋友跟你是什麼關係,男女朋友?跟我說說?」
「你明天跟我出去一下」
有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強加幹涉孩子的一切,總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這樣的做法只會剝奪孩子自我表現和發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這樣的爸爸只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5
生活習慣不良的爸爸——不合格
1
「爸爸,在家裡面能不抽菸嗎?」
「爸爸,下次能少喝點酒嗎?家裡面都是你吐的!」
「爸爸,能不帶人回家打麻將嗎?影響我做作業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爸爸不在少數,這樣的爸爸本身的生活作風就不好,甚至沒有想過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的?
這樣的爸爸,只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只會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絆腳石,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疏遠自己。
6
嘮叨的爸爸——不合格
1
「你再檢查一下,東西有沒有帶全」
「我還沒說幾句,你怎麼就走了,回來!」
......
其實相對於媽媽的嘮叨,孩子最討厭的就是爸爸的嘮叨,在孩子的心裏面,爸爸是個嚴肅的角色,是個果斷的爸爸,是個不會囉裡囉嗦的爸爸,過分嘮叨的爸爸,只會讓孩子厭煩。
這樣的爸爸,一定要做出深刻的反思。
7
手機不離身的爸爸——不合格
1
「爸爸,陪我玩一會唄」
「沒空,自己玩去!」
爸爸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這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孩子會感覺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願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
爸爸這樣的行為,也會漸漸的影響孩子,也會讓孩子漸漸養成愛玩手機的壞習慣,會讓孩子漸漸的迷上手機,從此缺少社交。而且長期下去,孩子也會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夠關心,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這世上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爸爸們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卻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機會,成了孩子眼中的陌生人。
科長在這裡呼籲各位爸爸們,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