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海豚鯊口救下衝浪者
危急關頭將受傷者圍在保護圈內
據美國媒體10日報導,美國男子託德·恩德裡斯衝浪時遭到一條大白鯊襲擊,就在託德即將命喪鯊口時,幾隻海豚阻退鯊魚保護託德,令託德抓住機會爬上衝浪板逃向岸邊。大難不死的託德表示,如果不是這些海豚恩人,他恐怕早已葬身鯊腹了。
大白鯊悄然發動突襲
據報導,現年24歲的託德·恩德裡斯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裡市水族館維護公司的老闆。
今年8月28日上午,託德和幾名朋友到當地海邊進行他們最喜歡的運動——衝浪。
然而,當託德在海水中盡情享受衝浪樂趣時,一條3.6米到4.5米長的大白鯊突然從他身旁冒了出來,朝毫無防備的託德發起了襲擊。
託德回憶說:「它從海水中憑空冒了出來,事先沒有任何警告。在我看到它後四分之一秒,它就向我發動了襲擊。這是一條大白鯊,它無聲無息地出現,向你顯示它們才是真正完美的掠食動物。」
在第二次襲擊中,大白鯊的血盆大口將託德和衝浪板一起咬在了口中。託德回憶說:「我就像一塊三明治一樣,被夾在了鯊口和衝浪板中間。」這一次,大白鯊的利齒像剝香蕉皮一樣撕下了託德的背部皮膚。不過,由於託德的腹部緊緊壓在衝浪板上,所以他的內臟和內部器官受到了衝浪板的保護,沒有被鯊魚的另一半利齒所傷。
海豚「屏障」阻住鯊魚
接著,大白鯊鬆口向託德發起了又一波襲擊,它一口咬住了他的右腿,尖銳的利齒插進了他的腿部骨骼中。託德用左腳狠狠蹬著大白鯊的頭和鼻部,直到鯊魚鬆開緊咬他右腿的利齒。這時託德的鮮血已經染紅了附近的海水。
就在危急關頭,幾隻在附近海水中騰躍嬉戲的寬吻海豚遊了過來,將從大白鯊利齒中逃出來的託德包圍在中間,在託德和大白鯊之間組成了一道圓形的屏障,阻止鯊魚繼續向託德發起攻擊。託德這才獲得了喘氣的機會,他抓住這一線生機,忍著劇痛爬上衝浪板,逃向岸邊。
一名在醫院創傷中心工作的朋友布賴恩·辛普森立即在岸上給託德進行了緊急療傷。隨後,一架救援直升機緊急趕來,將大難不死的託德送往醫院搶救。一名外科醫生看到血肉模糊的託德後差點手足無措,他必須先弄清該將哪塊被鯊魚咬碎的骨肉擺回哪個地方。託德事後說:「這就好像是將智力拼圖玩具重新拼到一起一樣。」
倖存者想向海豚謝恩
由於傷勢嚴重,託德現在仍在接受物理療法,修復被鯊魚咬傷的肌肉。不過,日前他又回到了曾經讓他差點喪命的水域,再次進行衝浪運動。託德還想在海水中尋找那些曾經從鯊口救了他一命的「海豚恩人」。
託德認為自己的倖存絕對是一個奇蹟,因為在海豚幫助下從一條大白鯊口中逃生,只能用奇蹟來進行解釋。託德說:「這真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
託德也不希望人們對那條襲人鯊魚展開「報復」,他對記者說:「我不想人們追蹤它,殺死它,畢竟是我們闖入了它統治的領域中。」
連結
自古就有「海豚救人」
據美國鯨魚和海豚保護協會的科學家稱,海豚救人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就記載過一件奇事:音樂家阿里昂乘船返回希臘時,水手們意欲謀財害命。阿里昂祈求水手們允諾他演奏生平最後一曲。他奏完樂曲就跳入大海,一條海豚遊過來馱起這位音樂家,將他送到伯羅奔尼撒半島。
1959年,「裡奧·阿泰羅」號客輪在加勒比海爆炸失事,許多乘客都在海水中掙扎時發現大群鯊魚遊來,這時成群的海豚突然出現,向鯊魚猛撲過去,使遇難乘客轉危為安。
一年前,4名紐西蘭救生員在海中遭到鯊魚襲擊時被一群海豚所救,那些海豚在救生員身旁圍成一個保護圈,防止他們遭到鯊魚的攻擊。
「海豚救人」原因成謎
至今,科學家們對「海豚救人」的原因仍沒有統一的看法。一般來說,科學家們對這一現象主要有三種解釋。
一、「照料天性」說: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海豚喜歡推動海面上的漂浮物體,它常常愛把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幼仔託出水面,或抬起生病、受傷的同伴。當海豚遇上溺水者或遭鯊魚襲擊的人類,它們也可能會出於本能將其當作一個漂浮物體推到岸邊。
二、「見義勇為」說:海豚是一種高智商動物,它的救人「壯舉」可能是一種自覺行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海豚都是將人推向岸邊,而不是推向大海。研究海洋哺乳動物14年的英格裡德·維塞爾稱,當海豚感覺到人類處於危險時,就會馬上「見義勇為「保護他們,海豚有時甚至為了保護自己和幼仔不惜與鯊魚「搏鬥」。
三、「玩性大發」說:海豚天生好動,善於模仿,最喜愛在水中嬉戲,因此所有被碰上的東西都成了它們的玩具。海豚之所以保護人類免受鯊魚襲擊,很可能是認為鯊魚是來和它們搶奪「玩具」。 陽 陽
(責任編輯:安世者)