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鬥雞(主要指越緬泰中)都是經過人類長期培育的優良品種。哪國的鬥雞最厲害,這是個非常難比較的事。首先我個人認為鬥雞純不純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贊同一種觀點,中、越、泰、緬都有好雞,這裡所說的好雞是指各國血統純正的鬥雞品種。上述四種鬥雞如果比賽的話都有贏有輸。還有賽制的問題,不一樣的賽制會導致有的雞贏,有的雞輸。
各國的鬥雞品種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不一樣的賽制對各國鬥雞的優勢和特長或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誰說哪個國家的雞好,別國的雞不好,這都是片面的。哪國的雞都不可能一統天下,否則誰還保留別的鬥雞品種呢。不同的國情和風俗,氣候和環境,比賽的規則都不一樣,各種氣候和規則都能贏的萬能雞,恐怕沒有吧。
大家常說中原雞沒有鬼子的鬥式活,其實中原雞過去也有管雞,鑽檔別翅的。現在為什麼不見中原雞有這種鬥式?這是過去老輩中原雞的養家經過幾千年的培育篩選結果。過去養中原雞都喜歡高頭大咬,小雞長成破口鬥式不好放頭的一律頂鍋拍,沒人願養。經過多年的一代代篩選,逐步形成了中原雞幾乎沒有放頭鑽檔別翅的雞。在過去中原雞骨質好的情況下,速度快,幹腳稠,嘴快,嘴到腿到,門裡封的緊,鑽檔別翅的雞也鑽不進去,都是挨打,所以才遭此淘汰。
中原雞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普遍的骨質退化,沒有良好的骨質就沒有良好的體質,打腿的分量也就不夠,且氣短退力快。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還是經濟問題和國家的政策環境,其次是現在養雞的少,打雞賭錢的是絕大多數。現在養中原雞的年輕人多,對中原雞了解的少,沒見過個好血統品種的中原雞啥樣,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繁育中原雞。往哪個方向培育,心裡沒數。
還有一個影響中原鬥雞發展的老問題,中原雞因鬥性好,從出殼幾天就開始操窩,損失慘重,為避免操窩只能從小圈養。圈養不僅提高了養雞的成本,而且常年的圈養對提高中原雞的骨質和體質有很大的影響,嚴重製約著中原鬥雞的發展。
我多次說過,選擇中原雞不要按照一個模式定好壞,只要骨質好,性好,打腿打點好就還保留。外觀長相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繁育過程中可以改進。
一隻雜交的鬥雞身上有著明顯的雜交優勢,和純血統的鬥雞品種的鬥雞打,它佔明顯的優勢,僅從骨質和體力,氣上面就佔著先天的優勢。可它的優勢是來自純血統的鬥雞品種的遺傳。
中原鬥雞講究血統的純度,任何國家的鬥雞都講究血統的純度。養鬥雞注重的是品種的純度和遺傳的穩定,打坑重視的是鬥雞的骨質和本事,能贏錢就是好雞。豈不知好的打坑雞都出自優良的血統品系之間的雜交所取得優勢。每一隻打的好的鬥雞都有優秀品系鬥雞的遺傳基因。
外國的鬥雞為何出的雜交雞比較好。越南是得天獨厚的好氣候使之雞的骨質堅硬,加上雞的性小時候溫和,能群養散跑,雞的體質好。泰國有皇室飼養的金頸白沙尾,亞洲首富謝國民先生也擁有各種名血品系。緬甸的環境對養雞是完全寬鬆的,可以自由發展。
中國從清朝晚期一百多年的戰亂民不聊生。解放以後人民群眾剛剛得到基本溫飽,沒有經濟能力養鬥雞。歷史上傳承鬥雞的主要力量,大戶人家,解放以後不存在了,鬥雞僅存於極少數愛好者手中,依賴可信賴的師徒關係分散飼養。近幾十年以來,人們有錢了卻變得急功近利了,失去了對鬥雞的愛好,注意力全在賭博。大款喜歡鬥雞,但不喜歡繁育鬥雞,只肯花高價賣雞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